考古文博學院植物考古實驗室在南島語系人群形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

2020-12-15 北京大學新聞網

南島語系是殖民時代之前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的一個語系,佔據了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復活節島之間地球表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廣闊區域。因此,對於這一語系分布範圍形成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關於這一問題的諸多理論中,最為重要的是「農業-語言傳播」模型和與之直接相關的南島語系「出臺灣說」。按照這些理論,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我國臺灣地區(其更早的祖先,即所謂的原始南島語系人群proto-Austronesian可能來自華南沿海地區),在距今4000年前後,其中一部分人沿海路向外遷徙,到達了島嶼東南亞地區,並在之後的數千年內繼續向外擴散。因此,南島語系人群從臺灣到東南亞的遷徙過程中是否同時伴隨著農業傳播,直接關係到「農業-語言傳播」模型成立與否。然而,由於農業考古證據的長期缺乏,國際學術界對此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米南加·西帕克遺址(Minanga Sipakko)取樣剖面堆積示意圖及植矽體組合

針對這一研究現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植物考古實驗室與合作者在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島的米南加·西帕克遺址(MinangaSipakko),開展了系統的年代學和植矽體分析。在距今3500~2800年的文化堆積中發現了大量的稻屬植矽體,對其中扇形體的形態學觀察和統計分析顯示,這些植矽體源自於馴化稻。此外,稻屬植矽體的組合特徵與稻穀加工後期的脫殼階段產生的廢棄物組合相吻合,表明遺址上曾進行過比較集中的作物加工活動。結合遺址出土的其他材料和區域間比較結果,可以肯定大約在距今3500年前後,以紅衣陶、磨製石器等為特徵的新石器傳統在當地的出現同時伴隨著稻作農業的傳入。這一時間節點與目前推定的南島語系人群進入蘇拉威西地區的最早時間高度一致,從而首次通過直接的農作物遺存證明,最初遷入島嶼東南亞地區的南島語系人群已經掌握了農業生產技術。從農業的角度支持了「農業-語言傳播」模型,填補了當前南島語系人群形成研究中的重要空白。

米南加·西帕克遺址(Minanga Sipakko)出土不同類型稻屬植矽體(a-c. 魚鱗紋數量<9; d-f. 魚鱗紋數量≥9)

該研究成果以「Validating Earliest Rice Farming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為題發表於《科學報告》( Scientific Reports )雜誌(doi: 10.1038/s41598-020-67747-3)。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鄧振華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洪曉純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南島語族起源與中國東南沿海考古
    近日,記者就國際學術界關於南島語族研究的學術脈絡以及中國東南考古的新視角等問題,對焦天龍教授進行了專訪。中國東南沿海考古與太平洋考古結合點《中國社會科學報》: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是國際學界最為矚目的研究領域之一。其中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是近年來的焦點問題之一。您可否談談南島語族考古概念的形成歷史?
  • 閩臺知識局 | 究竟誰才是臺灣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
    臺灣原住民主要族群分布(圖源:gogotaiwan)▼從南島語的同源詞來看,原始南島民族所處的是一個溫溼濱海地區,懂得用火和計數,核心家庭很普遍。他們擁有優良的航海技術和舟船工具,懂得農耕,食用人工種植的植物(包括稻米),同時也採集一些野生植物。肉食包括家豬、山豬、鹿等,已馴服狗來協助打獵。
  • 【關注】安溪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建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副院長沈睿文,副市長周真平,縣領導吳毓舟、陳劍賓、林毅敏出席活動。籤約儀式上,縣長吳毓舟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以及泉州市文旅局代表籤署共建協議;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還共同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揭牌。
  • 打造中國考古的科技引擎—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訂暨實驗室主任聘任儀式
    2021年2月1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訂暨實驗室主任聘任儀式在北京舉行。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將分別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建「環境考古實驗室」「分子古生物學實驗室」「年代學與動植物考古實驗室」,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川大考古是中國西南地區田野考古...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實習生 王嵐「四川大學考古一直走在學術的前列,是中國西南地區田野考古的先行者、實踐者和探索者。」31日,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這樣評價。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揭牌成立
    黃河新聞網曲沃訊(記者 張李鵬)12月12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曲沃考古基地」在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曲村聯合考古隊駐地小院揭牌成立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以及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孫奮增、曲沃縣委書記楊保春、縣長吳濱共同揭牌。提及曲村這個小院,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頗有感觸,他說,我們當前所處的這個小院是一座考古聖地、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是北大學子的精神家園、更是北大和山西考古同仁乃至山西人民友誼情誼的一個見證。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考古歷年就業情況...
    8月4日晚,瀟湘晨報專訪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教授,正好將成為2020級新生班主任的他,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並介紹了近年來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前景,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對「喜歡(考古)的局中人來說,會樂在其中,且不改其樂」。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考古歷年就業情況很好
    8月4日晚,瀟湘晨報專訪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教授,正好將成為2020級新生班主任的他,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並介紹了近年來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前景,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對「喜歡(考古)的局中人來說,會樂在其中,且不改其樂」。
  • 雙導師雙課堂雙班主任培養考古新生力量——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系列...
    新生陸續完成報到流程考古文博學院致力於打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助力青年學生發展。雷興山指出,近年來學院就業形勢不斷向好,2020屆畢業生在全校各個院系中率先達到了就業率100%,校友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第一線,成為當地文物、考古、博物館事業的重要力量,學院全體教師將竭力為全體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高水平完成學業,高質量就業做出應有工作。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聲援」湖南耒陽女生
    8月4日晚,瀟湘晨報專訪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教授,正好將成為2020級新生班主任的他,祝賀鍾同學選擇了理想,並介紹了近年來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前景。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對喜歡(考古)的局中人來說,會「樂在其中,且不改其樂」。
  • 川大考古60年名家專訪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川大...
    靳曉沛 川觀新聞記者 吳曉鈴 吳夢琳10月31日,在中國考古學前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教授高度評價了四川大學考古專業。他表示,四川大學考古一直走在學術前列。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探索性勞動教育傳承學科使命——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這項以探索性勞動教育傳承學科使命的課程實踐已經延續了60多年,在新時代正煥發著日益奪目的光彩。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完美結合中,青年學生熱愛勞動、享受勞動的情操升騰著。  知行合一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17級本科生阮可欣未曾想到,她的20歲生日會在顛簸的旅途中度過。
  • 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教授認為,川大考古在整個全國高校考古教學模式中形成了「川大模式」;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表示,川大考古是中國高校考古學科第一方陣中走在前排的重要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研究員、西藏文物局局長劉世忠作為校友代表分别致辭。
  • 鍾芳蓉選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2020年高考676分,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選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一時間成為「考古界團寵」,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為她送上50斤「考古豪華大禮包」。
  • 本周六的這次大會上,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將揭牌
    同時,本次大會還將舉行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上,將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各位專家學者,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
  •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考古及博物館學科
    考古文博學院的歷史與現狀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研究機構。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北京大學在歷史系設立考古學專業;1983年,考古專業從歷史系分出來,擴建為考古學系;1998年:北京大學與國家文物局聯合辦學,成立考古文博院;2002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的教學研究機構。北大考古的歷史幾乎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同樣久遠。學院擁有強大的教師陣容,現有教工107人。其中事業編在職49人(含新體制5人),勞動合同制9人,博士後8人,離退休41人。事業編在職人員中,教學科研系列35人(含新體制5人),實驗技術系列4人,博物館研究系列3人,圖書資料系列2人,行政崗位5人。
  • 「北大考古女孩」熱議背後:科技手段助力,考古早已今非昔比
    副院長、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主任)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鄧 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近日,湖南耒陽考生鍾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績,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名。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歡迎更多年輕一代學考古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馬海燕)來自湖南的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堅定選擇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在這個夏天傳為美談,也讓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格外受到關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1日告訴記者,鍾同學的名次還不是該院最高的,還有省內排名更靠前的學生選擇了北大考古,「名次不重要,這些孩子都很優秀,他們對考古的熱愛更重要。」北大1日開啟新生報到。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以探索性勞動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
    以探索性勞動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考古英才 2020-03-27 來源:教育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勞動存在多種形式,包括家務勞動、服務性/公益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