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有一個不足8平方的小屋子,卻是乾隆皇帝的鐘愛之處

2021-01-08 歷史文化雜談

每當我們談及故宮,都會為裡面神秘而珍貴的各類文物所迷倒。故宮作為中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所有皇帝的皇宮所在地,規模十分龐大。然而,在故宮裡面,有一間很小的宮殿,面積不足八個平方,兩三個人在裡面擦身而過,都會覺得擁擠。這間小小的宮殿,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鍾愛的書房

可是,乾隆皇帝作為一國之主,書房卻為何如此狹小呢?

雍正年間,雍正皇帝住在紫禁城的養心殿裡面,養心殿的正殿是皇帝用來處理國事的地方。養心殿裡面有一個叫做西暖閣的地方,是皇帝的專門辦公室。乾隆繼位以後,依舊居住在養心殿裡面,不同的是,他對養心殿進行了一番修改。最最主要的就是在西暖閣旁邊的一個溫室改建成了一所不足八平方的小屋子。這個以溫室改造的小屋子,就是三希堂。至今,三希堂依舊被保持著乾隆皇帝使用時的原狀。三希堂裡面的繪畫、貼落、牆上壁瓶的裝飾以及牌匾對聯都是世上數一數二的好東西。

三希堂因為是根據西暖閣的溫室改造,空間受限,面積狹小,可是,在裝修設計上卻是十分巧妙。外間牆壁上放置的壁瓶就是一個十分鮮明的特色,這些壁瓶都是一種被從中間剖開的形狀,靠著牆壁的那一面很平坦,有一個小孔,可以用作懸掛壁瓶使用。負責打掃裝扮書房的人,在瓶子裡面插上花枝,一年四季都芬芳怡人。壁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轎瓶。明清的時候,有錢人出行大都乘坐轎子或者轎車。這也就導致出門旅行,特別是長途出行的時候,速度很慢。在這期間,乘坐在裡面的人會感到非常的無聊乏味。於是,就有人想到一個辦法,把壁瓶安裝在轎子裡面,沒想到此舉很受人歡迎,很快廣泛應用,所以,就使壁瓶又獲得了一個轎瓶的稱呼。

三希堂造型別致的壁瓶

在乾隆皇帝改造而成的這個三希堂裡面,懸掛著各種各樣,色彩亮麗,造型別致奇特的壁瓶。據相關統計,故宮裡面收藏的所有壁瓶裡面,一大半都有乾隆皇帝的題字。由此,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於壁瓶的珍愛。

而且,乾隆皇帝那個時期的壁瓶也是製作精湛,工藝完美。

三希堂裡面還有一處很現代化的設計,這種設計使乾隆皇帝在古代就享受到了現代3D技術的癮。那是一副貼落,貼落是什麼?

郎世寧畫貼落《平安春信圖》

貼落是畫在絹上面,或者紙上的畫,都不用拿來裝裱,直接就處理一下,貼在了一面需要裝飾的牆壁上面。三希堂裡面的那副貼落有一個名字,叫做《平安春信圖》,畫裡面講的是雍正與年少時候的乾隆皇帝他們兩個人的手裡面相互拿著一枝梅花,好像在說什麼事情一樣。而且,貼落的設計是一個月亮門的樣式,那個月亮門下面的地磚和貼落前面的地磚無論是花色還是大小都一樣,兩者相互融合,達到了一種縱深的感覺,人眼看上去,仿佛面積延伸出去了幾米,使得三希堂裡面,有了一種寬闊的錯覺。貼落的這種畫法在西方叫做線畫法,乾隆皇帝本來就接受西方文化,把西方的東西融為己用,可見乾隆皇帝的心胸和眼界之廣闊。

在三希堂裡面,還有三件書法作品作品,一件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一件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作品《中秋帖》、最後一件是王珣的書法作品《伯遠帖》,這三件書法作品精妙難以言說,為三希堂更添了幾分名氣。

相關焦點

  • IN視頻|快來感受「故宮裡的海洋世界」 乾隆鍾愛的《海錯圖》原來...
    不如去探探「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據說乾隆皇帝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7月11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深圳招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展覽運用了高科技多媒體技術,帶領觀眾走進《海錯圖》圖文中的中國古代海洋世界。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海錯圖》是啥?乾隆皇帝為何如此鍾愛?
  • 乾隆皇帝不足8平米的書房裡,竟藏著3件他的「至寵」
    根據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統計出乾隆時期內務府造辦處購進的紫檀木總數量是700505斤! 三希堂 皇帝的書房自然本應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乾隆皇帝的書房竟然很小,面積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稱為故宮中最小的房間
  • 看乾隆皇帝如何打造4.8平米精緻小書房
    卻是乾隆皇帝的最愛三希堂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圖中編號9是養心殿的位置)故宮整體平面圖圖片來源 | 故宮博物院乾隆是一位文人皇帝追求儒家的「內聖外王」思想所以他為心愛的書房取名為「三希堂」以此實現「希賢、希聖、希天」之志三希堂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
  • 故宮奇書:生物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滿足乾隆皇帝什麼樣的想像
    文丨曹鏡明題丨故宮奇書:狂熱愛好者的「意淫」之作,憑什麼滿足乾隆皇帝的想像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海錯圖》的看法!意淫,這個詞在這裡可不要往「齷齪」了想!《海錯圖》錯在哪裡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生物愛好者聶璜,不知是怎地就對「海洋生物」產生了一股狂熱的嚮往之情。於是,便親身前往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考察沿海生物,雖然沒有見識到多少新鮮玩意,但是卻沒少聽到有關「新鮮玩意」的傳說。
  • 臺北故宮晶華 嘗乾隆的菜 享皇帝口福
    圖片來源:聯合報    臺北故宮晶華即日起至明年1月7日,配合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推出十多道乾隆皇帝愛吃的名菜。故宮晶華餐廳總監楊惠曼表示,清朝皇帝用餐前都會先來一杯糊米粥,開胃也可暖胃。把白米幹炒至焦黃,再入鍋慢慢熬煮至看不到米粒的糊粥狀。她表示,乾隆很喜歡吃鴨肉、燕窩與金華火腿。名菜「八寶葫蘆鴨」就是其中的代表,八寶葫蘆鴨最早的原型是八寶雞,因為乾隆愛吃鴨而改成八寶鴨。
  • 兩岸故宮"十全乾隆"展 乾隆11歲"作業"展出(圖)
    □精彩看點  乾隆喜歡借畫玩「穿越」  身為一國之君,乾隆皇帝的生活幾乎等同於政治。但是在他的內心某個角落卻充滿著對文人世界的憧憬。  本次展覽中有一幅名為「高宗是一是二圖軸」的畫充滿趣味。畫面中乾隆皇帝身穿漢人的服飾,正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既然提到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你肯定馬上就能聯想到故宮裡大量的匾額。到了雍正時期,由於皇位爭奪愈發激烈,雍正採取了秘密建儲的方法,這塊正大光明匾的背後,就藏有一份供比對的皇位繼承人文書。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位,都是按此制度繼承大統的。 「勤政親賢」——西暖閣 在養心殿裡,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而明間西側則為西暖閣。
  • 故宮開放面積已達8成,但這3個地方仍是神秘之處,進不去
    然而,故宮卻從來不會開放全部的區域,五年之前,故宮開放面積已達8成。隨著時代變遷,故宮博物院也逐漸開放了未知區域。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故宮沒有開放的3個區域吧。 故 宮博物院將來也不會被公開的區域之一:雨花閣 這是故宮博物院中最大的佛堂,1749年,清朝的乾隆皇帝接受他人建議
  • 乾隆皇帝的玩具箱
    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首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退休後又做了3年太上皇。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在位時間也最長的皇帝。乾隆不僅時時把玩這些工藝精美、瑩潔可人的玉器,同時還進行考證和研究。史傳乾隆皇帝不僅辯玉、識玉,甚至能鑑定出古玉曾兩次入土。這當然有清朝臣子附會金口的杜撰成分,但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出乾隆確實痴迷玉器。
  • 臺灣寫真:乾隆皇帝的「玩具箱」揭秘
    臺灣寫真:乾隆皇帝的「玩具箱」揭秘 ,收藏有幾十個清代皇帝藏寶的「玩具箱」,正式的名稱是「多寶格」。酷愛中華文化的乾隆皇帝是皇帝中最大的「玩主」。他的「多寶格」二十九日在臺北揭秘。  由臺灣公共電視臺和法國法德藝術電視臺合拍的「皇帝的玩具箱」藝術紀錄片今天在臺灣首映,兩地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通過深入拍攝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多寶格」,揭開了盒中的乾坤奧秘。向世人展示了又一別具一格的中華藝術瑰寶。
  • 唐人所制這個寶貝,故宮博物院僅收藏一個,是乾隆皇帝最愛
    是人磨墨,非墨磨人李廷珪出身制墨世家,他所製作的墨,形狀很多,有圓餅龍蟠的,有像彈丸的。李廷珪所制墨十分名貴,歷來都是皇室收藏,普通文人士大夫根本無緣見到。據史料記載,李廷珪制墨,光是材料就非同小可。他制墨一笏,要用珍珠三兩,玉屑一兩,和以生漆,搗十萬杵。不說材料價格,單是這搗十萬杵就是累死人的力氣活。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在明清兩代,北京故宮又被人們叫做紫禁城,宮內的主體建築主要分為外殿和內殿兩個部分。外殿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平日裡是朝廷舉行重大儀式使用的場地。而內殿則是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構成,這是皇帝和妃嬪子嗣們日常起居的地方。 到如今,北京故宮已經成為了5A級旅遊景區,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前往膜拜。
  • 故宮鎮院之寶:乾隆皇帝最愛的桐蔭仕女玉山子,原是廢料雕成
    在故宮館藏的玉器中,有一件玉器被譽為故宮的鎮院之寶,這件玉器就是清代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秋天,蘇州玉工的巧奪天工之作,被故宮博物院專家顧鐵符、喬有聲鑑定為「質美工巧,定為一級甲」的:乾隆款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
  • 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的玉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原來是這個樣子
    【玉璽】在我國歷史上,玉璽是至高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帝用的才稱之為璽。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田黃三聯璽】這件田黃玉璽,是清代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用,現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非常珍貴。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離奇去世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還生龍活虎,在圓明園處理政務,絲毫沒有要死的徵兆。然而,在8月23日晚上,雍正皇帝就離奇去世,終年58歲。對於雍正皇帝的離奇去世,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爭論不休,其中關於呂四娘為父報仇,將雍正皇帝砍了腦袋的說法流傳最廣。
  • 乾隆嗜玉成癖:故宮博物院藏玉一半是他所藏
    真正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愛玉之人,恐怕每個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雖歷代帝王多以玉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樂此不疲的當首推乾隆。乾隆皇帝對玉極度喜愛,他對中國玉器史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乾隆時玉雕藝術達到頂峰玉,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6000—前5000年)晚期即有玉制工具。
  • 臺故宮乾隆"玩具箱"揭秘
    臺故宮乾隆"玩具箱"揭秘 2014年08月04日 11:46:04  來源:中新網 揭開盒中的乾坤奧秘(臺北故宮網站)  雖然歐洲的貴族也有非常類似中國多寶格的東西,叫備具匣,內部也都有豐富的設計和規劃
  • 皇宮裡如何過中秋?關於月夕古詩乾隆留下百餘首,皇帝也吃自來紅
    璧月圓時瞻月相,壺天深處是天台……」這首描寫中秋的古詩,作者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古詩記錄了公元1740年的中秋節,乾隆陪著皇太后先到西苑萬善殿禮佛,後遊南海瀛臺景色。一生寫詩4萬首的乾隆皇帝,據說關於中秋的古詩就留下100多首。
  • 北京故宮裡的御花園
    可能就是御花園了 影視劇裡經常被提到的皇帝的花園 亭臺水榭,奇花異草,美不勝收 太和殿和御花園正好分別代表了 我國傳統建築遵循的布局 即「前朝後廷」的建築格局 故宮三大殿
  • 一個從故宮退伍的老兵,給你講一講故宮裡武警的故事
    我是06年進駐故宮的,我們在故宮除了擔負故宮的守衛任務以外,在故宮裡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每年的初秋我們連隊除執勤訓練人員,其他的人都要禮服換作訓服,電臺警棍換鐮刀。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