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婚前「微信轉帳」鬧上法庭,潛江法院:「愛意贈予」不返還!

2020-12-18 澎湃新聞

因婚前「微信轉帳」鬧上法庭,潛江法院:「愛意贈予」不返還!

2020-06-25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張金法庭調解了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件,原告向法院提出訴請: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婚約財產人民幣9萬餘元。

兩人系經人介紹相識,戀愛期間,原告通過微信向被告多次轉帳,其中不乏有1314、520等特殊數額的「贈予」,不久前兩人按風俗舉行婚禮,原告花費酒席近10萬元宴請親朋好友。被告還要求購置一套新房,原告通過向親朋好友借錢籌到40萬元,購置了一套新房,花費10多萬元對準婚房進行了裝修。

舉行結婚儀式後,原告多次催被告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被告拒絕辦理,結婚儀式結束僅20天,被告便以感情不和提出悔婚。因雙方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婚姻不受法律保護,被告僅僅返還原告為其購買的金銀首飾和茶錢,原告現已債臺高築,人財兩空,遂一紙訴狀將自己的「未婚妻」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在戀愛期間以微信等方式轉帳的財產。

案件審理過程中,在主審法官的多次調解下,向原告釋法析理,闡明具有特殊數字含義所贈予的小額轉帳財款,被告沒有返還義務,通過耐心調解,原告念及多年感情,最終與被告達成調解,以23000元的賠償款為雙方的這段經歷畫上了句號。

法官提醒

1、《婚姻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係。

目前我國已經不再承認事實婚姻,傳統的婚禮習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沒有薄薄的結婚證來的實在,要想留住心愛的人,就是要跟她/他領證。

2、《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了贈予合同的概念,贈予合同是贈予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予的合同。

試婚有風險,戀愛需謹慎,轉帳切記:轉帳520、1314、999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可能會被認定為表達愛意的贈予行為,一旦上了法庭,這些錢將不支持返還。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或雙方雖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或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當事人請求返還彩禮,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這條規定就可以保護你的財產利益了。

來源:潛江市人民法院

♦ 潛江市婦聯潛陽花開·巾幗健康大講堂(二)

潛江市婦聯官方微信

無論你在哪裡

娘家人與你同行

原標題:《因婚前「微信轉帳」鬧上法庭,潛江法院:「愛意贈予」不返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女子起訴前男友討要微信紅包萬餘元,法院判決返還八千多
    女子起訴前男友討要微信紅包萬餘元,法院判決返還八千多 南寧晚報7月27日消息,戀愛時,女子何某覺得任何言語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愛意,不時會發520元、1314元、999.99元等金額微信紅包給男友朱某
  • 上海男子向前女友轉帳550萬,被妻子告上法庭,法院:返還200萬
    很多人在婚前都有過其他感情經歷,有些還因為各種外界原因而不得不分開,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往往追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然而,有一小部分人,在婚後依然與前任保持一定的聯繫,也許是不甘心,也許歉疚,但無論如何,這都是對雙方的不尊重。近日,上海的林女士就發現,自己的丈夫竟然先後向前女友轉帳550萬,屢次交涉無效後,林女士將丈夫和其前女友告上法庭。
  • 七夕戀愛秘籍:不管愛與不愛,「贈予」「借款」要分清!
    ,怒上法庭索錢款2020年5月,劉某將成某訴至法院,要求成某返還給她花費的3萬元及賠償精神損失費2萬元。兩人相見恨晚,經常在微信上聊天。2018年6月,成某和劉某聊到想買個手機,劉某便主動向成某微信轉帳500元。過了一個月,成某向劉某吐露想買保險卻沒有錢,劉某又微信轉帳1000元……【女神否認「談戀愛」,感覺被騙告上庭】劉某前後向成某轉款7720元,其中3800元為借款,成某當庭認可收到11300元。
  • 一家人鬧上法庭
    此後,小婷還將剩餘房款170萬元轉帳給其父親。因為這170萬元,小婷將父母告上法庭。2019年9月,小婷向南山法院提起訴訟。小婷表示,自己在2016年出售獨有物權的房產所得房款後,由於擔心自身婚姻狀況出現變化,便將170萬元賣房款匯到父親的帳戶,並告知父母,表明這筆錢交由父母保管,父母雙方知曉並同意代為保管。
  • 一年轉給女友50萬,分手後小夥希望能夠返還,法院的判決來了
    談個戀愛,約會、吃飯、送禮物常常是大多數情侶都會做的事情,一般來說,男方的支出會大於女方,分手時,有些情侶也會因為這些曾經的支出是否歸還而鬧得不愉快,甚至走上法庭。近日,男子小梁為了討回與前女友阿雯戀愛半年期間的50萬支出鬧上法庭。
  • 丈夫轉帳算借貸或贈予?法院判了
    江湖上流傳著一個段子:「明明我爸欠人家錢沒還,只好把我嫁給債主兒子.....」雖說這只是段子,但在現實生活還真的有人,嘗試了這種操作。但不同之處在於,債務人是自己「以身抵債」嫁給了債權人.....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如果真的還不上錢了,與債主結婚,能否抵消債務?
  • 法庭上算起戀愛帳!男方要求返還4萬元,女方卻說「他有老婆小孩」
    浙江台州仙居一對「情侶」分手了,男方要求女方返還財物,並告到了法院:「我這錢是作為彩禮送給她的。她不願意跟我結婚了,就應該把錢還給我!2019年11月,應某和王某在一次聚會上認識,很快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戀愛期間,應某經常給王某買各種禮物、送紅包,帶王某出去遊玩。可是,甜蜜了不到半年,兩人就鬧分手。在極力挽回無果後,應某拿著一份轉帳記錄向仙居法院起訴,要求王某返還在戀愛期間得到的4萬元錢。
  • 丈夫給前女友轉帳550萬元被妻子起訴,法院判了
    法院確認贈與行為無效法庭上,林琳認為,婚後,李暢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多次向吳玥大額轉帳,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侵犯其合法權益,要求法院確認李暢對吳玥轉帳的贈與行為無效,並要求吳玥返還全部轉帳款項合計550萬元。李暢完全同意林琳的訴訟請求,也同意吳玥將全部款項550萬元全部返還給林琳一人。對此,吳玥氣憤異常。
  • 【以案釋法】昔日戀人對簿公堂,返還戀愛期間贈予財物獲支持
    「我也不知道他叫我轉帳是用來做什麼的,平時我們也沒有這麼多的開銷。我工作後每月就3000元的工資,哪裡負擔得起這麼多的無償贈予啊!」「這些錢是我們兩個人一起用於日常開銷的,況且我也給她轉帳了啊,她怎麼不一一列舉出來!」
  • 【法視界】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3月,兩人因瑣事分手,2016年10月,雙方再次複合。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
  • 微信錯轉帳 對方拒不返還 法官:保存好證據後可向法院起訴
    朱雅文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你用微信轉錯過帳嗎?轉錯帳後,對方返還了嗎?如果對方不退還,應該怎麼辦呢?對此,成都天府新區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法官表示,遇到這種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對方返還。因不當得利本身具有缺乏轉款正常原因的屬性,收款方也應承擔一定舉證責任。
  • 黃驊男子持上千條微信轉帳、支付記錄到法院向前女友討「債」
    近日,黃驊法院的辦案法官崔洪傑指著一條微信轉帳記錄,問20多歲的小夥子小兵(化名)。「是啊,這些錢都是我借給她的。」小兵急忙回答。原來,小兵拿著列印出來的上千條微信轉帳、支付記錄來到黃驊法院,要起訴一個和他同齡的姑娘小娜(化名),要求小娜償還借款29727元。
  • ​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3月,兩人因瑣事分手,2016年10月,雙方再次複合。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
  • 戀愛期間給女友轉帳,分手後要求歸還,法院會支持嗎?
    熱戀期間,每逢紀念日、節日和小娟的生日,小峰都會向小娟轉款表達愛意。但好景不長,幾個月後,小娟提出分手。分手後,沉浸在痛苦之中的小峰發現,從2018年4月至同年9月,在外務工的他通過微信、支付寶帳戶分17次向小娟轉帳共計32422元,其中「520」、「521」、「1314」、生日祝福、讓小娟購買禮物等帶有戀愛象徵意義的金額轉帳共8622元,其他金額的轉帳23800元。
  • ​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 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3月,兩人因瑣事分手,2016年10月,雙方再次複合。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
  • 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3月,兩人因瑣事分手,2016年10月,雙方再次複合。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
  • 這個提醒不靠譜!
    天府早報記者留意到,在這個「特殊日子」裡,朋友圈不少小夥伴曬出了520元或1314元的轉帳或收款記錄,以表愛意。同時一張名為「律師溫馨提醒」的圖片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大意是情侶間發520、1314、9999等特殊金額屬于贈予,分手時不能主張返還。對此記者諮詢了成都相關律師,其認為該「提醒」並不絕對正確,但情侶間轉帳金額的數目與網絡示愛語言相同,確實很可能被認定為贈予而不是借款。
  • 戀人因錢鬧上法庭 籌備婚禮的花銷是否算彩禮?
    事後,就財產問題,雙方鬧上了法庭。  9月18日,記者針對此事進行了採訪。  婚房有了,兩人開始籌備婚禮,這期間,趙剛通過銀行轉帳,給付了王萍萍270000元,主要用於雙方購買結婚所需用品。而趙剛的意見是,既然婚結不成,那就解除婚約,根據法律規定,王萍萍得返還其彩禮錢270000元。  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趙剛一紙訴狀,將王萍萍告上了法庭。
  • 案例+法官解讀:男方母親婚前轉帳給女方是彩禮還是婚前贈與?
    2016年3月,兩人因瑣事分手,2016年10月,雙方再次複合。2016年10月,原告的母親通過本人名下帳戶轉款45萬元被告名下。其後,因雙方終止戀愛關係,故原告訴諸法院。庭審中,被告辯稱該45萬元系原告的母親贈與給原被告用於生活開銷,現已全部花完。
  • 七夕節微信轉帳含520、1314的,分手時法院不支持要回!
    來源:兩高權威解讀真實案例據青年時報,2017年3月,在美國留學的雪諾與家住廣東的丹妮(均為化名)通過網絡認識並確立戀愛關係,此後丹妮因創業開店缺錢,向男友雪諾多次借款,雪諾用微信、銀行轉帳等方式陸續給了丹妮38萬餘元,都沒有約定借期。2018年4月,兩人正式分手。三個月後,雪諾打電話要求丹妮還錢,丹妮雖有承諾但一直未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