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暖花開時 一起來讀書」活動中,就《學前教育中的主動學習精要——認識高瞻課程模式(第2版)》教師們學習著、討論著,讓我們看看他們各自的心聲和感悟吧!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想分享的關鍵詞是「成人鷹架」。「第二章:什麼是高瞻學前教育課程模式?」中主動式參與學習有材料、操作、選擇、幼兒的語言和邏輯思維以成人鷹架。書中對成人鷹架的解釋為鷹架意味著成人支持和適當拓展幼兒當前的思維和理解水平。通過這種方式,成人幫助幼兒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技能。
鷹架,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建築腳手架,鷹架理論指學生在學習一項新的概念或技巧時,透過提供足夠的支援來提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顯然,這種教學思想是來源於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對於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換句話說,最鄰近發展區定義為,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可見兒童的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即教學可以創造最鄰近發展區。因此教學絕不應消極地適應兒童智力發展的已有水平,而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不停頓地把兒童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鷹架教學是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指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
分享一個工作中的案例: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有一個小朋友在玩拼圖,他隨便拿了一塊,對著外形找到了對應的格子將拼圖放進去,接著又隨便拿了第二塊···直到拼完。接著他把拼好的拼圖送走了,又拿了新的拼圖。這次他先拿了一塊,對著拼圖上面的圖案找到了對應的位置,又拿了一塊圖案可能可以拼在一起的一塊拼了上去···直到拼完。我此時我看他又換了第三張拼圖,依然準備用第一種方法拼,我就和他分享了先拼角和邊,再按照圖案和形狀進行補充。他自行嘗試了我的方法後對我說:老師,我覺得你的方法能更快拼完拼圖!我覺得以後工作中我依然會先讓幼兒獨立探索,然後在最後時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活動並讓別的幼兒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後如果我覺得有別的方法我也會和大家分享。
還有就是對自己經歷的思考: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這件事我是自己獨立學會的,比較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把握好平衡感。現在回想起來學習過程中有利的因素就是自己嘗試的過程是很深刻的,如果把握了某一刻的靈感就水到渠成的學會了,不利的因素就是自己學騎自行車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不慎摔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對騎自行車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但是如果有成人在旁邊,他可能為了不會讓你摔倒而在旁邊扶著你,偶然的鬆手反而會突然失去安全感而影響到騎自行車。我相信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很少有人不跌到就能學會的,此時如果有軟性的地面和成人在旁邊觀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傷,就算摔倒後腳卡在自行車裡也會第一時間獲得成人的幫助。而自己學會騎車也能培養為了成功而堅持的品質,甚至在成功後獲得到喜悅和自豪也要遠遠多於有成人在旁指導。當然,有時候指導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開汽車,必須要人教我剎車和油門應該在什麼情況下踩,因為這件事的危險性太高。選擇一種優秀的課程模式就好比讓幼兒自主嘗試著學,教師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支持,並且嘗試學習的內容能符合這個年齡階段甚至是單獨個體的幼兒。
通過「鷹架」的引導,積極的師幼互動和評價,幫助教師進一步提高針對某一核心經驗支持幼兒發展的策略。高瞻課程中,教師在師幼互動中更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作為一個主動學習者的選擇的權利。幫助教師建立支持性學習氛圍,教師和幼兒分享控制,建立真實真誠的關係,教師在幼兒進行學習的同時也在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