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人民政府關於
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一、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
(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組織保障
1. 強化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市委、市人民政府將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單位由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擴大為市委相關部門以及市人民政府各部門,並將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2. 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認真執行《廣西貫徹〈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辦法》(桂辦發〔2018〕1號)精神,全市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經常過問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帶頭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3. 以考核促進整體工作推進。制定2018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和考評方案,對各縣區和市有關部門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考核,並加強日常督查、指導和培訓,促進全市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4個縣區法治政府建設考核優秀率75%,市48個部門考核優秀率100%。
4. 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市委組織部將各部門2018年度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結果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參考依據,充分發揮考核評價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推動作用。
5. 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宣傳力度。全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廣泛宣傳法治政府建設的創新亮點、經驗做法,營造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濃厚氛圍。2018年,廣西政府法制網、欽州政府法制網發布我市法治政府建設信息分別為88條、394條。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1. 積極推進機構改革工作。2019年1月24日,我市召開機構改革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目前機構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按計劃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
2. 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制度改革。一是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通過開發建成欽州市行政審批與監管平臺、欽州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平臺,以及積極運用自治區政務服務通用軟體,加快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市民服務中心可實現網上辦理事項佔所有進駐事項的91.6%,提前完成了自治區提出的2018年底前要實現80%進駐事項網上辦理的要求。二是設立綜合窗口,提高審批效率。設立投資項目審批綜合窗口,推出「一窗受理、聯合辦理、統一出件」工作模式,實行「多評合一」、「多圖聯審」、「並聯審批」的服務模式,並建立項目審批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解決審批難題;設立企業開辦綜合窗口,推行「填一套表格、交一份材料、進一個窗口、只跑一次」,新企業設立登記不過夜;設立園區行政審批綜合窗口,做到審批事項不出園區。三是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面對證明事項和蓋章環節進行調查摸底,並已匯總上報自治區主管部門審查,待論證後公布實施。經梳理匯總,我市市級單位共梳理出證明事項和蓋章環節1294項,建議取消125項、保留1169項;縣區摸底確認證明事項1128項,建議取消127項、保留1001項;鎮(街道)摸底確認證明事項31項,建議取消10項、保留21項;村(社區)摸底確認證明事項29項,建議取消18項、保留11項。四是深入推進「一事通辦」改革。全面梳理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務辦事「一次性告知」、「只需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張清單並公布實施,截至2018年12月,全市95.2%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其中,市本級「最多跑一次」事項1152項,佔比99.05%;縣區「最多跑一次」事項3709項,佔比96.49%;鎮(街道)「最多跑一次」事項3473項,佔比92.71%。
3. 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啟動「證照分離」試點改革工作。2018年7月26日,欽州港區啟動「證照分離」試點改革工作,為全面鋪開「證照分離」改革工作積累了可推廣複製的經驗。二是深入推進「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積極開展「39證合一」改革工作。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提升審批效率。2018年6月1日起,辦理營業執照時間提速到3個工作日內辦結,符合政府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1個工作日內辦結;在村民集體經濟投資、農村貧困戶綠色通道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的,1個工作日內辦結。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5.4萬戶。
4. 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平安欽州建設。一是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神劍·打黑除惡」、「隱患大排查治安大整治」、「三打擊一整治」等一系列專項活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兩搶一盜」、毒品、強姦、詐騙、涉槍、涉爆等問題。2018年1-11月,全市刑事案件立案5317起、破案1751起,查處治安案件9672起;全市公安機關共打掉各類涉惡團夥109個;全市共破獲各類毒品案件452起,破案379起。二是「雪亮工程」建設紮實推進。2018年底,全市所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所在地「雪亮工程」實現全覆蓋。三是加快推進網格化、信息化建設。截至2018年11月,全市村級綜治中心搭建黨群服務中心,建成村級綜治中心1030個;全市劃分網格7164個,配備專職或兼職網格員7164人,消防、應急、食品藥品、市政管理、社區戒毒等工作均已納入網格化管理。2018年9月,全市完成了廣西綜治信息系統升級遷移工作,綜治E通手機、電腦帳號運行正常,基本實現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
5. 加快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制定《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方案》,加大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支持和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願服務組織。2018年,新增社會組織18個;培育發展標識為志願服務組織的社會組織5家,志願者總數超過23萬人。
6.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是加強部門聯動配合,市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制定印發《欽州市耕地草地河湖休養生息工作方案》(欽市發改農經〔2018〕23號),加大對耕地草地河湖資源的保護和修復治理力度。二是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機制改革,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200多家企業獲批准入全區2018年電力直接交易,累計成交電量29.7億千瓦時,年內減少企業用電成本1.7億元。三是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組織開展建築用花崗巖、灰巖、磚瓦用頁巖等13種市縣級出讓礦種的市場基準價制定工作,按規定收取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四是繼續推進實施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排汙許可制度,加強水資源費徵收工作。五是強化林地、林木、野生動植物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工作,進一步加大對違法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制定印發《欽州市2018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發放生態效益補償金683.28萬元。六是堅持陸海統籌,強化環境治理。科學制定海洋生態紅線,構建海洋生態藍色屏障;實施並完成三娘灣綜合整治一期工程、茅尾海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和濱海浴場提升改造工程;制定印發《2018年欽州市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對設立在近岸海域的13個趨勢性監測站位、茅尾海增養殖區的7個監測站位、排汙口鄰近海域的14個海水監測站位、茅尾海國家海洋公園的15個監測站位及10個入海排汙口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強化制度建設,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1. 紮實推進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通過立法調研、論證、徵求意見等程序,制定了《欽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按計劃推動各項立法項目,出臺了首個政府規章《欽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挖掘修復管理辦法》,組織起草《欽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保護條例》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同時,積極開展及參與各項立法調研活動,對《欽州市農貿市場管理辦法》、《欽州市官垌魚養殖區生態環境保護辦法》、《欽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欽州市紅樹林保護辦法》、《欽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欽州市青年水閘東西乾渠保護管理條例》等立法項目開展調研。
2. 強化規範性文件管理,提升政府決策水平。一是嚴格執行規範性文件「三統一」制度,按照自治區對重大行政決策和規範性文件制定的程序要求,及時對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對各縣區、市直各部門規範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2018年,合法性審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性文件共56件,報送自治區、市人大備案審查的規範性文件8件,備案審查各縣區、市直各部門規範性文件26件,經審查糾正的規範性文件2件。二是開展政府規章設定證明事項和涉及產權保護的規章、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經清理,市、縣區兩級涉及產權保護的規範性文件12件,其中涉及產權保護的擬修改規範性文件1件,擬廢止規範性文件11件。
(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提高行政決策水平
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對市人民政府法律事務、重大行政決策從合法性方面進行審查,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2018年,共辦理市人民政府法律事務143件,出具法律事務意見157件;召開2次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立法論證會,對《欽州市農貿市場管理辦法》、《欽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等進行法律論證。
(五)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1. 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2018年,起草了《欽州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待機構改革工作完成後,再進一步完善方案內容。
2. 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制度。一是認真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均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實施意見》(桂政辦發〔2016〕51號)要求,將本部門行政執法決定文書在門戶網站、辦公場所的電子顯示屏或觸控螢幕予以公示。二是認真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對《欽州市坭興陶土資源保護條例》設定的行政執法事項制定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三是認真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按照依法有序、科學規範、便捷高效的原則,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對年內作出的重大執法決定均進行了法制審核。
3. 積極創新行政執法方式。我市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推進行政執法「智能化」模式,大力實施「智慧監管」工程,市民掃二維碼,即可獲知食品出處及商家證件是否齊全;建立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體系,監管部門通過監測數據,即可實現食品藥品執法的「一鍵到位」;建立網絡餐飲監管平臺,引入網絡訂餐大數據分析,對2000多家「美團」商家、600多家「餓了麼」商家實現網絡實時監管;推行校園食堂管理系統,以影像技術、智能感應等科技手段,確保校園食品安全。通過創新行政執法方式,進一步提升全市食品藥品執法治理水平,2018年,我市成為首批被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兩個城市之一。在市工商局創新推行案件審核辦法,對行政執法行為的各環節予以規範,切實做到行政執法標準統一、程序統一、文書統一「三個統一」。市水產畜牧獸醫局進一步規範違規漁船處理程序和實行處罰自由裁量權,規範處罰範圍、種類、幅度,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準,將執法、處罰、執行進行有效分離,真正做到「陽光執法」。
4. 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全市行政執法人員參加行政執法培訓考試,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規範化、動態化管理。2018年,我市共687人通過行政執法考試;對各縣區、市直各有關部門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補證換證共140張。
5. 加強行政執法經費保障。2018年,市級安排行政執法總費用共7364.5萬元,其中行政執法設備經費4765.5萬元,行政執法經費2599萬元。
(六)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我市健全行政權力運行制度和監督制度,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和審計監督,完善社會輿論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堅決糾正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庸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2018年,我市對8個問題啟動問責,31個單位和49名領導幹部受到追責問責。
(七)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 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全力開展矛盾糾紛精準排查和精細化解常態化工作。2018年,全市組織了6551個工作隊共22362人次進村、入戶、到屋、見人,共排查矛盾糾紛6385件,調處成功6267件,調處成功率98.15%。
2. 加強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著力解決行政爭議。2018年,全市各級行政機關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212件,依法受理165件,上一年度結轉16件,已審結164件;全市行政機關收到一審應訴案件共345件,上一年度結轉1件,共審結一審案件196件。
3. 加強仲裁工作。2018年,欽州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900件,案件標的額約為10.96億元。成立了市非公經濟仲裁調解中心,發揮仲裁高效便民解決矛盾糾紛的優勢,公正、及時地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4. 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一是開展大接訪和約訪下訪活動。通過分類搭建多個接訪平臺,集中、公開接訪,推動責任落實,實現公開預約接訪和機動接訪聯席化、常態化,有效化解信訪難題。如2018年11月6日,市委書記王革冰到靈山縣伯勞鎮開展下訪活動,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困難,最終糾紛雙方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並籤署調解協議書。2018年8月2日,市長譚丕創帶案下訪,在西環大道鐵道小區現場接待龐福源反映的修路問題,接待後馬上協調欽北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解決。二是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認真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引導信訪人遵循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三是抓好信訪信息系統建設。構建「縱向打通、橫向互聯」的網上信訪信息受理平臺,完善集投訴、查詢、服務、監督、評價於一體的信訪綜合運行管理體系,把群眾來信、來訪、來電、網上投訴等不同形式反映的信訪事項在網上統一流轉;把受理辦理、交辦轉送等信訪業務工作在網上統一管理,實現信訪事項辦理流程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四是推進律師參與信訪工作。2018年,律師參與接訪共52批306人次,導入司法程序12件。
(八)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我市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領導幹部通過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行政機關局長(主任)辦公會議學法已成為常態,市、縣區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舉辦1期領導幹部法治專題培訓班,各行政機關每年至少舉辦2期以上法治專題講座。二是強化普法考試結果運用。全員覆蓋學法用法考試,增加對普法考試結果的運用,將考查和測評結果作為領導幹部任職的重要參考,以考試導向促進國家工作人員嚴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設職責。三是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各行政執法機關結合本單位實際,組織開展行政執法人員通用法律知識、專門法律知識、新法律法規等專題培訓,確保行政執法人員熟練掌握行政執法依據和流程,努力提升行政執法素養和水平。四是黨校、行政學院等把法治教育列為幹部教育的必修課,加大對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中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2018年,組織公務員初任培訓班3期,培訓253人;組織新晉升科級領導職務公務員培訓班1期,培訓36人;組織熱點專題網絡培訓,培訓4079人;組織公務員全員培訓,培訓10048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沒有完全到位,履行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職能存在不足,有些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實不力,行政決策機制不夠健全,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亟待創新,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培育發展和規範的力度有待加強。
(二)行政執法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執法主體職責不清、權責脫節,執法力量不足、執法資源分散、執法協調不夠,執法過程不夠規範,由此導致的多頭執法、多層執法、交叉執法、重複執法,違反法定程序等問題仍然存在。
(三)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總體上,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但是還存在沒有按照依法行政理念行使職權、履行職務、開展工作的現象。如在行政決策方面,強調困難,任意刪減決策程序事項,不按規定程序作出行政決策;在行政執法方面,行政執法案卷不夠規範等。
(四)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個別部門配合度不高,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合力有待增強。法制機構建設與法治政府建設要求不夠匹配,法制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存在不足,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很大程度制約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三、2019年工作打算
(一)加強組織保障和工作落實。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加強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強化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按照機構改革的統一部署,全面完成機構改革工作任務,優化政府設置和職能配置,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完善市場監管,建設法治政府。
(三)深入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設。嚴格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增強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實效,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切實提高依法科學決策水平。
(四)完善政府立法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政府立法體制機制,積極爭取完善立法機構,配備相關立法人員,確保政府立法工作順利進行。全面推行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五)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六)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督制度,基本形成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及時糾正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政行為,嚴肅追究違法行政責任人的責任。
(七)加強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加強行政複議工作,完善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仲裁制度,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
(八)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設。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樹立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