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員工倦怠?一周連續工作四天或是個好主意

2020-12-16 前瞻網

如何防止員工倦怠?一周連續工作四天或是個好主意

 Mark Fang • 2018-12-19 15:14:13 來源:前瞻網 E137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每周連續工作四天,但可以獲得五天的薪資。這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但世界各地的公司已經減少了員工的的工作時間,他們發現這會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員工變得更有動力,倦怠也越來越少了。

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項目管理軟體公司Planio的創始人Jan Schulz-Hofen表示,「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公司的10名成員一周只上4天班,而且成員在這種工作安排下發揮得更好。」在紐西蘭,信託公司Perpetual Guardian報告說,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其成員進行了32小時的測試後,員工壓力下降,員工敬業度激增。

即使在日本,日本政府也鼓勵日本企業允許員工可以在周一早上休息,而其他國家的企業一直在說服員工放鬆。英國工會大會(TUC)正在推動整個國家在本世紀末之前進入為期四天的工作周,這項提議受到英國工黨的支持。TUC認為,在機器學習和機器人等新技術推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員工可以多休假,正如企業員工在工業革命期間贏得周末休假的權利一樣。另外,TUC經濟負責人凱特·貝爾( Kate Bell)說,「它將減輕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壓力,並可以提高性別平等意識。已經嘗試過這種工作安排的公司表示,它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對員工也更有利。

諮詢公司J. Walter Thompson的趨勢專家露西·格林(Lucie Greene)表示,在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發推文稱全球的員工每周都工作40小時,沒有人可以改變這一點之後,員工對過度工作的反對聲越來越強烈。人們一天有24小時,為了生活中而不得不在時間上向企業做出讓步,有些員工的心理健康會因工作而出現問題。

最近對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在內的八個國家的3000名員工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近一半的人認為,如果他們不間斷工作,他們可以在一天五小時內輕鬆完成任務。但不管怎樣,許多人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這種加班情況在美國尤其明顯,49%的人表示他們加班加點。事實上,一直有工作倦怠這種現象,人們總是在其追求新的技術,所以總是在工作,而最終會感到厭倦。

36歲的軟體工程師Schulz-Hofen在意識到他需要在十年的緊張工作之後放慢工作步調後,對自己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測試,他的工具讓他能夠詳細追蹤他的工作時間。另外,Schulz-Hofen補充說,「一周工作五天,你認為你有更多的時間以及你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工作,你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間歇時間,例如喝咖啡或者與同事聊天。如果一周只工作四天而且要完成工作,那你就必須要快,必須集中注意力。」

Schulz-Hofen和他的團隊在推行一周連續工作四天的計劃之前,還給公司員工提供了其它選擇。但是,他們拒絕靈活工作的想法,因為這增加了行政管理的複雜性。每周工作時間較短並不意味著工作就少,員工依然要完成原有的工作任務。對此,Schulz-Hofen說,「當我們的客戶聽到這個消息時感到非常意外,而我們的大多數客戶都沒有抱怨,他們有的只是嫉妒。」

WPP旗下的廣告公司Gray New York於4月推出了這項計劃,允許員工每周工作四天而獲得全職工資的85%。Schawbel希望這個想法可以在更多的公司和國家流行起來,但可能不是他這種的工作安排。他認為美國將是最不可能推行這種工作安排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已經習慣了加班模式。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直面服務行業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從何而來,這個感冒又如何對症下藥?筆者曾經在學習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的課程時對此頗有感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職業倦怠,最重要的是怎樣打敗它們,重拾激情和信心!接下來筆者結合服務型行業的工作性質一起探討導致職業倦怠的具體原因及解決辦法。
  • 職業倦怠|你的員工倦怠了,不幹活了,怎麼辦?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倦怠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由於員工自身努力工作卻不一定能在物質或者精神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單位內部的溝通狀況不滿意,感覺組織不夠公正等多種原因,中國職場也開始「倦怠期」頻發。企業和員工如何雙管調整以改變這一現狀,世界經理人的用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不同的討論。
  • 避免工作倦怠的3種方式
    工作投入當然沒錯,但是工作時間長、期限時間緊、合同即將到期等問題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壓力變成倦怠。梅奧診所(Mayo Clinic)將工作倦怠定義為「特別類型的工作壓力---一種身體、情緒或心理的枯竭加上對自身能力和工作價值的質疑」。創業者尤其容易出現倦怠,在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一年365天連軸轉的世界裡尤其如此。時間一長負擔就會積累,並且以惡性方式顯現。
  • 走出工作倦怠的迷城
    工作倦怠是一種病世界衛生組織對工作倦怠的標準定義是:工作倦怠是由未能妥善控制的長期工作壓力造成的一種症候群。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徵:感覺精力耗竭或耗盡;心理上與本人工作的距離感加深,或對本人工作感到消極或厭倦;工作效率下降。簡單說來,就是「心好累、不想幹、我不行」。倦怠不是立即發生的,而是經歷系列壓力的疊加。
  • 上班瞎忙又累,你可能已經工作倦怠了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知乎網友對於工作倦怠的理解:maggie(安全行業):缺乏長期的目標和短期的成就感,是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如何克服?)給自己設定一些短期能實現的目標,每完成一項,就自我暗示我做成了一件事。
  • 如何解決員工的職業倦怠問題?諮詢師告訴你
    如何做到真正的欣賞,我們還是通過2個真實的案例進行解釋。欣賞會幫助員工走出職業倦怠路路是單位裡的專業技術人員,平日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有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是領導非常看中的員工;但是由於年齡原因,她或許沒有被提拔的機會了,所以,她時常會有些沮喪。
  • 產生工作倦怠的6個因素
    再激動人心的工作都有讓人厭倦的時候。當你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每天和相同的人相處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倦怠。對此,《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總結了產生工作倦怠的6個原因及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第一,工作負載。當你的工作量超出你的能力範圍時,你就會產生倦怠情緒。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從中我清楚地明白了職業倦怠這個詞的含義,也清楚地認識到目前的自己就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我把自己學習後的所感所悟記錄下來,如果他人也有類似的情況,希望對別人有所幫助。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它不僅僅是工作量大或者說是工作壓力大引起的,雖然它與兩者都有一定的關係。可能有人會覺得,年輕人正是奮鬥的時候,怎麼會有職業倦怠呢?
  • 遭遇工作倦怠期,休息有沒有用?
    小美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兢兢業業工作了兩年,可單調乏味的工作總是讓她感到疲憊、倦怠,每天醒來都不願面對新的一天,常常是卡著點,才不情不願地出門上班。 後來小美聽同事說,休個假調整調整就好了,小美就向領導請了假,好好休息了幾天,還去周邊城市玩了一圈。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但工作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我們把這樣一個職場階段稱為「職業倦怠期」。很多人都曾經或正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它來的時候往往沒有明顯的預兆,你甚至都未必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狀態。今天,我們就想來聊聊我們該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尋求新的挑戰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
  • 4個小妙招防止感冒病毒半夜侵襲
    但病毒也不是乖乖地只會局限在上呼吸道的黏膜中繁殖,有時病毒會進入血液中繁殖,或因為免疫反應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舒服,常見的症狀有:輕微頭痛、全身倦怠,或是低溫的發燒。二、感冒如何自我緩解?自己去買藥有效嗎?許多人都會想問的問題的是:感冒一定要吃藥嗎?
  • 【關注】帶你走出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在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並且多是從管理學的角度研究的,而本文嘗試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知識型員工的工作倦怠問題,並運用企業社會工作的技巧給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以緩解員工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員工自身的長遠發展。
  • 倦怠的青年們:為何我們不想工作?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揭示了一個久被遮蔽的問題:面對工作,許多青年人或是厭倦,或是充滿焦慮,或是嘗試各種辦法逃避。這種「倦怠」的狀態和「自我遺棄」式的「不工作」,成為這一時代的一個症候。
  • 職業倦怠成職場流行病 初入職者等四類人最易得
    「企業睡人」讓企業也倦怠  劉鐵榜告訴記者,深圳職業人群的最主要壓力來源是工作,而工作壓力的可能後果就是導致職業倦怠,即在持續付出和壓力下出現的身心耗竭的狀態,沒有工作熱情、感到極度疲勞,對自己的評價傾向於消極,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才能,而且繁瑣、枯燥無味。出現職業倦怠的員工,又被稱為「企業睡人」。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將「職業倦怠」作為一種綜合症,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十一次修訂版中,並將將職業倦怠形容為「無法妥善管理的長期工作壓力」,而其3種症狀是: || 感覺精力耗盡或筋疲力盡; || 與工作有越來越大的心理距離,或是對工作感到抗拒或悲觀懷疑;
  • 職業倦怠,工作越來越沒動力怎麼辦?突破瓶頸有妙招
    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一般認為, 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張先生,擁有10年工作經驗工程師,項目經理。
  • 職業生涯中如何避免職業倦怠
    尤其是當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的時候,難讓自己以最高效的方式工作,一不小心就會開始感覺自己心力交瘁,進而對工作產生倦怠。2013年我忙的不可開交,那時我在同時管理STR、Mingle以及C&M Group三家企業,而且工作之餘,我還希望陪陪家人,參加朋友聚會。首先,我想要非常強調一件事情:不要像我一樣同時經營三家企業,因為一家初創企業就足以把你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榨乾。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而你,卻找不到任何工作熱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我們如何從各方面為工作找到新動力!渾渾噩噩的狀態,也許只有辭職才能解脫來訪者劉佳(化名),40歲,剛剛裸辭,離開了她工作8年的一家教育培訓公司。一年前,身為公司合伙人的劉佳發現自己對工作已經沒有新鮮感和成就感。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而你,卻找不到任何工作熱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我們如何從各方面為工作找到新動力!職業倦怠跟人的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在職業比較適合個人的前提下,如果一個員工工作三五年了,沒有新的挑戰,沒有升職空間,就很容產生現職業倦怠;而職業認可度低的人,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會產生倦怠。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適合這份職業,其次是可以休假調整,另外還可以尋找職業規劃師的專業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