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風水師黃俊仁帶領弟子考察潮汕四大名墓之一江夏黃公之墓

2020-12-19 騰訊網

江夏黃氏,是華夏古國之一的黃國國君延續繁衍的後人,後因黃國滅亡,後人遷至江夏而發展成為漢代的江夏黃氏。

在廣東省饒平縣錢東鎮徑南村蓮花山有一座宋朝名墓---江夏黃公之墓,相傳為潮汕四大名墓之一,作為江夏黃氏後裔子孫,著名風水師黃俊仁老師帶領弟子前來考察實習。

連花山江夏黃公之墓始造於宋宣己亥年(公元1119年)十一月。此墓龍真穴正,左右群山(連花葉)環抱,前局秀山來朝,穴前藏風聚水。於丁丑年(1997年)農曆四月初一正式動工復修,墓穴分金依舊(乾山巽向、庚戌分金),規模擴大,按宋代墓式修善,於同年十月竣工。

青蛙抱蓮—宰相名墓,行龍有起伏,帶倉、帶庫、帶車、帶印,結穴,形真穴真,穴星結在青蛙嘴。嘴前有一池四季真水,藏風聚水,水為財,聚富也;四面環山朵朵蓮葉護青蛙,大發人丁;龍行顯貴格,大富大貴也。

江夏黃公的後裔子孫已有成千上萬人。每年的十一月初一到十一,對於廣東潮汕黃氏族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日子。這幾天,來自海內外潮人黃氏同胞及潮汕各地區黃氏族人都會陸陸續續的前往饒平縣蓮花山拜祭黃氏先祖---江夏黃公,祈求祖宗保佑黃氏家族繁榮昌盛,子孫後代永世昌盛。

祭祀完成後,蓮花山江夏黃公墓的管理人員也為前來祭祖的宗親們準備好了平安粥。拜祖後吃上平安粥,黃氏子孫平平安安,興旺發達。

千百年來,散居在閩南和潮汕的黃氏,憑藉著「江夏世家」和黃氏認祖這條紐帶,在住宅大門都掛上「江夏世家」的匾額,把它作為黃氏尋親認祖的標誌。

黃氏族人,人傑俊才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文臣武將似長天星鬥,遍布宇內;不朽業績如日中天,光耀史冊。黃氏宗族枝繁葉茂,興旺發達,人才輩出,英賢名仕遍布全國和世界各地,歷代祖先,功勳赫赫,業績輝煌,令世人矚目。

黃俊仁老師作為黃氏的後人,他說,我們不管是哪派哪支,都應該追溯根源以彰祖德,明倫常以興家風,收族眾以固根本,效遺風以求達昌。繼往開來,團結一致,凝聚力量,共同努力,傳承黃氏家族文化,發揚光大,為黃氏繁榮興旺而奉獻力量!

相關焦點

  • 潮汕蓮花山江夏黃公墓為潮汕四大名地之一
    蓮花山江夏黃公墓始造於宋宣己亥年(公元1119年)十一月。此墓龍真穴正,左右群山(蓮花葉)環抱,前局秀山來朝,穴前藏風聚水,相傳為潮汕四大名地之一黃程原名景道,字守度,號江夏。原居福州。生於宋真宗鹹平五(1002)年,登天禧(1007-1021)間福州解元,為黃氏總世系第123世。
  • 廣東潮汕陳氏名墓之「剌史墓」
    「剌史墓」位於河浦鄉東南約一裡處的「蜘蛛經網地」,是潮陽十大古墓之一。陳憺卒於元朝仁宗延祐五年,當時宋亡,處於兵荒馬亂年代,草草安葬,初墓僅是一塊貝灰砌成的大月眉,直至明代嘉靖時,由大同府第十代孫陳層樓騁一代名地師黃妙應先生按宋墓制官誥予正式重修。墓人全建石砌成大古亭。墓碑正面中間勒刻「宋墓」,右側刻「考潮州剌史開峰陳公」,左側刻妣四品夫人淑德黃氏,碑的背面刻有陳憺公遺書。
  • 汕頭一村落挖出3處明墓 記錄潮汕土著漢化(圖)
    建房挖出三明墓 兩件頭飾顯珍貴  有專家認為從中透出潮汕土著俚僚人與漢人通婚、不斷被漢化的重要信息  本報汕頭訊 記者楊媛,通訊員陳耀賢、鄭錫偉攝影報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崗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時挖出三處明代墓穴
  • 藍田漢墓墓主或為漢武帝之女 曾被誤認為荊軻墓
    2009年至2010年,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對這座墓進行發掘後確認該墓為西漢高等級大墓,但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謎。  近日,經過對當年考古資料的整理、研究,負責該墓發掘的專家推測,墓主人身份極有可能是漢武帝之女鄂邑長公主。這一戲劇性的發現,也展現了考古工作的繁冗複雜和不確定性,正如專家所說:「這座墓主人的身份只能是推斷,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確認。」
  • 福州閩侯發現朱熹弟子墓 墓碑被村民當作井欄
    北山先生的墓坐落在閩侯竹岐一座大山裡,由於墓碑缺失,之前一直無法考證墓主人是誰據悉,北山先生名為陳孔碩,是朱熹嫡傳弟子。福州響噹噹的芙蓉園,第一任主人就是北山先生的兒子陳韋華。半山腰發現墓碑「這座宋代古墓在道光年間的《福建通志》、民國的《閩侯縣誌》上,都將地點記載錯了。」閩侯縣博物館館長曾江告訴記者,上面記載陳孔碩的墓在閩侯南嶼龍泉村,其實這是他兒子的墓,他的墓應在閩侯竹岐半嶺村。
  • 黃俊仁風水團隊考察「人王伏羲陵」賴布衣留題大地-南山金庫鬥
    黃俊仁風水團隊考察完黃邵竑將軍的祖墓後,一路抵達南山金庫鬥,走到半山就看到伏羲祖靈堂,堂中的伏羲祖先像曙曙如生,無論你從那個角度觀察都會視對你。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 修假墓,開山鑿崖墓
    招數一:虛墓疑冢 疑冢防盜,有一個考古名詞,叫「虛冢」。虛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種,又稱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潛埋,說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將真屍葬地隱匿起來。 傳說中最著名的虛冢,當數孔仲尼的弟子為其設的五座虛墓。
  • 蚩尤之墓:坐落在河北涿鹿縣,守墓人世代守候,專家都不得靠近!
    據考察,蚩尤的墓坐落在河北省的涿鹿縣中。蚩尤可以稱為我國最早的戰神蚩尤,一個經常出現在我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傳說中蚩尤與人長得不同,他高大威嚴,身負神力,且無堅不摧。比起黃帝和炎帝,蚩尤帶領的部落人數很少,只有他的八十一個兄弟。
  • 「戊戌變法代表人」康有為墓,國內唯一一墓兩碑的存在
    康有為這個人被人一提起,大家都會想到戊戌變法,當時正處於光緒帝期間,在得知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之後就聯合了梁啓超、譚嗣同等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 施耐庵之墓
    施耐庵墓,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前橋,是元末明初建築。墓呈正方形,墓前立墓碑,碑正文中刻「大文學家施耐庵先生之墓」,背面刻碑文,頌揚施耐庵的高風亮節等。墓臺南邊有一座磚砌碑樓。碑樓前一灣綠水,隔水有土墩一座。墓東南建有施耐庵資料陳列室。施耐庵陵園,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學家,《水滸傳》作者。
  • 江西古代名人墓最全匯總!總共1713處!你家鄉有多少
    20世紀20年代,著名學者丁文江曾對二十四史立有列傳的歷史人物一一進行了籍貫考證,列出了5783名歷史人物的地理分布表,江西共有立傳人物338名,在當時全國21個省(不包括少數民族人物)中名列第九位; 首輪《江西省志》收錄從秦漢到現代江西籍名人1233名;《江西歷代人物辭典》收錄 江西籍歷史人物6075人;有科舉制度以來,江西考中狀元48人,進士1.05萬人,佔全國進士總數
  • 廣東一農場變「陰城」 150座豪墓緊逼產業園(組圖)
    他們是來自河源、廣州、深圳,甚至香港等地的風水師。考察過後,座座豪華私墓相繼建起。隔水遠望,宛若聯排別墅。走近,可見墓前考究的奠聯,不乏「青山秀麗安先祖,綠水環抱護後人」之類的佳句,彰顯墓主對擇地的滿意以及對福蔭的期待。萬洞水庫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郊,距離市中心僅10多公裡,其責任單位為源城區高埔崗農場。四周山地大多屬農場,少數屬附近村莊。
  • 【邊疆時空】孫泓 | 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證
    本文根據目前已知的4­-5世紀的文獻資料及幽州刺史墓的墨書題記,對幽州刺史鎮身份、官職及其生存時代歷任幽州刺史進行了考察,確認史料中所記載的南燕桂林王慕容鎮不是幽州刺史墓的墓主,認定墓主鎮為前燕慕容暐時期的幽州刺史,推定他亡命高句麗的時間在360年前後,最終借道高句麗,在大同江下遊建立了移民政權。
  • 超越三星堆和馬王堆的世紀大墓——南昌海昏侯墓,為什麼不那麼著名?
    極具考古價值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是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鄉的村民發現的,因為上報及時而得到完整保存,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 有人說,沒咋聽說過海昏侯墓,哪有長沙馬王堆的千年不腐的女屍辛追夫人著名啊?
  • 神秘守墓大爺,世代隱瞞不敢道出墓主身份,是誰?令他這麼謹慎
    蚩尤與他們一樣,是一位於我們中華民族息息相關的始祖之一。儘管可能在很多人心中蚩尤一直是一個邪惡的存在,但這其中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他在當年的逐鹿之戰中戰敗。史書往往是由勝利者譜寫的,因此,蚩尤在後人心中自然不會留下什麼好印象。
  • 墓裡乾坤:太原北齊婁睿墓
    其壁畫繪畫手法,是上承魏晉、下啟隋唐的代表作,甚至被斷定為北齊藝術大師楊子華的作品,在文物考古界和繪畫藝術界引起了轟動,被譽為當年國內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壁上乾坤特展 |壁上乾坤  特展現場因這類旌旗後面有三根飄帶,所以名之為三旒旗。旒旗是出殯時在靈柩前的幡旗。《文選·晉潘安仁(嶽)楊荊州誄序》:「行以號彰,德以述美,敢託旒旗,愛作斯誄。」
  •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千年古墓形似刀把  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汪偉介紹,此次發掘的墓群位於巫山縣神女小區陳家包上,34座墓中,共出土了鐵釜、銅箭鏃、銅錢幣、琉璃耳璫、陶灶等各類遺物260餘件。其中,一個特別的磚石墓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該古墓形似刀把,葬墓室約7平方米,只殘存了底部兩層石磚。
  • 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 棺木內空空如也
    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   此墓為潮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報潮州訊 記者楊媛攝影報導:昨天,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仙都村民發現,位於桑浦山狀元埔的明朝文狀元林大欽墓被盜。現場有盜墓人挖的寬一米、長兩米多的通道;通道直抵棺木。
  • 明朝潮汕文狀元墓被盜續:被盜並非衣冠冢(圖)
    事件地點  新聞回顧: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 棺木內空空(圖)  明朝文狀元墓屍骨仍在證實 被盜並非衣冠冢  《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續:  十幾年前,墓前石馬、石羊被盜;兩個多月前,墓上泥土被人動過  明代潮汕文狀元林大欽之墓被盜,現場卻見不到屍骨。
  • 興國陰宅風水案例:興國均村狀元墓
    狀元墓又名「牛崗地」,名稱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據興國潘氏(琴公後裔)四修族譜上看記載,墓主潘從源,福建汀州人氏,任吉州教諭,熟讀詩書,尤精堪輿,卸任還鄉時,途經五裡隘,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讓家人驅牛食禾,和當地農民發生爭執後,捨身自縊,其子遵父囑,與當地農民變涉,將潘從源葬在此地。因為事情由牛吃禾引起,故當地人稱為牛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