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會》收官 導演:文化擔當有了輕鬆外在形式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2日電 昨晚,2015《中國成語大會》總決賽在央視綜合頻道收官,作家組合PM2.5兩度逆轉登頂奪冠,最近因為霸氣猜詞走紅網絡的 「白話靈犀」組合屈居亞軍。「成語女神」再破猜詞紀錄、「雞血帝」賽場突然表白,成語大會秒變相親大會。一檔全場爆笑的娛樂節目,同時完成了傳播成語文化的使命。中國成語大會的總導演關正文表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該擔當的時候就必須擔當。觀看央視的特定需求,也需要採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滿足。成語大會變得輕鬆了,觀眾反饋就熱烈了,文化傳播的擔當也就體現了。

  「成語女神」開掛再破紀錄 24猜出6詞

  在昨晚率先進行的排位賽首戰中,邯鄲學院的「白話靈犀」組合則迎戰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的「碔砆」組合。「白話靈犀」一直是觀眾心中奪冠熱門,總決賽前,兩人的猜詞視頻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不少網友都表示「智商受到碾壓」,「冷豔女王」張鈺樺與「元氣少女」白娟獲封「成語女神」以及「行走的成語詞典」。

  排位賽中,兩人以3:1碾壓「碔砆」兄弟,率先進入冠軍賽。首局的主題六詞對抗賽,兩人再啟開掛模式,6詞用時24秒,平均4秒1詞。比賽中,張鈺樺描述「什麼荒什麼嬉」,白娟立馬猜中「業精於勤」;描述「骨象玉石」,立馬反應到「切磋琢磨」;描述「把技藝傳給你」,就想到「金針度人」;描述「斫輪」,「行家裡手」脫口而出;描述「我內在怎麼想,我上肢怎麼幹」,猜對「心手相應」;說到「登峰造極」,馬上蹦出「爐火純青」。

  搶答題,張騰嶽剛說了個典故的開頭:「這個成語講的是論官二代的自我修養。謝家是東晉的名門望族,家族當中的謝安……」張鈺樺這邊已經猜出「芝蘭玉樹」,把文化嘉賓蒙曼與酈波都看懵了。

  PM2.5兩局落後逆襲成功 秦漢思源奪季軍

  PM2.5則與「秦漢思源」較量,在兩局落後的情況下倒追三局,也成功拿到冠軍賽的資格。前兩局,「秦漢思源」根本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第三局,90秒計數對抗賽,PM2.5依舊發揮一般,猜出6詞。張騰嶽表示已經急可以提前恭喜「秦漢思源」勝出,不料兩人竟然罕見地出現兩次失誤,比賽就此發生轉折。

  比賽中,兩位才子也向大家展示出了他們用典如神的技能。李劍章說「相敬如賓」,彭敏答「舉案齊眉」;李劍章說「似水流年」, 彭敏答「如花美眷」 ;李劍章說「總角之宴」 ,彭敏答「言笑晏晏」……拿下第三局後,PM2.5乘勝追擊,贏得他們擅長的搶答題與點球大戰,順勢拿到冠軍賽的資格。

  「秦漢思源」則與「碔砆」兄弟進入三局兩勝的三四名爭奪戰,結果兩人以2:0則擊敗後者,收穫季軍。在上期節目將「弱不禁風」描述為「強的反義詞,沒受住氣流」後,理工科大神張恆睿再現神描述,拿到「不見不散」,硬是將其解釋為為「否定看到否定分開」。雙音節對抗環節,張恆睿單提示了一個「後叫」,王蕊就立馬心領意會,猜中「先聲奪人」。

  作家隊苦戰五局神猜奪冠

  「白話靈犀」向來霸氣十足,冠軍爭奪賽中先聲奪人:一舉拿下主題6詞競猜和雙音節對抗,以2:0領先。雙音節對抗,張鈺樺提示一個「貪汙」,白娟思索一會,隨意蒙了一個「損公肥私」,居然就對了。第二詞,張鈺樺提示「迎客」,白娟立馬猜出「接風洗塵」,根本不給對手機會。

  不料,第三局的90秒對抗賽,「白話靈犀」兩次失誤,沒能完成比賽。PM2.5贏下寶貴的一局。張騰嶽感嘆:莫非這回冠軍會是PM2.5?結果一語成讖:第四局搶答題,張騰嶽的成語典故剛開始講:「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想當歌星,永遠不要小瞧你的音樂老師。傳說,秦國的薛譚……」這邊,PM2.5已經按下搶答題,李劍章給出答案:「響遏行雲」。

  第二題,騰嶽掌門的典故又是剛講了個開頭:「這個成語出自一個少年人的志向。南北朝時……」李劍章就又搶答正確「乘風破浪」。酈波感嘆:「神猜不可以常理度之!」張騰嶽驚訝道:「難道我跟他心有靈犀?」

  雙方只得進入殘酷的點球大戰,結果第五回合,「白話靈犀」答題錯誤,PM2.5答對,彭敏與李劍章獲得2015《中國成語大會》年度總冠軍。「白話靈犀」在最後一刻與冠軍失之交臂,屈居亞軍。

  總導演: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必須有擔當

  中國成語大會的總導演關正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節目好玩兒,所以對本屆成語大會整體表現挺滿意的,可以打80分。「感謝我們的選手讓觀眾看到了語言遊戲超級精彩的狀態,大家在一起玩兒的非常開心。主持人跟選手互黑,連點評嘉賓也改變了過去傳道授業的老面孔,輕鬆幽默,讓節目全程充滿了歡笑。這是以前同類節目沒有過的,它改變了文化類節目的調性。」

  關正文說,本屆成語大會明顯強化了娛樂性的設計,釋放了主持人活躍現場的能力、趣味編組了多樣化的題目、鼓勵選手與主持人互動、調動了嘉賓的狀態,後期更是強調保留了現場真實的快樂,強化了知識性和趣味性,把內在的文化擔當轉化為更輕鬆的外在形式,讓大家在快樂中獲取營養。

  關正文表示,青年觀眾同樣是央視的受眾。影響年輕人同樣也是國家電視臺的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像商業電視看齊。央視是服務全國人民的,不是服務所謂傳統收視群的。 「實際上央視的明星娛樂節目觀眾並不買帳,沒有一檔現象級節目產生。反倒是實力文化出品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成了央視獨有的品牌。」

  關正文認為,所有觀眾看央視都是由特定需求決定的。但即使是特定需求,也需要採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滿足。成語大會變得輕鬆了,觀眾反饋就熱烈了,文化傳播的擔當也就體現了。

相關焦點

  • 第二季將播 《中國成語大會》力證「文化可以輕鬆」
    既有一聲「哎喲」猜出「無病呻吟」的神來之筆,也有90秒猜出16個成語的極速智慧。11月20日,《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將在央視科教頻道首播,再現「文化可以很輕鬆」的綜藝魅力。 本屆《中國成語大會》在「成語典故之都」邯鄲錄製,可謂「榮歸故裡」。「這將是2015中國電視最快樂的文化節目」,總導演關正文介紹說,「我們只有注重觀眾感受,才能找到合適的表述分寸和要呈現出的傳播價值。」
  • 《成語大會》總導演:詞庫中成語總量達兩萬多
    《成語大會》總導演:詞庫中成語總量達兩萬多 2014-05-24 08:46:49》明日將首次在央視一套亮相,節目由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原班製作團隊打造,「成語大會」也將保留「聽寫大會」相似的競賽形式,並邀請畢淑敏、蒙曼、酈波等多位文化名人擔任評判嘉賓。
  • 《中國成語大會》被質疑「對不起」成語 總導演回應
    總導演   關正文   最近,正在央視熱播的《中國成語大會》引發了不少觀眾關注,但也有觀眾提出質疑,成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普及應著眼於全民,包括孩子、學生,而不是遴選出社會文化精英參賽網友王祥更引用總導演關正文接受採訪時所說「成語一直被人們忽視,現代人對不起成語」,稱「與其說現代人『對不起』成語,不如說《中國成語大會》更對不起成語,更應面對成語做最虔誠的反思。」對此,總導演關正文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做出回應。
  • 《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希望掀起關注成語熱潮
    原標題:《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希望掀起關注成語的熱潮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宋宇晟)《中國成語大會》總決賽第一場、第二場將播出。《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關文正在接受中新網郵件採訪時表示,希望觀眾能夠因此更加關注成語。「如果社會上能夠像去年那樣掀起關注成語的熱潮,那這個節目的意義就比只有單純的高收視率要大得多了。」
  • 《中國成語大會》精彩收官 君樂寶傳承文化營銷再升級
    《中國成語大會》精彩收官 君樂寶傳承文化營銷再升級
  • 《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希望掀起關注成語的熱潮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宋宇晟)《中國成語大會》總決賽第一場、第二場將播出。《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關正文在接受中新網郵件採訪時表示,希望觀眾能夠因此更加關注成語。「如果社會上能夠像去年那樣掀起關注成語的熱潮,那這個節目的意義就比只有單純的高收視率要大得多了。」
  • 《中國成語大會》接近尾聲 嘉賓為文化類電視節目支招
    原標題:節目好看了,才能有文化擔當 相同班底製作,節目形態大有創新,但「成語大會」的收視率卻難敵「漢聽」,直到播出後期,才逐漸吸引了一批忠實觀眾。對在節目中擔任嘉賓的畢淑敏、酈波和蒙曼來說,「成語大會」面臨的處境,折射出的雖是傳統文化危機這一老問題,但也亟待得到社會關注。   談起參與節目的初衷,三位嘉賓不約而同地表示,是因為看到了「成語在現代生活中的缺失」。
  • "成語大會"總導演:青年是肩負文明傳承責任的主體
    中新網北京5月6日電(宋宇晟) 《中國成語大會》總導演關正文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直言,現代人對不起成語。有質疑者針鋒相對地指出,《成語大會》節目更應著眼於全民。對此,關正文6日在京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稱,參加《中國成語大會》的選手主要是青年,而青年是肩負文明傳承責任的主體。「青年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能力也決定了未來整個民族的文化傳承能力。」  在關正文看來,成語是古今同用的、活化石般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但大家平時很少關注,也很少有學者專門研究」。他直言,「現代人對不起成語」。
  • 評論:《中國成語大會》為何遇冷?
    隨著《中國成語大會》與河南衛視《漢字英雄》播出遇冷,文化節目如何在螢屏重拾輝煌,關鍵在節目設計上需貼近觀眾、在節目製作編排上勇於創新,讓節目在「娛樂」中承載文化擔當。  央視《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前晚落幕,來自北京的雜誌編輯唐蕊最終獲得冠軍。但與去年同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相比,《中國成語大會》雖然同樣傳承民族文化經典,卻沒有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那樣具有轟動效應。
  • 「成語大會」弘揚文化自信
    最近,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中國成語大會》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引發了全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電視觀眾對漢字文化、民族文化的廣泛關注。
  • 「成語大會」遭質疑:走精英路線忽視文化普及
    最近,正在央視熱播的《中國成語大會》引發不少觀眾關注,但也有觀眾提出質疑,成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普及應著眼於全民,包括孩子、學生,而不是遴選出社會文化精英參賽。網友王祥更引用總導演關正文接受採訪時所說「成語一直被人們忽視,現代人對不起成語」,稱「與其說現代人『對不起』成語,不如說《中國成語大會》更對不起成語,更應面對成語做最虔誠的反思。」對此,總導演關正文昨日做出回應。  質疑:走精英路線忽視文化普及  王祥在網上發文稱,《中國成語大會》這樣的比賽在價值取向上存在弊端。
  • 《中國成語大會》掀傳統文化熱
    原標題:《中國成語大會》掀傳統文化熱   隨著央視《中國成語大會》播出,節目掀起了一股追捧傳統文化的熱潮,節目中那些年輕的面孔對於成語的稔熟運用,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印象,讓成語大會一時間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節目組總導演關正文昨接受採訪時直言,成語一直被人們忽視,現代人「對不起」成語,並盛讚節目主持人張騰嶽。
  • 《成語大會》總決賽好玩好看(圖)
    中國成語大會》收官之戰精彩激烈,作家組合PM2.5兩度逆轉登頂奪冠,以24秒猜出6個成語而走紅網絡的學生組合「白話靈犀」在最後歷史知識的「點球」環節一題失力,屈居亞軍。更有意思的是,PM2.5中一向木訥寡言的李劍章竟然在賽場上向對手「秦漢思源」組合裡的王蕊發出了一段愛情表白,《成語大會》秒變交友節目。第二屆《中國成語大會》在輕鬆、愉悅的娛樂氛圍中完成了文化節目的使命,總決賽也在收視榜單上問鼎冠軍,在網絡上帶動成語熱門話題討論。正如總導演關正文總結,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中華文化傳播的重任是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的擔當。
  • 大型文化類原創季播電視節目 《中國成語大會》節目簡介
    節目簡介     《中國成語大會》是由中央電視臺重點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類原創電視節目,也是繼2013年收視、口碑雙豐收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後,央視在大型原創文化類節目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構築漢字的利益,很像是暗示危機之後的止損,是看空。看空需要人人自危。
  • 《漢字聽寫大會》攜姊妹篇《中國成語大會》啟動
    日前,《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攜姊妹篇目《中國成語大會》正式啟動,作為一檔全新的大型節目,《中國成語大會》除延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趣味性和文化性以外,更有著不少新鮮特色,頗令人期待。可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對於中國文化和綜藝節目形式的深刻影響。  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熱播,掀起一股原創文化節目熱潮,不僅在全國觀眾中廣受好評,還在與一眾娛樂節目廝殺的周五晚間黃金檔取得了同時段收視第二的好成績。
  • 《成語大會》總決賽好玩好看 網友熱捧"白話靈犀"
    原標題:《成語大會》總決賽好玩好看   昨晚,2015《中國成語大會》收官之戰精彩激烈,作家組合PM2.5兩度逆轉登頂奪冠,以24秒猜出6個成語而走紅網絡的學生組合「白話靈犀」在最後歷史知識的「點球」環節一題失力,屈居亞軍。
  • 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小飛俠」與「成語」首演打擂
    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小飛俠」與「成語」首演打擂 2014-12-27 23:26:02  該劇導演廖向紅說:「中國兒藝版本的《小飛俠彼得·潘》向孩子們詮釋了飛翔的真諦,這裡的飛翔並不是具象的雙腳騰空,而是一種健康、愉悅、時刻保持童真的精神狀態,就像主題曲中唱的那樣,心中裝滿了歡樂,就能一飛沖天。
  • 張騰嶽被點名主持《成語大會》:功夫在詩外
    也因此,首屆《中國成語大會》在觀眾中得到了「好看」的評價,有5.59億不重複計算的觀眾觀看。   15個鏡頭對著一個人   「這個節目為什麼好看?就是因為鏡頭全部給切碎了,力爭做到每秒鐘都有變化。在錄製現場,有15個長焦鏡頭對著我一個人,但是我一個都看不到,全部被掩藏起來,這是以往節目不可能做到的。」
  • 《中國成語大會》啟動 參與者兩千萬成奇觀
    日前,《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攜姊妹篇目《中國成語大會》正式啟動,作為一檔全新的大型節目,《中國成語大會》除延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趣味性和文化性以外,更有著不少新鮮特色,頗令人期待。可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對於中國文化和綜藝節目形式的深刻影響。  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熱播,掀起一股原創文化節目熱潮,不僅在全國觀眾中廣受好評,還在與一眾娛樂節目廝殺的周五晚間黃金檔取得了同時段收視第二的好成績。
  • @所有人,「南京成語大會」邀你共賞成語之美
    沿用至今,又有哪些成語的意思發生了變化呢?這個7月,由南京市全民閱讀辦指導,南京市建鄴區委宣傳部、南京晨報主辦的南京成語大會華麗麗地來了!帶上你的創意和才藝來參賽吧!在中國眾多的成語中,與南京息息相關,得益於南京歷史文化的滋養,並從相關的典籍、故事、傳說中蘊積和提煉出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或與南京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的成語有上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