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的文化輸出為何不如東北地區?「高端」文化並不得民心

2020-12-16 騰訊網

文化不是飄在空中的東西,而是依賴現實存在的基層社群活力。江浙滬文化的發達期已經隨著基層社群喪失活力而逐漸沒落了。

江浙的黃金時代在宋元明清。小農經濟下,江浙擁有著全中國最密集的水田和絲織業。與稻米和絲綢相伴而生的,是良好的鄉紳社群,和基於鄉紳鄰裡互助而支撐起的科舉傳統,為整個國家提供了數量最多的進士。

上海的黃金時代在民國。租借的法律秩序和社會規範帶來了繁榮的商人集團,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文藝工作者和知識分子。蕭軍、蕭紅這些異鄉文人可以很快地在上海熟識頂尖知識界,很快地融入上海的文藝圈,發表自己的作品。

黃金時代的江浙滬秩序是具有海納百川的開放性,這種開放的秩序是可以生產文化的。

反觀當代的中國,這種積極進取的文化江湖在哪裡呢?改革開放以後,主流文化很大一部分是被北京的大院二代子女支撐起來的。姜文、馮小剛、英達這些導演,梁左、王朔這些作家,創造了80-90年代最輝煌的民間文化。這些人能玩到一起,能形成圈子,能不分你我,能對外部世界充滿躍躍欲試的好奇。

東北的民間文化是北京文化江湖的延伸。東北人的豪爽坦率,很快就能和北京的開朗府氣一拍即合。那些大家如今熟知的東北喜劇明星,無不是在北京獲得了走向全國視野的機會。而當代的獨立音樂人和地下樂團,其發展軌跡大多離不開從地方到北漂這條路。

西南地區的社會文化也是具有這種海納百川的江湖性的。畢贛、饒曉志這些西南電影人,其背後是西南地區的開朗灑脫的文化圈子。這也是一批能「玩到一起」的人。

當這些地區在基於社群活力在創造真正的文化的時候,江浙滬文藝界在做什麼呢?上海的民間戲劇滑稽戲本來也是有圈子的。膾炙人口的阿德哥、陳國慶等滑稽戲藝人想要和北派的《我愛我家》比拼,創造了受人喜愛的情景喜劇《老娘舅》。但《老娘舅》的羸弱不僅在於劇本質量,更在於它無法帶動起一批滑稽戲年輕藝人,傳承這部分民間文化。

為什麼沒有年輕人?為什麼沒有新的作品創造?根本原因是缺乏基層社群的活力,沒有形成文化江湖。上海小囡被認為應當精緻體面,除了Papi醬這種混跡了北京江湖的上海人之外,有多少願意拋頭露面創造通俗文化呢?又有多少人願意在閒適靜好的都市生活之外,抱有極大的熱情認識陌生人,形成圈子,一起來組一個搖滾樂隊,做一些看似不主流但很有趣的事情呢?甚至又有多少人,願意在節假日邀請「狐朋狗友」來家裡做客,一起說一說交心的話呢?

缺乏社群活力的結果就是,民間通俗文化越來越具有私人性。追漫畫,上B站,越來越變成一個人在家裡就可以做的事情。少數成形的粉絲團體諸如SNH48,也只是在商業資本的運作下對日韓娛樂文化的拙劣模仿,沒有內生的創造力。飯圈的等級制和排他性,使得這種文化無法變成海納百川的江湖,無法變成獨立於資本的自我秩序。

周立波自從美國被捕事件之後,再也沒有復出過,而他卻是唯一一個能夠把上海本土通俗文化推向全國的人。周立波曾用「咖啡和大蒜」的比喻諷刺郭德綱,認為咖啡和西裝的海派清口代表著現代,而長袍馬褂的相聲代表著落後和古早。其實我倒認為,咖啡和大蒜的差別只是表面。其背後是對「體面」的不同理解。

海派周立波的「體面」是——精緻,克制,洋氣,華麗的名譽,適當的社交距離,再帶一點幽默的小機靈。遇到了美國被捕事件這種輿論危機和人際矛盾怎麼辦呢?首先是不承認和隱瞞,發現隱瞞不成,就試圖甩清自己的一切責任,把同伴拉出來批鬥,好像自己是一個無辜的道德楷模。

北派郭德綱的「體面」是充滿自嘲的——我是髒,我是醜;我就是一個天橋底下窮說相聲的——但我什麼也不求,只是真心給觀眾帶來快樂。遇到了輿論危機和人際矛盾怎麼辦?要夠真心,要夠仗義,用互嘲的方式笑談一下自己和敵人,讓緊張的對立化解在不分你我的坦然裡——大家都過得去。

兩種不同的「體面」帶來的人際效果是不同的。高端洋氣的「體面」,無意間拉高了外人融入的門檻,加大了矛盾危機的衝擊力。而真誠仗義的「體面」,使得外人融入沒有任何門檻,也在不斷化解可能出現的人際矛盾。作為兩種不同的通俗文化,後者更加具有擴張和輸出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相關焦點

  • 東北餃子:東北人的飲食文化輸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者按 任何文化來到東北,都能被迅速解構,而後融入這片黑土地。 四川麻辣燙在東北得到顛覆性改變,可以喝的麻辣燙儼然成了東北特產;以傳統肉串形態為代表的新疆烤串,在東北人手中完成又一次重生;而北方人常吃的餃子,東北人以深入骨髓的愛,讓餃子館開遍全國各地。 一改往日傳統語境裡鋼筋森林形象的東北,用多彩豪爽的態度,創造著屬於東北人的特色品牌文化。
  • 遼寧青年企業家與江浙滬同仁開展經貿文化交流活動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韓雪穎)為了進一步增進遼寧與江浙滬青年企業家之間的對口合作交流,7月25日至29日,共青團遼寧省委、遼寧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組織部分青年企業家赴江浙滬開展了調研學習活動。經過5天的考察,開闊了青年企業家們的視野,增進了遼寧與江浙滬企業家之間的相互了解。
  • 江蘇省簡稱為「蘇」,為何包郵區叫「江浙滬」?背後竟有這段歷史
    而說到快遞,大家肯定也有一個疑惑:就是為何包郵的是江浙滬呢?並且按理說江蘇省的簡稱是「蘇」,不應該叫做「蘇浙滬」嗎?而且,很多來自安徽的網購用戶還表示,自己雖說是「皖」,卻也常常能夠享受到包郵的服務。今天,針對以上這三個問題,我們就進行一一地回復。為何包郵區是江浙滬?
  •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代偉男 張心喃 肖東平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遼寧 撫順 113001)   摘 要: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滿族是繼回族之後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尤其是東北地區。
  • 江蘇簡稱蘇,為何包郵區卻稱江浙滬?
    江浙滬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居民的購買能力較強,且各方面交通都十分暢達、便捷。相對而言,其單件的快遞成本就比較低廉。故而,為了刺激消費,許多商家都陸續打出了江浙滬地區包郵的口號。而今,江浙滬包郵早已成了國人耳熟能詳的宣傳話語。那也有人會好奇,江蘇省不是簡稱為「蘇」,為何包郵區稱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這其實有其背後的歷史底蘊。
  • 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任文東副校長代表大連工業大學對與會嘉賓及各位專家學者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希望藉此次研討會加強我校新文科和雙一流高校建設,推動東北地區歷史文化與設計藝術研究,推動地區民族文化的發展。李紅傑副主任表示,東北地區文化豐富多彩、底蘊深厚,期待會議能深挖細研東北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偉大事業中做出貢獻。
  • 瀋陽恆大文化旅遊城:承振興東北和自貿區之勢,打造地區文化旅居範本
    瀋陽恆大文化旅遊城是由世界500強企業集團恆大集團旗下——恆大旅遊集團巨資打造的東北地區以童世界樂園為核心的文旅巨作。中指研究院通過對項目行業發展趨勢、所在區域價值、宜居及投資價值、企業品牌影響力等指標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瀋陽恆大文化旅遊城擁「大東北區域中心、城市空間發展主方向軸上、自貿區、新市府商圈」等多重優勢,創造性地將文化、旅遊、休閒遊樂、居住等需求有機結合,打造全球頂級文化旅遊勝地,宜居、宜業、宜遊,並顯示出巨大的居住、投資價值和影響力,未來將成為引領東北地區文化旅遊發展的標杆之作,並為城市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 東北文化如何影響市場經濟?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提出,就市場中理性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程度而言,一些具備更優越的物質條件的地區卻要低於物質條件相對差的地區,那麼原因顯然就要從文化方面尋找。東北地區在發展方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煩當中,經濟增長乏力,人口大量外流,整個社會仿佛在喪失活力。曾經作為「共和國長子」、走在工業化發展前列的東北何以至此?
  • 《野狼disco》:東北,流行文化跨界中心?
    所以從直播圈到時尚圈,從民間藝術到流行文化,不禁讓人發問:東北人為何如此擅長混搭?東北話:萬能混搭殺器東北話的魅力有多大?民間流傳著這麼些段子:——中國的三大傳染病是感冒,哈欠,東北話。——一個寢室有個東北人,畢業之後一寢室的東北人。很難解釋東北話為何有如此病毒式的感染力,甚至有同化其他方言的傳說。除了用字簡單,一針見血,畫面感十足這些規律,一個基本秘訣,在於靠「懟」。
  • 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簡稱「江浙滬」,為何江蘇居前
    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簡稱「江浙滬」,為何江蘇居前?江蘇一直簡稱蘇,如果浙江排前完全可以叫浙蘇滬了。現實是,從國家角度看,總量永遠是實力的象徵,浙江再富也比不過江蘇總量大,實力強、上稅多。再從吳文化角度來說,江蘇顯然是發源地,吳一直強于越,也慢慢把越文化包容吸納了。
  • 中國網絡小說走紅國外 看各國如何輸出特色文化
    「武俠世界」(wuxiaworld)在美國走紅之後,也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網站的讀者中,人數排在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菲律賓、加拿大、印尼和英國,其中北美的讀者就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隨著外國讀者數量的不斷上升,網絡文學已在中國文化輸出中佔有一席之地。
  • 粗獷豪放,樂趣叢生的東北地區特色民俗文化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認識一個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的鑰匙,也是體現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透鏡。從民族性格來看,東北地區肅慎系民族粗獷豪放、勇武為榮、武功文治,穢貊系民族好讓不爭、講究禮儀、勇猛好鬥,東胡系民族以騎射為本,驍勇剽悍、粗獷豪放,漢民族溫文爾雅、重文講武、寬大為懷。
  • 東北地域文化三題
    「關東」一詞,本是伴隨明代建築山海關而出現的,明清時期無疑是東北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關鍵階段,但不能忽視其來龍去脈。稱這個地區的文化為關東文化,容易被人誤認為它只是明清以來的文化,而忽視其久遠的歷史淵源。近來,隨著電視劇《闖關東》的熱播,「關東」一詞的使用率大增,提起「關東文化」,容易使人將其豐富內涵限定在移民文化上。移民文化無疑是東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但不能局限於此。
  • 文化建設在東北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
    本文試就探索文化建設在東北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東北問題的本質不是經濟滑坡,而是整體缺少自信、缺乏活力,對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和吸引力是什麼,是文化。東北經濟現象的本質是文化現象。一切經濟活動都是文化的延伸。
  • 從野狼disco到郎朗媳婦,東北文化為何總能上頭?
    而陳偉霆的加盟,則被稱為了主流對東北文化的主動擁抱。 東北文化的迭代 你以為洗腦的東北文化只有《野狼disco》?
  • 東北方言文化底蘊很深厚: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晶東北方言
    東北方言是東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方言的歷史成因是由當地各民族語言文化相互融合而產生的,同時東北方言深受俄、日、韓等周邊國家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其中日本語言文化對東北方言的影響最大。東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認知動因,隱含型東北方言和半隱含型東北方言是通過人類的隱喻和轉喻思維得以體現。字面型東北方言也並非其構成因子字面意義的簡單相加,其中蘊涵了人類的認知加工。東北方言多義性符合家族相似理論。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多數方言的形成,是由於封閉、阻隔、交流不暢、語言發展不同步的原因。作為北方方言一種的東北方言,簡潔、生動、形象,富於節奏感。
  • 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摘要:新華社明斯克7月1日電專訪: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斯韋特洛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此次文化周期間展示的中國非遺項目,只是滄海一粟。
  • 承認吧,東北文化真的上頭!
    2.東北文化的二度復興11年趙本山因身體問題最後一次登上春晚後,受東北文化浸潤已久的觀眾們,開始通過另一種形式感受本山子的氣息—《鄉村愛情》。2003年,趙本山創立了本山傳媒,在早期也創造出《劉老根》、《馬大帥》等一系列以東北農村生活為主舞臺、東北農民為主視角的影視作品,「劉老根大舞臺」也曾一度成為東北文化輸出根據地。但這類早期作品,遠遠達不到《鄉村愛情》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兩部劇的打分人數差距懸殊#在這部劇裡,謝廣坤永遠在作妖,劉能永遠在佔便宜,趙四永遠在被親家坑。
  •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專電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我國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近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東北各類珍稀瀕危植物636種,共有100萬字,配彩色照片3374張。
  • 「英語版春聯」風靡海外,是文化輸出還是「褻瀆」中國文化?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它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每當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春節形式都有著自己的地域特色,而其中貼春聯,是全國各地都會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