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理壓力會引發母親和胎兒的全身炎症,這是寶寶自閉症的風險因素。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給壓力大的孕晚期母親攝入有益菌,可降低孩子患上自閉症的風險。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丹尼爾·巴斯團隊讓懷孕的母鼠處於輕度壓力下,並在相當於人類妊娠晚期的時段給其中一組服用治療早產的藥物——特布他林;另一組不作幹預治療。研究人員給服藥母鼠中的一半注射一種對大腦有持續抗炎作用的有益菌製劑——母牛分支桿菌,在幼鼠出生2個月和4個月大時對它們進行測試,評估其社交互動情況,以及它們是否表現出重複動作(自閉症的表現之一)。結果發現,僅服用了特布他林的母鼠,下一代顯示出類似自閉症的行為;被注射了有益菌的一半,下一代則沒有發現類似症狀。研究發表在《大腦、行為和免疫》雜誌上。
研究人員指出,有益菌可在胎兒發育過程中有效抑制炎症,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積極影響,為胎兒神經發育障礙風險特別高的母親提供了有效的幹預措施。不過有益菌並非自閉症的「疫苗」,微生物幹預不能逆轉已患有的自閉症。準媽媽應認識到孕期潛在的情感、環境壓力和藥物風險,嘗試多接觸有益的細菌,比如多喝酸奶、吃發酵食品、野外郊遊等。▲
【來源:生命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