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個詞語很是火爆,這個詞就是內卷,所謂的內卷,就是指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個體所分到的資源越來越少,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與原來一樣的回報,而當所有人都開始提升個人在單位時間內的付出和努力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內捲化就形成了。
而極度內捲化,最大的弊端在於,讓以前看似公平的局面變得更加不公平,而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在資源緊缺或者不變的情況下,內卷則會使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發生惡性競爭,而這一切將會使內卷更加嚴重,最終則導致最大的不公平現象產生!
為了更好的理解內捲化,我們可以舉一個很實際的例子,比如高考,比如某地高考大省,因為高考人數眾多,但是本地卻沒有特別多的教育資源和高校,所有的機會和資源大部分都需要依靠外地,原來所有人稍微努力下,都可以考上大學,甚至多努力一點,211,985也是可以企及的,大家本來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面,雖然好大學依舊比較少,但是相對公平,競爭相對也比較公平,大家都是同樣的時間,唯一的區別主要還是在個人學習天賦和悟性上面。
但是卻因為省內突然出了幾所特別玩命似的應試教育高中,因為這幾所高中的軍事化教育,一切唯分數論英雄,所以在高考當中脫穎而出,從而外地優質高校的資源最後全部被這所高中全部摘取,那麼到了下一年,其他學校為了有一個更好的成績,就需要跟這個學校一樣,施行軍事化管理,原來本來每天只需要8個小時,就可以上211的,現在需要12個小時,原來550分可以上的一本,生生被省內的部分高中拉升到600分,之後再到650分等等。
那麼最後所有的高中,都會逐漸將每天的時間提升到10小時,那個第一個拉長到10小時的,為了繼續佔據較好的高校資源,那麼下一次又會將自己的學習時間延長到12個小時,然後其它學校為了避免落後,只能效仿,最終讓整個競爭陷入白熱化,惡劣的競爭情況,但是總體而言,外省的高校對於本身的招生資源沒有變化,但是上這些高校的難度卻直線上升,然而這個難度卻只是針對於該地考生,畢竟是分省招錄,所以本地的部分高校的惡性化競爭提升了該地的極大內卷內耗現象。
而更恐懼的是,因為內捲化的逐漸加劇,越來越多靠不上理想學校的高三學子,紛紛選擇復讀,然後進行高四的在此競爭,這對於應屆生來說是明顯不公平的,可是他們即是內卷的受害者,然後又是內卷的參與者,因為他們的加入,高考在於該地內捲化更是達到空前嚴峻的程度,甚至到了可能700分都上不了清北的情況,因為高分實在太多,650分都上不了985,因為考生數量實在太多,高分考生又實在太多,而最終嚴重的內捲化,讓很多普通學生甚至陷入絕望,既然努力無望,那不如選擇放棄。
如果說,教育內卷,只是說讓人考上好大學,享受優質資源的難度陡增,但是說到底如果你要求不高,考個大學還是可以的,畢竟一般的二本,三本還是難度不大的,可是比起教育內卷,職場的內卷則更令人感覺恐懼,比如如今到處流行的996,或者007,或者說那些30歲失業,35歲裁員現象,你真的是以為只是一些企業壓迫員工或者說是一些黑心企業在賺黑心錢嗎?其實遠遠不止如此,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職場的內卷,而且程度在逐漸加深。
同事小王,原來每天朝九晚五,做程式設計師,一個月一萬塊錢,下班之後刷據逛街爽歪歪,可是最近小林為了想要多賺點錢,就每天努力加班兩小時,老闆看到之後,就說以後大家要向小林一樣,並且以後要實行績效考核,根據工作表現和工作完成情況來定績效工資,小林也因為拼命工作加班2000,而你們的績效工資浮動就是80%~120%,那麼如果你不努力,或者周圍的人都跟小王一樣,那麼最後大家都會失去兩千塊錢,拿到8000塊錢,為了保證自己工資不變,只有一起下班主動加班兩小時,才能勉強拿到全薪。
逐漸的小林覺得兩個小時已經不行了,逐漸開始加班4小時,這時候老闆又會定力加班四小時,才能拿到全職工資的規定,別人都在加班,就你不加班,那麼久末尾優化淘汰你吧,那麼最後就會變成所有人開始996,甚至007,因為當所有人都在加班,都在996,007的情況下,那些不選擇的人就會被職場邊緣化,或者被老闆邊緣化,離走人也就不遠了,但是選擇996,007的人職場薪資和待遇卻沒有變化,也就是說本來朝九晚五一周四十個小時一萬塊錢,但是現在每個人007,一周七八十個小時,還是一萬塊錢,雖然錢沒變,但是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卻大大提升,這就是所謂的職場內卷。
30歲裁員,35歲優化也是屬於職場內卷的一種形象化展現,比如說第一家公司打出招聘要求35歲以下,另外逐漸優化公司內的35歲以上大齡員工,保證公司的團隊年輕化,做了之後,發現沒啥影響,省了錢也沒有任何處罰,還美其名曰精力跟不上了,或者年紀大了需要分心沒有搞掉你,之後其他公司有樣學樣,也開始宣傳狼性文化,也打出年輕化,有活力的標籤,逐漸清退自己公司大齡員工,最後成為行業的一個整體風氣,而這種職場內捲化,是個人所無法阻擋的,正因為所有公司都這樣做,那麼不願意融入的人就會被邊緣,但是雖然要求在提升,但是相對應的待遇和福利,或者工資水平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這就是可怕的職場內卷現象,而這個現象幾乎現在正在愈演愈烈!
其實內卷本身並不可怕,適當的內卷可以提升整體社會的效率,同時激發部分人的潛能,讓整體社會財富增值,可是如果過度內捲化,則會讓很多人筋疲力竭,在資源,財富還有回報等同的情況下,但是達到同樣的高度,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付出,而這一切則會讓一切陷入一種競爭的惡性循環當中,很多人為了獲取相同的財富,未來只會要求付出的越來越多,甚至在資源稀釋的情況下,每個個體將會為了生存疲於奔命,比如說高考,你不拼命,剛開始考不上985,後面逐漸就考不上211,再往後就是普通本科,再往後,你就只能大專了,所以整個惡劣環境裹挾著你前進,讓你不得不向前,而這一切,則會極大的透支人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感。
同樣的職場內捲化,則是更加的內卷,當所有人都在996,007的時候,單位的產出收益則會越來越低,而在所有人都在免費無償加班,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玩命似的忘我工作,最終換來的卻只是原來正常情況下所獲得到的對應收入,而這個門檻卻依舊在快速提升,而不斷的內卷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很多人越來越忙,身體越來越差,也越來越焦慮,同時也越來越累,但是收入卻越來越少,單位收益也越來越低,最終到了30歲,或者35歲,早已折騰廢了身體,剩餘價值被榨取殆盡,最後被公司無情地掃地出門,接著新的一茬血液繼續重複這樣的一個內卷過程,每個人被裹挾著前進,疲憊不堪,甚至無望。
有人說,其實內卷在任何時候都存在,只是在如今的這個時代,表現的更明顯一些而已,真正讓你陷入職場內卷的,其實恰恰是你身邊的那些人,資源的不足是外因,而太多對於內捲化趨勢參與的人,默許的人才是真正的劊子手,他們提升了整體競爭和收入的門檻,同時讓一切的不合理變得合理,在這個大潮流當中,個體的利益是無法得到保護的,要麼隨波逐流,適應規則,要麼直接出局,最終窮困潦倒,而對於普通人而言,說到底人的精力和潛能有限,當有一天,你在內卷裹挾下,已經拼盡全力,但是卻依舊過不上好的生活,或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提升的門檻讓自己已經遙不可及(比如700分考不上清華,35歲大概率被裁員)那麼自己就會陷入絕望,命運的齒輪在已劃定,在努力也無濟於事,這也許才是內捲化最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的一點。
無限內卷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將一個人的潛能和體能逼迫達到最大,最終所得到的回報卻比之前更少,而更多地人加入內捲化的競爭,讓這場資源爭奪戰,變得更加殘酷和赤裸裸,當有天,所謂的內卷的基本水平,已經是你無法企及的高度的時候,再多的努力,再多的付出,最終都抵不過出局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就會陷入絕望。
而這種絕望,來自於內心的無能為力,也來自於對於現實的徹底放棄,當努力不再會得到對應的認可,當奮鬥不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當出局和淘汰的命運擺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被動接受,那麼這才是最深的生活恐懼和社會的悲哀!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