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宜踏青
鍾陵禁菸寄從弟
唐·李中
落絮飛花日又西,踏青無侶草萋萋。
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
寂寞
唐·鄭谷
江郡人稀便是村,踏青天氣欲黃昏。
春愁不破還成醉,衣上淚痕和酒痕。
二月二日遊洛源
唐·韓琮
舊苑新晴草似苔,人還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悵,已後逢春更莫來。
踏青
宋·吳可
幽居懶慢養餘生,強為春風處處行。
藉草弄花終少味,尋山愛竹尚多情。
寒節日寄鄉友
唐·齊己
歲歲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裡,垂白看楊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滄浪與湘水,歸恨共無涯。
遊瀍上劉氏園
宋·司馬光
日暖孤臺迥,露濃幽徑微。
茅齋舉白飲,沙漵踏青歸。
照水清滿眼,穿林香溼衣。
莫言春尚淺,已有杏花飛。
清明時節宜踏青
春晴
明·王彥泓
柳弱不堪扶,春愁劇鷓鴣。
翠煙三月盡,紅雨一庭蕪。
曉日鳩呼婦,晴風雁引雛。
東鄰踏青女,今日在南湖。
清明
宋·沈與求
杏火燒空潑眼明,遊人蕩槳淥蕪城。
山歌慣習吳歈調,水戲終含楚些聲。
草滿池塘春漲淺,燕歸簾幕午風輕。
踏青舊約誰能問,已喜年來粥有餳。
上巳前一日與陳以可泛舟遊伏龍山
明·文徵明
新波得雨夜來添,淑景撩人意思恬。
三月光陰須解惜,一村花柳漫相淹。
踏青湖岸春衫薄,燒筍僧廚野飯甜。
莫怪清遊還蒲暮,人生四事苦難兼。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逅朱堯民錢孔周登天平飲白雲亭次第得詩
明·文徵明
不教塵負踏青遊,出郭聊為一笑謀。
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無賴上眉頭。
風撩鬢影春衫薄,樹罨溪陰翠幄稠。
一塢桃花偏入意,江村橋畔小淹留。
清明日酌朝爽臺望旗峰踏青人作
明·鄧雲霄
新晴萬井起新煙,幾處春聲競管弦。
出郭馬嘶紅雨下,穿雲人滿碧峰巔。
倦遊厭著登山屐,取醉還餘賣賦錢。
東望羅浮朝薦爽,高臺平步挾飛仙。
清明時節宜踏青
和道彥冒雨踏青
清·彭孫貽
病起銜杯醉似泥,芳郊新漲綠平堤。
千山過雨花爭落,三月傷春鳥自啼。
寒食墓田煙寂寂,天涯客思草萋萋。
高樓一夜東風急,柳絮河橋盡日西。
清明集同人走馬踏青火州城下
清·嚴金清
廿年身世嘆飄蓬,佳節多逢逆旅中。
一夜草生寒食雨,三邊春老杏花風。
連畦燕麥迎人綠,異服胡姬照眼紅。
莫向天涯傷落寞,平原馳馬氣猶雄。
春夜
宋·錢大椿
燕子銜泥已下簾,深深庭院薄寒天。
海棠枝上黃昏月,楊柳梢頭淺澹煙。
勾引芳情春夢蝶,頻催愁緒夜啼鵑。
踏青年少歸來晚,鬥酒花陰枕石眠。
春日田園雜興
宋·戴東老
野花村醞賞清明,挑菜踏青魚隊行。
禊水戲浮觴白羽,廚煙不禁飯黃精。
田功宜早秧勤插,桑價方高繭告成。
莫道犁鋤忘學問,讀書聲間織機聲。
江城子 癸酉春社
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暉暉。柳依依。草離離。老大逢春,情緒有誰知。簾箔四垂庭院靜,人獨處,燕雙飛。
怯寒未敢試春衣。踏青時。懶追隨。野蔌山餚,村釀可從宜。不向花邊拼一醉,花不語,笑人痴。
菩薩蠻
宋·石孝友
雪香白盡江南隴。暖風綠到池塘夢。疊影上簷明。夜潮春水生。
踏青何處去。楊柳橋邊路。不見浣花人。汀洲空白蘋。
西江月 春半
宋·朱淑真
辦取舞裙歌扇,賞春只怕春寒。捲簾無語對南山,已覺綠肥紅淺。
去去惜花心懶,踏青閒步江幹。恰如飛鳥倦知還,澹蕩梨花深院。
朝中措
宋·陳允平
欲晴又雨雨還晴。時節又清明。紅杏牆頭燕語,碧桃枝上鶯聲。
輕衫短帽,扁舟小棹,幾度旗亭。鬥草踏青天氣,買花載酒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