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 我國敬天、畏天的思想由來已久。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天公信仰歷史悠久,信仰面廣,從朝廷到平民百姓、從城市到農村、從老人到小孩普遍存在,其宮廟遍布全國各地。
天公信仰在泉州尤為普遍,泉州東街元妙觀,又稱天公觀,奉祀玉皇。泉州人家家戶戶都掛「天公燈」,上面書「祈求平安」和一個「心」字,表示一心誠敬,乞求玉帝賜福於民。正月初九為「天公誕」,泉州玄妙觀「最熱鬧,初八、初九、初十三日,觀之董事即在觀中懸燈結彩,早晚奏樂演戲。清晨迄暮,男女老幼,持瓣香、陳八珍叩拜階前者相接。晚於觀門外仿燔柴而祭意,斫柏木六、七寸長,造塔形,投於火尖處焚之,光灼霄漢。」 泉州還有「做天香」的習俗。「做天香」是規模較大的社會性祭天盛典,一般在重大天災,如水災、火災、瘟疫及其他大災之後;或風雨不調;或五穀豐登年景。「做天香」的目的是因為公眾有罪衍,上天以災禍示警,人們要謝罪;豐年則謝神,或至誠祈求,禱告天公賜福。祭天盛典一般由郡城鋪境或村社舉辦,由道土主持,時間三、五天不等。
關於泉州城「做天香」盛典,《溫陵舊事》載:泉城各鋪境於正月間分別擇日舉行朝拜天公、祈年降福的賽會。事先由地方推舉有錢有名望的士紳主持,鳩金請期,設醮迎神。屆時,富裕人家自報出錢妝閣,僱人或扮成神像,或扮作傳說中人物,坐立於高座或軟棚上頭,由四至八人拾著遊行,常有數十臺。又以閭裡自報扮成騎士、軍校、蒼頭、旗手,舉著戈鋌矛戟、龍頭鉤鐮等武器;高招旗、五方旗、帥旗、三軍司令旗各色旗幟,每有百餘人。更雜以馬上吹、步吹、五音、銅鼓等樂隊;抬出境內的大小神像,浩浩蕩蕩地巡遊街境。至夜,又以鑼鼓呼人家門首點燈,到二更時,不論大小人家各執長柄方燈一盞,上書「風調雨順,祈保平安」等字上街遊行,其中又間以鐘鼓及香架數百具,火炬以千百計,長街望如同星河。
泉州民俗,凡結婚、生子、壽慶皆要拜天公,感謝天公,興辦「謝天」盛典,攜帶祭品往天公觀「燒天金」。平常過年,在本宅「祈年拜天」燒天金,祈求上天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