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所涉及到的物態變化

2020-12-16 物理怪怪怪

水循環

1.自然界中水循環及物態變化:

2.雲、雨、雹、霧、露、霜、雪的形成:

【失分盲點】(1)霧是小液滴,不是氣體,它的形成過程是液化而不是汽化。

(2)雹是固態的,它的形成過程是凝固而不是凝華。

(3)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會液化為露或凝華成霜。若溫度降低,仍在0℃以上時,水蒸氣液化為露;當溫度降低到0℃以下時,則水蒸氣凝華成霜。

【示範題1】下列物態變化屬於放熱的是(  )

【解題探究】解答本題時思考以下問題:

(1)「白雪融化」是什麼物態變化過程?該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

(2)分析「冰凍的衣服變幹」「露珠變小」「形成霧凇」的物態變化名稱及吸放熱特點。

提示:(1)「白雪融化」發生的物態變化是熔化,該過程吸熱;

(2)「冰凍的衣服變幹」是升華,吸熱;「露珠變小」是汽化,吸熱;「形成霧凇」是凝華,放熱。

【解析】選D。本題考查物態變化的區分及特點。樹葉上的白雪融化是熔化過程,該過程吸熱;冰凍的衣服變幹是升華過程,該過程吸熱;陽光下露珠變小是汽化過程,該過程吸熱;霧凇是固態的,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該過程放熱。

【延伸思考】霜、露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變化形成的,但需要的溫度條件不同,霜形成時的溫度______0℃,露形成的溫度______0℃。在太陽的照射下,草葉上的露珠消失,這是______現象。

【解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於0℃的物體(如鐵絲),就直接變成小冰晶,形成霜;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物體(溫度高於0℃),就液化形成露。露珠消逝的過程中,水變成水蒸氣,這是汽化過程。

答案:低於 高於 汽化

【示範題2】隨著科技的發展,過去「呼風喚雨」的神話已成為現實。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飛機在空中噴灑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乾冰在空氣中迅速吸熱____,使空氣溫度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漸變大而下落,下落過程中遇到暖氣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題關鍵】解答本題要注意以下關鍵:

關鍵1:固態乾冰直接變為氣態。

關鍵2: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小冰晶。

關鍵3:固態小冰晶變為液態雨滴。

【解析】本題以人工降雨為背景考查物態變化知識。固態乾冰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是升華,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的過程是凝華,小冰晶變成雨滴的過程是熔化。

答案:升華 凝華 熔化

【延伸思考】我國屬於缺水國家,節約用水應從我做起,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節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答案具有開放性,節水措施有多種,如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等。

答案:隨手關閉水龍頭(或不開著水龍頭刷牙,洗手時將水開小些等,其他合理方法都可)

關注學習,關注物理,關注#物理怪怪怪#,更多精彩內容呈現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考查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雲、霧、冰雹等天氣現象的形成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對於霜、雪、雨、露、雲、霧、冰雹等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學生能夠應用物理知識聯繫各種自然現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做出簡單的解釋就可以了,這是從自然到物理的基本理念的體現。教學中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繫的意識。 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
    「相互聯繫的水體」對水圈的構成、自然界中的各種水體之間的關係做了簡要介紹,為後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教材中首先給出水循環的概念,然後圍繞水循環示意圖,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具體介紹了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學習後面的水的運動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 《自然界的水循環》教學設計
    )  二、閱讀圖表,明確概念內涵  師: 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這與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環運動特點有密切關係。今天我們就一直來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  師: 說一說,我們周圍環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  學生討論:地球上的水廣泛分布於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地下、土壤和生物體中。
  • 自然界的水循環地理思維圖
    1、自然界的水循環                      一、4個角度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人類主要通過影響水循環的環節來影響水循環,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1)從時間角度分析。
  • 初二物理:物態變化知識精講,搶分必備!
    物態變化熔化:固態→液態(吸熱)凝固:液態→固態(放熱)汽化:液態→氣態(吸熱)液化:氣態→液態(放熱):固態→氣態(吸熱)(2)物質的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變(溫度).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
  • 八上物理第三章第4節《升華和凝華》中的水浴加熱和水循環
    在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第4節《升華和凝華》中,關於「想想做做」的安排如下:課本上沒有說明水浴加熱,但作為物理老師,關於水浴加熱的相關知識是應該清楚的,不然,一旦學生問及為什麼不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恐怕尷尬是少不了的。我們先來了解下面幾個溫度。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物態變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物態變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 新東方在線帶你重識物態變化
    初中物理中,凝華屬於六大「物態變化」之一,是常考的知識點,很多同學在面對「物態變化」的綜合題型時經常會容易混淆,以至於失分。對此,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將對「物態變化」反應進行詳細解讀,以幫助大家徹底理清。
  • 科普|神奇的物態變化 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態變化是我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的知識,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物態變化對於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談談物態變化。  物態有哪些  在中學時,我們曾學過物質有三態,即氣態、液態和固態。但在20世紀中期,科學家確認了物質的第四態,即等離子體態。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三 物態變化(課標及講解)
    2.能區別固、液、氣三種物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3.通過實驗探究物態變化的過程,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變化聯繫起來。4.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 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之物態變化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技常識是考查重點,其中科技常識中的物理常識之物態變化是考試中常考的知識點。因此本文選取物態變化進行講解,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匯總,方便大家記憶。希望能對參加事業單位考試的同學有所幫助。物態變化主要考察生活現象與背後原理的對應,關於這一知識點的考法,考理解型單選題或多選題,可能會出古詩與原理對應正確的是什麼,所以需要大家掌握下列知識點。第一、固態與氣態的相互轉化。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由固態轉化為氣態,稱為升華,會吸熱。
  • 【思維導圖】高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附沉降專題設計)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注意:八個字不能輸錯),完成後便可得到騰訊微雲上相應的373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的Word版提取連結和密碼操作簡單方便(持續更新中)!2、影響下滲的因素一、4個角度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人類主要通過影響水循環的環節來影響水循環,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
  • 給物理一雙特長的翅膀——【特長教師優秀案例】彙編——本期案例《物態變化和白素貞》
    慢慢的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把一些藝術元素融入到物理課堂中,讓物理顯的更活潑,更浪漫些!正好現在我們在複習物態變化,很多同學都反應這一章節的知識記得比較多,而且在物態變化這一章中乾冰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聯想到生活中常用乾冰製造浪漫的舞臺效果,所以我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這一章知識寫一首歌。碰巧前段時間看到了特長教師案例徵集,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想法!
  • 中考物理之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必考的知識點,在這裡闡述六種物態變化-溶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希望能鞏固大家的知識。物質的狀態轉換如下圖所示。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是隨時隨地發生的,比如我們洗衣服由潮溼變幹的過程,但是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都會影響蒸發的快慢,同一件衣服夏天會比冬天的衣服幹的快;沸騰也是比較常見的,燒水就是將水煮沸的過程,只有煮沸的水才可以喝,沸騰是比較劇烈的汽化,要注意沸點,水達到沸點後,即使繼續加熱,溫度也不會再變化。生活中這些物態變化的例子還有很多。
  • 《物態變化》重難知識點總結,滿滿的乾貨
    一要會放,兩個要求:1玻璃泡完全浸入液體中,2玻璃泡不能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二要會讀,三個要求:1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物體,3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4、體溫計的量程、分度值要記住。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問題——熔化與凝固
    #初中物理#在物理中,常見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固態、液態、氣態,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叫物態變化,物態變化種類一共有六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例如冰雪消融,熔化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體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例如水結成冰,凝固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所以才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我們想要知道物質狀態的變化屬於哪一種,第一步要知道發生物態變化前體的狀態;第二步要確定發生物態變化後的狀態;第三步:根據前後的狀態變化就可以確定屬於哪一種了。在熔化和凝固這兩種物態變化中,常考的是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過程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過程》,僅供參考!
  • 2018中考物理: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一、讀諺語,解釋物態變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後寒
  • 水水循環在光合作用中很重要也很複雜—新聞—科學網
    光合作用對植物實現自然界的能量轉換、維持大氣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 常態與動態,自然界萬物運動中的變化尺度
    我一直在感悟自然密碼,猶恐自己感知力有限,但我知道自然密碼涉及的科學層次非常高,甚至涉及人類所有未解決的科學難題,在這部生命書籍中,我會提出很多假想,以便於探索自在法則。偌大的自然界少不了石頭少不了金,我們的思想同樣如此,有用的則留之,無用的則去之,我希望擁有強大感知的人,從中感悟到更深層次的自然真理,人類探索大自然的方式一直在發展中演變,在演變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