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年齡班的管理
1,讓幼兒儘快適應環境
幼兒入園後,教師不要急於教他們各種知識和技能,而首先要帶他們到各處走走、看看、玩玩,熟悉本班和周圍環境,在培養幼兒積極的精神中,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對幼兒要耐心、態度要溫和、要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困難,贏得他們的信任,還要多與家長溝通。
2,注重常規管理
常規包括生活常規和教育常規兩方面
生活常規主要包括:盥洗活動常規、飲食活動常規、睡眠活動常規、衛生習慣常規、入園離園常規、散步常規等
教育常規主要包括:教學活動常規、遊戲活動常規、班級環境管理常規、家園活動管理常規等
對於小班新生面對陌生的環境,哭鬧是再正常不過了。怎樣讓孩子緩解哭鬧的情緒呢?我有小妙招:1,在新生小朋友還未入園前,我們提前和他(她)建立感情有機會去新生家訪,了解孩子情況,讓孩子熟悉老師,建立情感,是有必要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微信聊天,讓彼此之間熟悉起來2,在家爸爸媽媽要做好入園前分離的工作要提前告知幼兒,寶寶長大了,要去上幼兒園,媽媽下班放學就來接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是事情。最重要的是,堅持接送孩子入園離園,讓他有安全感,爸爸媽媽不是不要我。還有呢,送孩子入園,切勿久留。那小班的常規這一塊呢,其實最主要的是生活常規,從簡單細小的事情做好,並且要堅持執行哦!當你鬆懈下來,那麼孩子也會鬆懈下來。
要想管理好一個班,是我們老師先想好做什麼,做什麼有利於班級的管理,然後堅持執行(當然根據班級情況,執行的事情也是要轉彎的哦!)
二、中班年齡班的管理
1,中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生活處理能力增強、穿衣服、吃飯等簡單動作不再需要成人幫助,他們有了很強的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意識,願意承擔教師布置的任務,並努力去完成。
也存在著一些不利的管理因素,如幼兒愛告狀、攻擊行為嚴重,致使班級衝突性行為較多,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為他們提供創造的空間和條件,以有趣的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減少他們之間的衝突,同時,也要為幼兒安排好各環節活動,確保幼兒的活動程序、降低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2,生活常規包括:清潔衛生習慣,如洗手、大小便、正確使用手帕、保持清潔等;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進餐的情緒、文明習慣、坐姿、衛生習慣等;良好的睡眠習慣,如睡眠姿勢、睡眠時間等,入園離園要求,如穿著、語言行為等,對中班幼兒可採用行為練習法。
教育活動常規包括:集體活動常規,如上課、參觀、勞動、操作、體育活動等,遊戲活動常規,如培養遊戲活動的興趣,掌握遊戲規則,積極開動腦筋,其他的教育活動,如閱讀、散步、參觀等。
三、大班年齡班的管理
1,大班孩子責任心增強,特別重視結果,如比賽結果、評比結果、獲獎結果等
2,大班必做的管理內容:
①進一步加強常規教育,逐漸養成幼兒良好的習慣
②要培養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幼兒學習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語言等。
③要讓幼兒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集體之間的關係,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應該遵守集體規則與紀律,增強責任感,在活動時不僅要考慮自己,也要考慮他人,教師應組織集體競賽活動,以激發幼兒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
3,要為幼兒入小學作準備
雖然孩子的年齡不一樣,但是清晰易懂規則意識一定要給到他(她),並予以相應的自由與尊重。
還有呢,不僅是孩子,和班上老師之間的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它會影響著班級一日流程管理。
這樣,我相信在管理班級工作的事情上,你會處理得相當出色的!我們一起加油!
以上對小、中、大班的管理,來源於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12月第1版 121頁-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