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三年級數學《毫米的認識》評課稿

2020-12-25 自由隨筆人生

9月26日聽了一節《毫米的認識》的概念課。柳老師上得很精彩,也很紮實,我感觸頗深。下面我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毫米,初步建立毫米的概念,並且通過學生自己的估算和實際測量,感悟並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從總體上來看,這篇教案設計重點突出,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鞏固獨特到位。下面就本節課的總體及細微之處表達一些個人的想法。

1.從這部分知識特點來看,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於遺忘較快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因為日常應用較少,知識點空間想像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學本課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柳老師在處理這部分知識特點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並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通過猜想測量小紙條的長,將知識簡單化,讓學生在量的過程中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語言精練,使學生明白10釐米,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表述方法。

2.從學生主體性,教師引導方面來看,長度概念的掌握論方法實踐操作是優勝於其他任何教學手段。而本節課柳老師則充分考慮到這方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以學生動手探索為主,教師談話傳授為輔;以學生綜合感悟總結為主,教師總結評價為輔。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引導角色。

3.從知識內有特性來看,長度單位的表述應考慮細緻。柳老師在引導學生掌握長度概念毫米時,充分把握每個細節。如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釐米,「大約」的表述,輕描淡寫的告訴學生,為了測量的精確,我們需要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這一設計既不影響整個教學過程,也能把握知識的細微之處。

4.從差異思想的體現來看,教師多處體現出了差異教學的思想。多處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採用互查,互學等形式,完美地體現出差異教學思想。應該說教學流程中體現出了差異教學思想,也不做作,不會油然感覺到差異的突出。

5.從多媒體應用方面來看,教師能夠把握每次集體交流過程,通過實物展臺呈現給每位學生,照顧了全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如果能夠再聯繫課件,相信效果會更明顯。

6.從聯繫生活方面來看,長度單位和生活中的物體密切相關,所以學長度單位離不開生活中的物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經常去鞏固。柳老師在此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到這方面,通過「問答」鍛鍊學生的推理能力。通過在身邊數一數、找一找,長大約一分米一毫米的物體,像粉筆、磁卡、硬幣這些物體的長度、厚度、高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從而加強分米毫米表象的建立。

整個教學流程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可以感覺到柳老師在備課時下了一番工夫。教師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參與面廣,活動量大,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並且課堂氣氛融洽,學生聯繫生活,深化概念,過程不做作也體現了數學美、符號化,對於學生的後階段的學習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整節課我想提出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和反思:

1. 如何設計最全面最有針對性,操作性最強,意義最大,學生最願意完成的自學預習提單?

2.怎樣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自學預習能力?

3.怎樣檢測和評價孩子自學預習情況?

4.如何進行匯報交流展示孩子自學預習過程中的所感所悟所獲?

相關焦點

  • 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你會了嗎?不妨再練練
    講到長度單位,相信三年級的同學們並不陌生,因為早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所以對長度單位中米和釐米已經是非常熟悉了。而本節我們講到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3單元測量的第一節,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學習到測量的知識,是跟長度單位分不開的,因此先要進行長度單位的學習,也就是本節主講的內容。其實在學習完釐米和米後,再來學習毫米和分米的知識,同學們是很容易就能夠理解的,同屬於長度單位的知識點。
  • 毫米+分米+千米+噸的認識!三年級上冊數學課時+單元練
    人教版三年級上數學第三單元,是測量的學習,在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毫米和分米,認識了千米,接觸了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分享下這一單元的課時練習+階段練習+單元綜合測試卷!第一節課時練為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為了測量的精準,今天我們就接觸了很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本節課主要是學會毫米和分米,會在實際生活問題中選擇正確的長度單位,比如我們這裡的第二小題就是這樣的題型。
  • 八堡小學數學教研組開展聽評課活動
    (楊傳旨 李小麗)為了進一步加強老師間的溝通、學習和合作,切實推進高效課堂,共同探討新課堂理念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的方法,9月17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八堡小學數學組開展了聽評課活動。
  • 教師聽課、評課通訊稿:《百尺竿頭思更進,聽課評課學為先》
    教師聽課、評課是每一學期的常態,如何寫出不一樣的聽課、評課通訊稿件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我寫的聽課、評課通訊稿。《學記》中說:「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教師而言,更是需要與時俱進,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學習之心。
  • 高清可下載二年級數學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附重難點講解
    今天張老師為大家奉獻一套QD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課時練習,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這個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達單位「千米」、「分米」和「毫米」。學習了這幾個長度單位之後,同學們對長度單位就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對於今後中高年級學習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打下基礎。
  • 動手操作 發展數感 升華認識 洪山實驗小學三年級數學組教研活動
    聽課共交流,評課促成長,數學組在10月28號如期開展了教研活動。三年級數學組陶俊儒老師展示的教研課,創造了融洽的師生互動課堂,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分數」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概念,是對數的擴充,也是孩子們學習時感覺比較困難的一個概念。陶俊儒老師通過分月餅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產生分數的必要性,重點強調:分數概念的基本要素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分數線,分母,分子的意義,以及分數的寫法和讀法。課後,全體數學老師及校長深入的交流討論。
  •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本課引導學生經歷豐富的探索體驗活動,在「做」中幫助學生積累和提升數學活動經驗,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清晰而深刻地生成於孩子腦中,不斷提升數學素養。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2、53頁。
  • 視頻: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數字編碼》
    最後一個例子是編寫學號:學號=入學年份+班級+班級序號+性別(男1女2)相關視頻:三年級上冊數學《時分秒》三年級上冊數學:《時間的計算》三年級上冊數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三年級上冊數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三年級上冊數學《整百數的加減法筆算》三年級上冊數學
  • 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 ——《認識分米、毫米》教學設計與說明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估測與合作的意識。重點:理解掌握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難點: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長度表象。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分米,用字母「dm」表示。【說明:用小明的日記導入課程,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在學生遇到知識矛盾的時候,及時揭示這節課的內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一環節能充分體現寓教於樂的教學風格,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 小學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周長》說課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周長》說課稿教材分析: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
  • 小學數學說課稿:《秒的認識》
    《秒的認識》說課稿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時、分、秒》的第三課時《秒的認識》。同時,也為三年級的後繼學習《24時記時法》打下基礎。依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了解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體驗一秒及幾秒持續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
  • 「攜手奮進,讓數學課堂異彩紛呈」——昌盛街小學聽評課促成長數學...
    「攜手奮進,讓數學課堂異彩紛呈」——昌盛街小學聽評課促成長數學教研活動 2020-10-27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隨筆:《臺灣的蝴蝶谷》評課稿
    三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創造美李老師非常善於挖掘課文中培養學生想像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像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景象?
  • (市級優課)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優質課教案課件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二年級(上冊)學習米和釐米的基礎上安排的。要求學生能比劃出1分米、1毫米大約的長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用分米或毫米作單位來估計出一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能在單位換算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在測量時根據所要測量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在比較用不同的長度單位表示的數量時,能有條理地思考。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測量提出數學問題;能主動用分米和毫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測量問題。
  • 西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2.3《毫米的認識》微課視頻輔導+練習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第25頁課堂活動,毫米的認識。對毫米的認識可以安排以下幾個環節:直觀觀察實物----畫線段中感受----手勢表示毫米估一估量一量的實際應用,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與抽象的交替中自主構建毫米的表象,完善對毫米的認識,及毫米在測量時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 QD版二年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測試題附答案
    各位家長、各位同學,空中課堂進行到現在,二年級下冊數學學到了第三單元,今天張老師為大家奉獻一套第三單元《甜甜的夢----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單元測試題。本套測試題是由縣教研室命題,題目典型,值得參考,希望對同學們居家學習有所幫助。
  •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活動三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區別與聯繫。(三)課堂練習課本中的試一試的內容。(四)小結作業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的認識。課後作業: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找一找它們的頂點、面和稜。
  • 測量:認識毫米
    二、認識1毫米1、先估後測數學課本的長、寬、厚課本長寬厚估25釐米15釐米1釐米測26釐米18釐米多不到1釐米 2、引出毫米: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或使測量更精確3、認識1毫米①找1毫米在尺子上找1毫米,用筆尖指一指,在刻度上找。
  • 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考試關於鐘錶的認識和時間推算的操作題總結
    關於時間推算、鐘錶認識的題型是我們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考試易丟分的題型,同學們不可以馬虎大意,這部分題型就是考察我們的動手能力,它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做個題型總結。分析:(1)根據鐘錶的認識,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不是整時時,時針剛過幾就是幾時,分針指向多少分,就是幾時多少分.即可填出各鐘面的時刻;用後一個鐘面的時刻減去前一個鐘面的時刻就是經過的時間.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米、分米和毫米專項練習題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內容匯總!常見必考易錯題!二年級下冊數學必考公式匯總(附思維拓展題),給孩子收藏!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聽寫與默寫匯總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及答案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組詞、填空、古詩默寫綜合練習題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聽寫與默寫匯總二年級數學下冊米、分米和毫米專項練習題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