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問題的孩子很懦弱,想要孩子不被欺負,父母要讀懂以下幾點

2020-09-03 泡泡堂育兒記

從尚未睜開眼睛的小寶寶,到開始上幼兒園,孩子一直生活的環境開始有了變化。原先無論在哪裡,都有家長的陪伴,現在要自己獨自待在學校。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孩子沒有可以依賴的父母在身邊,他的心理會有很大的變化。不安,緊張,迷茫,害怕,在不斷的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孩子開始了獨立成長。但是由於家庭教育和自身性格的差異,有些小朋友的適應能力會強一些,有些小朋友的適應能力就會弱一點。在相互主動與被動的狀態中, 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受到別的孩子的欺負.這種情況呢,在每個地方都會有。

孩子在學校軟弱可欺,最大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大多數的寶寶都是由媽媽帶大的,而媽媽對孩子最多的教育是,要寬容,要禮讓,要溫和。長期以往和媽媽在一起的孩子,性格大多會過於溫柔,少了一絲自信和堅強。在受到欺負或者是不公平的對待時,會表現出委曲求全的懦弱。

性格懦弱的孩子有以下特徵:

1沒有自信,自卑自棄

如果孩子沒有自信的話,那麼他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在別人面前,總是會委曲求全,一味的忍讓。

2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集體生活中,一個沉默寡言,沒有什麼主見的孩子,總是會處於被動的狀態。在所有的活動中,也會是受欺負最多的人。

3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孩子性格內向,一般是因為過於膽小受了欺負也不敢反抗,逆來順受,慢慢的成了習慣。

孩子之所以成為這樣軟弱的人,家庭教育是最大的原因。如果想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父母應當怎樣做呢?

1、父母不能過於強勢,隨意的幹涉孩子,尤其是不能採取強制性的管教措施。孩子做什麼你都要管,孩子不聽話,你就非打即罵。這樣做的後果,會逐漸的扼殺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變成沒有主見,情緒受壓制,自卑自棄的人。

2、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每一次的進步,父母要多鼓勵,不要輕易的責罵和否定孩子,那樣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3、不能過於關愛孩子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他摔倒了,要讓他自己爬起來;他痛了,要讓他學會堅強,不要讓太多的守護成就他的軟弱。

4父母應當經常性的,帶著孩子四處走一走。開闊了眼界,也增強了自信。一味的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會變得狹窄。

5帶領孩子多做運動,身體健康了,強壯了,受欺負的可能性也會小很多。

6做孩子的朋友,注意他的情緒變化,多交流,及時的疏導一些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因素。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受欺負,能成為一個自信,勇敢,堅強的人,所以請做好以上幾點

相關焦點

  •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父母做法很關鍵,不僅僅要告訴孩子打回去
    當孩子一直呆在父母身邊的時候,這些情況父母還能夠大致掌握。可是等到孩子上學之後,父母就不能夠實時掌握孩子的動態,有的父母不禁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學習狀態怎麼樣,有沒有惹老師不開心等等問題。對父母來說,總有操不完的心。
  • 你的孩子懦弱總被欺負嗎?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他不願意,你們就不可以可是只起了一點點作用一會他們又繼續了我看到我家孩子由開始的反抗到後來的放棄以及我自己的放棄那一刻我感受到孩子非常難受的感覺一種想要鉆地洞的感覺也感覺到它覺得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的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 不想孩子懦弱膽小受欺負!就不要做三種父母!
    性格軟弱的人,不僅朋友少,而且可能會被性格強硬的人欺負,所以善良也是要有一個尺度的。一說起這個事兒,朋友就比較心煩,放假了親戚家的孩子經常來玩,每次當兒子正在玩玩具或者吃零食的時候,親戚家的孩子就會跑過來,快速搶走。剛開始,朋友家的兒子也會在她的鼓勵下去奪。但親戚家的孩子很兇,她家兒子吃了幾次虧之後,磨破嘴皮子都不肯再去要回自己的東西。
  • 孩子被人欺負,除了打回去,這些辦法家長也要教給孩子,值得借鑑
    身邊朋友說,她家孩子性格一直比較懦弱,特別怕事,在公園和別的小朋友玩,玩具被搶了都不敢說話,自己問她的時候,聲音小的像個蚊子嗡嗡叫,氣的自己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被欺負了都不知道反擊,一點都不隨她。自己也試過了很多辦法,但是女兒一直沒什麼改變。如今在幼兒園還好,有什麼事老師都能監管到,但是真怕上了小學被人欺負了該怎麼辦!
  • 孩子受欺負,這3句話不要對孩子說,孩子日後會更懦弱
    在與老同學交流完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如孩子受到了排擠或者欺負,家長沒有正確及時地給予安慰,那麼在孩子的心中就會覆蓋一層「久久不散的陰影」,父母就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如果連父母都不能庇護孩子,那麼孩子的心靈就會一直「飄蕩在海上」。
  • 「看到孩子膽小懦弱被人欺負,我恨自己生了他」
    每個做父母的最心痛的,最不願看到的,便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被欺負,卻膽小懦弱到任由別人去欺負,不敢還手,甚至連跑都不敢跑。記得《婆婆和媽媽》裡,秦昊因為聽到自己的女兒在學校被欺負,便心疼到落淚,甚至想要坐飛機回去找對方家長。只想說,孩子,永遠是父母的軟肋。
  • 李玫瑾:性格懦弱的孩子,在學校裡容易被欺負,家長要多多關注
    有句老話「人善被人欺」,不僅僅會發生在社會中,當然,也會發生在校園裡。當孩子性格過於的懦弱,加入到集體生活中,孩子很容易會遭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而這往往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不可避免要加入集體生活,這時候是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中,自己進行學習,交友和社交了。有的孩子很容易與其他人打成一片,而有一部分孩子卻總是容易遭受到他人的欺負,這是為什麼呢?
  • 心理學: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要不要讓孩子還回來
    世界各國的學校裡每天都有被欺負的學生為什麼有人總是要欺負別人呢?因為欺負別人時會有快感!可以理解為,被攻擊的一方如果無法釋放自己內心的委屈和憤恨的話,可能會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從而可能會走向消極抑鬱的心理傾向。相反的,那些不容易被欺負的孩子王們,他們往往感到不開心或生氣時,他們會第一時間發聲,所以事情很快會平息,不會因為不愉快的事情耿耿於懷。所以他們看上去往往都會很快樂,比較外向。
  • 孩子「被打」不還手,是懦弱還是教養?家長要找對教育「平衡點
    不僅是孩子的表現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一些父母甚至認為打架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同時另外一些父母則認為不動手才更懦弱。這兩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如果一次或幾次的忍讓反而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一味的欺負,而且給自身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時不反擊,不告訴老師家長,依然選擇受欺負,那麼這就是一種懦弱。!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忍受嘲笑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營壘裡的敵對者也要有勇氣。」育兒專家告訴萱萱,想要讓孩子在學校裡不受欺負,首先就要改掉「受氣包」的性格特徵。只有孩子從根源上進行改變,有勇氣反抗別人的欺凌,有勇氣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請求,孩子才能夠在學校裡過得開心和快樂。
  • 孩子性格懦弱,多半是家長教育方式不對,不改正孩子很難有出息
    通過觀察後閨蜜發現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的非常膽小怕事,總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有時候明明是孩子先拿到的玩具,但是有其他的同伴過來爭搶時,孩子根本不敢反抗。閨蜜看到孩子受欺負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有些生氣地埋怨孩子「明明有同伴欺負你,你為什麼不敢還手呢?」孩子聽後微微一怔,然後有些委屈地說「老師說過,打架的不是好孩子。」
  • 孩子一切的懦弱和自卑,都是源於父母的影響,請給孩子幸福
    而這一切的懦弱和自卑,都是源於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的爭吵和弟弟的出生,讓小月缺乏安全感,缺乏對於自己的肯定,童年的陰影和成長環境導致小月的性格懦弱自卑,不敢輕易表達自己。在父母的這種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們會認為自己是「有人生沒人養」的孩子,感覺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被父母關注,不被父母重視。
  • 孩子被欺負。除了打回去,還有4種方法讓孩子不被欺負
    孩子當時並沒有顯得很堅定,只是更沉默了,還會岔開話題,有明顯不想面對的情緒,這讓我確認教育的方法可能錯了。所以,我開始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並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表情。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觸即就的。做為父母我們要認真對待孩子出現的每一個問題,並且要有耐心。
  • 乖巧懂事百依百順,養成孩子「懦弱」性格的原因,父母要知道
    要是哪家孩子表現出來比較乖巧、懂事的性格,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異常的羨慕。畢竟自家孩子展現出來調皮、搗蛋、不聽話的狀態,也是讓他們異常的頭疼。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常常會說出「你要懂事一點,聽話一點」,但是如果細細的分析,我們也可以認識到所謂的乖巧、懂事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極其明顯,甚至影響到他們未來的交流溝通、性格特徵。
  • 孩子被欺負不敢說出來?別急著斥責孩子,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其實孩子的行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做不了關係,小李怕女兒會發生危險,因此總是會叮囑女兒,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碰,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膽小懦弱。即使別人欺負她,她也不敢還手。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變成今天的樣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父母哪些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被人欺負的孩子,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方式?
  • 有這幾個特點的孩子,在幼兒園容易受到欺負,家長要留心!
    代課期間呢,幫媽處理了好多的孩子們鬧矛盾的事,根據這些形形色色的事,幫媽分析,有這麼幾類孩子在幼兒園經常被欺負,其實自己家的孩子還是自己父母最了解了,當自己的孩子有這幾方面特徵的時候,就要多留意了,就像寶寶膽小懦弱、沉默寡言、缺少爸爸、身體矮小的,家長就要多關心關心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過欺負。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要教會他這句話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但是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一、讓孩子懦弱膽小。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孩子被打後,父母別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讓孩子更「懦弱」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孩子被人打了,父母肯定是非常生氣的,同時也會責怪自己的孩子沒本事。想必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覺得孩子太不爭氣,怎麼就不知道還手再打回來呢?但在這個時候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脆弱,因此父母一定要清楚,在孩子被打後,以下三句話千萬不能說出口。
  • 有這些表現的寶寶都很窩囊,不想寶寶被欺負,父母要記住這幾點
    近年來校園暴力的問題頻頻出現在一個新聞上,社會各界、新聞媒體也逐年開始對校園暴力的事件進行深一步的發掘和報導。當事情剝絲抽繭層層揭開,拋開這些孩子們固有的善良天真的印象之後,我們發現校園暴力中隱藏更多的是黑暗。
  • 孩子是"軟柿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的,被欺負也不奇怪
    其實,孩子孩子是"軟柿子",多半是父母自己親手"捏"的,在學校裡經常被欺負也不奇怪!這種家庭氛圍,基本上都源於性格強勢或者是脾氣暴躁的父母。這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打罵孩子。在父母"專制"的壓迫下,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有事就憋在心裡。慢慢地,性格就變得內向、軟弱。除此之外,生活在暴力或專制家庭環境下的孩子,也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是經常被別人欺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