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富人撒錢 美聯儲正在推動經濟危機預言的自我實現

2020-12-15 奇怪的故事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經濟危機

西方的經濟學家相信經濟是有周期性的,每當一個周期臨近結束時就必然會發生經濟危機。造成周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貸經常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人們相信在某一時刻因為需求端的不足導致經濟鏈條產生停滯,這時候人們就無法獲得更高的利潤來償還信貸,因此爆發了經濟危機。

需求真的會不足嗎?我們從數據來看並不是這樣的,全世界人口和絕大部分國家人民的收入一直是在增長的,就算很多人陷入相對貧窮,但是他們和100年前的居民比起來物質生活條件仍然要好得多,也能購買到更多的商品。有些人在斷言一些行業沒有前途需求一定會下降,但是最後證明這些人都是滿口胡言,譬如個人電腦一直被認為會被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所取代,因此銷量一直下滑連續7年,但2019年PC逆勢上揚,智慧型手機上漲趨緩,而平板電腦的銷量遠不及8年前人們的預期。

電競推動了PC的復興

所以與其說引發經濟危機的是需求不足,更不如說是市場信心造成的。市場在運作的過程當中對價格是敏感的,任何交易想要的達成都必須要買賣雙方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達成一致看法才能達成交易,而雙方對目標價格的預期影響了自己的信心,所以造成了市場的劇烈波動。

比如買房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房價上漲的最初動力是因為需求大於供給,居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錢可以夠買房子,這種對未來的樂觀預期推動了房價的上漲,而房地產商也對市場感到樂觀,在增加建設投資的同時進一步推高地價和房價,此時經濟是繁榮的。突然有一天有一些人發現自己的收入已經無法承擔不斷飆高的房價,或者是其他的城市有更好的機會,他們就會放棄購買這座城市的房子,那麼房價漲幅就逐漸開始降低,當絕大多數人停止購買或者移民到其他城市時,這個城市的房價就崩潰了,像鶴崗可以說就是一個極端的典型。

有人肯定會說你舉得例子不對,我這城市裡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也沒有多少人買得起房子,房子也照樣漲啊。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你只看到了局部勞動市場的悲觀情緒,而整體的貨幣市場充滿了樂觀情緒。你的城市雖然經濟停滯,但是從整個國家來看整體經濟是向上的,其他發展好的城市會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所以國家的情緒是樂觀的,就要根據其他地區的上漲來發行更多的貨幣,這就產生了通貨膨脹。按貨幣實際購買力來講,你所在的城市房價一般都是持平或者下跌,只是因為其他地區的上漲導致你那的房子被動地跟著一起上漲罷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呢?就是因為整體市場對前景悲觀,而能夠決定整體市場信心的往往是少數人。比如政府官員和大公司的領導人,他們的決策往往影響了許多行業的市場信心,因為現在的大企業和銀行規模越來越大,行業上小遊的中小企業依賴這些大企業生存,所以一旦一些大型企業或者銀行出現問題時,政府會不顧一切地拿錢來救他們,這就是目前美國的經濟現狀。

市場信心博弈困境與解決方案

大公司的CEO每天要做的就是「預知未來」和空氣鬥智鬥勇,當他們認為市場需求是旺盛的,那麼他們的獲利機會就很大,CEO們就更願意投資。當投資增多就必然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就業率上升後人們有了收入就會有新的需求,這就會帶動很多行業新一波的發展,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但是CEO們對市場悲觀時,他們就要考慮其他公司是否願意繼續投資推動經濟發展讓自己獲利,如果他們也感到悲觀自己卻投資了,那麼自己的錢就會被別人賺走造成虧損,那麼此時CEO的決定就是保持現金按兵不動。當絕大部分的CEO都悲觀時,經濟就停滯了,人們開始被裁員或者放無薪假,失去了收入來源市場的需求就更少了,CEO們就印證之前自己悲觀的預言,於是更加悲觀更不敢花錢投資,衰退和蕭條就此開始。

此時最頭疼的就是政府,無論經濟過熱或者是衰退都不利於社會穩定,於是就出現了管控經濟的中央銀行「央媽」。央媽在市場過於樂觀時提高利率,這樣公司就會因為勞動力和借款成本提高而減少投資,反之在市場悲觀時降低利率並且直接印錢給銀行和大公司,讓他們獲得近乎免費的錢來投資。這樣白來的錢人花起來是不會心疼的,不管他是真的投資還是拿去花天酒地了,只要不是存起來就都是將錢投入到實體經濟中,整個經濟鏈條就重新運轉起來,CEO們就不用相互猜忌搞零和博弈了。

美聯儲的手段反而會推動危機預言的自我實現

美國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建立了美聯儲,通過上述的方法來解決市場信心博弈的難題。但是這個手段近年來越來越不好使了,因為美國經濟現在金融業高度發達,金融衍生品雖然風險很大,但是和實體經濟的比起來獲利卻更加穩定,這就讓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向實體經濟投資。

這次的疫情造就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那就是美聯儲為了救市不得不借債印錢給銀行、金融集團和企業裡的那些富人,但是這些富人一旦拿到美聯儲給的廉價貨幣第一件事就是投資股市,這就形成了一邊5000萬人失業,一邊股市暴漲的「奇觀」。

為了維持市場的信心,美聯儲不得不違心地繼續印錢發錢,期望政府能夠加大投資提供工作崗位。但政客們才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名譽來做這種事,他們沉迷於政治利益並互相鬥爭,甚至不惜用謊言這種低成本的惡劣方法來維持市場信心,全然不顧美國實體經濟和社會將會惡化到什麼程度。這樣美聯儲不得不自己提出對美國經濟的悲觀預言,以遏制股市的瘋漲,期望這些資金一部分進入實體經濟,一部分回流穩定債市。

所以目前不管美國做什麼都是在一種矛盾的狀態,要想恢復經濟就要保持信心,然而信心過度只會讓經濟進一步惡化。美聯儲的悲觀預言是終將自我實現的,因為謊言是無法殺死病毒的,只要疫情再起美國一定會回到年初的狀態,所有市場都是跌跌不休,當投資者因為美國這種反覆無常而失去信心時,那麼美國的經濟霸權就真的到頭了。如何保持信心讓美利堅不會遭遇末日將會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人要做的主要工作,所以不用管美國如何的窮兇極惡,那只不過是色厲內茬罷了。

相關焦點

  •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給全球央行支招:用直升機撒錢拯救經濟
    4月11日,前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上發表題為《美聯儲還剩什麼工具——直升機撒錢》的文章,提出了新方案,繼續撒錢,要知道,在他手裡,美聯儲實施了4萬億美元QE的計劃。伯南克在文中系統闡述了由央行貨幣支持的財政刺激政策的利弊以及實施步驟。
  • 什麼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的這句話,而出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只要形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我們看人的眼光就會犀利起來。
  • 美聯儲前行長:有錢人都在囤積現金
    Richard Fisher是前任美聯儲達拉斯聯儲分行行長,2005年至2015年間為美聯儲公開市場會議擁有投票權委員。Richard Fisher可能是唯一一個懷疑美聯儲理事會造成了金融危機的美聯儲官員。Fisher曾警告他曾經的美聯儲同僚們忽視了發生危機的前兆,包括格林斯潘和伯南克。此外,在後雷曼時代,他的警告也被伯南克和耶倫所忽視。
  • 信任——自我實現的預言
    那是因為人們會被自我實現的預言給帶領。自我實現的預言又稱為自證預言,或者是自我應驗的預言。它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專有名詞,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也就是說,人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 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身永存的社會信念 人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假設會變成自我驗證性的假設,並且信念會變成自身永存的信念……從這個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此多關於他人的普遍信念(特別突出的是,明顯錯誤的社會及文化刻板印象)會非常難以改變。
  • 自我實現預言的謊言
    比如我從小就學不好數學/從小就會跳舞/從小就愛和人打交道……誠然,這些依據都是具有很強說服力的,但是自我實現預言背後隱藏了一個很黑的寓意:               自我評價常常是非科學的。換句話說,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準確。          這話怎麼理解?
  • 美國,直升機式撒錢遮羞布被揭開,後果嚴重!
    美國面臨的自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未免經濟滑入深度衰退,美國開啟了「直升機撒錢」模式,一印就是3萬億美元。這種「輸血式」的經濟刺激措施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被詬病。所以,為了美國人的福利,美國正在考慮一項大約5000億美元的提案。只不過此「充血」計劃註定要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 自我實現預言:你的口頭禪,正在成為你的命運
    口頭禪是另一個模式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什麼是自我實現預言? 羅伯特·默頓提出由圖式引發的自我實現預言,意思是使自己的預期成真的預言。
  • 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換句話說就是,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潛意識就是你的命運。那是否意味著,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會得到呢,如果是這麼簡單,還用糾結痛苦焦慮嗎,現實情況是大部分人的痛苦都來源於求而不得。這是因為你的潛意識可能並不被你的意識和覺知所了解,你想要得到的只是意識層面的願望,甚至你都不知道你內在的更深的動機是什麼,潛意識是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期望的,總有一天會實現!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以前看起來很遙遠但特別期望達到的事情,正在不斷的實現感覺好像自己發射的腦電波影響了周圍的環境,進而實現了自己的預言。之後,感覺自身不斷的實現了之前不經意許下的期望,雖然已經很遙遠或者忘記了。
  • 《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自我實現和自我挫敗的預言說到自我實現,不得不提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學生的表現會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期盼的一致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當然,除了「壞孩子」的自我挫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或者正在「自我預言」並且「自我實現」著。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幾乎都有那麼幾件壞東西,甚至新買來都沒有用過,就被我們堆在角落裡接灰了。
  • 資產通脹成自我實現預言
    過去十年,後海嘯經濟教曉我們,究竟美聯儲有多大能力。有著潛在無窮的貨幣供應,可以為金融市場買入資產,注入流動力,刺激經濟活動,對於資產價格通脹,以至由此引來的資產價格通脹預期,力量巨大。有此背景,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他們是走著一面倒的押注,因為愈來愈多後來者會加入。這是一個正反饋的迴路,如今仍在繼續中。
  • 相悅情感:自我實現預言怪圈
    的確,這個猜測也會有他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個猜測也可以換種說法稱作「自我實現預言」。當你表現出了你百般的猜疑後,對方對你做出回應,表達對你的不悅。你就會進一步地產生了實現這種預言的想法。「他果然出軌了」。最終在反覆的猜疑中,你們的感情也就無疾而終。自我實現預言就真的實現了。
  • 直升機撒錢,舊秩序解體的開始
    在一戰結束後的第五年1923年,原本期待迎來和平、繁榮的德國人民,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新的危機正在悄悄靠近,並且將這個國家再次送上難以回頭的戰爭軌道。一戰後慘敗的德國組建了民選的魏瑪共和國政府,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魏瑪政府除了償還戰勝國巨額戰爭賠款,還需要面對工業衰退、領土喪失帶來的困境。為了儘量滿足德國民眾的生活,魏瑪政府通過擴大財政支出提振經濟。
  • 觀點|美聯儲七種武器也擋不住市場自我應驗的惡性循環
    但這樣一來,反而讓市場起了「猜疑心」,懷疑美聯儲可能是因為已看到了某些機構即將成為新「雷曼兄弟」,才會採取如此大的動作。綜上,可見市場已經完全陷入「自我應驗」惡性循環。自我應驗預言是美國社會學家莫頓1965年在其《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一書中提出的,是指一種能夠喚起新的行為的預言,並且該行為使得本來錯誤的概念變成了正確。
  • 人際交往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根據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希望別人對你好,首先你要正確地對待他們——對他們好。「自我實現預言」指的是直接或間接導致預言本身實現的一種預測。換句話說,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預言,強烈堅持的信念,或者錯覺(被宣稱是真實的,其實是錯誤的),都可能足以影響到人們,使人們的反應最終會導致先前錯誤的預言實現。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想實現哪個自己?
    ——小福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今天我們來說說「自我實現的預言」。它意思是,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所以請警惕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最常說的話是什麼呢?請認真思考一下,或者問問身邊的人,在他們聽來,你說得最多的話又是什麼。我們的自我預言多來源於他人每個人都會有對自我的認識,但是問題那些自我評價真的那源於真實的自己?
  • 美國嗅到病毒危機,引爆美國經濟危機的「核彈」或正在出現
    對此,億萬富翁巴菲特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是件很可怕的事,截止發稿,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確認美國已確診53例新冠肺炎病例,當你看到這篇報導時,數據還在不斷上升中,正因此,美國當局正在向國會申請數十億美元的緊急資金,以加強對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
  • 亨廷頓十大預言正在實現?
    時隔20多年發現,國際政治發展與亨廷頓20多年前的預判驚人地相似,書中很多預言一一實現。(P283)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規模、經濟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驅使它在東亞尋求一種霸權地位。這個目標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自然結果。所有其他大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和蘇聯,在經歷高速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同時,或在緊隨其後的年代裡,都進行了對外擴張、自我伸張和實現帝國主義。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在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後不會採取同樣的做法。
  • 自我實現的預言相信的力量
    如果他相信了一個預言,最後這個預言成真了,那或多或少有他相信的原因。電視劇風雲雄霸天下中,雄霸聽信了泥菩薩的「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的預言,於是用心栽培聶風和步驚雲,果然靠著他們打下了武林大半江山。後來又請泥菩薩算命,得了句「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雄霸其實是相信的,但他相信他可以勝天,於是提防加害聶風和步驚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