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以新近經驗去形成最新的預期,相當符合人性。畢竟,我們要由經驗學習,亦很自然地把太多關注,放在最新獲得的經驗,而忘記了整體的或然率分布,雖然後者對絕大多數人從根本上是很難一早認知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有影響的新近經驗,自然是看來似乎無敵的股市牛氣。過去十年,後海嘯經濟教曉我們,究竟美聯儲有多大能力。有著潛在無窮的貨幣供應,可以為金融市場買入資產,注入流動力,刺激經濟活動,對於資產價格通脹,以至由此引來的資產價格通脹預期,力量巨大。有此背景,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他們是走著一面倒的押注,因為愈來愈多後來者會加入。這是一個正反饋的迴路,如今仍在繼續中。
市場持續充斥樂觀情緒
要有如此大規模的交響樂,不是這裡那裡一年樂器便成,總得有點實在的基本面主題。當前最有影響的,自然是科網巨企的興起,在疫情前固然如是,疫情中亦如此。此之所以,何以近日陸續有不利消息,關乎更多監管壓力,但投資者只是簡單地把注碼由此科網巨企轉戰另一些科網巨企,而不是一次過把錢拿走。
正是這樣的一種樂觀情緒,投資者更要小心準備,有關主題可能失去動力。事實上,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不論背後來自什麼好消息,包括美國總統大選的不明朗因素減退,抑或疫苗到位,又或其他,大體上,這些都已在金融市場上反映了。
預備年底前減倉平倉
外界普遍的共識,起碼是沒有明言的,就是大家都估計別人會在年底前減倉平倉,既是投資者估計別的投資者這樣做,也是投資者可以猜想,別的投資者也會這樣估計他們本身,如此一來,便形成了自我實現預言,大家一起根據別人的預期而去預期了。
這個博弈決策,絕對相干。無論某個投資者本人是否一開始真的有某想法,並不真的打緊,反而真正重要的是,投資者明白,別人會用同樣想法看他(或她),因為別人一開始便考慮到投資者會如此去估計別人自己。
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病毒變種作為壞消息本身不算新,但它的影響可能比多數人想承認的為大,這就意味著不是一次過反映完畢,反而是投資者會陸續加速把部分風險資產的長倉或槓桿降低,包括但不限於石油/銅/股指等,而另一邊廂VIX可能隨時急速反彈。(權益披露:本人塗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本人之聯繫人並無持有所述股份。)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