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其實挺抽象的,而且時間究竟是什麼,其實大人也不一定能夠搞明白。我們今天只局限於鐘錶的時間,也就是幾點幾分。對孩子來說,時間是什麼就更難了。
如果不信,你可以試著跟孩子解釋: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鐘有60秒,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結果會怎麼樣呢?孩子會完全聽懵,十二進位啥的,更不要提了……
既然孩子是孩子,那大人就應該用孩子的方法講,要有形、有趣。如何做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藉助鐘錶。
生活中有兩種鐘錶,一種帶錶盤刻度,一種只有數字。對於幼兒園小朋友來說,如果還不識數字,可以從前一種入手。
可以指著家裡的錶盤、或者自己畫個圖或製作一個紙錶盤給孩子看,觀察一下,有初步的認識。建議先忽略秒針,只看時針和分針,然後教孩子根據外觀特徵去記憶理解:有兩個針,一個矮胖矮胖的,一個高瘦高瘦的。可以給他們取名字,更加友好。然後告訴孩子,瘦高那個,叫做「分針」,矮胖那個,叫做「時針」。
然後輔以兒歌,比如:分針長,時針短,一到十二團團坐。分針時針長著腳,小小時鐘真奇妙!時針走過1大格,1個小時已度過。分針每走1小格,1分鐘就不見了。要是分針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要是時針走過幾,時間就是幾時多,到底多了多少分,咱們再來看分針。大格千萬別忘記,小格可要數仔細。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用手機,建議用秒表功能,可以讓孩子感受時光飛逝的感覺。
2.讓時間看得見。
可以藉助簡單的紙張,或者時間管理的APP,按照30分鐘(可以自定),來給孩子的一天48塊塗色。
可以用五色沙漏,給孩子吃飯或者玩遊戲計時,讓她知道時間沙子在流逝。
3.把時間與生活相連。
比如孩子想玩彩泥,說好計時10分鐘,計時器響了就不玩了。
認識時間是第一步。認識時間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和時間做朋友」、提高對時間的敏銳度和利用度。
我的第二個孩子是幼兒園,她現在能夠做到有一定的時間觀念:早上醒了就起床,認可我們說好的時間,計時器一響馬上停止玩兒的;看視頻看完自己會關,等下次。
我是曉一,兩個孩子的媽媽,五色時間管理法的發起人和八年踐行者,有溫度的五色兒童時間管理法,希望與你一起探索這個話題: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有彈性有趣味的繽紛人生!
五色時間管理法:
屬於第五代時間管理方法。很多專家認為,人的幸福取決於五個方面:智慧、事業、健康、人格和情感。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是不行的。面對時間,人人平等,我們主張像配置資產一樣投資每一分鐘,通過五色習慣的培養,優化時間在智慧、事業、健康、人格和情感五個方面的分配。五色習慣基於時間管理,但不限於時間管理。它能幫助你有的放矢地利用時間,將內外相連,挖掘自己的能量,感受生命的豐盛,在繽紛的每一天中體會對時間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