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迎接正在走向深度的語文

2020-12-16 風哥談教育

語文,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讀書途中重要科目,也是過去學生們每次考試後歡天喜地的科目。但是,近年來的考試,無論小學、初中還是高中,語文在考查學生的文學沉澱、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上逐年提高分值和難度,而且在考查古文功底上要求背記的文章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增多,可以這麼說,語文的學習從基本的國語普及教育走向深度教育,得分將越來越難,這也是從小學到高中很多語文老師的拉響的警報。如果我們的家長和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僅僅依靠學校、老師,那不僅得不到高分,也不適應時代的需要。

漢語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發展了幾千年,不僅典籍充棟,而且從內容到形式的發展是非常豐富的,而且還在發展。如果不充分學習文言文,不僅對了解古代文獻存在問題,就是我們的日常用語也缺乏生氣。每一個國家的語言都是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思想和風俗等的結晶。比如:成語、諺語、歇後語和對聯包含的內容如果用當代白話來說的話,費很多口舌才解釋的清楚,而用三個字、四個字等少量的幾個字大家一目了然,而這些從哪裡來,就要從古代文獻和近現代中外經典文學中來。不學習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的,也得不到高分。所以,家長和學生在每一階段都要對所要讀的書進行超前的規劃和行動,迎接正在走向深度的語文。

正在讀書

對於孩子,青春少年兒童,他必然喜歡籃球,足球,玄幻,遊戲,她必然喜歡花裡胡哨的動畫貼,遊戲、穿越、青春言情,他(她)對於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的使用一定是無師自通,而且魂牽夢繞,所以這些用不著引導。需要引導的是那些被他們認為無用也可以感動他們的古典詩詞歌賦,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這個恰好不是人人一開始就喜歡的,這才是我們家長在小學到高中需要引領和督導的。那麼究竟需要孩子了解什麼,讀什麼呢?

在學習語言的第一階段,從說話開始到小學的整個階段,都可以貫穿成語、諺語和歇後語的教育。這些語言文字簡短精煉,信息量大,是構成漢語非常重要的內容。小學階段很多優秀的語文老師都引導孩子們注意好詞好句,在寫作文的時候,對寫進貼切成語的多少進行表揚,成語語言和生活的濃縮精華,諺語和歇後語也同樣如此。比如:肯定讀書人將來掙的錢比下勞力的人掙的錢多,可以用「力大養本身,智大養千人」;教育人凡事要有預見性,可用「寧教備而不遇,不教遇而不備」; 建議人慎重交友時,可用「寧撞金鐘一下,不打繞鏺三千」;再如:「喉背兒(哮喘)咳嗽——沒得談頭」表明兩個人思想觀點不合,沒有談話的必要;回家看望父母,天色將暗,父母擔心夜路不安全,於是說「曬乾的穀子——開攆(碾)」催孩子快點走。這些語言比起我們平時說的乾癟癟的話是不是更有文採和智慧呢?

對聯,是一個比較難的東西,不僅生活中經常遇到,而且現在的考試經常涉及到。所以,家長很有必要在閒暇之餘收集一些富有思想意義和勵志的對聯薰陶勉勵孩子。比如:「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詩詞,唐詩宋詞是所有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每個人都能念那麼幾首。詩詞,講韻律,朗朗上口,唐詩形象生動,包羅萬象,宋詞賦情逸致,金戈鐵馬,各有千秋。可以這麼說,唐詩宋詞的內容精深博大,對於涵養一個人的文學修養絕對有很大的益處。

在此,特別建議讀讀毛澤東的詩詞,毛澤東學問博大精深,又兼創業領袖的風範,語言和內容絕對不是之前的騷人墨客可比。他的詩詞,用典甚多,形象生動,氣勢豪邁,能學到很多東西。至今,很多膾炙人口句子依然被人傳誦,比如:「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清平樂·會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等,在初高中課文中也有多篇毛主席的詩詞,在公務員考試中也出現多次。所以,很有必要讀讀。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成語、諺語、歇後語、對聯和唐詩宋詞不僅可以豐富一個人的語言功底,增加表達能力,而且在幼兒階段可以增加記憶力,幼兒階段從單詞、雙詞到多詞句的發展過程就是孩子記憶力的發展過程。這些東西,不一定需要孩子理解,但是促進他的記憶力的增強,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是有很大作用的,對未來的學習無疑有巨大推動作用。

母親陪孩子讀書

閱讀欣賞方面,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外近現代文學無疑是必須涉及的。中國古典文學方面,《詩經》《論語》《孟子》《莊子》《世說新語》《古文觀止》經典等應該成為必讀,明清小說中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尤其是前者那是必讀,有餘力的讀讀《資治通鑑》和《史記》。

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說。這些小說,可能在趣味性上孩子們一開始不太感興趣,但是家長引導甚至伴讀,或者影視與名著對比著看,效果會更好。這些小說的語言豐富,成語,詩詞用的比較多,語言也非常精煉,對於孩子的語言認知有非常大影響,再有,這些小說的藝術構思也非常巧妙,有些敏感的孩子很容易發現,但是有些人就需要大人的引導指點了。這些小說能看懂固然很好,看不懂也不要緊。在小學初中能夠看這四本書,能看完,從內容到語言略知一二已經非常不錯,已經為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接著看看《詩經》《論語》和《莊子》的原文和翻譯的對照本,再說其他,如果有人指點一二,可以這麼說,到初三為止,這個小孩的文言文閱讀和感悟能力已經達到相當的境界。

中外近現代文學,魯迅、茅盾、巴金、巴爾扎克、莫柏桑、雨果、歐·亨利、屠格涅夫、託爾斯泰等人的經典著作是必須要看的,當代中外名家的代表作也是要看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認認真真的看過相當的文學作品,對於語言的魅力和社會的認識是欠缺的,也僅僅停留在對自己生活一隅淺薄感知中,即使你走遍千山萬水,因為生活閱歷認知仍然不夠。

正在奮戰的高考學子

最後一點就是語文的思維和共情能力,就是說不僅注重語文思維,而且要培養語文情感,和要表達的社會意義和人類的共通情感。如今,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但是孩子對於家庭社會的認知普遍較弱,因為他們在意的是他們自己的愛好。對於家庭的情感、經濟、各成員間的職業、勞動性質成績越好的孩子認知越好,成績越差的孩子越模糊,對於社會也是如此。很多學生從不看新聞,也不關心周邊時事和國家時事,久而久之,自然缺乏人情時事以及政治的敏感性,更缺乏分析判斷標準和能力。

比如,初中考試中多次出現關於「父親」的文章,因為缺乏對於自己父親的觀察和了解,自然對於文章中的提問把握就成問題,高考中對於違反交通規則的父親舉報,有些人就難以把握標準和分寸,這些就是缺乏事物事件本身的社會意義的認識。作為學生,了解認識家庭、社會,讓學習的知識與家庭、社會聯繫,產生有價值的情感。否則,不僅你的自我意識將與你的年齡不匹配,即心理年齡低於實際年齡。同時,考試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博士演講

也許,有人提出大量刷題來解決,但是刷題只能刷出記憶和技巧,刷不出情感,更刷不出社會意義,我不相信那位學生可以刷出對父親和母親的情感,刷出對超級工程和大國工匠的讚嘆。

語文,從小學到高中正在強化廣度和深度,也正在強化它的運用功能,這是思維深度表達的需要,也是社會進入深度發展的需要,我們每個人只能適應這種需要,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學習知識,學習生活,學習社會。

相關焦點

  • 語文如何實現深度學習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把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從低到高分成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一層和二層為「淺層學習」,四至六層為「深度學習」。要實現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的轉變,必須由傳承知識的學習走向創新知識的學習,學生要從知識的傳承者、消費者轉變為知識的創造者、貢獻者。
  • 2020 培生-走向未來校長年會精彩回顧
    ★ 培生、麥格勞希爾、牛津三大出版社代表從全球到國內的教育趨勢、技術應用、行業內課程數據等多個角度,深度解讀了培訓行業、出版行業的變化、課程資源的未來。走向未來總經理趙小華:數位化時代的培訓課程分析疫情對行業發展帶來的催化作用及課程資源鏈發生的質變,分享走向未來課程數位化的規劃與大語文課程內容特色。
  • 目標導引下的語文深度學習
    我一直在思考「語文深度學習」這一問題。在我看來,走向深度學習離不開教師對學習活動的優化設計,不要因知識的難易而忽視教學設計或減少教學環節;對學生來說,則是要對知識的把握理解深刻到位,能靈活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一次應用文寫作練習中,我問學生是否會演講稿的格式,有些學生表示會,有些學生表示不會。
  • 【師者心語】立足素養 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學習體會
    從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到如今,十年時間,核心素養的概念已深深的植入每一位數學老師的心裡,關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我們也在進行著不同的嘗試。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從教書走向育人,《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本書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深度學習」,「問題引領」、「生本課堂」這樣的字眼就在我的腦海中閃過,感覺這幾個字既熟悉又陌生。
  • 聚焦核心素養 走向深度學習
    引領高階思維 促進深度學習康巴什區的課堂教學深度改革凸顯的兩個關鍵詞是「綜合」和「深度」,綜合就是從治理能力到課程改革全面構建,一體化推進;深度就是聚焦問題,點上突破。例如語文組通過建設開源、多態的語文課程體系在整合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深入發展,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英語組以「簡約課堂」為抓手,精簡教學語言、精簡課堂問題、精簡教學環節等,讓課堂「瘦身」,從而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與思考;物理組以導學案的編寫為抓手,在學案的問題引導下自主閱讀課本,學生把從課本中文字、圖片、表格、圖像提取的有用信息進行交流討論,進行初步釋疑,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標準的物理語言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質疑創新的能力
  • 「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教育科研論壇:虛擬實驗課亮相
    信息化技術配合老師當助教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2月18日,「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福建省教育科研論壇暨福州教院二附小第40屆教學年會精彩亮相。在語文專場,二年級語文學科——《霧在哪裡》課堂上,福州教院二附小肖海珍老師的「小助教」——虛擬人物「霧孩子」出現在屏幕上「自我介紹」,讓學生們聽得格外入神。在提問環節,「魔方點名」也取代了過去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們更加專注課堂。美術學科《校園綠化設計方案》課,前期同學們採用了網絡調查法,上網搜集了綠化設計的相關資料。
  • 深度閱讀正在被拋棄?
    很多研究結果已經證明,良好的書面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大家在理解與思考層面獲得比數字閱讀更大的收穫,而這正是人們深度閱讀能力喪失的冰山一角。此外,藉助於數字方式獲取信息和內容的方式,人們的「耐心」正在被消磨殆盡。
  • 第135期【專家視點】汲安慶 ┃ 如何個性化深度解讀文本
    如何個性化深度解讀文本內容提要:文本解讀素養是語文的「元素養」,教學中最為實戰的真功夫,名副其實的「語文教學第一生產力」。個性化地深度解讀文本,更是語文教育的一大創造,一種魅力,一種勝境。如何個性化地深度解讀文本,著眼於形式秘妙的「語文」解讀是關鍵,這是區別社會化、倫理化、歷史化或傳統的文學解讀,捍衛語文體性的必由之徑。但是,要想使解讀走向創造,還必須關注文本篇性特徵的審美揭示,以及對凝聚著作者匠心的有意味矛盾處、著力處,或者無意識留下卻又暗通藝術規律的深層形式規範的縫隙處進行藝術地開掘。
  • 馬建明: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
    何為深度學習?語文「新教學」實驗提出的情境、任務、活動與評價如何與深度學習的四個基本特徵高度契合?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實踐?江蘇省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馬建明老師的實踐與思考,乾貨滿滿。匯報單元選自「新課程資源系列」《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學與教指南 二年級 下冊》(即將出版)第一單元。
  • 【師者心語】一路學習,一路成長——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有感
    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豔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才發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 【幸福黨建】聚焦核心素養 走向深度學習
    如康巴什一中數學組以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抓手,開展系列數學教研活動。利用洋蔥數學小視頻創設情境引課,希沃白板設計遊戲活動,幾何畫板動態演示、將抽象問題簡單化,班級優化大師獎勵機制等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重慶:決戰深度貧困 昔日窮山村正在蛻變
    「一橫」省道S502從紅池壩鎮漁沙村直到開州雙廟埡口,未來連接城開高速  「一縱」縣道X002將打通雲陽江口鎮至紅池壩景區的道路,未來連接巫雲開高速  如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重慶聚焦18個深度貧困鄉鎮,實行領導幹部定點包幹機制,從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4個方面深度發力。
  • ​「名師高徒」話成長|看語文深度學習在小越街道中心小學的真實...
    10月20日,上虞區小學語文「名師高徒」攜手研修區級展示系列活動之「林志明工作室『基於統編教材的語文課堂深度學習的探索』」教學展示活動在小越街道中心小學舉行。活動精彩紛呈,亮點不斷。重華小學教師王榕執教五上《示兒》一課。她的教學目標定位精準,以「陸遊想告訴兒子什麼」為主問題,疏通詩意,打通文脈,突破難點。
  • 淮師大文學院部編本語文教材課堂深度教學微課比賽斬獲佳績
    淮師大文學院部編本語文教材課堂深度教學微課比賽斬獲佳績 2019-12-04 16:51:35   來源:淮北新聞網
  • 廓清語文位置,肩負語文使命
    廓清 語文位置肩負 語文使命四川師範大學教授、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國培」專家庫成員李華平,四川省教科院教育科學論壇編輯陳興中,武侯區語文教研員楊孜,武侯區初中語文教研員李攀琦,雙流中學高級教師陳劍泉,以及國培班的全體老師參加此次活動。活動中,棕北中學語文老師劉海玲老師和李華平教授分別帶給大家同一課題的展示課——八年級語文《周亞夫軍細柳》。
  • 注重實踐活動,走向深度學習
    12月11日下午,漣水縣小學數學「師徒結對」以及「顏春紅特級教師工作室」的老師們一起走進了向陽小學,在縣教師發展中心魯慶林科長和顏春紅主任的帶領下,向陽數學人行走在「結構化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探索之路上。
  • 胡衛平:如何落實六大基本要素,推動教學走向深度?
    讓思維型教學走向深度,不能忽視六大基本素養。本文整理自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在北京國音實驗學校思維型教學主題線上培訓中的分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落實六大基本要素,促進教學的深度發展?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指的是課堂情境的創設,但是其內涵並不僅僅是課堂情境,班級情境、學校情境、社會情境都屬於情境。
  • 專訪郭華教授 | 走向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
    比如,有的教師以為深度學習就是從更難的題目入手,有的教師認為深度學習是一題多解,還有教師認為深度學習就是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等等。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如何才能「深」?深度學習有哪些路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這些問題總是成為一種困擾,甚至成為利用教育理論改進課堂教學路上的障礙。
  • 讓課堂教學走向深度的10個策略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課堂教學走向深度呢? 布盧姆分類法與高階思維 布盧姆分類法的目的是促進教育走向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教學生記住事實。對布盧姆分類金字塔各個層次的觀察,可以展示出高階思維技巧(HOTS)在教育中的應用。
  • 小猴語文、小猴英語深度測評!拯救在家雞娃的你
    那麼小猴的課程質量如何呢?小猴語文、小猴英語,他們更適合哪些孩子學習使用呢?對於家長們的疑惑,今天魚sir就深入小猴語文、小猴英語的課程體驗,為大家做一次深度測評,也給正在選課的家長提供一些選課建議。小猴語文適合年齡:4-6歲課程體系:小猴語文的課程體系分為3個階段:啟蒙級、成長級、進階級。目前它的課程體系還在完善當中,只有4-6歲啟蒙階段的課程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