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現金支付出現多次被拒事例,國家特下通知:不可以

2020-12-11 前方衝鋒號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提倡使用網絡支付。網絡支付不僅方便,也便於攜帶。這也導致很多地方都開始只接受網絡支付,而不接受現金支付。這也導致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開始出現支付困難。就在我們享受手機支付方便的時候,老年人卻面臨著手機支付難題。

近日,鄭州一些市民在買東西時,用現金支付卻遭拒絕。這種情況的出現,這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出現了問題,讓一些老年人也十分不滿。對此,國務院下了通知表示,這種情況出現對老年人是不友好的,不可以繼續發生類似事情。於是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

現金支付,遭到拒絕

據有關媒體記者表示,67歲的謝大爺在超市買了10.8元的蘋果,在超市收銀臺支付現金時卻遭到了拒絕。在謝大爺排完隊準備付款時,收銀員告知他,超市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但謝大爺說自己從不用微信支付,難道現金就不是錢了?但在收銀員再三解釋下,謝大爺一怒之下拿著蘋果就走。隨後超市保安將謝大爺攔下,但謝大爺因為著急趕火車,於是發生了肢體衝突。

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有些老漢因為讀書少,一直在外務工,在春節回家買車票時,連續多次跑火車站都沒買到票,只因不會在網上購票。

一位鄭州市民跟記者說,一些老社區的老年人,在買火車票以及超市掃碼購物時,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十分方便,但是對老年人來說卻是個難題,還有的表示很麻煩,出門辦點事情都不方便。記者表示,雖然現在手機支付確實很方便快捷,但是這對老年人來說,他們實在接受不了。

拒收現金,導致老人支付困難

記者也訪問了周圍其他市民,年齡偏大的市民都表示手機支付和現金支付兩個選項中,他們更加願意選擇現金支付多一點。在中國的優秀傳統中,很多人都比較務實,其老年人都比較守傳統,雖然手機支付固然方便,但還是需要擁有手機來操作進行,而現金就不一樣了。

在如今的社會上,很多人為了追趕潮流,基本都不在使用現金了,基本都是手機支付。除非上了年紀的人老年人,他們眼睛不好使,只會使用現金支付。但現在很多地方水電費都開始使用手機支付,這讓很多老年人都只能委託年輕人來幫自己支付。

在國務院下發通知後,之前出現的老年人使用現金付款被拒絕,沒有健康嗎不能乘坐公交地鐵等情況也不在出現。從老年人自身的角度去想,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想去學,而是家裡的年輕人沒時間去教,因為老年人接受時間慢,他們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步驟去操作,不能完全認識所有的字。在加上年輕人害怕老年人被人騙。

對於生活中的新鮮事物,老年人的接受能力確實比較差,但我們不應該嫌棄他們,應該沉下心來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現金支付被拒?國家已發聲,將加大整治力度!
    近日,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事件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視頻中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兩種方式」。這件事著實令人心酸,如今電子信息化時代,關於老年人被智能科技困擾的新聞觸動了許多人的心,科技在給大部分人帶來便利的同時,社會也應當考慮到老年人群體。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通過協議、通知、聲明等書面形式,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推廣數字政務的,應充分考慮不使用智能設備人士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滿足公眾現金支付需求。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是指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提供找零的服務窗口或櫃檯等。
  • 便民丨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通過協議、通知、聲明等書面形式,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推廣數字政務的,應充分考慮不使用智能設備人士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滿足公眾現金支付需求。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是指由人員值守並收取現金、提供找零的服務窗口或櫃檯等。
  • 「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背後:央行已三令五申不得拒收現金
    11月24日,一則湖北宜昌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的視頻引發關注。在被爆料的視頻中,工作人員面對冒雨前來繳納醫保的老人明確表示不收現金。針對老人繳納現金被拒事件,網友也紛紛加入吐槽,「一點沒有人情味兒,隨便來個工作人員收了老人的錢,幫她手機支付一下不就行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兒,能費多少工夫?」
  • 朱小黃:現金與支付工具需長期並存 依賴現金支付的老年人仍有很多
    朱小黃表示,微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的誕生是對現金支付功能的延伸、補充和替代,現金與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互補性,滿足了公眾支付的多樣化需求。儘管現代支付方式發展迅速,但流通現金需求還是比較大的。2019年4月份,M0的餘額是7.4萬億,同比增長了3.5%,當下還是有很多人依賴現金支付的,尤其是老年人和偏遠地區的民眾,長期來看現金和非現金支付工具是長期並存的。
  •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 青島服務機構仍提供人工專席
    在青工作的李先生表示,這幾天朋友圈裡關於老人和智能科技的話題引起了他的共鳴,「我的父親在老家生活,10月份村裡通知交醫療保險,一共是520塊錢,老人帶著現金去了,但是被告知只能用手機支付,更讓人無奈的是村支書也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最後還是通過我在網上完成了支付。」
  • 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現金交醫保被拒,剛剛,國家終於...
    涉事銀行回應稱,服務意識不濃,已上門道歉。近日,又有一則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圖片來源:新浪微博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時的無助引發無數人心酸。國家火速出手!11月24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要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通知》和實施方案全文接近7000字。
  • 國家出手: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
    11月23日,網曝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工作人員稱"不收現金,要麼叫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登上熱搜:科技在快速發展,不要讓老年人掉了隊 老人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事引發眾多網友熱議,迅速登上了熱搜榜。 有網友表示,在如今電子信息化的時代,給大部分人帶來了便利,但也有部分人(中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是被隔離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之外的。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又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如何破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國家這樣出手→
    也是近日,在湖北秭歸「居民醫保籤約」的服務窗口,一名老人帶現金辦理醫保,卻被拒收。這兩件事雙雙登上熱搜。數位化時代下,智能技術一定是老年人生活中的絆腳石嗎?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數字難題,更好地享受到智能技術?
  • 無現金社會誰的冷漠?只會現金支付的老人,怕是不配活在現代了
    這個社會有多誇張,一個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支付系統不隨時帶好身份證就完全寸步難行。近日,有網友拍下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來交醫保,因為櫃檯拒收現金而滿臉無助。視頻中,工作人員很冷漠的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
  • 商家見現金就擺手,現金支付為何「受歧視」?
    手機成了「錢包」,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行動支付帶來的便捷,但少數機構和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行動支付、拒收現金的現象,給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群體帶來不少困擾。多位市民反映,仍有部分商戶拒絕現金結帳,計程車、停車場、小超市等成為歧視現金支付的「重災區」。現金支付為何「受歧視」?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怎樣才能變通途?
  • 央行: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以下稱拒收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對自身在現金收付中的責任和義務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和偏差,或者基於成本控制、用戶體驗等原因,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
  • 國務院辦公廳: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楊卉)為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千萬數字人民幣紅包來了:支付便利堪比現金,老年人用的習慣嗎?
    而最近,蘇州將紅包活動的金額升級到了2000萬,中獎市民可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在線上、線下指定用戶消費,使用範圍較之前更為廣泛。我們知道,數字貨幣替代的是M0,也就是社會流通中的人民幣現金,其支付方式與行動支付類似,對於用慣了手機網銀、支付寶、微信等的年輕人來說,上手數字人民幣支付較為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無縫對接。
  • 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大多數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不過,現實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也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尊嚴。基於此,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被依法查處。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以下為公告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 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
  • 馬上就評|央行行長強調小額支付必須支持現金,老年人節前收禮物
    易綱行長指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他同時特別提到,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得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易綱行長的這一表態對於廣大老年人來說,無異於在老人節到來之前收到的一份最好也最實用的禮物。
  • 凱德MALL停車能現金支付了 微信支付繼續推廣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報導  半島都市報3月20日訊 3月15日至今,凱德MALL停車場開始收費,並聲稱收費只能通過微信支付,導致出口擁堵現象,惹來不少抱怨。據了解,自3月18日以來,停車場開始收現金,工作人員表示,此舉是為方便沒有微信的老年人等群體。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