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行使的確定及效力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12-06-26 13:59:09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李春麗

  【案情】

  原告:某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被告: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原、被告於2009年4月1日籤訂《杏林苑工程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約定被告將某鎮新沙路杏林苑工程發包給原告承建,合同對開工、竣工時間、履約金及支付時間進行了約定,並約定:甲方(被告)向乙方(原告)提供施工圖3套,施工場地「三通一平」(水、電、路通,場地平)後,具備施工條件,乙方才進場施工。合同籤訂後,雙方於2009年7月21日籤訂了關於《杏林苑工程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補充協議,將開工時間延後到2009年9月9日,將履約保證金的金額和給付時間進行了變更,即原告需在2010年12月31日前向被告分批次繳納履約保證金共計200萬元。原告自2009年6月24日至2009年12月26日分11次向被告給付履約保證金78萬元。之後因被告一直未將拆遷工作開展完成,施工證也未辦理,施工場地「三通一平」等施工條件也未達到,致使原告無法進場施工,原告遂拒絕繼續支付履約保證金。被告於2010年1月21日向原告發出「關於解除《杏林苑工程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關補充協議的通知」,要求解除雙方籤訂的合同及補充協議。原告隨後於2010年7月12日向被告發出「關於催收保證金款的函」,要求被告返還原告繳納的履約金,被告拒不退還原告繳納的履約金78萬元。

  【審判】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於2009年4月1日籤訂的《杏林苑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2009年7月21日籤訂的關於《杏林苑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補充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及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依法應得到保護。雙方約定被告應提供施工圖3套,且保證施工場地「三通一平」後,具備施工條件,原告方才進場施工,但根據本案事實,被告一直未完成施工場地拆遷工作,是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原告要求解除合同並由被告退還原告已繳納的履約保證金78萬元的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至於被告辨稱其系因為原告未能按合同約定按時繳納履約保證金違約在先,被告系行使抗辯權而未能完成拆遷工作及「三通一平」工作。由於被告至今未完成拆遷工作,「三通一平」亦無法完成,原告雖有先履行債務的義務,但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原告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同時,根據雙方所籤的合同,原告交納的履約保證金並不是用於被告進行拆遷工作。因此,被告辯駁理由不成立,對被告的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現雙方均同意解除合同,本院予以確認。根據法律相關規定,判決解除原、被告於2009年4月1日籤訂的《杏林苑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2009年7月21日籤訂的關於《杏林苑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補充協議,並判決被告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返還原告繳納的履約保證金780000元。

  一審宣判後,被告不服判決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案的爭議焦點在於如何界定原告因懷疑被告的履約能力而拒絕再支付履約保證金的行為性質問題,即原告是否依法享有不安抗辯權,筆者擬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分析。

  一、不安抗辯權的法理淵源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系我國借鑑大陸法系國家的不安抗辯權制度而形成。不安抗辯權的概念最初起源於德國民法,《德國民法典》第321條規定:「因雙方契約負擔債務並應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的財產於訂約後明顯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之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我國於1999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合同履行制度加以確立。具體是指具有先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當對方財產明顯減少,不能保證對待給付時,拒絕自己給付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二、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作為一種自助救濟權,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一般來說需滿足以下條件:1、雙方當事人因同一有效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2、行使期間為合同生效後至先履行義務履行完畢之前;3、先履行方須有確切證據證明後履行方有法律所規定的不能對待給付的情形。若缺乏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履行能力降低而單方中止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具體到本案,原、被告雙方籤訂的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及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是有效的雙務合同。訂立合同後,作為合同的先履行義務一方,原告按約定分批次繳納了履約保證金,但根據本案事實,被告方至開庭日仍未完成施工場地的拆遷及「三通一平」工作,導致原告一直無法施工,屬於《合同法》第68條「其他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的規定。另外,原告通過舉證及承辦法官實地勘察,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被告有不能履行合同之虞,其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

  三、不安抗辯權行使的法律效力

  我國《合同法》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由此見,不安抗辯權的效力首先在於後履行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前,先履行義務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其次,對方未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也未能恢復履行能力的,可以解除合同。但是,要注意的是,解約權的行使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即「相對方拒絕提出給付或提出擔保」。另外,解約權的行使在審判實踐中還需法官依據誠實信用和公平原則進行自由裁量。本案中,鑑於原告行使不安抗辯權後雙方均同意解除合同,因此,原告無需等待相對方拒絕提出給付或提出擔保」時再行解約權。至此,根據雙方所籤的合同,原告交納的履約保證金78萬元並不是用於供被告進行拆遷工作,雙方自願解除合同,被告應在判決書所確定的期限內返還原告履約保證金78萬元。

(作者單位: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是不是「不安」就可以了?
    ,華晉公司主張的不安抗辯權不予支持。2合同約定了履行順序時,先履行的一方才具有不安抗辯權合同約定雙方具有一個履行的前後順序時,先履行的一方才具有不安抗辯權。本案中當事人沒有約定誰先履行誰後履行,應當同時履行。因此不符合不安抗辯權的形成的要件。
  • 什麼時候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顧名思義,是賦予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有不安情況的,隨時進行抗辯的權利。司法實踐中,行使不安抗辯權會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因此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有很大的限制。北京誦盈律師事務所楊志崢律師,就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在本文中做出了回答。
  • 不安抗辯權,如何行使?
    被告的代理律師表示,當日註銷抵押、當日辦理過戶手續在房屋買賣中是可以做到的,退一步說,即便當日無法辦理過戶手續,需要晚幾天才能辦理過戶手續,作為賣方,李女士只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向買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即可,但不會導致房屋無法買賣,對方起訴是錯誤使用了不安抗辯權,要求法院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 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制度的確立,立法意圖在於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競爭有序的經濟規則。那麼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網友諮詢: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
  • 論不安抗辯權
    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將對雙方當事人產生何種影響,這就是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根據後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是否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可將不安抗辯權的效力劃分為兩個層次。  1、第一次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並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
  • 不安抗辯權行使條件之司法判定
    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的權利即為不安抗辯權。本案中,張某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不安抗辯權是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擔心自己先為給付後,對方無力為對待給付而設立。不安抗辯權適用條件過寬,於交易秩序不利,過窄,則於先履行一方過於苛刻而有失公平。因合同法68條內容較為概括,在具體適用時,需結合案件情形,合理平衡合同雙方當事人利益關係而定。二手房屋買賣合同屬大額交易,關係普通百姓切身利益。
  • 不安抗辯權行使不當,承擔違約責任很冤枉
    雖然知曉這個權利,但是很多人卻並不清楚如何正確行使該項權利,比如近日陷入房屋買賣糾紛的周某,就是因為行使不安抗辯權不當而使自己陷入違約的境地。周某感到房產公司陷入危機,很有可能不能按期交房,因此未在合同約定時間點交付餘款,房產公司起訴周某違約並承擔違約責任,周某則以不安抗辯權抗辯。法院判決周某行使不安抗辯不能成立,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一、什麼是不安抗辯權?
  • 行使不安抗辯權 他獲雙倍定金
    原標題:行使不安抗辯權 他獲雙倍定金莊某購買二手房,籤合同付了定金,而賣方出售的商品房卻已被查封,房產無法過戶。莊某行使不安抗辯權,並訴至法院。法官說法行使不安抗辯權 保護合法權益法官介紹,購房者買到被法院查封的房產,雖合同約定購房者需先付款,但若出售方未及時消除訴爭房產的查封狀態,購房者可行使不安抗辯權,其未按時付款不構成違約,且因所購房產不具備過戶條件,可行使合同解除權,請求出售方雙倍返還定金並賠償約定損失。
  • 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適用之比較
    (2)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  不安抗辯權制度保護先給付義務人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後給付義務人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害及先給付義務的債權實現時,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 不安抗辯權可以適用借款合同嗎,如何行使該權利?
    在借貸糾紛案件中,經常碰到有出借人借款給貸款人,當貸款人到期沒有支付利息或部分借款到期而部分借款未到期時,出借人可否行使不安抗辯權主張未到期借款加速到期,從而維護出借人的權益。不安抗辯權可以適用借款合同嗎,如何行使該權利?
  • 2019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不安抗辯權
    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不安抗辯權,大家快來學習吧!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拒絕自己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 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的司法適用
    一、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時,有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①。不安抗辯權使用的條件:   1、當事人因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不安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同時履行抗辯權構成我國《合同法》中完整的抗辯權制度,三者都適用於雙務合同而不能適用於單務合同。
  • 合同當事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學員問題】合同當事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解答】應當先履行合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行使不安抗辯權):(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的;(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不安抗辯權成立的條件
    (一)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不安抗辮權為雙務合同的效力表現,其成立須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並且該兩項債務存在對價關係。  (二)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  不安抗辯權制度保護先給付義務人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後給付義務人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害及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實現時,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 今天說說不安抗辯權
    以當事人公司沒有履約能力,發函解除合同,這就涉及到合同法不安抗辯權的相關規定了,該案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1、什麼是不安抗辯權?2、該權利行使的法定條件有哪些?3、本案當中第三方購買方以行使不安抗辯權,是否能達到其訴訟目的?
  • 合同履行中不安抗辯權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二、不安抗辯權行使的程序要求  根據《合同法》規定,先履行義務人行使不安抗辯權,須滿足下列基本要求,始得有效:第一,先履行義務人應當將中止履行的意思及時通知後履行義務人,儘量減少後履行義務人的損害。第二,先履行義務人應當允許後履行義務人提供擔保,並給後履行義務人以提供擔保的合理期限。第三,不安抗辯權須由先履行義務人主張。
  • 不安抗辯權如何行使才有效?來看看這個房屋買賣糾紛案例
    &nbsp&nbsp&nbsp&nbsp很明顯,在這起訴訟中,作為本案的原告,也就是這份房屋合同中的買方錢女士,之所以提起訴訟,是因為她認為,「李女士不可能提前將房屋設有的抵押註銷,因此,就無法實現當日付款、當日辦理過戶手續的合同約定」,這個理由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她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並因此而行使法律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
  • 從本案談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
    若對方提供了擔保,則化工公司應當繼續供貨;若中止履行後,裝飾公司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擔保的,則化工公司可以以此主張解除合同並要求裝飾公司支付第一批貨款,即行使不安抗辯權。   《合同法》第68、69條的規定反映的是不安抗辯權的問題。
  • 解析: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
    根據《合同法》第68條的規定,不安抗辯權是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制度的確立,立法意圖在於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競爭有序的經濟規則。那麼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