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行使不當,承擔違約責任很冤枉

2020-10-14 浩雲律所

現實生活中,我們免不了要和各方市場主體籤訂合同,而合同中的不安抗辯權也為人所知。雖然知曉這個權利,但是很多人卻並不清楚如何正確行使該項權利,比如近日陷入房屋買賣糾紛的周某,就是因為行使不安抗辯權不當而使自己陷入違約的境地。


以案釋法

周某與與某房產公司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雙方約定該商品房成交總金額為268672元,周某應於2017年7月7日支付房款300000元,餘款100000元於2018年7月30日前付清;公司應在2018年7月30日前將該房交付給周某,若周末違約需要支付違約金5萬元,若房產公司逾期交房超過30日,房產公司應當自約定的最後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按日向周某支付已付房款的萬分之四的違約金。

合同籤訂後,周某按照合同約定向房產公司支付了房款和房屋專項維修金。後由於房產歸屬法定代表人因涉嫌串通投標罪被刑事偵查;房產公司的財務資料、銀行帳戶以及部分資產先後被查封;售房部門也關閉了。周某感到房產公司陷入危機,很有可能不能按期交房,因此未在合同約定時間點交付餘款,房產公司起訴周某違約並承擔違約責任,周某則以不安抗辯權抗辯。法院判決周某行使不安抗辯不能成立,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一、什麼是不安抗辯權?

《合同法》第68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即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本案中周某作為《商品房買賣合同》先履行義務一方的當事人,在發現對方有可能無法履行約的情況之下,是享有不安抗辯權的。

二、本案中周某的不安抗辯權為什麼不成立?

本案中周某的不安抗辯權不被法院認定原因有兩點:

1、周某隻是主觀感到對方可能無法履約,並沒有搜集確實的證據,例如公司資產被查封、售房部門關閉等等。

2、周某發現對方可能無法履約時,應當及時通知對方要求對方提供擔保等等,在未通知對方而擅自中止自己的先履行義務,不符合法律規定。

三、不安抗辯權應該如何行使?

不安抗辯權是保護當事人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如果行使不當或者錯誤行使則會弄巧成拙,到最後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結合上面的案例,具體來說行使不安抗辯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通知義務。

通知義務是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項附隨義務,即需要將自己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事實通知對方,這是對對方權利的必要保護,可以讓對方了解情況下提出異議或採取補救措施等等。如果像本案周先生不履行通知義務而擅自中止合同履行則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2、舉證義務。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提出不安抗辯權的當事人有義務搜集對方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的相關證據,否則,在沒有確切證據就擅自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3、恢復履行的義務。

不安抗辯權屬延期抗辯權,行使不安抗辯權僅僅是取得了暫時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若通知對方後,對方提供了擔保或者導致對方不能履行合同的情況消失的情況之下,應當恢復履行自己先履行義務。

浩雲有話說

關注「浩雲律師事務所「頭條號,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諮詢。

相關焦點

  • 從本案談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
    預期違約制度不以雙務合同當事人債務之履行存在先後順序為前提,無論雙方當事人是否有義務先行作出履行還是同時作出履行,任何一方均可依法在對方預期違約時中止履行合同而尋求法律救濟。相反,不安抗辯權行使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當事人的債務履行順序存在先後之分。若沒有履行時間的先後順序,則僅僅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則不會發生不安抗辯權的餘地。
  • 什麼時候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顧名思義,是賦予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有不安情況的,隨時進行抗辯的權利。司法實踐中,行使不安抗辯權會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因此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有很大的限制。北京誦盈律師事務所楊志崢律師,就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在本文中做出了回答。
  • 不安抗辯權行使的確定及效力
    至於被告辨稱其系因為原告未能按合同約定按時繳納履約保證金違約在先,被告系行使抗辯權而未能完成拆遷工作及「三通一平」工作。由於被告至今未完成拆遷工作,「三通一平」亦無法完成,原告雖有先履行債務的義務,但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原告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同時,根據雙方所籤的合同,原告交納的履約保證金並不是用於被告進行拆遷工作。因此,被告辯駁理由不成立,對被告的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 不安抗辯權,如何行使?
    此案審理時,被告李女士與中介公司答辯稱:對錢女士的起訴理由不能認同,因為其不存在違約行為,這份買賣合同不能履行的真正原因不是其違約,而是原告錢女士反悔不願意支付剩餘房款。很明顯,在這起訴訟中,作為本案的原告,也就是這份房屋合同中的買方錢女士,之所以提起訴訟,是因為她認為,「李女士不可能提前將房屋設有的抵押註銷,因此,就無法實現當日付款、當日辦理過戶手續的合同約定」,這個理由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她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並因此而行使法律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如何行使才有效?那麼,什麼是不安抗辯權呢?
  • 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制度的確立,立法意圖在於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競爭有序的經濟規則。那麼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網友諮詢:未到期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限制條件是什麼?
  • 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適用之比較
    (2)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  不安抗辯權制度保護先給付義務人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後給付義務人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害及先給付義務的債權實現時,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 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的司法適用
    這也是由抗辯權的性質決定的。  2、雙方當事人債務履行有先後順序且履行期限已到。一個正常的雙務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後,由先履行合同一方履行合同,如果先履行合同方到期未履行合同,後履行義務方可依法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不安抗辯權行使條件之司法判定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先履行一方中止履行的權利即為不安抗辯權。本案中,張某行使不安抗辯權符合法律規定。不安抗辯權是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擔心自己先為給付後,對方無力為對待給付而設立。不安抗辯權適用條件過寬,於交易秩序不利,過窄,則於先履行一方過於苛刻而有失公平。因合同法68條內容較為概括,在具體適用時,需結合案件情形,合理平衡合同雙方當事人利益關係而定。
  • 延誤工期,為何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公司法研
    2、幾種行使不安抗辯權的常見合同糾紛類型 3、怎樣行使不安抗辯權,才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4、不安抗辯權情形下,可以主張哪些訴訟請求?
  • 不安抗辯權與默示預期違約之比較
    若債務人慾保留該合同關係,債權人則行使違約賠償請求權即可;若債權人不願保留合同關係,則可行使法定解除權,以終止該合同之權利義務關係。默示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具有相同的機能,但也存在相當差異,且各有優勢。筆者欲先通過對不安抗辯權與默示預期違約制度的理解再比較兩者的區別。
  • 論不安抗辯權
    相對於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英美法系也有保護先履行義務方的規定,只是稱之為預期違約制度,兩者異同,我將在下面闡述。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吸收了英美法的理論,但將預期違約分為預先根本違約和預先非根本違約,而不是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3]就其內容而言,與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相近,都體現了合同法的公平精神。
  • 每周一典:不安抗辯權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據前條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的,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視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 行使不安抗辯權 他獲雙倍定金
    原標題:行使不安抗辯權 他獲雙倍定金莊某購買二手房,籤合同付了定金,而賣方出售的商品房卻已被查封,房產無法過戶。莊某行使不安抗辯權,並訴至法院。昨日,記者從晉江法院了解到,該院日前裁決此案,莊某未履行付餘款義務並不構成違約,其要求解除合同、對方依約雙倍返還定金10萬元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 解析: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
    根據《合同法》第68條的規定,不安抗辯權是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 行使履行抗辯權致使合同遲延履行,責任由誰承擔?
    【律師解讀】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招商公司、佳尚公司未按照約定辦理第二期股權過戶,是否屬於行使後履行抗辯權?是否構成違約?是否承擔違約責任? 一、行使後履行抗辯權的法律依據 後履行抗辯權,又稱為先履行抗辯權,是我國《合同法》所獨創的一種抗辯制度,所設定的抗辯權是為後履行的一方設定的抗辯權,相比較而言,筆者認為將之稱為後履行抗辯權更為合理。
  • 今天說說不安抗辯權
    最後,該公司以當事人公司沒有履約能力,向法院起訴,要求當事人公司返還已支付的合同款,並承擔違約責任。在本案中,該公司本應該在當事人公司交付20萬口罩後支付餘款,但該公司以當事人公司沒有履約能力而拒絕支付餘款,並發函解除合同,要求返還剩餘合同款項。
  • 司考不安抗辯權含義及構成條件
    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先給付義務人在有證據證明後給付義務人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或者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有謊稱具備履行能力的欺詐行為,以及其它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況時,有權中止自己的履行;後給付義務人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後,在合理的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有權解除合同。
  • 合同履行中不安抗辯權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二、不安抗辯權行使的程序要求  根據《合同法》規定,先履行義務人行使不安抗辯權,須滿足下列基本要求,始得有效:第一,先履行義務人應當將中止履行的意思及時通知後履行義務人,儘量減少後履行義務人的損害。第二,先履行義務人應當允許後履行義務人提供擔保,並給後履行義務人以提供擔保的合理期限。第三,不安抗辯權須由先履行義務人主張。
  • 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
    不安抗辯權制度的確立,立法意圖在於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交易安全,實現競爭有序的經濟規則。那麼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不安抗辯權的成立條件是什麼?
  • 不安抗辯權如何行使才有效?來看看這個房屋買賣糾紛案例
    &nbsp&nbsp&nbsp&nbsp很明顯,在這起訴訟中,作為本案的原告,也就是這份房屋合同中的買方錢女士,之所以提起訴訟,是因為她認為,「李女士不可能提前將房屋設有的抵押註銷,因此,就無法實現當日付款、當日辦理過戶手續的合同約定」,這個理由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她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並因此而行使法律所規定的「不安抗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