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芬蘭埃斯波③|怎樣的教育造就了芬蘭的審美與創新創意

2020-12-11 澎湃新聞

2018年3月,最新一期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列出了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20個國家,其中名列榜首的國家是芬蘭,而在芬蘭,埃斯波市(Espoo)被認為是芬蘭最幸福與最具創新的城市。這座與上海締結友好城市20年的姊妹城市有如何風貌的山川湖泊,又有哪些教育和藝術設計上的創新?近日,「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走訪埃斯波和赫爾辛基。

阿爾託設計的建築,這樣的帶有阿爾託標籤的建築遍布在城市中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觀光客眾多的街區,隱匿著許多售賣設計品的店鋪,與其說出售的是設計品,不如說出售的是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其中有一家名叫Artek的店面,是建築師、設計師阿爾瓦·阿爾託(1898-1976)創立於1935年創立的出售阿爾託設計的家具、燈飾及紡織品的公司。但阿爾託所涉及的領域遠遠不止於藝術設計,藝術與技術(Artek)結合的理念也絕非僅是一家公司的名字,而是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阿爾託的名字也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也在科技和經濟有巨大貢獻,位於芬蘭埃斯波的北歐頂尖學府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也以這位藝術家命名,可見藝術和創意產業在芬蘭的影響力。那麼,怎樣的教育造就了芬蘭的創新創意和審美?

阿爾託大學學生設計展

融合藝術、理工、商學的阿爾託大學,開啟創新創業一體化

阿爾託大學整合於2010年,是由歐洲頂尖級理工類院校赫爾辛基理工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北歐最大的藝術類院校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Helsinki)以及全歐洲第一所商學院赫爾辛基經濟學院(The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三所芬蘭著名大學合併建立而成,目前理工學院校址在芬蘭第二大城市埃斯波的奧塔涅米(Otaniemi),該校園的主體建築由阿爾託設計。作為北歐最集中的高科技區的奧塔涅米也正在進行改革工程的建設,其規劃目標是阿爾託大學整合三個校區的資源於一體,到2021年前,將阿爾託大學所有校區搬遷整合至主校區,並擴充原有的主校區校園,形成一個核心的「阿爾託城」,從而打造一個創新性的教育科研大區。在未來的幾年中,該園區周邊的交通、住宿發展將會帶來更多的創新創業公司總部入駐,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大學校園與高新產業科技公司、生活區相互連接,為未來的科技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

阿爾託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同時被稱為Harald Herlin學習中心,獲得2017年芬蘭建築設計最高獎項

阿爾託大學可謂芬蘭大學改革的試驗田,其目標是通過資源整合,將阿爾託大學打造成一所具有世界高水平的科技、商業與工業藝術設計的新型大學。阿爾託大學國際事務主管瑪麗安娜·蘇爾蒙談起阿爾託大學培養學生的方式時,提到「希望學生全方位的學習,以挖掘學生最大的綜合潛能。」她希望對自己專業以外的其他學科有興趣,以藝術學科為例,「我們希望所有學生或多或少選擇一些藝術類課程,並且可以參與到『設計工廠』『化學·藝術實驗室』等處,參與各種學科的實踐。」

阿爾託大學「化學·藝術實驗室」的學生和教授討論產品。

阿爾託大學的「化學·藝術實驗室」可謂集合各種資源的一個典型:化學系的學生研發和生產產品,並向藝術系的學生講述產品理念,藝術系或對產品研發提出建議,或參與產品視覺設計,繼而進一步把產品推向市場。同樣阿爾託大學的「設計工廠」也是一個把學生的實踐轉化為產品的地方,他們剛剛設計製作完成的一張用於急救病人的床,看似和一般急救床無異,但細節設計卻有助於減輕病患痛苦。「設計工廠」中還有一個會做pizza的機器人,麵皮的厚度、pizza製作的時間、配料都嚴格配比製作,在學生的體驗中認為比人工手作的味道更為統一。

「設計工廠」設計的急救床

擁有三所極受尊崇的有著300年歷史的大學的人文沉澱,阿爾託大學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大家積極並充滿激情地學習新事物、新知識的文化在阿爾託大學裡孕育著,藝術、理工和商業結合,阿爾託大學的社團也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創業輔導。

設計的國度,經典設計和審美教育滲透到生活之中

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和經典設計的轉化和運用絕非只在校園和藝術機構,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赫爾辛基設計區聚集著各式設計相關的店鋪,他們售賣的並非是時髦的設計品,而是經典的生活方式。

赫爾辛基的Artek,在出售阿爾託的設計外也出售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品

從建築到城市規劃到公共運輸,乃至標示系統,設計無處不在。用Marimekko的紡織品和Artek的家具來布置家居。穿IvanaHelsinki、Tiia Vanhatapio設計的衣服,在芬蘭, 設計隨處可見,並以傳統經典的設計為根基,讓經典的設計走入生活的日常,從這些設計中可以體會到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理念。

赫爾辛基設計區內的家具品牌

阿爾瓦阿爾託設計的阿爾託花瓶(亦稱薩沃伊花瓶),是世界知名的玻璃設計品,也是芬蘭設計的代表作。這個花瓶是為了參加1936年在依塔拉(Iittala)玻璃製品工廠舉辦的一次設計競賽而設計的,誕生80多年來依舊是芬蘭家庭的擺設。

阿爾託設計的薩沃伊花瓶

另一款芬蘭國寶級設計師卡伊·弗蘭克(Kaj Franck)設計於1948年名為「白光」的塞著木塞的白色小瓷瓶看似普通,實則是在二戰結束後,為手頭拮据買不起冰箱的公眾在雙層玻璃的空隙間儲存奶油,並且可以用這個小瓶子不斷地到商店裡去續買新鮮奶油。如今,即便家家都有了冰箱,這個瓶子的簡潔和實用仍然使之成為很多芬蘭人家常生活的首選。

卡伊·弗蘭克設計於1948年的「白光」奶油瓶

進入21世紀以來,哈裡考斯基寧(Harri Koskinen)成為了芬蘭設計的代表之一,他最早期的設計作品之一 ——1996年設計的冰塊燈已經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收藏,而後,他為Montina設計的Muu椅子、為Genelec設計的低音音箱均有獲獎,2009年,考斯基寧又憑藉他在設計領域內的成就獲得了全球最大的設計獎(Torsten and Wanja Sderberg設計獎)。

哈裡考斯基寧的冰燈

從設計引發而出,芬蘭遊戲產業也發展迅猛,風靡全球的「憤怒的小鳥」就來自於埃斯波的Rovio公司,這款被認為是全球首款取得真正主流成功的手機遊戲,在2016年推出了改編電影,預示著產業化的進程。

維爾凱利奧小學教室

芬蘭的創新創業和對審美的理解不僅來自於高等教育的灌輸,更來自於基礎教育。位於芬蘭埃斯波的維爾凱利奧小學(School of Viherkallio)或可解答芬蘭基礎教育如何灌輸學生知識和知識以外的內容。

高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粉刷樓梯

在此,教室並無固定擺放的課桌椅,低年級的孩子通過遊戲完成日常人際交往中將會面臨的問題,而高年級的孩子除了有縫紉等手工課外需要幫助學校完成校園設施粉刷等工作,這些看似知識之外的課程,他們獲得的是生活的技能。除此之外,學校的布置也由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完成。除此之外,學校特別強調運用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在學校孩子們知道如何用使用數字互動裝置,如何將互動裝置與自己的設備連結,開啟各種互動教學。

維爾凱利奧小學走廊上貼著的學生作品

維爾凱利奧小學校長米科·萊佩寧(Mikko Leppnen)告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說:「我們教學生藝術的方式非常開放,除了繪畫外,也運用ICT,讓學生走到戶外,從森林採集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學生每天約有1-2小時參與藝術相關的活動,並引導學生參與藝術項目,這也許會激發他們未來的職業選擇。並且也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講座,告訴學生們各種行業的工作情況。且在芬蘭,博物館、美術館對學生採取免費開放,這也是學生藝術修養提升的很好渠道。"

除了學校教育外,企業也會提供場地給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場地和輔導。

諾基亞公司為學生創意活動提供場地等各種支持

將設計融入生活,將創新創業灌輸到日常教育中,其中蘊含著將設計範疇從單一的產品擴展到各種系統和公共服務,設計無處不在,卻化為無形。創新創業亦是如此。正如芬蘭埃斯波市市長尤加·麥凱拉將芬蘭人的精神概括為「SUIM」,其中包含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和獨立性。而藝術家和設計師是科技、商業和文化藝術融合的天然潤滑劑。

相關焦點

  • 同濟與阿爾託大學聯辦「上海-埃斯波文化創意論壇」暨「曬上海...
    2019-05-09  瀏覽: 5月6日,作為深化中芬兩國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創新合作、紀念上海和芬蘭埃斯波市締結友好城市 21周年的重要活動,由同濟大學與芬蘭阿爾託大學共同舉辦的「設計當下 Sense of NOW上海—埃斯波文化創意論壇」暨「曬上海」設計展在阿爾託大學舉行
  • 不考試,無作業的芬蘭教育,憑什麼領跑全球?
    《他鄉的童年》第2集芬蘭篇芬蘭的孩子成績好、創意強,但在芬蘭,貧富差距不會影響下一代的教育質量。芬蘭的寬容與平等在埃斯波的禾斯曼公園小學這所學校中最能體現。芬蘭的教育優勢得益於他們優越的社會福利,而崇尚快樂學習的芬蘭,其實也有自己的問題。過重的福利正在令芬蘭成為一個保姆國家。
  • 沒有考試壓力的芬蘭孩子,他們是接受了怎樣的教育?
    影片其中有一集主講芬蘭教育,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被世界公認為「教育最強國」,這裡的孩子們不但功課好,而且創意強,還快快樂樂零壓力。 同時,芬蘭也倡導「積極教育」,學習好壞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即便是孩子不擅長數學或科學,也不擅長藝術,但他們依然能發現自己的力量,比如擁有創造力、好奇心、同情心、毅力、善良
  • 芬蘭警方發現購物中心槍擊案嫌疑人屍體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芬蘭警方12月31日稱,他們已經發現據信製造了埃斯波購物中心槍擊案兇手的屍體,他的前妻也被發現遇害。警方稱,現年43歲的嫌疑人易卜拉欣·什庫波利(Ibrahim Shkupolli)的屍體是在他的公寓裡發現的。此外,他的前妻也被發現死在埃斯波市的一棟公寓裡。警方此前透露,嫌疑人之前有過犯罪記錄。
  • 芬蘭值得一去的12座城市,濃鬱的北歐風情,藏著意想不到美!
    瓦薩並擁有三所大學,也是西芬蘭教育、文化與旅遊中心。瓦薩還是芬蘭陽光最充裕的城市, 文化生活也非常豐富,這裡有一些很棒的博物館,以及活躍的藝術和文化景點。城市裡散布著藝術的雕塑,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藝術節音樂會等節目非常豐富,還享有芬蘭「戲劇之都」的美譽。坦佩雷有許多酒吧,餐館和商店,令人難忘的創新美味佳餚, 還有一些很棒的夜生活。放鬆愜意的氛圍,都是旅行者夢寐以求的天堂。
  • 令人驚嘆的芬蘭的教育
    對芬蘭,我所知甚少;然而對芬蘭教育,卻讚嘆不已。很多人都知道教育是中國父母心中永遠的痛點,明知道現在的教育讓家長焦慮不已,尤其是作為無可奈何的父母,推不動整個教育體系,扛不動改革的大旗,連吶喊也越來越沒有力氣。
  • 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蘭,一個北歐小國,通過高質量的教育,近幾十年來,造就了高素質的人才,並因此提升了國家競爭力,據達沃斯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2007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 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但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近日,芬蘭教育再次刷屏國內網絡,百度關鍵詞搜索的相關資訊多達36,500篇!早在去年,關於「芬蘭教改將廢除中小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的消息,就已經在國內刷過一波,而近日,芬蘭教育再度躥紅國內教育圈和網絡。媒體報導稱,芬蘭赫爾辛基教育局已下發通知,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轉而採取實際場景主題式教學。
  • 芬蘭多維推進人工智慧教育
    ■國際觀察·人工智慧與教育變革③根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芬蘭約15%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慧衝擊。與以往不同,人工智慧技術對就業結構的衝擊作用將更大,即使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收入群體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 芬蘭取消中小學課程?別再神話芬蘭教育了
    02當然,這裡也不是說芬蘭教育不好,芬蘭教育的好,這是全世界公認的,這點是事實。一個國家教育質量如何,參考的數據就是經濟發展合作組織OECD每三年做的PISA測試。有關芬蘭教育的謠言之所以每年都有,那是因為芬蘭每年都會做改革,他們並不滿足於現在的成功。在2009年,芬蘭的社會學家、未來學家以及教育學家就聯合向教育部發出警告,說要警惕芬蘭教育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 創新意識的孵化器!強勢圍觀芬蘭手工課教室......
    為何在芬蘭會如此重視手工教育?這門課程又該如何開展呢?跟隨本文,一起走進芬蘭手工教室。我追溯梳理了芬蘭手工教育的發展歷程之後,才發現其手工教育的真正厲害之處——「手工」作為一門課程進入基礎教育體系始於芬蘭,最早是由芬蘭教育家、「芬蘭小學教育之父」烏諾 • 塞格諾斯於 1866 年提出的,隨後傳入瑞典,再傳到美國,後來在美國人的推動下,普及到更多國家。芬蘭還在1887 年頒發了第一份手工課程大綱。
  • 走近芬蘭赫爾辛基華人
    不少在芬蘭的中國人8月12日晚專程買票進場為劉翔助威            華人「少於3000」        芬蘭人口不多,為520萬人,其中大赫爾辛基約有100萬人。據統計,芬蘭每平方公裡的居民才有17人。        赫爾辛基市旅遊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由於歷史原因(1809-1917年,芬蘭曾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芬蘭移民絕大多數是俄羅斯人,人數大約有4萬人左右。
  • 從教育紀錄片《芬蘭現象》,讓我們了解芬蘭教育到底優質在哪裡
    芬蘭教育在國際上已經被公認為基礎教育最好的國家,他們快速發展的基礎教育被譽為「芬蘭現象」,芬蘭具備全球最好的教育體系,數學和科學的教學質量名列世界前茅。芬蘭的教育體系,學校系統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紀錄片裡有很多亮點,比如芬蘭距離(注重隱私,排隊間隔1米),最嚴格選拔的教師隊伍(10% 的通過率,所有教師具有碩士文憑,每五年自動漲薪,沒有行政職稱評比),最自主的教學風格(教師全權設計,對教師沒有考核和匯報),最友好的社會教育資源,多元包容的社會價值觀(沒有競爭,不是比財務,而是比人)。
  • 芬蘭道路:獨特、卓越的教育發展之路
    芬蘭經驗或許會給我們的教育者一些啟示,增加一個新的思考維度,幫助我們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文化與制度。然而,由於大部分芬蘭教育文件由芬蘭語或瑞典語撰寫,許多教育評論者只能仰賴二手資料,這就導致對芬蘭教育產生了一些誤解,例如,2015年一篇《芬蘭取消分科課程,全面開啟「現象式教學」》的文章震驚全球教育界,芬蘭文化與教育部都不得不出面闢謠。
  • 提到芬蘭想到的不止是極光,還有阿爾託大學……
    其中,前身為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的阿爾託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築學院(School of Art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是一個致力於設計、視聽傳播,藝術教育的國際性學院。這些年來阿爾託大學結合國際領先的藝術和創新實踐、研究與教育,致力於推廣多學科領域的藝術和創意,希望通過藝術創意和設計去重新改造社會。學生與老師有機會與國際上藝術領域的人才和機構建立合作開展各種工作室和項目。
  • 芬蘭教育的十大事實:奇妙的教育品牌
    芬蘭是一個小國,以其奇妙的教育體系而聞名,是世界上教育最好的國家。具體地說,芬蘭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小國家成就大的教育品牌,其秘密在哪?一些芬蘭教育的事實,可以讓您大吃一驚。這些事實,源於芬蘭人的獨特思維,對教育的智慧,還有持續的卓有成效的實踐,這些事實的組合,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教育品牌。首先要提到的是,芬蘭的孩子7歲以前不上學。
  • 漿果、穀物、豬肉……芬蘭食品的創新靈感在哪裡?
    芬蘭一直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確保食品按照嚴格的標準生產,重視食品衛生與安全,動植物和人類的健康以及食品創新。」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芬蘭食品推廣項目總裁Esa Wrang先生則通過現場視頻連線介紹了「Food From Finland」在華推廣計劃。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中國區負責人兼芬蘭大使館商務參贊Eija Tynkkynen女士也出席了此次活動。
  • 芬蘭的教育何以全球最優?
    美麗的芬蘭芬蘭教育全球矚目。在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芬蘭學生各項綜合起來成績最好。那麼,芬蘭的教育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芬蘭的孩子們上學最晚、假期最長,而且作業最少,每個芬蘭孩子都必須做到的僅有一項——每天回家後30分鐘閱讀。那麼,他們又是怎樣做到全球教育質量最高呢?答案在於,第一,芬蘭教師地位高、收入高,同律師和醫生一樣是社會最重視的職業。教師門檻高,可以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做教師。
  • 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創設主題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對學科知識進行運用、體驗、感悟、思考、發現和創新。▲▲公平教育:真正地幫助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公平教育源自民主平等普世的教育理念。芬蘭的教育去精英化,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普世教育,真正地尊重每一個人,為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
  • 一位北京校長的芬蘭教育親歷記:成功的教育不是偶然
    芬蘭某大學的創意工作室。應當說,全方位的培訓為我們提供了探尋芬蘭教育奇蹟秘訣的鑰匙,每個人的感悟和結論雖然不盡相同,但就像赫爾辛基大學尤卡教授所言:成功的教育並不是偶然的。因此我們確定:芬蘭教育的成功源自於諸多符合規律的必然選擇與切合實際的改革創新。必然之一:國情與歷史,芬蘭選擇「自立」的教育芬蘭地處俄、瑞兩大強國之間,在夾縫中生存,歷史上曾經先後被瑞、俄統治60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