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線,基層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主動擔當,不分晝夜、不懼危險、不辭勞苦,毅然奔走在疫情抗擊的最前沿,從中湧現出一群敬業愛崗的優秀工作者。
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聯合推出" 最美基層醫務工作者" 全媒體行動,報導堅守防控疫情一線的基層優秀醫務工作者,記錄他們的工作點滴,弘揚社會主旋律,唱響南京醫療好聲音,打造溫暖人心的健康南京。向白衣天使們致敬!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本期最美基層醫務工作者
許俊: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
△許俊"救治的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出院"" 在當地工作得到武漢同仁讚揚" …… 南京市六合區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在當地已經奮戰了十多天。這支 38 人的隊伍與鼓樓、高淳醫院組成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南京一隊,合力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第六病區,負責救治當地 53 名確診患者。
"我們醫療隊接管的隔離病區住著 53 位確診患者,很多是重症患者。"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六合馳援武漢醫療隊領隊許俊介紹, 醫療隊實行輪班制,每個班值守 4 個小時,但真正工作的時間遠不止此。每天,成員們需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從駐地酒店出發,"車程半個小時,穿防護服一個小時,直面患者 4 個小時。"他說,為了節約防護物資,在隔離病區的 4 個小時裡,成員們不吃不喝。比起穿防護服,更麻煩的是脫。因為工作結束後,他們穿的防護服已經被汙染,每脫一處就要洗手。一般把所有的防護裝備脫完,最少要洗 8 遍手。
△許俊(右二)在病區由於面對的大多是重症患者,很多患者以臥床為主,行動能力差。在醫療工作中,除了常規治療,成員們還要進行生活上護理和心理上的安慰,讓患者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樹立康復的信心。兩天前夜裡,許俊值夜班。病區裡一位 70 多歲老奶奶,因為隔壁兩個患者出去做檢查,只有她一個留在病房,認為自己被拋棄了情緒非常激動,要求離開病房。
"我們從南京過來,就是來幫助你們的。要有信心,等你痊癒了,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也能離開醫院了。"儘管對方說的是武漢方言,讓許俊這個地道的六合人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但他始終耐著性子傾聽,並不時鼓勵對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老人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到了交接班時,許俊不放心再次來查看老人的情況。"老奶奶,您怎麼樣了?"雖然許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聽到他的聲音,老人只愣了一下,說:"我聽出來是你,許醫生,非常謝謝你!"聽了這話,讓許俊心頭一熱。
"大家都挺好的,部分成員有輕微的腸胃不適。"近日,許俊就因為腸胃不適,正在服藥。據他介紹,醫療隊中有三人出現腸胃不適。除了高強度的工作外,成員們最需要適應的就是當地飲食和生活環境。由於武漢處於疫區,駐地酒店的清潔消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每天不允許開空調,還得開窗通風,即便是晚上為了安全考慮,很多成員都選擇將窗外半開著。儘管駐地酒店及時備置了飯菜,但每次工作結束返回酒店都需要進行個人洗消,等所有程序處理完,飯菜也涼了。有時考慮到再去大廳加熱需要再次洗消,很多成員在高強度工作後都會選擇直接吃冷飯,或者簡單用開水燙一下。再加上三餐不定時,時間久了部分成員就出現了腸胃不適的情況。
雖然在異鄉有不適應和孤獨感,所幸他們是一個團結友愛的隊伍。六合第二批醫療隊 38 名隊員中有 11 名黨員,出徵當天,院黨委批准成立臨時黨支部,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洪擔任支部書記。到達武漢後,黨支部在工作間隙召集黨員分析形勢、明確任務、提出要求,努力為隊員減壓,提醒做好防護,與後方保持聯繫,及時傳遞後方的關愛。
△黨支部會議作為領隊,許俊每天在工作群中叮囑成員們做好防護措施,工作之餘組織大夥進行網上娛樂活動,緩解壓力。黨員同志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生活物資上優先保障普通職工。讓許俊最感動的是,有幾次物資供應不足,大家都彼此謙讓。"有次缺掃把和電熱毯,由於酒店的貨不足暫時無法人手一份,我們就想優先照顧需要的同志,但沒有一個人搶先領取,直到酒店把所有人的物資都備齊了,大家才領。"
為了便於照應,排班時,醫療隊都是一個醫生加兩三名護士的組合,每次大家都是一同出發一同回來。一次,成員中楊寧醫生交接班後,在醫院門口沒有看到同班次的同事。眼看著接送班車離開他仍選擇在原地等待,一直到後來兩名因交接班耽誤了的護士趕到。之後,三人在冷風裡等了一個多小時坐上了下一趟返程班車。這些小感動,每天都在這個友愛的團隊中上演。雖然他們身處異鄉,彼此無法見面擁抱,但在這個大家庭裡他們都是最親的家人 ……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許俊和王洪帶著第二批全體隊員的關心,與第一批隊員胡張紅、房學祥勝利會師。來自家鄉的支援物資包括電熱毯、酒精、防護用品、家鄉美食等沉甸甸地送達。
通訊員 孫豐博 鄧晶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劉峻 任紅娟
(通訊員供圖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