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一個多小時耐心溝通,安撫好70多歲的病人

2020-12-25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線,基層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主動擔當,不分晝夜、不懼危險、不辭勞苦,毅然奔走在疫情抗擊的最前沿,從中湧現出一群敬業愛崗的優秀工作者。

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聯合推出" 最美基層醫務工作者" 全媒體行動,報導堅守防控疫情一線的基層優秀醫務工作者,記錄他們的工作點滴,弘揚社會主旋律,唱響南京醫療好聲音,打造溫暖人心的健康南京。向白衣天使們致敬!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本期最美基層醫務工作者

許俊: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

△許俊

"救治的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出院"" 在當地工作得到武漢同仁讚揚" …… 南京市六合區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在當地已經奮戰了十多天。這支 38 人的隊伍與鼓樓、高淳醫院組成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南京一隊,合力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第六病區,負責救治當地 53 名確診患者。

"我們醫療隊接管的隔離病區住著 53 位確診患者,很多是重症患者。"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六合馳援武漢醫療隊領隊許俊介紹, 醫療隊實行輪班制,每個班值守 4 個小時,但真正工作的時間遠不止此。每天,成員們需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從駐地酒店出發,"車程半個小時,穿防護服一個小時,直面患者 4 個小時。"他說,為了節約防護物資,在隔離病區的 4 個小時裡,成員們不吃不喝。比起穿防護服,更麻煩的是脫。因為工作結束後,他們穿的防護服已經被汙染,每脫一處就要洗手。一般把所有的防護裝備脫完,最少要洗 8 遍手。

△許俊(右二)在病區

由於面對的大多是重症患者,很多患者以臥床為主,行動能力差。在醫療工作中,除了常規治療,成員們還要進行生活上護理和心理上的安慰,讓患者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樹立康復的信心。兩天前夜裡,許俊值夜班。病區裡一位 70 多歲老奶奶,因為隔壁兩個患者出去做檢查,只有她一個留在病房,認為自己被拋棄了情緒非常激動,要求離開病房。

"我們從南京過來,就是來幫助你們的。要有信心,等你痊癒了,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也能離開醫院了。"儘管對方說的是武漢方言,讓許俊這個地道的六合人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但他始終耐著性子傾聽,並不時鼓勵對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老人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到了交接班時,許俊不放心再次來查看老人的情況。"老奶奶,您怎麼樣了?"雖然許俊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聽到他的聲音,老人只愣了一下,說:"我聽出來是你,許醫生,非常謝謝你!"聽了這話,讓許俊心頭一熱。

"大家都挺好的,部分成員有輕微的腸胃不適。"近日,許俊就因為腸胃不適,正在服藥。據他介紹,醫療隊中有三人出現腸胃不適。除了高強度的工作外,成員們最需要適應的就是當地飲食和生活環境。由於武漢處於疫區,駐地酒店的清潔消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每天不允許開空調,還得開窗通風,即便是晚上為了安全考慮,很多成員都選擇將窗外半開著。儘管駐地酒店及時備置了飯菜,但每次工作結束返回酒店都需要進行個人洗消,等所有程序處理完,飯菜也涼了。有時考慮到再去大廳加熱需要再次洗消,很多成員在高強度工作後都會選擇直接吃冷飯,或者簡單用開水燙一下。再加上三餐不定時,時間久了部分成員就出現了腸胃不適的情況。

雖然在異鄉有不適應和孤獨感,所幸他們是一個團結友愛的隊伍。六合第二批醫療隊 38 名隊員中有 11 名黨員,出徵當天,院黨委批准成立臨時黨支部,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洪擔任支部書記。到達武漢後,黨支部在工作間隙召集黨員分析形勢、明確任務、提出要求,努力為隊員減壓,提醒做好防護,與後方保持聯繫,及時傳遞後方的關愛。

△黨支部會議

作為領隊,許俊每天在工作群中叮囑成員們做好防護措施,工作之餘組織大夥進行網上娛樂活動,緩解壓力。黨員同志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生活物資上優先保障普通職工。讓許俊最感動的是,有幾次物資供應不足,大家都彼此謙讓。"有次缺掃把和電熱毯,由於酒店的貨不足暫時無法人手一份,我們就想優先照顧需要的同志,但沒有一個人搶先領取,直到酒店把所有人的物資都備齊了,大家才領。"

為了便於照應,排班時,醫療隊都是一個醫生加兩三名護士的組合,每次大家都是一同出發一同回來。一次,成員中楊寧醫生交接班後,在醫院門口沒有看到同班次的同事。眼看著接送班車離開他仍選擇在原地等待,一直到後來兩名因交接班耽誤了的護士趕到。之後,三人在冷風裡等了一個多小時坐上了下一趟返程班車。這些小感動,每天都在這個友愛的團隊中上演。雖然他們身處異鄉,彼此無法見面擁抱,但在這個大家庭裡他們都是最親的家人 ……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許俊和王洪帶著第二批全體隊員的關心,與第一批隊員胡張紅、房學祥勝利會師。來自家鄉的支援物資包括電熱毯、酒精、防護用品、家鄉美食等沉甸甸地送達。

通訊員 孫豐博 鄧晶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劉峻 任紅娟

(通訊員供圖 編輯 範文靜)

相關焦點

  • 好醫生對病人要有耐心
    趙先生說,自己雖然已經打聽好了專家,但心裡其實很忐忑。「專家病人都多,我只拿了一堆資料,不知道會不會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誰讓我沒帶病人來呢!」  為患者問診她始終面帶微笑  接診趙先生的,是該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教授李燕梅。
  • 長江日報:對病人的耐心呵護需要精神原動力
    為了提高醫護服務品質,減少因醫護人員面對病人及家屬的「沒耐心」而造成的醫患關係緊張,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要求杜絕護士態度不熱情、解釋沒耐心、服務不到位等現象。通知還對不同等級的醫院的「達標率」進行了量化,以及羅列了延伸服務具體項目。
  • 20多家醫院沒治好的病人,他們藥到病除!
    據兩位醫生說,朱氏外科一天要看100多號病人,越是節假日越是忙碌,所以,別說是什麼父親節了,就算是春節也得加班。朱霽青今年80歲,堅持每天與兒子相對而坐,為病人看診;兒子朱良今年49歲,他笑稱已經有32年工齡了。學醫這件事兒,在朱良看來是自然而然的,「我小時候就是看著爛腳吃飯的。」
  • 近20年來我最舒服的一覺,是手術麻醉的那幾個小時 睡一個好覺有多...
    「胖與這個比起來,還是胖一點比較好。」馬思純說。杭州市中醫院院長、浙江省名中醫張永華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疾病譜在發生改變,與情緒相關的疾病越來越多,70%的慢性疾病和睡眠、情緒有關。睡眠和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病人們的痛苦,正常人很難理解。」
  • 共事醫生憶彭銀華:對病人有耐心,主動加班讓同事回家過年
    彭銀華在隔離病房為患者送藥。培訓時與彭銀華共事的醫生張任向南都記者回憶,2017年春節,大年初四、初五,他與彭銀華連續上了兩個24小時的班,收了十幾個病人,彭銀華和他一起跑前跑後,忙得焦頭爛額。「雖然收治的患者很多,但他跟患者、患者家屬的安撫溝通工作做得非常好,很多人都誇,小夥子很不錯,關心患者體貼人。」張任說,在培訓期間,教授、主治、進修、規培的醫生們以及科室的護士們都對彭銀華的評價非常高。
  • 認真耐心對待每位病人,他是患者眼中的好醫生
    從醫十五載,他認真耐心對待每位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在許多患者眼中,他像是無微不至的親人,總是予人春天般的溫暖,耐心細緻。而在荔灣區中醫醫院醫生麥顯峰心目中,他只是做好了本該做的事情,履行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
  • 旅客心絞痛發作暈倒 西鐵局列車長跪地腿當枕安撫病人
    3月19日,一位旅客發病暈倒,列車長跪地用腿當枕頭安撫病人。  本報訊(記者張毅偉)3月19日18:34,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客運段動車一隊值乘的G1933次高鐵列車從鄭州東站開車後,一位50多歲的女旅客心絞痛發作暈倒
  • 全國「最美家庭」許俊民家庭:良好家風鑄就平凡中的不凡
    在墾利區滙豐馨園小區有這樣一個十口之家,由三個小家庭組成:許俊民、張義蓮夫婦及兩個兒子,還有兩個兒子各自的四口小家,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溫馨,被當地人傳為佳話。樂過「群居生活」的黨員之家「孝義傳家,耕讀立世,擔當敬業,報效祖國」。在許俊民的家譜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家訓。
  • 這裡是漢口醫院,轉運發熱病人的每一刻,都刻骨銘心……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團結、拼搏,具有超強戰鬥力的親密無間的集體。每天大家穿上防護服後7-8個小時不吃不喝,全力開展病人信息登記核對、轉運車輛聯繫、病人轉送隔離點對接,以及隨時在門診大廳解答病人諮詢做好安撫工作,保證各類病人都能得到妥善安置。組裡的每個成員,都是一個「戰鬥員」,大家克服自身恐懼和困難,不講條件、不計得失,衝在了防疫的第一線。
  • Patient 是「病人」還是「耐心」
    它作名詞就是「病人,病號」的意思,作形容詞是 「耐心的,能忍耐的"。為什麼今天說這個詞呢?今天去了一趟醫院,排隊的候診過程中,看見有的病人非常不耐煩,不斷抱怨,怎麼這麼慢呀,怎麼還不到自己啊!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病人的英語是patient ,耐心的也英語是patient ,兩個詞的拼寫一模一樣。隨聯想到:生病了,就不能著急,就要有耐心,這樣病才能好的快。
  • 安撫奶嘴好處多還是壞處多?關鍵在於使用時間,寶媽堅持三原則
    02把握好安撫奶嘴的使用時間,堅持三原則前文分析了安撫奶嘴的壞處,但仔細一想,我們便能發現,安撫奶嘴的這些壞處都是由於使用時間不恰當而導致的,形成依賴、影響健康是由於使用時間過早、過長。控制安撫奶嘴的使用頻率《希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提到,可以給孩子使用安撫奶嘴,但必須遵守一個前提:不可以用安撫奶嘴完全代替家長安撫。也就是說,在使用安撫奶嘴時,控制好使用頻率,不能孩子一哭鬧就立即拿出安撫奶嘴,而是先嘗試著安撫寶寶,如果寶寶依然吵鬧個不停,再拿出安撫奶嘴。
  • 「女兒長得醜點該多好!」16歲女兒越來越漂亮,爸爸卻憂心忡忡
    「女兒長得醜點該多好!」16歲女兒越來越漂亮,爸爸卻憂心忡忡經過與女兒耐心、細緻的溝通,李先生才知道,因為自己16歲女兒越來越漂亮,吸引了非常多男同學的目光,經常有人給她雖然李先生的安撫令女兒的情緒趨於平靜,但其實身為爸爸,內心卻依然憂心忡忡,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隨著女兒越來越漂亮,吸引的男同學會越來越多的。
  • 【금수강산 錦繡江山】許俊和《東醫寶鑑》
    許俊和《東醫寶鑑》許俊是1546年到1615年的我國著名的高麗醫學家。他從小格外聰明,二十來歲時醫科考試及格,三十來歲時當了內醫院醫官。內醫院是為王宮負責調製藥物的官廳。後來,他當一名御醫,從事宮廷醫療工作長達三十三年。
  • 家裡2位發燒病人,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她已堅守崗位13天
    社區居民李先生從1月25號開始發熱,由於心裡恐慌,他從1月27號開始每天給邱穎打五六個電話,邱穎從無怨言,不管白天黑夜,每次都及時接聽安撫他的情緒。1月29日,由於連續發燒多日不退、呼吸困難,李先生內心感到絕望,開始跟家人告別。邱穎得知後,一方面盡力安撫他的情緒,一方面輾轉騰挪資源,通過多方努力將李先生及時送到醫院就醫。住院隔離後,邱穎還每天給他打一個電話,關注他的治療進展,幫助他重拾信心。
  • 糖尿病人的疑惑:一餐飯吃了一個多小時,餐後2小時血糖該咋測?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我有糖尿病,經常和親朋好友一起吃飯,邊吃邊聊差不多一個多小時,這餐後2小時血糖該怎麼測?」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這需要了解血糖與進餐的關係以及進餐後血糖的變化規律。糖尿病人都知道,平時監測血糖最主要的是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的血糖,測空腹血糖很好理解,它反映的是進餐後8-12小時的血糖,排除了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但吃了飯後血糖肯定會升高,為什麼平時只要求測餐後2小時的血糖而不測餐後1小時、3小時等時間的血糖呢?
  • 病人倒地醫院宣布「死亡」 6小時後仍有心跳
    正在醫院住院的心臟病人突然發病倒地,院方認為病人已死亡,但過了6個小時後,親屬發現已被宣布「死亡」的病人還有氣息!5月24日,發生在商洛市中醫醫院的這件事讓病人家屬氣憤。華商網 (微博)-華商報商洛訊(記者 孫強)正在醫院住院的心臟病人突然發病倒地,院方認為病人已死亡,但過了6個小時後,親屬發現已被宣布「死亡」的病人還有氣息!5月24日,發生在商洛市中醫醫院的這件事讓病人家屬氣憤。
  • 汪希玥含奶嘴抱弟弟 2歲多還能不能用安撫奶嘴
    「總感覺小玥兒的性格很踏實,將來肯定是個好姐姐!」但也有網友發現,小玥兒還在用安撫奶嘴耶~ 沒錯,2歲多的孩子到底要不要用安撫奶嘴?對此,有的媽媽說不用,有的媽媽說可以用。小東西還竟有這麼大的分歧。大部分家長願意給孩子用安撫奶嘴,因為孩子不吃東西就愛鬧騰,只要塞上奶嘴,立馬就會變得安靜,不吵鬧。
  • 深度特寫|隔離酒店的守護者:送飯量體溫安撫情緒,有人檢測陽性後撤...
    因為母親是癌症病人,同時患有糖尿病,封城的時候李遠松跑遍全城給母親找藥。為了安頓好84歲的父親和78歲的母親,他選擇在2月6號作為第二批進入隔離酒店。李遠松進入酒店時,入住的病人是28個,「接班之後又來了12個」。病人中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只有20多歲,還有孕婦。40個病人中,大部分都是核酸檢測呈陽性的,少部分檢測陰性的,但症狀比較重。
  • 70歲以上在職人數創十年來新高
    據英國媒體報導,儘管英國的退休福利優厚,大多數拿著退休金的老年人有養老的能力,但是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英國的老年人中繼續工作的大有人在,70歲以上仍然工作的人數將近50萬,也就是說,現在大約每12名70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人仍在工作,十年前70歲以上老人工作比例僅為1/22。數量如此龐大的老人留在職場,有著多種深層次原因。
  • 羊城晚報:護士有「耐心」,病人就得等?
    而現實中,由於態度不熱情、解釋缺乏耐心、服務不到位等護理弊端,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就醫感受與滿意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化改善護理服務,無疑大有必要,相關部門發文要求杜絕護士「沒耐心」,也算直指沉痾。 不過,通知一發,護士們的熱情與耐心是否便能徹底回歸?恐怕還不能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