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導對親子關係有哪些作用?

2020-09-23 晴語卿聽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

昨天的分享中,我們討論了父母管教常見的四種誤區。

也知道了,雖然為人父母的生活裡充斥著數之不盡的小意外,循環往復的矛盾和待解決的突發事件。

但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用損害孩子的方式去管教。只是他們或者受傳統管教方式影響或者沒有找到好的管教方式。

如果這時,父母能夠採用情感引導教育,那麼,親子關係會更加親密。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開啟今天的閱讀主題——情感引導對親子關係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為什麼父母要進行情感引導?父母進行情感引導教育後,會收穫什麼?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了解了,情感引導教育不僅會幫助孩子學會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助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呢,情感引導還會促進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加深你們之間的感情。

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將學習到寶貴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顧別人的情緒,學會如何結交新朋友,並和他人愉快的相處。

克爾頓就是從小在父母情感引導下成長的孩子。父母對他各種情緒給予了體諒和包容,這使得克爾頓逐漸成長為一個心智非常成熟四歲孩子。

有一天他在公園裡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兒。他的兩個夥伴把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女孩的玩具踩壞了,卻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時,克爾頓走到小女孩兒媽媽面前對她說,很抱歉,沒有停下來避開小女孩。這樣行為讓這位媽媽很驚訝,她從來沒見過一個孩子,像他這樣為他人著想。

所以他感謝了克爾頓的媽媽教育出一個這樣的好兒子。克爾頓父母因此也獲得了周圍人對教育成果的肯定。

這就是在情感引導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會待人如待己。

當他看到某個小朋友把牛奶弄灑了,或者弄壞玩具的時候,他們會感同身受。

他的同情態度一如她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

那麼,情感引導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一是建立情感的紐帶

情感引導的關鍵在於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程度,這是親子所有互動的前提條件。父母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會對彼此之間的關係產生影響,不是加深就是削弱。

我們知道,四種常見的管教誤區就是由於家長只重注重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忽視傷害了正在構建中的親子關係造成的。所以,父母要重視溝通的藝術,尋找良好的互動方式。

在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之前,父母都應該問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和要說的話,會不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並且是否有助於孩子在現在和未來做出個明智的選擇。

其實,孩子在不乖的時候更加需要父母的指導和支持,比如孩子正在耍脾氣,這時的確非常棘手,但是如果家長也因一時衝動而大發雷霆的話就會傷害到親子關係。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最好正視他們的感受。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蘿拉因為一個孩子搶走了她的玩具,很生氣,發脾氣抱怨,而這時媽媽並沒有責怪她,而是深呼吸了一口氣,對女兒說你好像生氣了,你需要媽媽來幫忙嗎?這樣一來,蘿拉的媽媽就等於教會了女兒一個新的情感詞彙叫做生氣。

而她會因此而學會如何識別自己以及他人類似感受,同時也看到了媽媽支持,這就鞏固了她們母女之間的情感。

這位母親通過接受孩子的情緒變化,讓蘿拉知道了自己和自己的感受都很重要,值得媽媽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也將因此懂得接受自己的情感,並開始通過適當的方式去表達。

所以,作為父母多花一點時間來引導孩子是非常必要的,這將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提交社交能力。

二是同情的力量

同情是父母拋開自己的情緒感受孩子的感受,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感同身受,然後在做出恰當的反應。父母進行情感引導教育的基礎。

同情的威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

例如,你認為外邊太熱而不要孩子出去玩兒,孩子因此而生你的氣,遲早會發洩出來。

最具有同情心的反應是父母抑制住自己心裡的怒氣,而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因為不帶你去外面玩而生氣,你一定非常難受,我很抱歉。你想玩點別的遊戲嗎?

其實,父母這樣的做法是在傳遞一個信息,就是即使是孩子也有權利生氣。

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陳述孩子感受,父母可以幫助他擴充現有的情感詞彙量,同時也在告訴孩子生氣是可以控制的情緒。

在適當的情況下同情孩子的感受,能夠讓任何消極情緒都很快的過去。

金伯莉說,她的大兒子,有一天晚上,不想去洗澡,而且非常大聲地抱怨。

正巧,金伯莉由於一天忙碌,很累,看到此情況,神經像受到了刺激。直衝進浴室,命令孩子停止抱怨。

但當看到兒子傷心且疲憊的樣子,喊著媽媽時,刺激性神經舒緩了,同時被兒子手上戴的同情提示腕帶提醒了,必須試著去冷靜下來去同情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同情和關愛。

於是,她在平緩情緒後,對孩子說,知道你玩累了,想讓媽媽幫忙洗澡,但是,媽媽要做飯呀,而且你又弄的很髒,快快洗澡,然後吃飯呀。

這樣的引導後,孩子欣然接受了。金伯莉說,慶幸自己沒有忘記發揮同情的威力。

其實,沒有哪個父母是完美的。

當教育孩子著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暫停一下,三思之後再用同情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這樣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穩固。

為了父母能夠順利開展的情感引導教育,書中給出了兩點重要前提,需要父母牢記。

一是了解孩子的性格

父母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平日裡表現,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活潑,喜愛自由;有些則害羞和內向。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來調整進行情感引導的方式。

金伯莉說她的大兒子做事專注,聽從指揮,而小兒子外向且精力充沛,不聽警告,必須走到身邊,手放到他背上,近距離跟他說話。

正是因為她清楚兩個兒子的性格,所以無論哪個兒子抗拒或者抱怨,金伯莉都會在闡明要求和設定限度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情感引導教育。

了解了孩子的性格,也就了解什麼樣的情況容易挑起你的憤怒,可以幫助你提前做好準備,避免讓自己的情緒成為教育的障礙。

是要認識孩子不同發育階段。

這是情感引導的一個重要前提。它能讓你避免設定不切實際的期望。

比如說,兩歲和兩歲以下的轉移注意力,通常是最有效的。

就像我們前面舉的例子,戶外太熱了還是因為不能出去玩,生氣的時候,父母不妨對他表示同情,然後在試圖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可以給他說,我知道你喜歡在院子裡玩兒,不想在家裡,但是現在只能留在家裡了,你可以玩小木馬,或者是特別想看的書想玩的玩具。

這就可以讓他逐漸學會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

再比如說金伯莉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就一直非常聽話,即使他不同意金伯莉說的某項要求,也會和她商量的解決。

而他的小兒子就總是在該吃飯或者該洗澡的時候滿屋子亂跑。

所以當他意識到,小兒子不會因為他是一個兒童心理專家,乖乖聽話的時候,心裡就平和多了,因為他明白了,孩子不過是和所有同齡正常孩子一樣愛瘋愛鬧罷了。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都要認識那個階段的發育狀態,這樣才會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和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教育,也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感謝聆聽,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閱讀之旅吧!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法,親子關係更親密
    本書的封面就告訴我們書的重點就是:教會我們情感引導式教育,從而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作者也承認這世上沒有什麼神奇的教育方法,她自己是依靠和孩子們建立起來的情感紐帶促使他們合作的。孩子們在非懲罰性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好,接受能力也最強。
  • 情感引導 助力親子關係--關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可以輕微體罰,但體罰期間父母往往控制不住情緒,這種情緒會毀壞孩子的安全屏障、影響親子親密關係建立。【怎麼做--情感引導】定義:像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感情,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重要性: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好處: 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孩子建立情感表達類詞彙,eg 快樂,高興,失落、難過,引導孩子表達。)
  • 親子關係有哪些影響 改善親子關係下面方法適用
    可「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都是貪玩的,因此,「玩」與「學」經常成為引發親子矛盾的導火索。說到親子矛盾,我們發現很多電視臺做訪談類節目都會涉及對親子矛盾的調解。為什麼孩子會和生養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對自己親生父母痛下毒手?當矛盾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它背後的實相是什麼?親子矛盾表面看起來是因為溝通不暢造成的。「溝」的目的是「通」。
  • 親子關係頻亮「紅燈」?專家:高品質關係需要明確界限和適度情感
    當然這種依賴感是相對的,在孩子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感時,其實父母也在無形之中依賴著孩子,所以孩子漸漸獨立之後,父母也要學會適當的方式,這樣才是正確的親子關係。只是道理說起來容易,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做到,有的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太黏著自己,但其實更多的時候是他們放不下孩子。
  • 親子關係中的情感教育
    yaha的畫親子關係中的情感教育無數的父母困惑於究竟該怎麼教育孩子,曾經使用過的所有方法都用上了,可是為何親子關係依然那麼困難。父母竭盡一切努力了,孩子卻變本加厲的「不想過好」,與父母對抗戰鬥。親子關係,人類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之一,為何卻常常充滿著那麼多的恐懼、內疚、罪惡與相互的傷害。有人說親子關係是人間最難修的行。這真正的難點在哪裡?為何當今許多的青少年動不動就抑鬱,來不來就自殺,即使那些高智商的孩子,在無數人的羨慕眼光下,最後卻那麼的冷漠與麻木。
  •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
    所以說只是愛還是不夠的,還是得學一下情感引導。情感引導的好處是:幫助孩子學會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加深親子關係。因為當孩子學會表達一種情緒時,只要他們能用準備的詞語表達出來,那自然也就會減少耍脾氣或者用行為來發洩情緒。
  • 「情感引導」教你養育出高情商孩子
    本文以下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情感引導的概念;情感引導的重要作用;如何進行情感引導。金伯莉自己就是倆男孩的媽媽,運用情感引導順利解決了孩子挑食、上學困難、超市耍賴、兄弟倆相處等一系列難題,還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親子關係。下面利用開頭的例子,來演示一下&34;是什麼:媽媽:&34;,然後將兩個孩子分別帶到兩個不同的房間。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指在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的總和。那麼,什麼又是「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尊重孩子來教進行教育。
  • 「你早就不喜歡我了,壞媽媽」最糟糕的親子關係就是陷入情感操縱
    西蒙就曾經在心理學著作《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一書中就運用了一整篇的文字,結合其多年的臨床諮詢案例詳細描述了,親子關係中孩子是如何運用隱形情感操縱來控制父母的。如同一個情感「按扭」一樣,孩子一旦按下去,原本親子關係中處於劣勢的孩子就可以扭轉局勢,為所欲為。其實,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利用情感來操縱父母而達到目的的淵源由來以久,比如:在嬰兒時期,孩子會用哭聲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只是這樣的方式只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但隨著孩子漸漸成長,會有意識的使用一些手段來達到目的。
  • 胡可開解安吉成育兒典範:建立親子關係,父母一定要做好育兒引導
    這樣的孩子一生都會向外尋求依賴關係,一旦情感受挫,他們也更容易喪失動力,一蹶不振。情感引導不僅會讓孩子理解和體察自己的不良情緒,更能認識到溝通、尊重對於他人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情感引導方式。
  • :養育孩子,從情感引導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
  • 在無動力樂遊樂園裡,親子運動項目有哪些?
    玩耍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生活體驗,無動力樂園能夠提供非常豐富的玩樂體驗,同時在親子互動這方面也能提供很好的空間氛圍,良好的親子互動才可以增進親子之間情感以及相互關係的融洽,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成長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 融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是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親子關係十分頭疼,時常感到焦慮。其實,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以為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緊張,就沒有轉機了,要堅信,只要作為父母的內心始終期待親子關係向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展,一定會發生好的轉變。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愛的情感「常言道「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可見天下父母都愛自己孩子的。
  • 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重大因素,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有效的情感交流,可以激發兒童的潛能,提升其身心健康發展,進而家庭更和睦融洽,每個家庭成員幸福感會更高。近年來,親子關係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重視,交流有利於促進親子雙方情感,通過良好的親子產品,迅速增進互動效果,促進兒童與家長情感升華。
  • 親密有度,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親密需有度,建立需有法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哲學道理,手裡的沙子,握得太緊或太松都會容易流走。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只有既親密又各自獨立的親密關係,才能讓雙方都覺得舒服,並從這段關係裡獲得飽滿的情感滋養,這不僅讓親子間保持最健康的狀態,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情感引導工具書
    那段時間,初為人母,急需要育兒知識補充,當時看到這個書名,本想著,是一本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動玩遊戲的遊戲書,聽到內容時,才發現他是一本情感引導的工具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案例,都是作者親歷,也給了我育兒的方向,情感引導著行為,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如何跟孩子進行溝通等等等等。
  • 帶孩子的誤區有哪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孩子很重要
    這導致孩子今後有任何錯誤,父母都不能指責他。因為父母一指責,孩子就擔心後面的摧毀,害怕父母有可能會突然不要自己了,或者害怕父母會突然變得像不認識自己的人一樣。情感引導讓親子溝通順暢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錯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 如何建立優質的親子關係?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或是批評、打壓孩子,或是對孩子的情緒、情感視而不見……會帶來哪些不好的結果?短期看,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別看孩子小,他和成年人一樣會思考,有自己的需求。孩子沒有歸屬感、被傷害了自尊,得不到愛……還能專心學習嗎?長期看,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裡需求得不到滿足,往往會思考過慮,漸漸地影響了人格的發展。很多人習慣說,對事不對人。
  • 你和孩子有交流嗎?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是親子關係的絆腳石
    這種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只能說是親子溝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親子溝通」是親子之間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互動,會更偏向以成人為主體,由成人主導,對孩子進行有既定目標的引導。而「親子交流」,則更注重交流雙方角色上的平等、彼此輸出信息、思想、情感。
  • 最好的教育:情感連接和理性引導
    2.有效的管教取決於親子關係中的愛與尊重。管教絕不包括威脅或羞辱,造成身體疼痛,嚇唬孩子或者讓他們對家長產生敵意。對介入的每個人來說,管教帶來的感覺都應是安全而充滿愛的。3.管教的目的在於教。我們會利用管教的時機來構建孩子的能力,以使他們在當下能夠更好地管控自己,在未來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通常來說,總有些辦法是比馬上給予懲罰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