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誇孩子,您用對方法了嗎?

2020-08-28 聲華之家潛能發展中心



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獨生子女非常多了,家長對孩子們,捨不得打,也捨不得罵,捧在手裡怕摔,含在口裡怕化;所以家長們喜歡誇孩子,孩子做了一件小事情,都會得到表揚;因為家長們深信:經常誇孩子能提高孩子的自信,會讓孩子更加的樂觀。

在某一些角度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錯!可是你知道嗎?表揚孩子也是有副作用的。正如《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說到的: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一、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可行的表揚方式:

1、誇具體不誇全部

「寶寶你真棒」,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表揚方式。在大部分的家長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嘆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蹦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說話了……

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們已經習慣於對著孩子說出「真棒!」、「非常棒」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吖」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隨口的誇獎,一開始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家長們才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心裡承受力變差,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一味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採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這樣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

2、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這又是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孩子會變得「自負」而並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有一個試驗: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5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5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讓他們在兩種任務中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任務。結果被誇聰明的孩子有66%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誇事實不誇人格

「好孩子」這樣的話是典型的「誇人格」,家長們會習慣性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正如成年人一樣,當領導不斷表揚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表揚;那他們會怎麼辦呢?他們會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二、誇孩子的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誇具體」、「誇努力」,家長首先要有所了解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些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去詳細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加以評論。

比如孩子寫完文章之後,你可以說:「這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我能感覺出你經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如此,你把孩子在寫作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悅自信的笑容立馬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那麼,當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係,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在這過程,可以適當的點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讚美。

2、誇孩子別嫌囉嗦

仔細分析一下,家長們表揚孩子們的態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當孩子表現得好,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看起來既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並無意義。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誇具體」原則時,較多的家長一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麼。這並不難,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囉嗦」,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誇獎孩子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3、把誇獎當預防針

誇獎孩子不僅僅是事後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牴觸時,可以事先誇誇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可以勝任的,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 ,我對小阿姨說:「我發現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後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讚不絕口。從那次起,多麼苦的藥他都不怕。

三、試試這樣誇孩子

有益的稱讚:我喜歡你的卡片,很漂亮、有趣。

孩子的感覺:我品味不錯,我信賴自己的選擇。

無益的稱讚:你總是這麼體貼。

有益的稱讚:非常感謝你今天洗了盤子。

孩子的感覺:我很負責。

無益的稱讚: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稱讚:你的作文有幾個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覺:我也可以有創造性的。

無益的稱讚:你寫得不錯,當然了,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相關焦點

  • 家長應該誇孩子嗎?怎麼誇才能對孩子有幫助?
    ,寶寶剛會說話的時候自己完成一件事情也會自己誇自己「真棒」,那麼我的擔憂是寶寶會不會因為「表揚」才有動力做事情。這裡的「表揚」實際上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和實際的情況是存在一些偏差的,我們對孩子的「表揚」實際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到的是「認可」的作用,而「寶寶你真棒「這樣的語言方式,我傾向於使用「讚揚」這個詞來形容。
  • 家有「吃醋娃」,媽媽還能誇別人嗎?
    媽媽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聽到媽媽誇獎其他小夥伴就會吃醋、生氣,給媽媽臉色,甚至哭鬧。媽媽肯定很困惑:平時沒少誇娃,給的愛也是滿滿的。誇別人的時候,也沒有批評自家娃不好的意思,娃連這都接受不了嗎?嫉妒心會不會太強了?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從哪裡來的呢?家長又應該如何引導?
  • 「Know Kids」育兒,鼓勵大於讚揚。
    ,寶寶剛會說話的時候自己完成一件事情也會自己誇自己「真棒」,那麼我的擔憂是寶寶會不會因為「表揚」才有動力做事情。這裡的「表揚」實際上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和實際的情況是存在一些偏差的,我們對孩子的「表揚」實際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到的是「認可」的作用,而「寶寶你真棒「這樣的語言方式,我傾向於使用「讚揚」這個詞來形容。那讚揚是對孩子有更大幫助的嗎?讚揚又有什麼學問嗎?
  • 爸媽這樣「裝傻」,孩子更聰明
    爸媽聰明地「裝傻」,孩子才有變聰明的空間。如果孩子表現出想要參與你們正在做的事,那你不妨「裝裝傻」,給他一個幫忙的機會,尤其是一些需要協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孩子越大,「裝傻」的技巧就越要講究。比如在孩子求知慾爆棚的「十萬個為什麼」時期,他誠心向你請教問題,可不能一直「裝傻」糊弄哦。
  • 誇孩子「你真棒」原來是「毒藥」,害得孩子輸不起,4招正確誇娃
    經常有家長在後臺詢問:「孩子無法接受失敗該怎麼辦?」「孩子脾氣很大,父母稍有不如孩子的願,孩子就會大吵大鬧,該怎麼引導孩子呢?」「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家長稍微催促,孩子就拿不會做藉口,如何教導呢?」孩子出現以上現象,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家長誇讚孩子的方法錯誤所導致。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誇孩子就該用這3招,娃越誇越聰明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誇孩子聰明。
  • 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讀: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蒙特梭利」育兒法適合中國家長嗎,為什麼?
    蒙特梭利有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無論什麼思想或行為,你用12條前提假設過濾一次,便不會產生多大問題。1、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這意味著,並不存在一種適用於每個孩子的育兒方法。有些家長喜歡李玫瑾,有些喜歡尹建莉,但其實任何育兒的技巧,都不可能完全貼合你的孩子。
  • 「我沒錯,都是因為XX」,孩子愛甩鍋怎麼改?
    「雙標」一天一個樣:上次我用紅蠟筆在白紙上畫畫,你就誇我棒,這次用口紅在白牆上塗鴉,你就罵我?你可能像個複讀機念上了幾十遍,也只換回孩子嘟起小嘴眼淚汪汪的一句「我!沒!錯!」。如果是這樣,那就深吸口氣,再想想究竟為什麼。
  • 「NLP育兒系列」培養孩子「情商」的誤區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5篇「情商(EQ)」這個詞最早由丹尼爾·戈爾曼提出。家長往往認為,情商高就是指善於搞好人際關係。可以說,他成了一位「絕對理性」的人。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心理學十大被試之一」的菲尼斯·蓋奇。他的頭骨和那根鐵棍至今仍在博物館裡。沒有情緒的「理性人」後來過的怎麼樣呢?
  • 孩子發脾氣?用對這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見人會誇人:「阿姨你真漂亮,我看見你心情都變好了。」想要什麼東西會說得很清楚:「阿姨,你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一下嗎?一會兒我就還給你,好嗎?」,朋友說方法很簡單,就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我有點不高興」「我要發脾氣了!」
  • 誇孩子「你真棒」毫無用處,北大教授:用這十二句話誇孩子更有效
    導讀:誇孩子「你真棒」毫無用處,北大教授:用這十二句話誇孩子更有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誇孩子「你真棒」毫無用處,北大教授:用這十二句話誇孩子更有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常爸:要解決「喪偶式育兒」問題,必須要父親先改變他們的固有觀念。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和母親相比,父親可能會給予孩子不同的特質,母親通常更加溫柔細膩,而父親會帶來冒險的因子。
  • 「棉花糖 專欄」:育兒觀念battle 你需要更加清醒的頭腦
    持「逼一把」觀點的父母指出,很多成功人士從小都是被逼著成長,方才成就今天的成功。所謂的智慧父母,不是說你學了多少育兒的方法,你上了多少育兒的課程,而是:你是否願意花時間去觀察並了解你的孩子這是絕對的方法嗎?
  • 「NLP育兒系列」老去的心不要教育鮮活的心
    意思是:你用你的感官去看、聽或覺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第四支柱:行為的彈性。意思是:擁有許多行動的選擇。(《永續成長的寶藏圖》)感官敏銳,也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吧!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用一個理論暴力地貼在來訪者的身上。諮詢時,保持「赤子」的無知狀態很重要。李明博士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諮詢中,如果你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那麼這個問題就不要問了。育兒中何嘗不是這樣?世界對於孩子是新鮮的,因此他才是感官敏銳的那一方。相對來說,家長是在用自己的經驗建構世界,而不是像孩子一樣在鮮活地體驗世界。
  • 「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有次,孩子從學校帶回了手工勞作,媽媽和孩子一起工作製作燈籠,可是沒工作一會孩子就會問她:「媽媽,你看我棒不棒!」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的回應孩子,沒有誇孩子棒的話,孩子就停下來,不願意再繼續了。孩子很安靜的坐在草地上。難得見到兒子這麼乖的樣子,媽媽忍不住誇了兒子一句:「寶貝你真乖!」誰知道孩子聽了這句後,就把旁邊的花草連根拔起。媽媽當時發飆,忍不住教訓了兒子一頓。
  • 那些被父母用正確方法必定的孩子,都像是被插上了騰飛的羽翼
    女兒:「我是不是永久都無法讓你滿足?」 母親:「你覺得自個做得極好嗎?」 女兒一聽,回身就跳下了陽臺。最終,沒有救回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據旁人描繪,這位母親在旁人面前非常以自個的女兒為驕傲,但面臨女兒,卻很少稱譽與讚譽。
  • 學前「快樂教育」的孩子,還能追上嗎?
    不知道這些是真的嗎?」聽到同齡孩子這麼厲害,他前所未有的,隱隱的開始擔心:以後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相信有這種擔憂的不止這一個家長。就這樣「盯」了一年多,這孩子英語水平的提升肉眼可見。不是孩子有多聰明,家長的方法+策略+家庭環境太重要了。
  • 「棉花糖·心理」一張圖告訴你: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靜待發芽的種子,成績平平的孩子也有屬於它的春天。永遠不要用一次兩次考試的分數,去丈量孩子的未來。心理健康有三大基石:安全感、價值感和存在感。而「母親」則是「安全感」代名詞的核心源頭。一個人最初的安全感,一定是來自於母親。因而3歲以前,媽媽的情緒穩定至關重要。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如果過多體驗被忽視、恐懼等不良情緒,就很容易形成「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的潛意識,變得自卑和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