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親子關係崩潰的,不是學習,而是方法!好工具能讓孩子快樂學習

2020-09-14 有料家庭教育

在一個生日會上,一群小夥伴聚在一起。

因為大家聚在圓明園附近的一個飯店,於是說話間聊起了圓明園。

圓明園遺址

其中一個叫凱凱的小朋友滔滔不絕地講到圓明園中被搶劫的十二獸首和鴉片戰爭的歷史。他在解釋有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中,還提到了英法俄之間發生的克裡米亞戰爭,讓人印象深刻

他用兒童的語言,如同講故事一般講述著這個地球上曾經發生的跨國故事。

顯然凱凱沒有刻意準備,也不是死記硬背。

這樣的知識可能大人都不清楚,但一個二年級孩子能從一個點將這一段中國歷史到世界歷史講得很清楚,大家都由衷誇讚!

在場家長了解凱凱各方面都很優秀,於是紛紛向凱凱媽媽請教經驗。

01 雖然歷史素養很重要,但大家關心的重點卻不是這個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歷史素養對孩子的學習、國際化視角的培養和發展出更具適應性人生目標和思維方式很有幫助,但是大家關心的重點不是這個

因為即使它再重要,如果掌握不了也不是自己的。

家長們想知道,凱凱如何在很好地完成校內學習之餘,還能這麼深入掌握這些課外知識的?

一些家長吐槽自己「心有意而力不足」:「(小學)校內學習都能讓人崩潰,咋來的餘力學好歷史?

凱凱媽媽告訴大家:

其實凱凱並非智商突出,父母科學引導很重要。她和孩子爸爸很注重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凱凱爸爸是大學哲學老師,所以從小經常給孩子講解文史哲方面的故事,會挑選書籍給孩子看。閱讀,從親子共讀,到孩子自己看,再和大人討論。


每年帶出去旅遊的時候,從來都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而是提前做好功課,在旅遊過程中親身體驗和探討這些「知識」。

從凱凱媽媽的言語中,聽起來完全沒有學習的鬥爭和掙扎,有的家長表示很難做到。

比如有人說,歷史知識的學習,是很枯燥的,我們非歷史專業的父母,自己都沒有清晰地理順,更何況有趣地給孩子講。

02 天才不可複製,但優秀可以學習。

一個美好的結果背後,一定是父母們用心投入精力思考、規劃和堅持

「在學習上持續的鬥爭和掙扎」,說明父母和孩子花費了精力,效果卻不佳甚至兩敗俱傷。

其實這正是提醒家長,這種狀態需要調整了:錯誤的方法不管用,就得換了

凱凱媽媽說的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思路——「寓教於樂」,讓孩子有興趣,愉快地學更容易提高效率

澎湃社對高考狀元調查發現興趣是獲得好成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要做的是儘量讓孩子學得有意思、感興趣。

拿歷史來舉例:

雖然不是歷史專業出身,但我們可以思考或研究一下這門學科的規律和學習方法,並學習凱凱爸爸「講故事」「討論」甚至「遊戲」、「動手」等多種感性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可能有人說,我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系統準備一門學科的知識。

那我們可以向專業人士請教,或借力一些現成的工具,如好的書籍。

好的學科啟蒙書籍,不僅有權威科學的知識,更要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有效幫助孩子吸收內化。

03 好讀物本身就是好方法

在歷史的啟蒙或者培養興趣上,《地圖上的世界全景史》是非常好的選擇

對於歷史學習,可能你也有過這種經歷:

我們中學時候學習歷史課,因為是死記硬背的碎片化學習,並沒有在腦海裡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後來因為知道歷史素養的重要,也買過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要麼是內容太繁瑣,要麼因為無趣,總是很難讀完。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地圖上的世界全景史》這本歷史書,將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孩子爸爸拿到它時,翻了幾頁覺得「有點意思」,接著他這半天時間就投入到書中。結束的時候,他感嘆道:

「真的很不錯!這是我頭一次腦海中有一個完整的世界史全景。有種終於完成了一個多年心願的感覺!」


孩子比爸爸更早看到書,當時一打開,她就被「史前時代」的震撼畫面所吸引,愛不釋手。


她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終於搞清楚史前時代了!這本繪本只用了十多頁就講清楚了。」

因為孩子去過幾次動物博物館、自然博物館,但始終沒理清史前時代的脈絡。因為內容太多,不成體系,看著看著就搞不清楚了。

孩子喜歡藝術,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達文西」時,她更好地理解達文西生活的時代;

她和爸爸一起拿著地球儀研究工業時代的航船去了哪些地方,動手做了一艘「航船」。

04 好讀物家長會利用則效果更佳

這套書的準確權威自不必言,它是由央視《百家講堂》主講人魏新老師編寫。經過央視把關,內容一定值得信任。

魏新老師還有一個風格是,擅長把枯燥冷硬的歷史事件,講得幽默獨特、栩栩如生。

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有趣。

但我認為,內容準確權威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其他有的書也能做到,比如教科書。

一本書不僅要有正確的內容,還要能讓它有能力轉化為讀者的東西。

這本書最值得讚賞的,是它的設計非常符合孩子(甚至是成人)認知發展特點:

挑選最核心的知識點,用生動形象的描述或故事的形式講述,內容簡潔明了,繪本形式展示,引人入勝;


以清晰的時間線對比中國和世界同時期發生的事件,讓人很容易融會貫通,迅速在腦海中形成全景圖。

我曾經請教過一個歷史老師,他說孩子歷史啟蒙或學習,可以按照「線——面——點」的思路

以時間發展順序為「線」索,讓孩子知道整個面。比如給孩子中國歷史啟蒙,我們讓孩子先背誦了簡單的《朝代歌》,以理清朝代更替。

再看整個圖景中的某個「點」,結合與知識「點」所處的面理解這個「點」;

最後通過「面」與「面」的對比、歸類、總結,最終構成整體的基礎知識框架。

這本書正體現了這個學習方法和規律。

家長可以好好研究琢磨一下,作為一個好的抓手,好好用在孩子的引導上


各個時期的發展脈絡圖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繪畫,非常恢弘、精美、生動,包含自然和名勝古蹟、歷史名人畫像、故事場景、世界地圖圖景、時間線等內容。從圖片中,我們就能領略到世界的變遷,感受到全球各地不同的人文特點。

我們知道,小學和中學的孩子,大腦雖然不斷成長,但理性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處於直觀思維為主的階段。知識的傳授應該主要還是以感性、直觀的形式更符合大腦的規律,有助於理解和吸收。

這本書圖大,字在圖上,圖文結合非常緊密,能很好地幫助孩子閱讀興趣和對文字的理解。

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躍然紙上

這本書,你可以說它是一本科學的世界史,也可以認為它是一本有趣的繪本。

無論對於感興趣的大人,還是需要學習歷史的孩子,其實都是值得擁有的。

它也是一本爆款童書,原價316元,頭條活動價格128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相信它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愉悅體驗和滿滿的收穫感!

最後的話:

有時候我們教得很累,孩子學得崩潰,其實根上還是方法的問題。

當我們用孩子的視角,以符合孩子的發展特點,用適合孩子的方法,藉助有效的工具父母的愛和付出,才收到效果,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End—


「有料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培訓師;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碩士,從金融業轉行家庭教育,服務多所北京、上海等地中、小學,2000+孩子與家庭。

希望用我的專業、經驗和真誠,給您、孩子或家庭帶來成長。

養育、成長過程中遇到任何困惑,歡迎諮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看上去只和智商有關的學習,也與人的關係密切相關。在家庭裡,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控力、學習動力、成就感、價值觀、社交溝通能力,統統都受親子關係的影響。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靈魂。孩子不會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只會被自己尊敬、信任的父母影響和薰陶。孩子往往是通過模仿、追隨來吸收、內化,最終塑造了自我。
  • 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她說學生成績差往往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受老師影響。如果換了個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他成績很快就掉下來了,如果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則會把相應功課學得很好。因為學生很在乎老師對他的態度。同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習,親子關係和諧,父母對孩子是支持的,協助的,教育孩子很自然;但如果關係對立,管教孩子就困難重重。就算孩子聽話,認同了父母,他也覺得傷害了自己,可能還伴有羞恥感。
  • 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體會閱讀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繪本讀物的流行,對於幼兒啟蒙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些老師也會提倡,家長和孩子多在一起閱讀繪本,既改善親子關係,又能給孩子做好語文啟蒙教育。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還有輔導班,由專門的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怎樣閱讀繪本。家長興致盎然,還會打卡,一個月下來倒是能讀了不少繪本。有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有興趣,有的孩子沒有,親子共讀的行為可能也就堅持打卡一個月,家長的耐心有限,過了這一陣,可能就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習活動中去了。不管是繪本、漫畫、英文書,親子共讀是行為,繪本是內容,行為結合內容,我們得到學習結果。
  • 督促學習弄得自己崩潰孩子也崩潰?掌握正確姿勢,快樂學習不是夢
    這幾年又有許多文章在搞翻轉——「快樂教育」的理念是給窮人們設的騙局,發達國家中上層的父母也很焦慮,無時不刻地逼著孩子偷摸使勁兒學!把孩子忙得都沒時間睡覺了!對於這種翻轉,國內廣大焦慮的父母也是喜聞樂見,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既然全世界負責任的父母都在雞血推娃,那我就放心了!
  • 我們誤解了快樂教育,核心不是快樂,而是好的學習體驗
    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教育方法嗎?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贊成,又有那麼多家長堅決反對?學習是理性的,快樂是感性的。它們不會產生矛盾嗎?如果產生矛盾,那到底是孩子的快樂排第一,還是學習成長是第一?首先,快樂教育的核心不是簡單快樂,而是「體驗設計」。我們的認知來源有兩大類。
  • 最需要學習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而每日能與子女盡享親情的,是否就稱得上「合格家長」?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恩賜。如何為人父母?周國平如是說。值得深思。「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當朋友。我始終認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關係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獨立,二是平等。
  • 這個學習方法針對兒童研發,讓孩子快樂學習,無憂記憶難點
    9月,我家可可就要上大班了,幼兒園的快樂生活還有最後一學年,家長群裡大家已經在討論在哪裡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了。雖然幼小銜接一直被教育界所詬病,但是現在幼兒園提倡&34;和小學的學習壓力始終是一個銜接不上的狀態,更有很多&34;透露,小學一年級老師只花1個月就把拼音全講完,孩子入學以前不識字、不學拼音、不學加減法怎麼能行?!
  • 如何建立正確親子關係?不妨學習下電腦的另一種使用方法
    「我覺得從小建立孩子的認知很重要,電腦、手機不單單娛樂的工具而是學習工具。並且從這些電子產品上我們可以獲取更多學習的知識以及方法。平時手機用來上網課,電腦則用來做練習。我家孩子今年小學二年級,平時課業比較少,因此能有更多空餘的時間來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最容易培養興趣和專注力的階段,你讓她一個人悶在房裡做題,枯燥無味,很容易產生逃離感。
  • 幼兒園快樂,不是不學習,而是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方法
    快樂學習不是不學習,很多媽媽認為幼兒園就是玩,應該放開的玩,上小學後就沒有機會了。我認為幼兒園應該還是要學習,怎麼學習?比如學習與人分享,與小朋友和平玩耍,在大一些了,中班了學會獨立上廁所,自己玩拼拼圖,看看繪本,你可能你要問為什麼要獨立看,看又看不了什麼時間,是的,每次時間不是特別長,但是能提高他專注力時間。特別重要的其實是大班。
  • 魔法學習--震撼億萬中學生的學習方法
    針對這一現狀,魔法學習應運而生;在魔法學習系統的研發設計過程中,有一個特別的發現,就是學習輔導特別容易獲得家長、教師的認同和配合,而且更容易在孩子身上見到效果。    魔法學習最初的個案輔導對象基本上都是屬於讓家長崩潰、教師絕望的"壞孩子",經過幾個月的輔導,這些孩子普遍出現明顯的轉變。見效最快的一個初中生,一個月之內在年級的總分排名提升了200多名。
  • 二年級孩子因寫作業而崩潰:給孩子壓力的不是學習,而是家長你
    奈德·詹森是華盛頓特區家庭輔導企業PrepMatters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受歡迎的演講者,還是青少年在學習技巧、親子互動和焦慮管理方面的導師。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推薦報導過他的工作成就。
  • 每天讓娃學習和練琴,不吼不叫、親子關係還能升溫,是妄想嗎?
    於是我開始特別小心地保護自己的情緒,我甚至把「保護情緒」放在比家人和孩子更重要的位置:如果情緒很糟,我會先不管孩子不管家,隔離自己一下,想方設法治癒好情緒再說。因為我知道在負面情緒下,我也沒法照顧好家人孩子。我相信一個家的和睦,首先是媽媽要有好的情緒。也是這個原因,我非常清楚自己不想要吼叫的親子關係,我會承受不了。
  •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快快樂樂的學習,快快樂樂的成長,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快樂學習的第一個法寶:孩子學習能量的聚焦:家庭裡有些現象是影響孩子學習能量的聚集的,這裡指的更多的是家庭裡邊的各種關係,如:父母離婚了,兩位沒有好好協商好孩子的撫養問題的時候,每到交學費,媽媽說:找你爸爸要去,爸爸說,讓你媽媽來跟我談。
  • 親子談判,一種用理性的方式改變孩子行為、改善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對有孩子的父母來說,人到中年,讓人焦慮不安並容易導致情緒崩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事業發展或工作問題,而是自家孩子的行為和教育問題。如果放任孩子的行為不理,相信每一位有責任心的父母都做不到。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改善日益糟糕的親子關係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這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父母?
  • 親子關係裡最重要的不是付出不是寬容,而是活出更好的自己
    第一種你會看到爸爸媽媽居家陪孩子一起動手做美食;共讀一本好書;分享一部電影;和孩子一起看新聞了解關注疫情、認識抗疫英雄、學習防疫知識、科普傳染病相關知識;沒有催促寫作業、上網課,由孩子自己規劃時間安排;呈現的是一個普通家庭親子之間健康、溫馨的圖景。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常言道: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父母和孩子關係融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刻,也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有家長甚至會認為,親子關係不重要,只要孩子成績好,能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可。但其實,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而非學校。
  • 喵爸親子閱讀:開展親子閱讀的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好?
    大家好,這裡是喵爸親子閱讀。每天一篇文章,分享親子閱讀經驗與知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 最近大概中斷了有十幾天沒有發文了,因為新的一期親子閱讀訓練營開營了,一直在做這個事情。親子閱讀對於孩子來說,雖然能夠使他今後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成績,但作用絕不止於此。用松居直的話說,能為孩子一生埋下「幸福的種子」。說真的,這個東西看似無形,卻重於泰山。可是很多家長無法真正認識到這一點,還是盯著短期的效果。那好吧,今天我就不說別的,就單和大家說說,親子閱讀為什麼能夠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幫助。
  • 居家上網課,孩子學習不認真,父母生氣怒吼,親子關係怎麼處理?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大連一位媽媽,因為10歲女兒上網課時不認真學習,不好好寫作業,還總跟她吵架,於是把孩子拖到大海,說是要「嚇唬嚇唬」孩子。好在有熱心市民及時報警,在民警們的勸阻下,母女二人平安無事。對這件事,網友們也紛紛發表了看法。
  • 教孩子少兒英語快樂學習方法
    因為不懂不會,所以要學;學是通過記憶知識,明白道理,掌握方法,實踐並繼續學習。學需要求教,所以教要適合學才能教會。學就是從不懂到懂,從未知到知道的過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就是從不合理到合理,不斷糾正的過程。善於糾正和改進,才是真正的學習。學也是在鍛鍊思考和理解,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 學習壓力過大,無法擁有私人世界,男孩崩潰撕書罵父母不是人
    學習壓力過大,無法擁有私人世界,男孩崩潰撕書罵父母不是人父母之間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總是伴隨著愛和壓力。尤其是對於我們中國的家長來說更是如此。在對於孩子上邊的教育,往往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總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自己孩子好。在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的同時自作主張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是照自己為他們鋪下的路。出發點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