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①,切問②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釋】
①篤志:《爾雅》釋詁:「篤,固也,厚也。」志,有兩種解讀,一說,志,同「識」,記憶在心的意識,篤志就是強記;一說,志,志向的意思。②切問:切有幾種解讀,其一,懇切;其二,急,急切,急迫;其三,近,與切身有關的事,切問就是「問與切身有關的問題」。
【釋義】
子夏說:「廣泛學習來堅定志向,用心去體驗、用心來發問,逐步接近問題的核心去思考,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仁的展現。」
【按語】
探討的依然是學習方法。「博學而篤志」是對「博聞而強記」更進一層。
【大義闡微】
有了前面一章中所說的學問功夫,日積月累,自然就會博學。
君子之學通過累積學識來構建基礎,使人能夠站得更高、更穩,更加堅定自己的志向,而不是積累龐雜的知識最終使人無所適從。所以,博學的目的是篤志,使志向更加穩固、堅定,更好地把握方向,始終找準自己的用力點,鑽研下去。
切,就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的切,當然,這裡切的不是人體的體脈,而是研究的對象。切問的主體是心,使用的工具是身,通過用心的貼身接觸體驗,不斷地提出問題,圍繞問題的核心所在,調集博學所得到的聞見信息,抽取物象,取象比類,用心思考,孔門學問的核心——仁,也就在其中了。
博學而強記並不就是孔門學問了,這一段話講的是做學問的階梯過程。由遠及近的發掘和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歸仁,才是學問的中心。
同樣的一個過程,《中庸》中這樣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孔子杏壇講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