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中國人》半決賽 清華學霸藝術團高唱西南聯大校歌

2020-12-13 觀察者網

前段時間,一首老年學霸版的《我愛你中國》曾把萬千中華兒女唱紅了眼眶。

昨晚(22日晚),在《出彩中國人》半決賽的舞臺上,這群來自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平均年齡72.3歲的清華學霸再戰舞臺,齊聲高唱《西南聯大校歌》與《閃亮的日子》,追憶抗戰歲月中的文化長徵,致敬老一輩深沉的愛國情懷。

半決賽舞臺,這些學霸們先是演唱了《閃亮的日子》,「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他們用歌聲追憶過往,表達出當年奉獻青春,追求夢想,雖歷經坎坷卻英雄無悔的情懷。

伴隨著情緒的起伏,轉換到《西南聯大校歌》,「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鏗鏘的節奏,令人感受著戰亂時代的鬥志昂揚,這是他們對母校還有當代中國大師們在國難當頭時,威武不屈,熱血報國的一次致敬,也是對祖國在抗戰期間遭受苦難的一次緬懷。

兩首歌把人和歷史結合在一起,雖然歲月相隔但卻無縫銜接,老人們用飽含滄桑的歌喉,唱出了歷史與現實的重疊。

藝術團的成員畢業於清華大學,當年用畢生所學報效祖國,紮根邊疆,投入各地的生產建設。他們當中雖然有飛機設計師,將軍,教授,卻自稱「平凡的人」,只是為建設國家「從事偉大的職業」。

相關焦點

  • 滿江紅——西南聯大
    :《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創作背景是1938年,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聯合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後,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牽頭一眾學者為西南聯大創作了校歌、校訓等。後來各大學回遷北京,於其原址設立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仍沿用西南聯大校歌為校歌。
  • 總有一首詩詞讓你淚流滿面——《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
    《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jiào)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 百歲許淵衝西南聯大紀念日再唱校歌,追憶入校時光
    「您還會唱校歌嗎?」 「會啊!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便一成三戶,即使只剩下我們三所學校,我們也會抗爭到底!」 西南聯大83周年紀念日前夕,央視新聞《相對論》 再次造訪這位百歲老人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聽他再憶校園,再唱校歌。 1938年11月5日 讀10月30日《江西民國日報》,知道我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取是取了,去不去呢?
  • 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北大清華南開與雲南師大籤約合作
    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近日在雲南昆明舉行,雲南師範大學官網最新發布的報導透露出該校與國內其他高校協議籤約的情況。據報導,雲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饒衛在籤約儀式上指出,長期以來,各學校、各單位一直重視關心支持雲南師範大學建設發展。
  • 永恆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從那裡走出的一批曠世奇才更是光照千秋。觀罷這部電影,近距離瞻仰西南聯大校址的渴望越發迫切。  去年初夏去昆明,第一個念頭就是前往西南聯大。沿著紅燭路走進雲南師範大學,校內一側赫然矗立著「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牌。
  • 西南聯大與臺灣
    遠在昆明的西南聯大立即向臺灣派出了自己的畢業生,參與收復工作。到1948年國民黨敗退大陸時,北大清華昔日的兩位校長和一批著名學人登島。西南聯大師生在臺灣先後計有300多人。很快中國進入漫長的「兩岸對峙」年代,對他們的情況基本隔絕。     2001年,清華大學90大慶時,我在甲所採訪西南聯大在臺校友會副會長姚秀彥女士。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坐落於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本部舊址的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是我國目前有關西南聯大展陳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為國立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舊址重建,其展陳再現了聯大文學院、法商學院師生在蒙自辦學六個月的重要歷程;八年「西南聯大時期」則成為清華、北大、南開校史館中校史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 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太無敵!
    作為國內TOP2高校,清華北大完全是獨一檔級別的存在,很多超級學霸也是以考入清華北大為榮耀。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所更厲害的大學,堪稱中國歷史最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因為抗日戰爭開始後,為了保護東部大學免遭日軍破壞,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一起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並於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同時卻不同命的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取得的成就如此之高不得不令人驚詫。西南聯大然而與「西南聯大」在同時期建立的還有一所高校稱之為「西北聯大」,1937年為躲避戰火,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北平研究院西遷至西安組成西安臨時大學也即是後來的西北聯大,然而西北聯大卻沒有西南聯大一樣鑄造出自己在中國教育史上的輝煌奇蹟,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西北聯大沒有產生與西南聯大一樣的輝煌呢
  • 西南聯大如何「把種子播撒出去」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保存民族文化血脈、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成立。在國難危機的時候,中國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裡,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後在這裡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傾聽西南聯大傳奇往事
    7月17日上午,參加2018「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20餘人走進國立西南聯大原址,在雲南師範大學老師的帶領下,沿路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並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重溫了那段南渡北歸的傳奇往事。
  • 求實掌故·十中記憶‖西南聯大與求實中學的那些弦歌往事
    1946年2月3日,聞一多先生「呈函梅校長關於施子愉畢業初試事」,施子愉,求實中學初1934屆畢業生,這一年,他從西南聯大清華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研究生畢業。我們知道,西南聯大三校屬於聯合辦學,相對獨立,聞一多先生是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是北京大學教授,施子愉這次研究生畢業考試,前後估計經過了清華、北大以及另聘的先生,加起來十多位大家學者的考核。
  • 1938年4月4日 國立西南聯大在抗日戰火中組建
    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月4日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為著名的高等學府,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經歷,有各自的教學作風,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師資充實,人才濟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優良學風,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學府。
  • 西南聯大80年③|為什麼是西南聯大:三校八年何以合作無間
    雲南師範大學校內西南聯大博物館大門。雲南師範大學校園西北角,復刻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牌匾,昭示著這裡的文脈傳承。一塊「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立在蔥榮草木間,聯大老校友每每「歸來」,必會走到碑前駐足。西南聯大研究學者、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吳寶璋曾回憶,1978年楊振寧首次回母校,就攜家人在聯大紀念碑前唱起校歌。
  • 《我們的西南聯大》殺青,三個貫穿問題激勵今時新青年
    在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曝出的首支片花中,青年學子的吶喊鏗鏘有力。歷時六年,這部以西南聯大學子為主角的電視劇終於拍攝完成。這部劇講述外敵侵入、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青年學子心懷愛國之志,為了傳承中華文化,保留民族的精神血脈,身體力行地譜寫了一曲戰火硝煙下的青春之歌。
  • 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在這裡,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 如雲、如海、如山的西南聯大精神
    清華智慧如雲,北大寬容如海,南開堅定如山,如雲、如海、如山的三校結合體——西南聯大,在那個時代下培養孕育了一批刻著西南聯大風骨的校友們。,記錄成冊,才有了這本訪談錄的誕生,作者在序裡提到為什麼追尋他們的原因,他探尋的不是歷史上的名人,而是西南聯大的普通學生,那些在西南聯大培養孕育後走上了社會的聯大學子,他們又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 我心中的西南聯大
    我心中的西南聯大——為紀念西南聯大建校70周年而作任繼愈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聯大建校70周年。聯大北京校友會匯集師長、同學及與西南聯大有密切聯繫者撰寫的110多篇文章,編成《我心中的西南聯大》一書,從各個側面記敘西南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民主科學傳統、學術自由風氣、大師如雲盛況以及異彩紛呈的業餘文化生活等等,內容翔實,生動感人。這可以使更多人了解聯大、認識聯大,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  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只是為了把大學教育的長明燈持續下來,保持我國的學術文化不中斷。
  • 西南聯大的校長們
    西南聯大的畢業生裡一共出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共出了177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的元勳。鄧稼先、朱光亞、郭永懷、黃昆等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林家翹、陳省身則是西南聯大的老師。很多專家、學者都寫了很多文章,探討西南聯大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奧秘。
  • 穿越30年時光,聽馮友蘭先生憶西南聯大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原作建立於1946年西南聯大正式結束之際,矗立於原聯大校址——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校內。在清華大學校園主幹道西側的青草坡上,有一座複製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體主看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馮友蘭先生撰寫的碑文,背面鐫入抗戰期間參軍學生之姓名,共計8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