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6.2.1 真武湯概述

2021-02-22 嚶嚀法則
6.2.1 真武湯概述

今天是要一直教真武湯,不過在教真武湯之前呢,我想先跟同學看一下這本課本前面有一個教中暑的方子,卷五的一開始,它說傷暑病脈證並治。因為上個禮拜天的時候我自己就有中暑,然後會有同學跟我講說他有中暑,那我想有一些經方裡面中暑比較常用的方子,我想大家還是知道一下會比較方便一點。一般來講我們要預防中暑,先吃一點生脈散還是有一點效的啦,那可是如果沒吃生脈散,或者曬太陽實在曬太久了,弄到這個熱氣鑽進來了,那會覺得頭昏啦、冒冷汗啦、想吐啦這些感覺或者是發燒啦,這樣的感覺大概我們可以認得出來說身體怪怪的,中暑了。如果是中暑用一般比較常用的時方的話,我想時方裡面的中暑藥,如果大家去迪化街去買科學中藥,買一個六一散的東西大概也是可以的,就是它是滑石跟甘草兩味藥做成的科學中藥,好像不是每個廠牌都有做,但是還蠻好用的。那等到你覺得頭昏難過的時候,吃個差不多1公克到2公克其實就會舒服一些,它能夠把身體的熱帶走一些。

不過如果用了六一散還不覺得很有效的話,那我們的課本裡面傷暑病的這個部分,我覺得至少同學要會一下它的第一條的竹葉石膏湯跟第六條的白虎加人參湯。其實白虎加人參湯跟竹葉石膏湯本身是非常類似的方劑,所以就算你在用的時候用錯成,就是他說竹葉石膏湯的狀況你用了白虎加人參湯其實也還是會有效。那這個竹葉石膏湯的條文裡頭啊,他說寸口脈弱,口渴,汗出這些這些,那我想,就是當你中暑的時候人很虛的時候,用竹葉石膏湯這氣特別虛的時候。那如果是第六條白虎加人參湯,它的主證是說惡寒,然後呢有其它條件,有出汗,然後呢有發燒,再是呢人有一點怕冷,那這樣子的話就用到白虎加人參湯。所以白虎加人參湯看起來它的症狀跟竹葉石膏湯相比的話,只是多了一點點怕冷的感覺,不要說中暑不會怕冷,其實中暑有的時候人會特別感到虛,還是會有冷的感覺。我想治療中暑,他用一些清熱的藥把我們身體受到的熱氣帶走,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六一散用滑石,那經方裡面用石膏。

但是還有一個層面就是,治中暑的藥除了要把熱帶走之外,其實還要加一點補氣的藥,因為會中暑往往是我們的氣在這個時候都蠻虛了,所以這個熱氣才會鑽進來,所以補氣的藥是蠻重要的。所以比如說他用白虎湯加人參,如果用白虎湯裡面加生脈散、加黃芪之類的其實都可以,就是用到的規則大概就是這樣子。但是要確實而有效的能夠把這個熱帶走,如果你用了石膏的話,通常的效果都是蠻好的,但如果你覺得還不太夠的話,上個禮拜我們教的是梔子湯系對不對,如果你放一點梔子的話,悶在裡面的熱氣還更容易帶走。無論是六一散或者是竹葉石膏或者是白虎加人參湯,臨床的藥效都很好,但是有的時候你會覺得吃一口就很舒服,那再多吃兩口更舒服一點,往往吃得過頭了,可能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會覺得胃不太舒服,那輕則沒有胃口,重的話可能有時候會胃痛,就是胃被你用的這些寒藥冷到了。那如果有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反正家裡面一般補脾胃的藥可能同學都還有一些嘛,就是你吃一點理中湯什麼的,就可以把這個脾胃暖回來,這個祛暑藥的副作用就可以去掉,所以就算這個藥吃得過頭一點點的話,副作用也蠻好處理的。所以我想這些方子同學還是曉得一下好了,因為這兩個禮拜熱起來還真是蠻熱的。不過我昨天問禮拜六班的時候,好像禮拜六班的同學沒什麼人中暑的樣子,所以講了有點多餘。不過這個篇章的還有一些其他方子同學就可以自己看一看,這些方子都算得上是蠻好用的方子,當然有一個一物瓜蒂湯可能是吃了之後會讓人吐的,但是其他的方子臨床上面我想都有相當好的療效,所以同學細部的辨證你可以自己看。基本上,我想我們臺灣本來就是很接近熱帶的地方,大家身體對於熱度都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發生中暑的話幾乎絕大部分就是竹葉石膏或者白虎加人參可以擺平得蠻好的。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教真武湯的條文,那真武湯呢它的條文是在我們這個卷七的第55條以及後面還有一個卷十一的某一條。在開始跟同學講真武湯之前,我要先跟同學說明一下,就是我教真武湯的方法可能會不太有系統,而且我也不會給同學一個很清楚的辯證點。我教真武湯的方法,不如是我們假設有一個人叫作真武湯,他是一個行蹤神秘的大明星,然後我們有一些關於他的八卦,然後呢我會告訴你說這個大明星他可能個子多高,喜歡穿什麼樣的衣服,然後平常逛街的時候喜歡去哪家路邊攤,他最喜歡什麼臺灣小吃這樣子,講一些有的沒有的關於他的八卦。那或許有一天你走在路邊會發現一個人,讓你會覺得說,這個人是不是就是那個某某大明星哦,就是可能你會在人群中認出他來。也就是真武湯它的辨證點其實不是那麼好抓,我如果硬給大家一個很死板的框架的話,有的時候反而不太容易用得很順手,所以不如我來跟同學聊一聊關於真武湯的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那聊久了之後,可能同學在感覺上是一無所獲的兩堂課之後,會慢慢開發出一種直覺,就是覺得這個病人好像可以用真武湯,就是大概是這樣子一個沒有把握的把握。

當然真武湯如果是治療雜病的話就還好,因為真武湯治雜病的時候比較有頭緒可以抓,就是所謂的水毒型的體質的人抓起來不會太難。可是如果你是真武湯用來治感冒的時候,就像我們這個7.55條跟後面的11至多少條都是真武湯拿來治感冒,真武湯拿來治感冒的時候就會面臨一個困難,就是沒有很充分的辨證點可以用。就是你與其說這個東西是真武湯證,不如說這個東西又不像麻黃湯證,又不像青龍湯證,什麼湯證都不像,然後這樣就給他吃真武湯算了,有的時候甚至是有一點這樣消極的這種消去法的感覺,他本身的真武湯證沒有那麼明顯,所以這個地方先跟同學說明一下。所以我們真武湯就只好用那種比較亂亂教的方法,用一種比較迂迴的方式來逼近這個湯。

那要教到真武湯呢,我覺得可以先回憶到一點東西,就是同學上《傷寒論》的方子上到現在了,可能也會上下去。不曉得同學有沒有注意到一些小事情,就是《傷寒論》裡面啊一個方子多於五六味藥的,就是還算有一定的數量的藥的方子裡面,有一些方子是有甘草的,有一些方子是沒有甘草的。就比如說我們教過的方子裡面桂枝湯是有甘草的,麻黃湯是有甘草的,可是五苓散是沒有甘草的對不對?那這種有甘草的方子跟沒有甘草的方子其實在《傷寒論》裡面呢是可以特地拿出來做一個專題來討論的。就是一個方劑裡面有甘草或者沒有甘草,其實這個方子裡各個藥味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太一樣的。就好比說我們會說桂枝湯裡面大棗入營,生薑出衛,就好像桂枝湯的藥性走在血管裡面,有了生薑之後它的藥性就能夠因為生薑而從血管裡面透到血管外面,然後把風邪之氣趕出去對不對?這是所謂的生薑幫助桂枝從營分走出到衛分的一個效果。可是呢,有一個方子跟這個桂枝湯的藥物組成是是蠻像的,叫作黃芪五物湯,黃芪五物湯是治療血痺的,就是血的麻痺,就好像這個人的手很容易麻,或者有一些虛證的中風也有人用黃芪五物湯的。那黃芪五物湯的結構就是桂枝湯裡頭沒有甘草,然後生薑加倍,然後再加黃芪這味藥。那你說黃芪五物湯跟桂枝湯的走法有沒有一樣?其實我們在臨床上吃這味藥,感覺這味藥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像在黃芪五物湯裡頭啊,那個本來在桂枝湯裡面那個吃了桂枝湯——如果你用煎劑的話會特別有感覺——那個桂枝進入血分裡面的那個藥的藥性有生薑把它帶出來,然後讓你變成出汗這種感覺,在黃芪五物湯那個感覺變得不一樣了,好像桂枝這個藥性就只走在血分裡面,然後生薑就在血分外面做一些生薑要做的事情,比如說把一些溼氣祛除啦,把一些寒氣逼散啦,然後就讓人覺得好像桂枝跟生薑再也沒有連屬性的關係了,甚至你可以說是多了一味黃芪在裡面,就把桂枝跟生薑兩味藥的藥性遮斷了。如果是在經方的藥理學來講的話,黃芪這味藥是走在營分跟衛分之間的,所以加一味黃芪之後,桂枝跟生薑的藥性變成兩個世界的事情了,就沒有那個連屬關係了。但是相對來講,治療黃汗的桂枝加黃芪湯,那個時候還有連屬關係存在,所以就是經方的藥味有時候差一味甘草喔,整個藥物的排列組合的方式都變得不一樣了。就像是我們才教過的五苓散,它的這個沒有甘草就好像那堆藥物呢,它都不從中焦來作用。所以五苓散的藥物就像是接力賽跑一樣,就是白朮做白朮的事情,把水吸到哪裡去,白朮跟茯苓一起把水吸掉,然後吸掉以後丟到這邊;然後茯苓跟桂枝在膀胱做這個氣化的功能;然後用豬苓和茯苓在一起,然後把這個水往上面拉;然後澤瀉在往上拉的同時,把一些水裡面不要的東西排除掉,所以它的藥物的排列組合變得非常活。就是用了甘草的方劑好像在假設人體有一個看不到的中心軸,然後所有的藥物都抓著這個中心軸往四周做事情,可是沒有甘草的方劑的時候,這個藥物就好象有它自己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這兩味成一組,那兩位藥性成一組,然後每兩味藥的排列組合都有它自己的意義存在。所以你說甘草這個什麼調和諸藥的這種,好像藥物間的和事佬的藥性,其實在經方裡面看得還是蠻清楚的。那又或者像是經方裡面有個厥陰病用的方子叫作烏梅丸,烏梅丸裡面是有很多大熱的藥跟大寒的藥,可是烏梅丸也是沒有甘草的。那它這個沒有甘草,研究的人講說其實經方用甘草往往都是這個藥可以從中焦起作用,然後向別的地方延伸的。可是烏梅丸這個病這個人陰陽離絕,這個人的身體根本已經都沒有中焦了,陰跟陽都分裂掉了,那在這個情況下好像要讓很熱的藥去把這個寒氣激起來,然後用很冷的藥把熱氣打下去,然後把這個寒跟熱重新融合在一起,這種情況下,沒有中間的區塊那個地方可以用的時候也會不用甘草。那就是有些人會在觀察說經方裡面有用甘草跟沒有用甘草的方子喔,它的這個藥物的走法是有不同的。

那我們今天要講的真武湯,在張仲景的使用之下它就是一個沒有用甘草的方子,那為什麼要說在張仲景的使用之下呢?因為如果我們要說在經方的其他的脈絡跟源流,像是陶弘景的《輔行訣》裡的這個玄武湯,小玄武湯跟大玄武湯,那他的大玄武湯就是有甘草的,就是有甘草、乾薑、人參加到我們現在的真武湯裡面,那那樣子有甘草、乾薑、人參的真武湯的效果大概是真武湯加上半貼理中湯的效果吧,那作用點會變得比較穩定,就好像是確定是用來補中焦的。可是張仲景的真武湯呢,這個沒有甘草的真武湯啊,其實作用起來的確是讓人特別能夠看到,當一個方劑沒有甘草的時候這個方劑的可能性可以有多大。其實這個可能性也可以換一個講法,就是這個方用起來讓人感到有多混亂,就是你不太確定這個方子要做什麼了。

那這個真武湯啊,它的能夠治的病的種類我覺得的是相當的多,甚至我坦白的說就是,如果是我個人幫別人看病或者開藥的經驗,我覺得加加減減到今天,恐怕真武湯是我開的最多的方子。那但是這裡有一個但屬,那就是因為我能夠這麼常開真武湯是因為我開到的對象都是我的助教、我的朋友、或者是班上的同學,所以我比較敢開真武湯,因為真武湯藥性是非常脆弱的,你可能多喝一口冷水啦或者怎麼樣,它就會被破功。所以你是開給一個不相干的外人的話,基本上我不太能夠開,因為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療效。但是如果大家都是可以關起門來說話的這個學習經方的這個行內人或者是同好的話,那在臺灣這個環境,我覺得真武湯是非常常用、非常好用。如果你用雜病的角度來說,就是臺灣的人體質是,非常高比例的人是有充分的水毒體質的,那水毒體質的人真武湯大概是對證施藥,這是一點。

那這個真武湯呢我們都說真武真武,我們現在說叫真武哦,古時候叫玄武對不對?那這樣的話它也是我們古代方劑裡面的六大神獸之一啦對不對,就是二旦六神,就是東方有青龍,西方有白虎對不對,南方朱鳥北方玄武,那中間的話,上面下面各一個勾陳跟騰蛇,二旦是陽旦跟陰旦。所以真武湯、玄武湯,它代表北方的水神,那你說這個方子它跟水有什麼關係啊?首先它是一個治療身體裡面水運化跟水代謝的方子。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走過來一層一層的,我們當初在看苓桂術甘的時候,它治療中焦不能運化的痰飲對不對?所有有白朮茯苓組、有茯苓桂枝組、有桂枝甘草組,就是它的結構上面來講的話主要是能夠把這個區塊壓住我們的痰飲去掉,並且宣通心陽讓血液能夠去到該去的地方,就是苓桂術甘湯。那五苓散的話呢它就是好像拉力賽一樣,我們人體從水的吸收到排除,中間這一整個路徑哪裡有不通暢的地方,五苓散都幫你順一順,所以能夠治療水逆,它幫你順一順你身體的水。那可是有的時候我們身體的水光是五苓散還不能夠處理的很好,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可能會有這個腎陽虛的問題,如果我們的腎陽太過於不夠的話,可能我們會面臨到一個情況就是腎陽根本不夠了,所以我們的這個水氣就,根本就沒有體力把水精之氣從後腦勺運轉上頭。那這種基本的體力的不足夠,就是身體的能量不足夠的時候,你光是靠五苓散也做不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那這個時候就要更進一步到使用真武湯了,所以處理身體水這件事情,的確是真武湯所擅長的。

那我常常在用的字是「水毒」,那水毒這個字其實是日本人在用我拿過來用,那日本人他們把我們中國人的氣血水辯證把它用的還蠻熟練的,所以日本人他們會說其實人的身體生病可能是氣滯,氣的鬱塞不通,停滯不流動,氣滯;可能是血瘀,就是有瘀血;可能是水毒,所以水停在那邊變成死水,然後就臭掉,變成有毒了。那氣滯、血瘀、水毒這樣的說法是日本人的講法,那我們中國的醫生,乃至於近代的中醫怎麼講這個水呢?我們說張仲景的話他就是說,真武湯證是有水氣,或者小青龍湯證他也寫心下有水氣對不對?就是張仲景用的是水氣這個字,可是水氣這個字也是張仲景的習慣用語。那後世的醫家也覺得,水氣聽起來沒有什么正邪的標籤,就是聽起來好像不是什麼壞東西,那我們身體裡面運轉的好的水氣那也是水氣,所以就覺得這樣不行。所以後代醫家就開始幫它多加一個標籤,就是身體裡面比較好的,能夠運行被我們身體利用的,對身體有幫助的水我們稱之為熱水氣;那放在那邊會臭掉的,不會流動的,對身體沒有用的水氣我們叫做冷水氣。所以到了近代的中醫提到真武湯證,中國這邊的中醫大概都會說真武湯治的是身體裡面的冷水,就是沒有生命能在裡面的水,那你說冷水也對,說死水也對,說水毒也對,就是這個名詞上面給大家順一順。

那真武湯這樣一個治水的方劑,它本身的藥性來講呢,其實也很有一些水的調子。這怎麼講呢?我們看真武湯的這個藥物組成哦,它是茯苓、芍藥、生薑、白朮、附子,那附子我們姑且算它是三兩好了。就是變成說可以看到說,茯苓、芍藥、生薑、附子都是一樣多,白朮少一點點,也就是這個藥方它作用在脾胃的地方,他有刻意的讓它壓抑掉一點點,然後其他部位的藥物放的多一點。其實這也是有意義的,因為臨床上面我們在用真武湯的時候,的確是需要白朮少一點點。因為講白一點,就是我們現在在市面上買得到的科學中藥,有一些廠牌的真武湯它的白朮是沒有少一點的,其他藥的比例是3,白朮是2,這是張仲景的真武湯的比例,可是呢現在一般科學中藥的廠商,有些廠牌就直接白朮也放3;而相反的呢,附子呢至少是要放3的,可是有一些科學中藥的廠商他附子就只放1。因為他們好像一方面臺灣人哦,臺灣的廠商其實一開始就點怕附子,因為什麼《本草備要》之類的書都寫附子是大毒嘛對不對?有毒的藥;那另外一方面就是看到張仲景寫一枚。那我們這些考據都是最近這二十年才做的比較完善的,從前我們很難搞清楚一枚到底是多重,漢代的一枚到底有多重,所以就覺得好像一枚可能是一兩吧,附子那麼毒怎麼能放太多呢。所以就變成這個比例就這樣一直用下來了,所以我們比較老牌子的科學中藥廠,往往附子在真武湯裡面比例就放到1。

那當你買到的這個是白朮佔到3、而附子佔到1的真武湯,那在吃它的時候,就會容易發生一個經驗是什麼呢?就是你就算每天三次,每次只吃一公克半、兩公克,你會發現怎麼會上火了。可是呢相反的,我想我們助教都很多人愛嗑真武湯的哦,就是把真武湯當毒品一樣,動不動就吃,其實愛嗑真武湯的助教也會知道,其實真武湯吃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上火的對不對?就是因為附子加乾薑會發熱,附子加生薑就不會發熱的。可是呢,其實助教吃得真武湯多少都有經過一點調整,就是這湯已經另外買好炮附子的科學中藥,然後加進去把附子的比例調高。那附子的比例調到比較高有出頭的時候,至少多過白朮的時候,好像白朮的藥性就比較容易打的進去,所以就不太會發熱,可是如果你附子放得少,反而白朮可以當在那邊變成反而讓你有一點上火。所以我們在用真武湯的時候,的確會覺得說白朮放得少一點點,其他藥放的多一點點,這個真武湯比較不容易上火,比較能夠吃的進去發揮藥效。那如果附子少而白朮多的真武湯哦,反而是吃起來效果沒有那麼好,反而容易上火,所以張仲景的這個劑量,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那同學如果是在外面買科學中藥的真武湯吃的話,買一罐真武湯之外,你再買一罐附子的科學中藥,或者是附子或者是炮附子,等一下會跟同學講。那你如果是吃4瓢真武湯,你可以在裡面再加1瓢到2瓢的附子,讓這個附子的比例是出頭的,那這樣用起來效果會比較好。那不然的話只是單純買一罐真武湯來用的話,如果附子的比例不夠的話,往往會容易上火,然後效果也不太行,那這些先跟同學講一下。

那真武湯的這個藥味組成結構其實看起來會讓人覺得有一點點不太理解,就是如果你寫個真武湯的藥單到藥局去開藥,比如說藥局老闆看到你寫一個藥方,茯苓、芍藥、生薑、白朮、附子,而他不認得真武湯他會有一點疑惑,就會說你這個方子是吃什麼的啊?就是有一點看不出來,就是茯苓芍藥為什麼要用到一起?就是感覺是有一點亂亂的。甚至曾經我認識的一個人,醫術非常好的,他開真武湯,然後人家拿著藥單去藥局買藥,藥局的老闆就說這個藥單誰開的啊,如果開這個藥單的人是我的學弟,我一巴掌從他頭上打下去。就是說很多人會覺得真武湯的藥物組成讓人覺得有一點亂亂的,甚至是即使是近代的經方家對於真武湯的感覺都會覺得有一點亂亂的,我想,我們如果想像是要克制水毒這個角度的話,其實真武湯這個方子看起來不會覺得很亂。你說茯苓、白朮都可以幫助我們的脾胃區塊把水吸進來對不對?那生薑一方面可以幫助水吸下去,一方面可以把水裡面不好的東西排除,生薑是打水毒的藥,就是在各個地方都有作用的,然後水吸進去以後,靠著這個芍藥把這個水能夠拉到下焦來。像芍藥用在真武湯裡面其實就有過一些爭議點,因為一般人看待芍藥的時候,會容易以為芍藥是一個什麼藥啊?是一個養陰血、養肝血,滋肝陰的藥,所以他會覺得說,哦用芍藥是因為你這個人肝血不足,所以肝虛了要養血,所以用芍藥。可是真武湯是一貼補陽的藥,你加一點陰藥在裡面,這個陽藥的藥性不是變得有一點爛嗎?所以即使像是大陸這邊的近代火神派系統比如說現在的盧火神,他在用真武湯的時候,看《扶陽講記》他都把芍藥拔掉,然後換成另外一個補肝陽的藥。就是好像覺得說芍藥這個滋肝的藥在這個補陽藥裡面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把它換成一個補肝陽的藥,比如說什麼仙靈脾啊,或者是換成什麼巴戟天之類的,就是換成一個更陽的藥。或者是在網絡上面也有人用真武湯我看他們是把芍藥換掉,換成什麼枸杞子啦烏梅啦,那是三七生在網絡上面用真武湯治療糖尿病的時候這樣子換,所以他會覺得說芍藥是個陰藥放在真武湯裡面不適合,到少有很多人人都覺得不適合。

可是我就覺得真武湯裡用芍藥有它用芍藥的理由,怎麼講呢?因為之所以會想要把芍藥拿掉,其實你可以說是經方本身的路數有一點不太清楚。首先是,我們從前在教桂枝湯那個地帶的時候教過一個桂枝去桂加苓術湯對不對?就是所謂的苓芍術甘結構,那苓芍術甘結構是幹什麼的啊?它那個主證是心下悶,微痛,小便不利,後腦勺發僵。就是它乍看之下有一點像感冒,實際上是胃裡頭的水沒有辦法被身體吸收下來,所以胃這邊的水當在這邊,然後呢拉不下來,所以就沒有水給這個人小便,然後也沒有水轉到後腦勺去,所以就產生後腦勺發僵,然後胃會發悶發重,然後小便不利這個現象。那你要有芍藥,就是茯苓白朮都有,再加上芍藥,這個苓芍術結構才能夠把那個水拉下來。所以芍藥是把水從比較中上焦的地方往下面扯,讓它能夠到達下焦,然後達到製造出小便的一個藥物,那這是在經方的世界芍藥的用法。另外一個可以體現到芍藥這個用法的是甘遂半夏湯,就是有痰飲在上焦,你用了一些打痰飲的藥沒有辦法把這個痰飲拉下來,那你就要在這個藥物裡面用芍藥才能夠把痰飲扯下來。所以如果我們明白了桂枝去桂加苓術湯的用藥結構跟甘遂半夏湯的用藥結構的話,那真武湯用芍藥是一個在經方內部的邏輯來講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

只是可惜的是,歷代的一些醫家我覺得在使用經方或者閱讀經方的時候,都不是很尊重張仲景的著作,就像《醫宗金鑑》這本書,他就直接桂枝去桂加苓術湯就直接說這個是感冒沒有好,怎麼可能不用桂枝,這個當然是錯簡啦,一定是去芍不是去桂,把它改造成桂枝去芍加苓術湯了對不對?就是把它變掉了。那所以,就是當我們讀一個古書對它缺乏一個基本的尊重的時候,有的時候就會有一連串的誤解發生,然後到後來連真武湯好像都不能用芍藥了。那真武湯我覺得有些藥物幫忙水吸進去,有的藥物幫忙把水拉到該去的地方,然後這個附子暖腎陽,然後把這個水氣運轉上頭,這是真武湯基本上面供應我們身體這個能量去做到這些些事情的這些藥物,那它這樣子轉一圈。而這樣子轉一圈,講起來也算是簡單,可是真武湯它有它不簡單的地方,就是當它在運轉身體的水的時候,當它這個藥物我們不知道茯苓跟芍藥加起來要幹嘛,我們也不太確定芍藥跟生薑遇到一起它們可以幹嘛,然後我們也不確定白朮跟芍藥加在一起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就是它的藥物裡面,其實當它沒有甘草的時候,每一味藥與每一味藥的相遇,都讓人覺得有一點不可捉摸的感覺。

而真武湯這個方在臨床上面在感冒的時候,我們要抓真武湯的主證也同樣的會給人一種不可捉摸的感覺,就是究竟什麼樣的症狀算是真武湯的主症呢?雜病的時候還抓得到,但是感冒的時候抓起來有點困難,這是一點。那另外就是啊,真武湯如果以藥效來講,它的藥效是很特殊的,甚至它的藥效我覺得以結論來講,會牽涉到了一個——我以一個中醫的學習者不太適合講的一個專用名詞,就是幹細胞。同學有沒有聽過什麼叫作幹細胞?就是什麼臍帶血呀什麼東西,那臍帶血裡面就是有幹細胞。那這個幹細胞是什麼東西啊?它是一種還沒有分化的細胞,什麼叫作還沒有分化的細胞?就是如果有一個原始的細胞它還沒有決定它要變成什麼細胞的時候,我們稱為這個細胞是比較原始的,比如說幹細胞。可是在一個人組織裡面,我們身體裡面的骨頭的細胞它已經變成骨頭的細胞了,腦子的細胞已經變成腦子的細胞了,那它應該已經分化過,已經確定它要長成什麼樣的細胞了,那這個細胞就不能拿來用在別的地方了。就好像說你腦子裡有一塊缺損,你拿骨頭的細胞放進去它也沒辦法填腦子哦,因為已經用途已經不一樣了。

那幹細胞就是一種還沒有分化過的細胞,所以可以修補很多東西,因為它可以臨機應變,看它哪裡需要它就變成什麼細胞。就比如說我們說現在有一點西醫概念的人都知道,神經死不能復生嘛對不對?我們說神經死掉就死掉了,它是沒有能力再生的,所以如果你的腦受了什麼損傷的話,然後神經受了什麼損壞的話,大概你的這個機能就一輩子不用期待它恢復了。可是雖然這麼說,可是幹細胞還是可以幫忙神經復生的對不對?就像是從前古時候的科學家他們發現說,小白老鼠的腎臟腎上腺裡面含有一些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如果把它抽取出來,就是把腎上腺把它打碎了,把幹細胞拿出來,然後把小白老鼠的腦子破壞掉,你再把這個腎上腺裡面的幹細胞打到腦子裡面去,就會發現這個幹細胞可以幫忙把已經破壞掉的神經再修補起來。所以雖然說神經死不能復生,但是有了幹細胞它還是可以復生,大概是這樣的感覺。那從小白老鼠的實驗告訴我們說,人的腎上腺裡面還留存著一些幹細胞,只是我們一般人的幹細胞是放著放那邊也不能拿來用。可是吃了真武湯之後,往往會有一個奇怪的療效,就是好像說我的身體裡好像多了幹細胞了,這是一個身為中醫很不應該講的話,因為我沒有辦法看到人的幹細胞在身體裡面吃了真武湯怎麼跑怎麼長,所以就是不能夠證明的一個話。

但是以結論來講,就是真武湯往往可以修補到一些西醫會覺得說,這個不是已經死了已經壞了,是不可逆反應,你怎麼可能修的好,所以應該是之前我們誤診吧。就是那樣子的一種情況的,就是照理說要用幹細胞才修得好的一些東西,真武湯可以修得好。所以說這個不知道它要幹什麼的一貼藥,不知道要怎麼抓主證的一貼方,搞了半天就很像是我們中國人說的水的性質,就是不知道要幹嘛,還沒有決定要幹嘛,充滿了潛力。所以吃下去以後,它是一貼莫名奇妙的藥,它就會在人體裡面造出一種好像讓你身體變成有幹細胞的狀態。那比如說像真武湯治療一些人啦,比如說老化呀,虛弱造成的耳朵聾掉啊,眼睛瞎掉啊,像這些東西你都不太會覺得人有機會恢復的嘛,就是退化掉的東西,可是吃了真武湯有希望就好起來了,就是眼睛又從瞎子又變成看得到,從聾子又變成聽得到。或者是臨床上面我們常用的,就是我們說糖尿病有些人他的這個腳會越來越麻木,到後來糖尿病到一個階斷以後,他的腳好像走在地上踩的是地板還是地毯都分不出來,踩到小石頭都沒有感覺,那這個跟要截肢有沒有什麼關聯性啊?是不是更嚴重一點有可能會變成要截肢的狀態?我不太確定哦。照理說就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裡面他的神經好像越來越不行了,那你說這個腳踩到地上都已經不知道自己在踩什麼,就是神經已經廢了,就是不可逆反應啊,那結果吃真武湯又開始有感覺,神經又好像長回來了,就是這樣的狀況還是有的。所以真武湯它可以補到這種很不可思議的地方,這是一個它的療效一個很讓人不可理解的部分,之後再跟同學介紹怎麼用它。那甚至像是如果我們用真武湯用的順手了,也不要說什麼腎衰竭了,真武湯治腎衰竭其實都還是小兒科,治療所謂的腎壞死大概都還是有辦法的,真武湯很厲害,就是這種事情它要挽回身體的組織的這種崩毀跟墮落喔,真武湯算得上是很厲害的方子。

那我們為什麼會在臺灣變成好像很喜歡用真武湯啊?其實這也是有一些歷史上的脈絡的。怎麼講呢,就是我們中醫一直以來都斷斷續續的有所謂用陽藥的傳統,就是用比較暖比較溫補藥的傳統。就比如說像明朝末年的時候,趙獻可(趙養葵)他的《醫貫》說是用八味丸來補命門之火,或者明朝末年的張景嶽也用了很多這種補陽的藥,那到了清朝末年當然更有所謂的火神派的誕生對不對?就是重用附子劑,生附子用了很多,什麼白通湯啊四逆湯這種驅寒破陰實的藥用的很猛的。可是真武湯的使用卻不是火神派帶起的流行,它有一線之隔喲,就是火神派用陽藥、用補火藥、用驅寒藥、用破陰實的藥這是他的一個用法。可是真武湯卻不是一個火神派特別看重的藥,真武湯的流行是在另外一個環境框架之下產生的,就是所謂的嶺南中醫,或者講得更精確一點,是廣東地區的某幾位中醫在近代變成非常非常擅長用真武湯,然後帶起這個風氣的。那所謂的嶺南中醫比較代表性的人物,如果以近一百年來講的話,那就是廣東香港一代的那時候有四大醫啊,專門開大包藥的陳大劑陳伯壇對不對?那跟陳伯壇相對的,專門開小包藥的黎小劑黎庇留,然後黎庇留還有一個好朋友呢譚彤暉哦,跟易巨蓀這些就是廣東四大醫這樣子。那其實說四大醫,你說陳伯壇陳大劑他一家比較獨大,然後譚彤暉、易巨蓀跟黎庇留比較這三個人是好朋友,那為什麼要把他們講成四大醫?我想廣東人就是有這種習慣哦,像當年香港人出道幾個明星就要硬湊一湊,什麼邵氏五俠七公主啦,什麼四朵金花啦,然後什麼拍個武俠片什麼如來神掌,江湖上叫什麼一絕雙飛三絕掌對不對?就是多少有這種奇怪的江湖排名,就是我們廣東人很喜歡搞這種東西,所以有陳大劑、黎小劑等等外號哦。那個陳伯壇因為他開藥那麼大包哦,就是震驚四方哦,所以像我們廣東人現在還有廣東人的俗話,說這件事情壞了糟糕了,就說大劑了大劑了,就是陳伯壇創下的流行語,到現在還在用。那這個黎小劑就是黎庇留啊,易巨蓀這些人的醫案其實都有常常會用到真武湯,那這些醫案我下個禮拜醫案講義都會附給同學,所以都看得到。不過呢要學習使用真武湯,倒不太需要去認真鑽研這些帶起真武湯流行的所謂的廣東四大醫的這些著作,因為這四大醫之後有一個人把真武湯做了很好的歸納,而且做了很好的發揮,所以我們要學真武湯的話,看那個某某人的著作就可以了,真武湯的相關著作我這邊49頁講義有給同學,就是他們的下一代的人譚述渠,那譚述渠的著作的話,我覺得對真武湯的研究就做得非常的好。

那同學們我要講的是,為什麼真武湯會變成在嶺南醫派或者說廣東派的人會開始流行真武湯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有一個環境上面的需要的,像我們這些廣東人啦,他的飲食或者生活上面到底有什麼地方是跟中國大陸的人有一些不一樣的,我覺得我們嶺南人最厲害的一件事就是很會吃清涼下火的食品,這是嶺南人的特色。所以說四川人或者是中原人要造成真武湯的大流行是不容易的,因為不太有那個環境,但是我們臺灣人跟廣東人就很可以遇到這樣的狀況。我覺得我們廣東人來講的話,根本家庭主婦開下火藥的功力都超過了現在臺灣一般醫生啦,你到香港去,比如說什麼這小孩子一身痱子哦,夏天天氣太熱了,暑氣逼人長痱子,每一個家庭主婦都知道,痱子這麼大,很簡單啦,綠豆煮西洋菜,一碗下去第二天就好了,下火藥她非常的會開。在我們去香港逛街,看到路邊的涼茶攤,有多少種不同的涼茶啊,然後我就聽老闆娘一樣一樣介紹,我一樣一樣喝啊,就這種是清肝火,那種是退什麼的,那種是治眼睛的……我們吃的什麼雞骨草、什麼夏枯草,什麼草什麼草一大堆,就是涼茶分得非常細。那我們臺灣的涼茶是沒有分得那麼細,但是比香港的還要寒……。像我們家附近有一個鄰居,他從前他年輕的時候他姐姐啊,三天兩頭買青草茶回家喝,現在身體都喝到爛到不行,就是太厲害了,我們臺灣人的青草茶,就是又苦又黑哦,看起來實在是有點讓人害怕。

那我覺得廣東人還知道有點分寸,但是即使是知道分寸,還是因為天氣熱的關係,動輒就用清瀉的食品或者是飲料,那在這樣一個脈絡之下發展出來的真武湯的使用範疇。如果你看譚述渠的著作的話,就會看到他動不動就說,這個人本來血壓就已經很高了,然後因為誤信一些江湖傳言,就是因為血壓高,所以吃得很清淡,每天多吃生菜水果,乃至於身體日漸虛弱,然後血壓日漸升高,終至不可收拾;然後某某人吃我的藥已經好的差不多了,然後又去吃了很多青菜水果,然後就悔不當初,然後全部破功怎麼樣怎麼樣。就是真武湯的敵人就是青菜水果,就是生菜水果,就是冰涼飲料,就這個樣子,就會讓人看到說,真武湯跟我們現在的飲食習慣是多麼在對立的一個狀態。我們現在臺灣太能夠種出水果來了,你要幫忙經濟發展就要幫忙吃水果對不對?廣告啊什麼一天五蔬果,其實這種東西都是臺灣才會有的,因為臺灣需要賣水果。如果你在沒有水果的中東地方的話,你怎麼敢叫人家打廣告叫人一天五蔬果,那萬一人民跟你要你沒有的話他造反怎麼辦。所以這都是一時一地的這種需求,就是政府在商業上面的需求,然後人民就變成幫忙消滅那些農夫種的吃不完的水果。所以我們這種蔬果吃的很嚴重的這種飲食習慣,會特別容易造就出水毒體質,那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我覺得用到真武湯是特別的有機會。

像譚述渠的書,什麼《南遊醫案集》《名醫心得叢輯》好像現在書店已經絕版了,同學們要找的話就要去圖書館影印了,當然我們的醫案講義會發一些裡面內容,但是要看整本的話,就麻煩自己到圖書館去借書來copy了。其實譚述渠還有一本《東遊記錄》,那這《東遊記錄》不是臺灣出的,這本是香港出的,中央研究院裡面有一本。《東遊記錄》其實講醫理跟醫案沒有很多,他主要是記錄他被大冢敬節一些日本漢方醫學會請到日本去做客,然後日本人是如何善待他,如何尊敬他的整個過程的內容。那就是讓人感到說真溫暖啊,英雄惜英雄,不像現在黃成義老師提到倪海廈就說,那個爛人亂開什麼藥……就是這個世道啊,讓人感到說,那個時代是比較溫暖的這種感覺。所以看看是讓人有心理上面的感動啦,學醫術的話,看《南遊》跟《名醫心得叢輯》就可以了。

那這個譚述渠你說他是四大醫的哪一家的弟子啊,他哪一家弟子都不是哎,譚述渠他是陳伯壇家的小孩的朋友,就是好像是陳伯壇的兒子的高中同學之類的吧。那這個陳伯壇陳大劑當然也是很有名的人哦,陳伯壇當年開藥以大劑聞名,當然他很多其他的事情也很有名,比如說逢賭必輸,可是每天都要賭,恰恰他打麻將都每天在輸錢,每天都在賭就像練功一樣的,所以他有那種很多名醫的怪癖這樣子。那譚述渠呢他小時候,就是學生時代去陳伯伯家玩,就看到這個陳伯伯,他朋友的爸爸開藥,就覺得說這樣開也行哦。因為陳伯壇開附子就是輕則三兩,現在劑量的三兩,重則一斤,現在劑量的一斤,譚述渠看的是目瞪口呆,就說這個地方那個果真是醫院嗎,還是賭場啊?但是呢,看他們家,哎,大家來看陳大劑,拎一大包藥回家煮,然後都嘻嘻哈哈的,然後都覺得得到健康了,看久了就覺得好像附子可以這樣吃哦,就覺得不太有關係。那當然你看譚述渠的著作就會看得出他怎樣說服自己附子要開大量,像譚述渠開藥用附子幾乎都是一開下去就是八兩,現在劑量的八兩。當然因為……如果我們今天開藥,我上次在講到溫氏奔豚湯的時候有跟同學講,就是我們現在附子要開重,你要小量慢慢往上加,因為你不知道某一家中藥行買的附子有多毒,所以需要去調一下火候,不要說一下就加個八兩,然後一帖就毒死了哦,就是慢慢往上加你還有一些調整的餘地。那譚述渠他用真武湯,一開下去就是八兩的附子,那其實譚述渠這個八兩的用量很有參考指標的意義,比如說譚述渠用真武湯來治療高血壓——其實現在臺灣的高血壓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真武湯證,是陽虛水毒的高血壓,你說他是血壓不如說是水壓——那可是呢譚述渠一貼藥,一天的藥裡面用八兩附子,要讓這個血壓退下來也要三十貼吃足一個月。那你想如果是這個劑量的話,你覺得開科學中藥要吃幾年啊,血壓有機會下來嗎,所以不得不下重手,否則的話,要用真武湯治這些病其實很好用,問題是你沒有這個膽量開到那麼重,很難用,就是要用小劑量的科學中藥達到那個療效是相當不容易。

那譚述渠這樣開到八兩他是如何說服自己的?他說服自己的過程也讓人覺得還蠻有說服力的哦。他說,首先附子我們看得到,就是小的這麼大一坨,大的有這麼大一坨,那附子還蠻大坨的哦,像馬鈴薯一樣對不對?那你想像說,一顆營養不良的小附子有的時候也差不多有30公克,30公克快要現代劑量的一兩重了對不對?那中附子往往就是60多克70多克,那就有二兩重了,那大附子的話三兩都有哦,所以張仲景如果寫一枚大附子,你開三兩的附子沒有什麼問題,那如果張仲景寫一枚普通附子,沒有特別標註大的,那你開二兩也是對啊,所以張仲景說一枚附子你一貼藥裡面放二兩,這沒有什麼不對啊對不對?那他又說放二兩沒有不對,可是還有別的事情不對呀,因為從前漢朝時候附子是天然的品種啊,藥性很足啊,我們現在都是人工培植的,藥性都很弱,那打個五折,所以從前要放二兩,我們現在要放四兩才夠啦,因為人工種植的藥性比較不行,所以就打對摺,所以就加成四兩。然後他又說人工種植藥性已經打折了,可是從前張仲景時代的附子呢,就是好好的附子挖出來用生薑水泡一泡然後烘乾,藥性都很足,現在種附子的人都是王八蛋,就是附子挖起來就泡鹽滷水,鹽滷水是很苦寒的藥,然後你切片把鹽滷水洗掉,洗掉鹽滷水的時候,鹽滷水本身會把附子的藥性弄壞,然後洗掉的時候又會衝淡藥性,這樣再打個對摺啊,他就開八兩,所以我現在開八兩其實就是張仲景時代的一枚啦,沒有錯啦,就這樣自我說服一番,所以我們現在開附子就要用八兩,這樣才合乎張仲景時代的一枚,就是變成這樣子。那他講的有沒有道理?其實有道理,就是你要發揮張仲景的藥的療效,其實我們平常開一貼真武湯,開個附子下個一兩二兩那只可以說是太客氣了啊,就是真正要發揮足夠療效的時候,四兩五兩六兩起跳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現在的附子是沒那麼好,所以開個五兩到八兩之間我覺得是很常有的事情。這個是我們要認識真武湯的時候就先知道一些的基本的常識。

那我們來休息一下再繼續上。

相關焦點

  • JT叔叔慢慢教-130-真武湯概述
    6.2.1 真武湯概述    我在開始跟同學講真武湯之前,我要先跟同學說明一下,就是我教真武湯的方法可能會不太有系統,而且我也不會給同學一個很清楚的辯證點。-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
  • JT叔叔慢慢教-67-生脈散
    -62-大青龍湯概述JT叔叔慢慢教-63-小青龍湯概述JT叔叔慢慢教-64/65-藥解之細辛篇/牙痛治療JT叔叔慢慢教-66-五味子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
  • JT叔叔慢慢教-184-瓜蒂散證
    文源:彩雲長在精彩文章回顧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叔叔慢慢教-131-真武湯概述JT叔叔慢慢教-133-實脾散、椒附散及陽藥禁忌JT叔叔慢慢教-134-禹餘糧丸JT叔叔慢慢教-135-四逆湯證JT叔叔慢慢教-136/137-小柴胡湯之尋找少陽區塊/柴胡證小柴胡湯辨證技法JT叔叔慢慢教-138-少陽膽經之三焦細解JT叔叔慢慢教-139-膽的認識及中醫二三事
  • JT叔叔慢慢教-139-膽的認識及中醫二三事
    文源:彩雲長在精彩文章回顧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JT叔叔慢慢教-122/123-五苓散 簡談調胃承氣湯/五苓散方JT叔叔慢慢教-124-五苓散JT叔叔慢慢教-125-藿香正氣散VS祛邪JT叔叔慢慢教-126-澤瀉&豬苓及方藥JT叔叔慢慢教-127-桂枝甘草湯VS耳聾JT叔叔慢慢教-128-梔子湯系JT叔叔慢慢教-130-真武湯概述JT
  • JT叔叔偷偷教-166-腎氣丸
    -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164-牡丹JT叔叔偷偷教-165-腎氣丸的變化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JT
  • JT叔叔偷偷教-174-栝樓實
    -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JT叔叔偷偷教-173-小陷胸湯證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JT叔叔偷偷教-1.4.1
  • JT叔叔偷偷教-173-小陷胸湯證
    -1-2課JT叔叔慢慢教-3-傷寒論的六經傳變是怎麼回事?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JT叔叔偷偷教-1.4.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11090501)
  • 3.1.1利水劑系列-01-JT叔叔偷偷教
    -02-JT叔叔偷偷教2.2.2傷寒方劑-麻黃湯系列-02-JT偷偷教2.2.1傷寒方劑-麻黃湯系列01-JT偷偷教2.2更年期症候群-JT偷偷教2.1.1閒聊-吃補藥注意事項-JT叔叔偷偷教1.6.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偷偷教1.5.3暈眩方補充(兼及減腰肥方)-JT
  • 1.5.3暈眩方補充(兼及減腰肥方)-JT叔叔偷偷教
    文源:360doc 1.6.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偷偷教1.5.2-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偷偷教1.5.1小專題-厥陰篇-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4.2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4.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
  • JT叔叔偷偷教-3.4.2雜病問答-一貫煎、補中益氣湯、加味逍遙散等(11111402)
    文源:360doc精彩文章回顧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
  • JT叔叔偷偷教-5.4.2傷寒方劑-少陰篇-04(12022002)
    文源:360doc精彩文章回顧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
  • JT叔叔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
    也就是說,從這些疾病在分類上的歸屬,就可以讓我們概略地看出張仲景《傷寒論》說的「六經傳變」是怎樣在畫分人體功能的區塊的,而這,和今日西醫的解剖學,是相當不同的視角。即使是和中醫領域的五臟論治,也是從不同的基準點架構出來的。所以說,處理實質的肝的時候,很多的東西跟柴胡劑其實一點也搭不到,各有各的打法,所以柴胡劑,說是處理肝嗎?
  • JT-用腦工作者、硫磺與附子、鼻涕治法
    JT-桂枝湯推廣用法JT叔叔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JT叔叔傷寒雜病論【真武湯】JT叔叔:薯蕷丸是補藥之王JT叔叔:逸病和勞病JT叔叔:心理能量與厥陰病JT叔叔:很適合夏天的生脈散JT叔叔講中醫 - 肝不能鬱JT叔叔中醫基礎講座
  • 運用《傷寒論》真武湯加減治療多種疑難雜症體會
    筆者自2017年11月參加第四批全國中醫(臨床、基礎)優秀人才研修項目以來,通過中醫經典的再研習,對《傷寒論》真武湯有了更深入的領悟,臨床運用真武湯加減治療屬脾腎陽虛、水溼內停的慢性腎功能衰竭、風溼性心瓣膜病變、2型糖尿病、
  • 傷寒論,老中醫們都是怎麼學習的
    本文分享了jt叔叔、包識生和胡希恕等著名中醫人的學習經驗,小編覺得很有幫助,您覺得呢?  1、jt叔叔的數獨遊戲 (轉載於Jt叔叔) 張仲景寫出來的《傷寒雜病論》,我一直都覺得是值得背下來的書。為什麼我這樣說?
  • JT叔叔偷偷教-6.1.1傷寒方劑-厥陰篇提網(12030501)
    文源:360doc精彩文章回顧JT叔叔偷偷教-1.1.1傷寒論方劑-脈診入門JT叔叔偷偷教-1.1.2雜病問答-眩暈JT叔叔偷偷教-1.2.1六經辨證總綱JT叔叔偷偷教-1.3.1傷寒方劑-桂枝湯系列JT叔叔偷偷教-1.3.2.雜病問答:輸尿管結石(兼及骨刺)月經淋漓不止
  • 劉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湯經驗總結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根據陳慎吾先生的經驗,劉渡舟先生非常喜歡合用真武湯與苓桂術甘湯,治療心臟病表現為水氣上衝證者。二是用真武湯合防己黃芪湯。仲景用防己黃芪湯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劉渡舟先生將之與真武湯合方,治療水腫,特別是心性水腫。4.關於發揮運用(1)用於老年人傷寒發熱突發陽證轉為陰證的危急病症。
  • 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在雜病中的運用
    《傷寒論》講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應該落實到「治」,如果治療效果不好,辨一番,論一番,只是一種空談。
  • 【重磅微信群】傷寒論微信群,重磅來襲!
    【傷寒論第四期開班報名,最後1周多,請抓緊加微信:ysd31415926。】
  • 《傷寒論》精解+經方口訣錄
    一、傷寒精解一個冬夜,張師為我講解《傷寒論》大義,不拿書本,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