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星期一綜合症」關鍵在於自我調節

2020-12-15 中國政府網

    很多人一到周日下午或者晚上,就開始心情不好、憂鬱,什麼都不想幹,心裡只是反覆想著,「要上班了,要上班了……」第二天上班時,疲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紛至沓來,工作和學習效率因此降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星期一症候群」。專家提醒,擺脫「星期一症候群」,關鍵在於自我調節。

    「星期一症候群」的出現多與個體生理及心理狀態調整不佳有關。到了周末,忙碌了一周的上班族總算有了徹底放鬆的時間,或者白天補覺,或者外出狂歡、走親訪友,還有一些牌迷和網蟲,更是夜以繼日堅守陣地。這樣,不僅造成身體上的疲倦,原來正常的生物鐘也被打亂,加上對輕鬆假日的留戀和單調工作的厭倦,一想到星期一一上班就要恢復原來的節奏,應付隨之而來的滿檔行程,生理時差和心理狀態一時適應不過來,自然就會引發上述現象。而從人的生理上來看,也有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大腦鬆弛後,一下子緊張起來也要有個適應過程。

    此外,很多單位的工作大都是星期一做決定,牽涉到的個人或部門,就會感覺到比平時的壓力要大一些,精神也相對緊張一些。

    預防「星期一症候群」,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健康的基礎就是生活要有規律,即使周末時也不要過於放鬆,最好保持和平日一樣的作息規律。上班的前一天不要再安排過於刺激、高度興奮的活動,心理緩衝可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防止因突然難以適應而導致的緊張不安情緒。

    要把上班當成一件常事來對待,避免過度緊張。不要把上班看作心理負擔,上班前一天,有意識地幹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內容,一定要抽出半天時間好好思考第二天的工作情況,周日的晚上將周一所有的事情都調理好。

    保持一顆平常心。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普遍感覺生存、工作壓力大,甚至力不從心,這時就應該適當給自己減壓,制定適合自己的工作目標,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無論工作做好與否,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的,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在實際工作中,可能真的沒有多少是值得你憂鬱的事情。(李薇)

相關焦點

  • 我眼中的「星期一綜合症」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休息的時候,我百度了一下,終於確診了,原來我這叫「星期一綜合症」。星期一綜合症指的是在星期一上班的時候,總出現疲倦、頭暈、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關於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由於在雙休日過分耗費體力處理工作之外的事情,待到雙休日過後的星期一,人們必須又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這就是「星期一綜合症」,也就是說綜合症是由從休息日到工作日過度的不適應引起的。
  • "星期一綜合症"困擾都市白領 "剩男剩女"易染低落情緒
    星期一,告別周末的愜意和慵懶,拖著沉重的腳步進公司,面對電腦發呆,沒精打採……你是否也會意興闌珊不在工作狀態。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五大城市3000名白領的調查顯示,約有80%的受訪者有不同程度的「星期一綜合症」症狀,特別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 「星期一綜合症」,你有嗎?看看別人是怎樣克服的
    今天是星期一,我八點就上班,可是到一直到10點半,仍然昏昏欲睡,領導在臺上手舞足蹈,指點江山,我在臺下一臉茫然,腦袋一片空白,感覺完全進入不了工作的狀態,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被動地完成了幾個項工作,卻都是在慣性下進行的,整個人昏昏沉沉,很疲憊。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休息的時候,我百度了一下,終於確診了,原來我這叫「星期一綜合症」。
  • 深入解讀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深入解讀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核心提示:生活中很多人因為腦子老是在幻想自己得了狂犬病,最後被確診為是恐狂症,專業人士說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主要有四個,分別是建立正確的認知
  • 傳說中的「周一綜合症」,你中槍了嗎?
    經過了一個周末的休養,我們不得不承認——「周一綜合症」它真的暗戳戳的出現了!討厭周一似乎是世界性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可能會一口氣設定一大堆鬧鈴,然而還是起不來。你發現自己多睡了一刻鐘,這並沒有讓你更清醒,反而更疲憊了。
  • 心理法拒絕周一綜合症的問題
    你有過周一症候群麼,所謂的周一症候群指的就是一個人在周一的時候會特別的焦慮,特別的煩躁,剛剛經歷過雙休日,周一的時候難免會煩躁。 何謂「周一症候群」? 又到周一,休息了兩天的人們又要開始一周繁忙的工作。此刻,坐在辦公室裡,你是否感到渾身乏力,脾氣暴躁,不想幹活?據了解,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一到周一,叫苦連天。
  • 我需要吃一朵花來治癒周一綜合症
    如果全部中槍,那麼你已經患上了「周一綜合症」!俗稱:「周末結束了陷入憂鬱絕望綜合症」星期一是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過渡期」,又是一周的「開始期」,所以更容易引起難以擺脫的疲憊無力。治療講究「對症下藥「,所以治癒周一不幸福的最佳方法當然是「吃」!
  • 抑鬱症的表現 5種自我調節抑鬱症的方法
    4、睡眠障礙:約有70%~80%的抑鬱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患者通常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後即醒,故稱為清晨失眠症、中途覺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後又處於抑鬱心情之中。伴有焦慮症者表現為入睡困難和惡夢多,還有少數的抑鬱症患者睡眠過多,稱為「多睡性抑鬱」。
  • 如何擺脫拖延症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症,而且現在各種各樣的手機app,都在盡其所能地幫助用戶使用好碎片化時間,現在很多人已經到了只會使用碎片化時間,還經不住手機的誘惑,結果導致自己手上應該去做的事情一直往後推,拖延症也就越來越嚴重。
  • 用英語聊聊「周一綜合症」
    星期一綜合症指在星期一上班時,總出現疲倦、頭暈、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由於在雙休日過分耗費體力處理工作之外的事情,待到雙休日過後的星期一,人們必須又要全身心重新投入於工作和學習,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這即是所謂的「星期一綜合症」,看看口語裡經常如何表達這種體驗。
  • 英語口語如何表達「周一綜合症」
    星期一綜合症指在星期一上班時,總出現疲倦、頭暈、胸悶、腹脹、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第1141篇:變則通:自我調節的學習
    楊絳先生在回復年輕人的信中有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我頗為認同,且感嘆自己確實該多讀書,因為許多當下的困惑都在最近讀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沉思錄》《教育心理學》中找到了答案。曾經與小夥伴兒聊天,感嘆自己沒怎麼認真讀書寫作,大家在鼓勵及安慰之餘,也會說自己的狀態同樣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然而如何做到持續性學習?
  • 外媒:英科學家發現"憂鬱星期一" 應注意自我調節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1月19日報導,阿納爾還開發出數學公式來計算相關因素,並把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稱為「憂鬱星期一」。雖然後來連他自己都承認這只是一個「自證預言」,毫無意義,但為時已晚。因為「憂鬱星期一」這一概念已廣為流傳,每到這時都會成為推特等社交網站上最常用的詞彙。
  •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助人自助」
    擺脫貧窮、走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應有之義和本質要求。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牢記於心,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愛護送到千家萬戶,對生活上存在困難的群眾,要格外地關心照顧,綜合政府與社會的力量助其排憂解難,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 眩暈症的起因有哪些,得了眩暈症,這樣調節或有效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出過頭暈的症狀吧,其實它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眩暈症,暈症發作的時候會讓人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神經系統失調,發作時的患者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眩暈症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甚至能讓人們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下面一起看一下眩暈症的類型,如果患有眩暈症應該怎麼辦?眩暈症的類型也不是單一的,根據眩暈症的起因可將眩暈症分為以下幾種。
  • 教你四個擺脫拖延症的小妙招
    進步後要懂得犒勞自己  喜歡拖延的人更喜歡懲罰自己,而不是鼓勵自己,因此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當中。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做事的時候排除外界幹擾,保持專注對擺脫拖延症來說至關重要。追求正確的目標  不能把「擺脫拖延症」當做是一個短期目標,你可以把眼」下的目標聚焦在一個個具體的事情上,比如做一份工作計劃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3大緩解強迫症的療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有很多人都會有強迫症的現象,那你知道強迫症因該如何自我治療嘛?,強迫症對我們的身體又會有哪些危害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1、學會放鬆過於緊張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大腦進入強迫思維的死循環,儘量鬆弛地看待自己容易產生強迫的領域。
  • 抑鬱症的自我治療的書 抑鬱症自我調節的書
    抑鬱症的自我治療的書核心症狀:①情緒低落,心情低沉、鬱悶、悲傷、不開心,對今後感到沒有信心,沒有希望,甚至悲觀絕望,出現自傷自殺觀念和行為。②興趣缺乏,患者對什麼都沒興趣,對以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也失去興趣,整日生活懶散,行為被動,離群索居,不與人溝通。
  • 社交恐懼症的原因及自我調節方法有哪些?
    小雅老師:qifeixiaoya社交恐懼症自我調節就是要提高自己自信的根本。心理學家分析,社交恐懼症往往緣於過於自卑,以至無法作出正常的社會應對。一位心理學教授就曾這樣指出:「社交恐怖症者對自己太過於專注,例如一次普通的談話,很簡單,就是注意對方的談話內容。但害羞的人所擔憂的卻是他給對方留下的是怎樣的印象。這樣一分神,他就往往跟不上對方講話的內容。
  • 我的9年強迫症的徹底擺脫的經驗
    我認為:一切精神活動的"生理層面上"的"物質基礎"都是人人大腦本身都固有的"神經通路",當任何人開始因內外的相應刺激條件下,此通路即開始被提供能量,但這些一直都是人類思想活動的運行機制,但如果任一通路的能量持續長期大量存在,則量變超出了人體機器的調節機能從而導致了質變,即滿足了條件反射形成的所有條件,至此"初級神經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