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日三餐是生活之基礎,人們不管做什麼,都不開三餐的,而在人們的三餐中,除了肉菜、主食之外,這調味品也是少不了的,這可是一切美食的「靈魂」,不然就算是龍蝦鮑魚也食之無味。說到調味品,那種類也是非常多的,蔥姜蒜是基本,還有紫蘇、薄荷、羅勒葉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而圖中這種葉子也是一種調味品,味道媲美紫蘇,但認識的人不多,就像人們常說的「認識的當寶,不懂的當草」,這就是蛤蔞了,又稱假蒟、假蔞、山蔞等。相信很多湛江人都不陌生,因為當地人都會用蛤蔞來煮飯,帶有一股特殊的香氣,深受當地人的喜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蛤蔞是一種胡椒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能長至10餘米,多生於林下或者村莊附近的溼地上,而分布範圍也很廣,在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西藏等地都有。蛤蔞的葉子的比較圓潤,表面光滑,帶有很多紋路,長得也是很有辨識度的,聞起來有一股香味,跟紫蘇是差不多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在南方很多地方,人們都會把蛤蔞葉當成一種美味的調味品,用來做各種各樣的菜餚,例如端午節的肉粽就要加入切碎的哈嘍葉,一口咬下唇齒留香,風味獨特,而蛤蔞葉也可以用來做肉卷,直接把肉餡包裹在焯過水的蛤蔞葉裡,蒸熟之後就可以吃了,這吃起來香味就更濃了。
而廣西人則喜歡摘蛤蔞葉來炒田螺、做牛肉餅,這味道也是一絕的,讓人越吃越上癮,回味無窮。另外,蛤蔞葉還是一種中藥材,全草均可入藥,隨用隨採,具有溫中散寒、祛風利溼、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水腫、牙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等都很有幫助。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吃過蛤蔞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