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天說詩】不盡長江滾滾來,胡應麟推為古今七律第一

2021-03-01 嘯天說詩

大曆二年(766)夔州,重陽節登高作。大致上前四主景,後四主情。

首聯兩句各以三景連綴屬對,上句曰「風急-天高-猿嘯」,筆墨濃重,使人頓生秋氣肅殺之感,故落筆在一個「哀」字,是猿聲給人的感覺。下句曰「渚清-沙白-鳥飛」,著色轉淡,只一「回」字便與「風急」呼應,有不勝風力之感。兩句密集許多意象,寫得秋聲秋色俱足,而猿鳥驚秋,亦足興起人的秋思。

次聯筆勢突變,不再一句三景,而作一句一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已覺氣勢雄渾;而「無邊」與「不盡」,則在空間和時間上廣遠延伸,境界更見闊大;音情上「蕭蕭下」以舌齒音傳風聲,「滾滾來」以開口呼傳濤聲,出神入化;象徵上則包容十餘年間人事代謝與歷史變遷。

三聯入情敘事,以「萬裡悲秋」、「百年多病」高度概括了老杜畢生經歷及現實處境。其間熔鑄了八九層意思:滯留客中、家山萬裡、常年如此、逢秋興悲、登高又悲、獨登更悲、百年過半、晚年多病等等,可謂百感交集於十四字中。

末聯謂多年國恨家愁、白髮日多、排解唯酒,最後一句本作「新亭」仇注曰「停通」,今人多據此釋為近來(因病)斷酒。裴斐引「新亭舉目風景切」(《十二月一日》),謂新亭乃登高所在,即修成不久的亭子,謂末句非但不是說斷飲,恰恰說的是痛飲,「潦倒」云云,即沉滯於酒也,與李白「與爾同銷萬古愁」同情。不同者,老杜所飲非「美酒」而是「濁酒」也。

本篇不但在內容上極為凝練,境界上極為闊大,感情上極為深沉,就形式而言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造次一看,首尾似「未嘗有對」,中幅似「無意於對」,細按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對、字字皆律,乃自然工穩,為杜詩中大氣盤旋、沉鬱悲壯風格之代表作。明代胡應麟推為古今七律第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贊為古今七律第一?
    引言文無第一,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人各有所好,有的人讀到一首詩,心裡喜歡得不得了,將其推為心中第一,這也是情理之中。而能被歷代詩評家推崇,被很多人評為心中第一,必是詩中難得的精品。明代的著名詩評家胡應麟,就贊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中亦評: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甫的七律,如書法中的《蘭亭序》,是無數後人不斷學習的楷模,此詩算是楷模中的楷模了。那麼,為會什麼杜甫的《登高》會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呢?
  • 《慶餘年》中讓範閒名動京城的《登高》為何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七律,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出現過,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康震老師評價這首詩說,這首登高,古今七律第一,雖說有著秋意之悲,暮年之悲,但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依然突出了詩人的壯,可謂是悲不壓壯!氣韻宏大。一段簡短地詩評說出了在康震老師的心中,登高這首七律的地位有多高!
  • 都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處
    嚴羽的《滄浪詩話》裡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但是也有很多不敢苟同的人,最為權威的是明代詩評家胡應麟,他在《詩藪》裡說,杜甫的《登高》「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這樣,《登高》既為古今所有七律詩之冠,當然就蓋過《黃鶴樓》了。
  • 《慶餘年》中曾說杜甫《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有何依據?
    杜甫《登高》一詩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這個評語是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所下的: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是說,杜甫的這首詩從唐代開始一直到明代都能算作第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何為律詩?句法、章法、字法以及意境有嚴苛要求「律詩」很多人都感覺自己很熟悉,最常見的就是七律、五律,所以很多人把一首有八句詩的作品就認為是律詩。這是一個誤區。
  • 史上最難以超越的一首律詩,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
    近體詩是興起於唐初的新的是個題材,它是文人們在對詩歌文字發音規律的基礎上總結出的押韻、對仗、平仄的規範,因而近體詩雖形式固定,但讀來抑揚起伏,表達力極強。因而近體詩盛行於唐代。近體詩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師,以及其他延伸發展出來的六言、排律等等。
  • 杜甫的《登高》,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真是無法超越的格律樣板?
    為「五七古」與「五七律」詩歌的創作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登高》這首詩寫於杜甫晚年,由於「鍊字」與「對仗」水平高超,由於寓情於景、疊詞的運用和不著痕跡的誇張,兼具強烈的個人情感而被後人推崇至極。清代詩人楊倫稱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明代詩評家胡應麟,認為該詩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跨學科視角下的杜甫《登高》
    楊倫稱之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甚爭稱讚為「古今七言律第一」博得如此盛譽,絕非偶然,自然有其妙處所在。前人對此詩鑑賞頗多,其理解可謂深折透闢。然而,前人鑑賞詩歌大多儀從詩歌本身特色而言,旁及其他較少。現代社會學科體系的逐漸建立,學術方法的日益開闊,許多學術可以相互詮釋,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鑑。
  • 慶餘年中令範閒名動京師的《登高》,為何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
    在第七集中,張若昀飾演的主角範閒新到京師,應邀參加靖王舉辦的詩會,卻遭到郭保坤與賀宗緯的一再挑釁,不得不借用杜甫的《登高》來打擊對方的囂張氣焰,卻沒想到讓自己一舉成名,一夜之間成為京城的風雲人物。杜甫的這首《登高》全文如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杜甫的這首詩憑什麼稱第一?連慶餘年都選用它?
    宋朝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評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聯不用故事,自然高妙。」明朝胡應麟在《詩藪》中則認為杜甫的《登高》「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直接就把《登高》捧到了七言第一的寶座。
  • 學寫詩詞必備技能之「對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這段話是《聲律啟蒙》中的句子,就是我們寫律詩,必須要學的技能——對仗。格律詩分絕句和律詩,絕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而律詩是有對仗要求的。律詩共八句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首聯和尾聯不需要對仗,中間的頷聯和頸聯是必須要對仗的。
  • 杜甫《登高》,韻腳回杯哀來並不押韻,怎麼還被稱為七律第一呢?
    按照唐朝人的押韻標準,哀、回、來、臺、杯完全符合作詩押韻的標準。不過,杜甫的《登高》是不是第一律詩,自古就有爭議,見仁見智吧。一、唐詩的押韻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我們現在作詩,都是用宋朝的平水韻。
  • 杜甫一首唐詩,雖然字字悲苦,卻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文學史上卻同時把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推向了盛唐七律第一的爭執之中。崔顥雖然在文學史上的名氣和杜甫相比相差太多,而且其經典之作《黃鶴樓》也並不見得完全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但因為經歷了李白擱筆、在七律還沒有定型之前就寫出如此高水平的詩歌的緣故,向來被文學史所看重。
  • 煙波浩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所以自古以來,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不僅為我們祖先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食品來源,同時也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位居第三的大河,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群巒疊嶂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峰西南側的冰川,藏語「格拉丹東」,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雪峰積存著大量的冰雪,融化的冰水匯集在雪峰腳下,形成了滾滾長江的正源——沱沱河。
  • 滾滾長江東逝水詩詞欣賞以及翻譯,歷史典故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是一首詠史詞。這類詩詞數量眾多,餘秋雨先生在《興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 《不盡詩興滾滾來》組詩 賴群森
    不盡詩興滾滾來  (詩朗誦)賴群森燕雀安知鴻鵠志風月何以慰相思靜夜、一人獨釣一江秋雲飄萬裡觸山動五嶽外另有他山尊銀河隔不斷直言不諱不盡詩興滾滾來2.大地飛歌(詩朗誦)賴群森儘管這詭秘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我還要為其傾情歌唱
  • 56歲的杜甫獨自登高,異鄉漂泊中作下一首詩,成「古今律詩第一」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一聯全在寫景,緊扣秋聲、秋色。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聯承接上聯,採用全景構圖,畫面更加闊大雄渾。詩人環顧群山,無邊無際的落葉隨風飄零,這裡呼應了首聯的「風急」,只有風急,才顯出萬山落葉聲勢之浩大,落葉的「蕭蕭」之聲,加快了落葉的速度,突出秋天的肅殺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