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博物館文創爆款在哪?代表建議確定試點單位發展文創

2020-12-20 澎湃新聞

參觀者在上海博物館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創產品。 新民晚報 圖

上海的博物館文創爆款在哪?

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上海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副館長王蓮華,上海科技館展教服務處處長顧潔燕聯名建議加快博物館產業發展,確定一批試點單位構建文創產業發展體系。

建議稱,上海是中國近代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就誕生在上海。經歷了百餘年的發展過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上海的博物館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建成了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等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場館,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加強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實現文創產業與文化事業發展兩翼齊飛,對於打響博物館文化品牌,擦亮博物館文化「名片」有重要意義。但長期以來,由於多方面原因,上海博物館行業的文創產業發展緩慢,明顯滯後於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兩位代表建議,深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建議由分管市領導牽頭,市文化旅遊局、市科委、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參加,對國有博物館行業開展文創產品研發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梳理,打破政策壁壘,實現政策協同,出臺上海的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構建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發展路徑,從體制機制上破除束縛文創產品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對於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的相關收入,按規定納入國有博物館預算管理,制定好盈利的分配模式和分配比例,其中部分可用於加強公益文化服務、藏品徵集、繼續投入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公益性用途,另一部分可按規定給予文創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相關人員獎勵。

其次,確定一批試點單位構建文創產業發展體系,加大博物館文創開發經營人才培養力度。

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打通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有效激勵機制,推動形成文創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和文創產品開發營銷的新平臺,整體提升博物館行業文創產業發展的資源投入能力、內容產出能力、市場盈利能力、創新開拓能力、品牌營銷能力,並探索形成一批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對試點單位中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在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單位批准,可以兼職到本單位附屬企業或合作設立的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活動。探索將試點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業績掛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取得明顯成效的單位可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

相關焦點

  • 碑林博物館文創亮相四川文創大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12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在四川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幕。
  • 博物館文創發展趨勢淺見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博物館文創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當下,博物館對觀眾來說不單單是一個參觀、學習的場所機構,更是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的藝術殿堂。博物館已從學習層面過渡到了生活消費層面,而博物館文創的市場認可度也已經成為考量一個館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面對當下的機遇與挑戰,博物館文創該如何發展也成為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
  •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博物館文創事業融合發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2017年年初,國博館主動攜手阿里巴巴搭建「文創中國」平臺,號召全國文博單位對外開放館藏IP資源,授權給國內外優秀設計師,齊齊開發新文創產品,豐富文物文創產品種類,後續交由阿里系銷售平臺進行價值轉化。2018年,富含國博文物、品牌元素的產品形成的市場總銷售規模為7.92億元。2018年,「國博衍藝」推出90多款文創產品, IP授權70多款。
  • 從《國家寶藏》到文創周邊,博物館文化 IP 的價值正在放大
    以博物館、藝術館為首的 IP 則有較強的生命力,底層是文化認同感,表層是精神消費升級,總體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小,生命周期較長,是被忽視的文化 IP 金礦。 但張淼提到,文化類 IP 的運營難度比較高,要有對文化的深層挖掘和理解,以及深入淺出、造就爆款產品的運營能力。
  • 百名專家齊聚西安共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跨界與融合」
    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魏成廣以及來自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副主任委員單位、會員單位、特邀單位等110餘家150餘名代表及部分知名文創企業代表與媒體記者出席本次會議。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文物單位所擁有的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博文創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從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大熱,帶動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到國家《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幾乎每個博物館都開始探索文創產品開發領域。
  • 舟山博物館文創產品參展「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
    12月1日,「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隆重開幕,此展由浙江省博物館牽頭的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攜手浙江省文瀾閣博物館商店聯盟聯合舉辦。舟山博物館選送的文創產品「龍茗·陶瓷馬克杯」「溢香·檀木薰香器」「清音·墨竹傘」等參展。
  • 文創產品創新:從「看得到」變「帶得走」
    如果說,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是讓文化馨香遠播的上半篇文章,那讓觀眾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則是不可或缺的下半篇文章。
  • 四川哪些演藝和文創精品最扯眼?快來上海展覽中心一網打盡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 文/圖 發自上海)5月18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媒體見面會。本屆博覽會將於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其中四川館共有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等19家文藝院團、文創機構和相關市(州)文化單位參展。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創商店,一款「小智」、「小慧」玩偶特別受遊客歡迎。據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是疆內首個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的文創開發試點單位。該博物館文創商店從2017年開展文創產品開發以來,已研發出6大系列300多種文創產品,涉及日常用品、文具、玩具等。這些文創讓文物變得既有時代氣息,也飽含歷史厚重感。
  •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錦上添花
    【一線講述】講述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李 峰不少人以為,博物館發展文創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其實,作為推動館藏資源與普通大眾有機連接的紐帶,文創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一項核心工作。博物館擁有豐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文化產品、文創活動和文化服務充分盤活這些資源,才能讓博物館迸發出更強勁、更蓬勃的生命力。時間回溯到60多年前,那時全國文創產業還是一片荒漠。
  • 博物館的生意陝西做得怎樣?兵馬俑文創融入科技開發手遊
    文創產品都希望出爆款,爆款有什麼共同的特質?李博雅說:「第一是社會熱點,讓消費者由於從眾心理影響產生的購買慾望,比如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播出之後,葡萄花鳥紋香囊和杜虎符,這兩款產品相較之前有了明顯的銷售量的飛躍,香囊在節目前5個月的總量是兩百多個,節目播出後的七個月驟增到1400多個。第二要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文創產品是可移動的博物館,也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獨特載體。「價格親民、經濟實用的文創產品深受歡迎,這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今後國家還將加大對文博創意的獎勵,持續鼓勵文創產品收入反哺博物館發展。作為「大文化」的一部分,文物工作要對經濟社會作出貢獻,文創產品開發將作為日後博物館評價體系的標準之一。
  •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產品博覽浙江省博物館舉辦
    憶江南·長三角文創產品博覽近日在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舉辦。活動由浙江省博物館主辦,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十多家單位支持,展出文創產品共計五百餘件,涵蓋了生活家居、文房用品、服裝飾品、數碼3c、工藝陶瓷類、絲織刺繡類、飲品類等,種類豐富,設計新穎巧妙,堪稱是一場江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展示盛宴。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步入新時代,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文創產品為博物館提供了優厚的附加價值,成為品牌價值的延伸。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博物館業,應該拓寬視野,不斷創新,思考和探索文創產業的全新發展模式。筆者認為,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除了在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文創產品經營所得可以提升博物館自身造血能力,為博物館公益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補充。目前大多數公立博物館的運行經費仍然主要依賴政府撥款,來源單一,增量非常有限,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面對資金困境,博物館開發銷售文化創意產品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對於解決事業發展資金困境、減輕對財政撥款的依賴具有現實意義。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首先,文創工作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一部分,配合展覽,服務觀眾,以藏品研究為基礎,以文化宣傳和教育為目的。文化產業同仁,往往集中關注博物館文創問題,但文創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展覽結束後,主題文創也一直熱銷,具備了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文創往往是博物館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體現了博物館各環節工作的配合度。如果一家博物館藏品匱乏,科研力量不足,展覽反響平淡,文創也很難一枝獨秀,有大的發展。
  • 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哪些值得看?
    然而,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別的看點嗎?為此,零售君採訪了進駐天貓的11家博物館背後的三個操盤手:上海博物館文化創意中心、蘇州市博欣藝術品有限公司,以及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V&A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英國國家美術館等全球頂級文化藝術IP在中國的獨家授權與運營商上海品源文華,為大家呈現關於博物館文創的另一個視角。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