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者在上海博物館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創產品。 新民晚報 圖
上海的博物館文創爆款在哪?
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上海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副館長王蓮華,上海科技館展教服務處處長顧潔燕聯名建議加快博物館產業發展,確定一批試點單位構建文創產業發展體系。
建議稱,上海是中國近代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就誕生在上海。經歷了百餘年的發展過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上海的博物館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建成了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等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場館,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加強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實現文創產業與文化事業發展兩翼齊飛,對於打響博物館文化品牌,擦亮博物館文化「名片」有重要意義。但長期以來,由於多方面原因,上海博物館行業的文創產業發展緩慢,明顯滯後於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兩位代表建議,深化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建議由分管市領導牽頭,市文化旅遊局、市科委、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參加,對國有博物館行業開展文創產品研發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梳理,打破政策壁壘,實現政策協同,出臺上海的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構建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發展路徑,從體制機制上破除束縛文創產品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對於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的相關收入,按規定納入國有博物館預算管理,制定好盈利的分配模式和分配比例,其中部分可用於加強公益文化服務、藏品徵集、繼續投入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公益性用途,另一部分可按規定給予文創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相關人員獎勵。
其次,確定一批試點單位構建文創產業發展體系,加大博物館文創開發經營人才培養力度。
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打通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有效激勵機制,推動形成文創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和文創產品開發營銷的新平臺,整體提升博物館行業文創產業發展的資源投入能力、內容產出能力、市場盈利能力、創新開拓能力、品牌營銷能力,並探索形成一批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對試點單位中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在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單位批准,可以兼職到本單位附屬企業或合作設立的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活動。探索將試點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業績掛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取得明顯成效的單位可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