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自我個性,表達真摯感情,這就是鄭板橋的性靈文學的特點!

2020-12-20 黑襯衫娛樂小屋

在進行創作實踐時,性靈派自然亦把詩人的真實思想感情和獨特個性作為詩歌的主要表現內容。在表現個性方面,大多數性靈派詩人在詩作中,表現出適性任情、任隨自然、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心態,這是由於他們多數無意於仕進,而以隱居著述為樂,亦留意與自己有關的身邊小事,以自己的生活為關注中心,故而在詩歌中表現了適性安閒情懷。當然,這只是就大多數性靈詩人的基本傾向而言。實際上,人的性情各殊各異,自然不可能整齊劃一、千人一面,而是在基本一致的主導傾向中,又體現出個人的獨特色彩來。以性靈派主將袁枚而論,他既有表現適性安閒情懷的詩歌,亦有體現他不拘禮法、無所羈勒的自由狂放個性的詩歌,後者在袁枚的創作中尤為突出。

如他在《遣興》中表明自己的思想傾向與志趣:「鄭、孔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一帆直渡東沂水,文學班中訪子遊。」清代乾隆時期盛行漢學考據,宣揚程朱理學,漢學家沉埋於故紙堆中,不問世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僵化教條反對個性解放,泯滅人性,與人的自然情慾背道而馳。深受晚明啟蒙思想影響的袁枚自是對二者深惡痛絕。他公然與二者相決裂,表示願終生從事文學一業,顯示了他不受羈縛、任我而行的大膽而狂放的個性。

在表達情感方面,性靈詩人的詩作頗夥,且描摹真切細緻,娓娓動人。詩人的真摯感情當然內容極為豐富,要之亦可歸納為親情、友情、愛情三個方面。無論是描寫何種感情,均發自肺腑,毫無虛假做作。詩中濃鬱深厚的情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深為感慨。如性靈派詩人袁樹懷念兄長袁枚之《寄兄》:「記得當年共讀時,吟窗終日有新詩。山深但覺寒來早,林密翻嫌月上遲。親撥嵐煙開竹徑,同鋤春雨種花枝。至今回首園中事,淚落風前不自持。」

袁樹與袁枚雖為堂兄弟,但袁樹十餘歲起即跟隨袁枚讀書學詩於隨園,袁枚對他而言,既是兄長,亦是恩師,感情自非尋常。袁樹感念兄弟離分,回憶當年在隨園中,兄弟二人「共讀」、吟詩、散步、同鋤等朝夕相處的往事,回味手足情深之時,倍覺今日之孤單而懷兄情切,不由得「淚落風前不自持」,委實傷感。詩中的拳拳深情、濃濃愁思,在心靈深處的記憶中,渲染成迷朦的情境,讀者亦受其感染,勾起心中情思。

鄭板橋自道他年少時與同學「談文古廟中,破廊敗葉颼颼,至二三鼓不去,或又騎石獅子脊背上,論兵起舞,縱言天下事」(《範縣署中寄舍弟墨》)。此時,他的狂放性格已初露端倪。鄭方坤《本朝名家詩鈔小傳·鄭板橋詩鈔小傳》云:「(鄭板橋)家固貧,落拓不羈。……日放言高談,臧否人物,無所忌諱,坐是得狂名。」葉衍蘭等所撰《清代學者像傳》謂板橋「為人,疏宕灑脫,天性獨摯。」查禮《銅鼓書堂遺稿》謂板橋「才識放浪,磊落不羈。」姚文田等《重修揚州府志》說:「燮生有奇才,性曠達,不拘小節。」板橋《自遣》云:「束狂入世猶嫌放,學拙論文尚厭奇 。

鄭板橋繼承了張載「民胞物與」的觀點,認為世間萬物生來平等,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他對待「峭壁蘭」與「山根碧蕊」,「荊棘」與「竹」,一概是此平等態度。但以之觀人類社會,板橋又不由得發出了疑問:天公對任何生物絕不另眼相待,而世上為何又要分以高低呢?他遵奉天道之平等精神,對人間的不公現象深懷不滿。這種平等精神使板橋在行動處世中,對待地位低下的貧苦之人以及家奴,決不另眼看待,而是視為天地間一般人。

板橋家境貧寒,但志向高遠。他歷經挫折中了進士,卻在小小縣令之位上困守十二年,無法一伸夙願。如此才高運蹇的人生,怎不令板橋憂思難當!他描寫早年的困頓生活,曰:「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七歌》)家中清鍋冷灶,而催債的人又逼促甚緊,實為狼狽。二十六歲以後,詩人設塾於真州,描寫當時情況曰:「教館原來是下流,伴人門戶過春秋。半飢半飽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家庭背景、及個性因素,對他有什麼影響?
    此外,繼母郝氏及乳母費氏善良溫順的個性對鄭板橋年幼心靈的影響也是尤為深遠的。幼師的鄭板橋為了少吃幾口飯而任性自私地在地上打滾的場景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可是繼母郝氏不但沒有對鄭板橋的這種行為感到憤怒,大發雷霆,反而將弄髒了的衣物洗得乾乾淨淨,這正表現了郝氏對鄭板橋偉大的母愛。繼母幫助他走出了失去生母的陰影,這種博愛在鄭板橋的心裡根深蒂固。
  • 「性靈」詩人袁枚的《苔》詩,精警理趣,意蘊深邃。(圖文原創)
    「性靈」是指什麼呢?就是指人性最本真的內心世界,精神、思想、感情等。最早提出「性靈說」詩歌創新與改革的是晚明文學革新派領袖袁宏道的「公安派」,他們提倡作詩歌要「獨抒性靈 不拘格套」,在晚明詩歌散文領域掀起了反對「文必秦漢 詩必盛唐」的復古模擬風氣,強調文學創作要直抒「性靈」,表現真實情感,追求個性風格的文學革新思潮。
  • 印人傳:歸昌世,以「性靈」入印的篆刻家
    整個篆刻史,凡最終成為大篆刻家或者最終開宗立派的人,有一個較重要的條件,就是文學素養高,原因很簡單,篆刻本身就是實用印章與文人結合之後的產物,篆刻之所以最終成為一門獨立出來的藝術形式,正是文人的文學素養、書法、繪畫等素養雜揉於印章製作的原因。
  • 個性名人,鄭板橋
    這從他對待不仁富賈大商亦或腐敗官官員的態度就不難看出。翻閱史料,小編也了解很多關於鄭板橋的趣事。如,有一次鄭板橋曾給一位老鄉兼大土豪一幅畫,這位大土豪那可是十分高興,洋洋得意。因為鄭板橋畫作當時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 中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摯
    所以要獲得真情實感,根本的經驗就是實感生活。因為「真情」只能從「實感」中產生,無生活實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平時,要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和對待周圍的客觀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將這些感情融進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愁沒有感情,沒有感染力。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風格韻律及感情表達的特點
    我認為,這種與深入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有意識培養自己從「形似」到「神似」的訓練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非常有助於更準確地體現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韻律特點。下面,我再談一談漢族舞蹈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有什麼特色。古代漢族婦女有「笑不露齒」的美德,這種情感表達上「含而不露」的特徵,已成為一種傳統的審美和道德標準,同時,這也是漢族女性舞蹈在表情上具有共性的特點。
  • 清朝時期,鄭板橋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是與什麼有關的?
    鄭板橋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其師承密切相關。這一點,晚清詞論家陳廷悼早就認識到了。他在其《白雨齋詞話》卷六之十五中論道「陸種園滿江紅……暴言竭辭,何無含蓄至此。板橋幼從種園學詞,故筆墨亦與之化。鄭板橋十六歲左右跟從陸種園讀書,學習作詞。陸種園的詞,或狀寫民俗風物,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每多一種詼諧風趣或敘說對社翟民生的關切、憂慮,悲慨激楚。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板橋如願步入仕途,在詩中大讚清王朝統治者。 于敏忠任山東學政時,贈詩板橋,向板橋索畫。鄭板橋和詩《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于敏忠乃乾隆丁巳(1737)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講、學政、侍郎、尚書等職。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幸運的是他的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精選鄭板橋詩詞欣賞:1、《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讚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
  • 為什麼人人都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好?
    這位談起錢來毫不遮掩,態度酷炫狂拽的大爺,就是鄭燮(xi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板橋。*以上場景純屬虛構,但鄭板橋的報價可是真的。我們許多人都是從語文課本上認識的鄭板橋,畢竟這首詩可是要【朗讀並背誦全文】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章培恆講授、曾慶雨整理:明代文學與哲學(詩文部分)
    明代後期詩文思想與李卓吾最接近的,就是袁宏道的「性靈說」。這有一個理論問題,「性靈」或被理解為講老實話,心中怎麼想就怎麼說。據此,就講袁宏道的詩文主張是針對前、後七子的復古理論,這是不確切的。理解「性靈說」,是要看到它與「童心說」的關係。
  • 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技巧表達效果
    英文裡不知道有沒有這麼細緻的區分,在中學語文學習中,這幾個概念倒是有著不同的意義。下面這篇整理文章摘錄自網絡,僅供參考。表現手法是指人們運用語言藝術,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用的具體方法。不同藝術門類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現手法。比如繪畫有色彩明暗、線條、塊面、透視、比例等手法,音樂有音調、音色、節奏、和聲、旋律、復調等手法,電影有蒙太奇、長鏡頭、畫外音、特寫等手法。
  • 小學生的情書,讓大人都慚愧,網友:感情真摯,一看就是真愛!
    有些小學生的情書,真的是讓大人都汗顏,網友:感情真摯,一看就是真愛!這封情書真的是讓大人們大開眼界,沒有寫過情書的,或者不會寫情書的,好好看看,慚不慚愧?首先表明自己的優勢——帥,然後讚美對方的優點,微笑就像巧克力,和你做同桌覺得好幸福。然後表達自己是認真戀愛而不是遊戲的態度,「希望20年後陪在身邊的女孩還是你。」
  • 憂國憂民的陸遊是位文學好手,且看他的文學成就與特點
    前言:對於陸遊很多人知道他對於國家與民族處境的憂慮,也知道他是位文學大家。但具體到他的文學天賦、文化才能與造詣、文學上的特點等等,很多人就不是那麼了解了。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傳承歷史不被割裂的重要組成部份。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由此,表明鄭板橋不因循守舊、敢於創新的藝術創造精神和鮮明的個性。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鄭板橋奮發攻書,「字學漢魏,崔蔡鍾繇;古碑斷碣,刻意搜求。」(《鄭板橋·署中示舍弟墨》),以雄視古今的雄心大志,創出了「怒不同人」的「六分半書」。 「分書」即隸書,又稱為「八分書」。板橋的分書,是以隸摻入行楷,從而使書體介於隸楷之間,且隸多於楷,故而稱為「六分半書」,意即減八分之意。
  • 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
    「揚州八怪」代表鄭板橋,他一生所作的蘭竹花卉畫作中,最多的就是蘭花,堪稱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有三絕:畫、詩、書。他的書法自成一體,稱「六分半書」;他的詩形象,通俗;且他的詩書配在蘭花畫上,更有意趣。
  • 鄭板橋藝術節走過24年,呈現鄭板橋及當代興化藉名家書畫
    趙樸初為故居門廳題寫「鄭板橋故居」鄭板橋故居院落內外所植的疏竹當代名家為故鄉捐贈作品興化市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歷史文化名人除鄭板橋外,還有寫下《水滸傳》的施耐庵、明代散文家宗臣、著有《藝概》的劉熙載等,而在當下的文學與藝術界,興化籍名家眾多。
  • 感情真摯,高考記敘類作文的制勝法寶
    感情真摯, 高考記敘類作文的制勝法寶江蘇省贛榆縣城頭中學 李君仁《考試大綱》基礎等級的第三條寫作要求是「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它是衡量考生作文內容的一條重要標準。「文章不是無情物」,高考記敘類的作文要想獲得高分,其中一條就是要用真摯的感情去打動別人。
  • 在鄭板橋的詩歌中,他所表現的「狂」態,體現在哪裡?
    詩歌長歌當哭、悲憤慷慨,表達對友人遭遇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極端憤恨。由於對這個不合理社會的極度失望,因此,鄭板橋往往在詩歌中表現出一種與世為敵的「狂」態,熱情歌唱風流美色、兒女情懷。如一首《遊焦山》之二老去依然一秀才,榮陽家世舊安排,烏紗不是遊山具,攜取教歌拍板來。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一書中闡述過一個觀點:「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這個自我究竟是什麼呢?找到自我就能建立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嗎?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