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學成語的時候,幸災樂禍是一個貶義詞。
幸災樂禍,幸:高興;樂:歡喜。原說的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現在人與人之間也常使用這個成語, 比喻人或某物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同情心之缺乏,甚至冷酷自私的態度。
這個成語,原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又《莊公二十年》,後多為他人引用。
《左傳·僖公十四年》:春秋時,晉國發生災荒,請求向秦國買糧。大臣百裡奚贊同賣糧,秦國給晉國支援了大批糧食,使晉國渡過了災荒。第二年,秦國發生災荒,向晉國求援,晉國不肯幫助,大臣慶鄭勸諫晉國君「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
這個說的是秦國幫助了晉國,晉國卻幸災樂禍……
記得當年剛畢業時候,和陰差陽錯跟了一個皮包公司女老闆,老闆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讓我和同學幹了無數本不該我們幹的工作,工資卻沒有給我們加一分,還整體以菩薩心腸標榜自己,好大的諷刺。第二年,同學找了一分更好的工作,我運氣不佳,沒有找到更合適的,就繼續在那裡幹了一年,老闆的資本家面目變本加厲。天天讓我當鏟屎官,貓屎真是奇臭無比,愛貓的人估計覺得鏟貓屎,輕而易舉,而我這樣對貓咪無感的人,則是痛苦萬分。在一次我請假回家後,那隻貓咪在她上千元的被子裡拉屎撒尿,她終於接近崩潰,將貓咪放在工地上了,貓咪獲得了自由,但最後的命運,卻無從知曉。
工地上負責做飯的劉師傅,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兢兢業業,從沒有浪費過她的一粒米一滴油,工程結束時候,老闆一毛錢的路費都沒有多發,想想都覺得可笑。我第二年剛到工地的時候,有些後悔,有想走的欲望,她說,讓我好好幹,後來給我加工資。結果我離開的時候,待遇跟劉師傅一模一樣。那個工程的利潤可不是一般的豐厚,如果沒有我在資料上給她極力爭取,哪有那麼多,那些土方數,她都吞了多少錢。資本家往往都是那樣的,咱們也不貪心,將屬於自己的兩千拿到手也很幸運,總比沒有強。
後來聽說她投資了三百萬弄一個叫「兌兌碰」的項目,類似於虛擬貨幣,消費送積分,積分兌商品,細心的人,肯定覺得不合理,消費直接打折,消費者更能得到好處為何要攢積分,才能兌商品,還有固定區域,固定金額。可貪心的人卻覺得是一個商機,拉著她的情夫,用欠情夫的工程債,三百萬投資了「兌兌碰」。還考察,說是一個萬人參與的項目,絕對靠譜,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哈哈哈……
後來又投資了一個「維卡幣」,也是天天朋友圈曬,曬自己全球旅遊去維卡幣的總部,何其風光,結果,維卡幣也是變相傳銷,估計又痛失了幾百萬吧。
這種情況下,你是幸災樂禍還是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