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大麥詩》對比朱令詩歌翻譯引熱議(圖)

2020-12-14 閩南網

李敖的《大麥詩》對比朱令詩歌翻譯引熱議(圖)


朱令高中譯作《大麥歌》

  央視官方微博發布清華鉈中毒女生朱令翻譯作品《大麥歌》,歌詞「大麥俯身偃,海濱有低地,巨風動地來,放歌殊未已; 大麥俯身偃,既偃且復起,顛僕不能折,昂揚傷痛裡; 我生也柔弱,日夜逝如此,直把千古愁,化作臨風曲。」有網友指出朱令版《大麥歌》與李敖的《大麥詩》高度雷同,引發網友熱議。

  《大麥歌》(朱令)

  大麥俯身偃,海濱有低地,

  巨風動地來,放歌殊未已;

  大麥俯身偃,既偃且復起,

  顛僕不能折,昂揚傷痛裡;

  我生也柔弱,日夜逝如此,

  直把千古愁,化作臨風曲。

  李敖《大麥詩》翻譯的時間是1960年,他入伍當兵之時。李敖《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上冊)》(收入《李敖大全集》卷32·《李敖私房書》四),友誼出版公司,2010年7月)1960年4月8日記事之六:

  「夜讀英詩,晚點名前後譯成《大麥詩》:

  大麥詩

麥穗曲身偃,濱海低田瘠,

疾風動地來,高歌何能已。

麥穗曲身偃,既偃又復起,

顛撲不為折,昂然瘡痛裡。

我生亦柔弱,日夜逝如彼,

強把萬斛愁,化作臨風曲。」


朱令版《大麥歌》與李敖的《大麥詩》

  英文原詩的作者Sara Trevor Teasdale 沙拉·迪斯德爾(1884-1933),原名菲辛澤夫人,美國現代著名女詩人。

  原詩如下:「Like barley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Like barley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 unbroken,

  Rise from pain;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 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Into song.」

推薦閱讀:

  高曉松為朱令大麥歌譜曲

  孫維發帖指南

相關焦點

  • 李敖的翻譯心得,及所著的「英文啟蒙讀物」(附資源)
    翻譯詩詞而且在翻譯這方面他還曾直言不諱地「批評」過余光中的譯本想知道李大師在翻譯方面有怎樣的造詣嗎?桑塔亞納的《給W.P.》原詩共四首,原收入一八九六年的「Sonnets and Other Verses」,一九七O年收入「Poems of George Santayana」裡。原詩蒼茫深邃,讀來感人心弦,被余光中那樣拙手一譯,簡直不成東西矣!2李敖的才華真不是蓋的,通過詩詞的翻譯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 李敖大罵余光中詩是馬屁,今天就來看看罵者的詩寫得怎麼樣
    了解李敖的人都知道,他是十分看不起余光中的,李敖一生都在罵余光中的品行和揶揄他的詩歌,因為他認為余光中跟著臺灣當局靠攏,對當局低三下四,變成了御用文人。這對一個文人來說是有辱斯文的,缺乏的正是傳統中國文人的骨氣和氣節的。
  • 經典英文詩歌朗誦稿翻譯評析:君莫訴衷情,衷情不能訴
    >   經典英文詩歌朗誦稿翻譯評析:君莫訴衷情,衷情不能訴   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曾有一首名詩,名曰:Love’s secret。有好事者將朱光潛和李敖兩位先生的譯本置於一起,並引李敖自評曰:「比朱稍勝」。 朱先生與李先生翻譯的最大區別是前者異化直譯,而後者歸化意譯。其實,直譯和意譯的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沒有高下之分。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木蘭住土樓化額黃裝都是詩歌翻譯惹的...
    花木蘭住在福建土樓中,化著宛如出土文物的額黃妝,打著太極拳,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7月7日迪士尼發布了真人電影《花木蘭》首支預告,立刻引發熱議。從預告片中可見,電影的確拍出了花木蘭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的一面,但匪夷所思的場景、妝容等問題又讓不少中國觀眾出戲。外國人對木蘭生活環境、時代的誤讀是否來源於詩歌文本翻譯?
  • 《星際穿越》中詩歌引網友發起翻譯競賽
    《星際穿越》中詩歌引網友發起翻譯競賽 2014-11-21 16:43:48這首與科學毫不沾邊的詩在這部科幻電影裡卻顯得無比熨貼,原因何在?  在被問到片中為何反覆出現這首詩歌時,諾蘭曾回答過:「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首詩全篇是在講人是怎麼樣對抗死亡、怎麼樣面對死亡,關於這個主題我再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用英文寫得比它更好」。  這幾日,一些詩人、翻譯家、作家爭相翻譯這首小詩。
  • 詩歌能翻譯嗎?詩歌翻譯後還是詩嗎?
    而今,我們的母語詩歌既要體現漢語的獨特性,也要嫁接外來詩歌的技巧、思辨和智性。能真正根據其原始母語閱讀西方詩歌的人,應該是鳳毛麟角的。大多數人閱讀的都是翻譯過來的版本。翻譯是個技術活,翻譯詩歌如同再創作,由於語法結構的差異性,能否保持原有的詩性,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所以在閱讀西方詩歌時,我們一定要有著獨立思考和甄別的能力。
  • 正反可讀英文詩引熱議,原來詩歌還可以這麼寫
    上個月,一首「特別」的詩歌在微博、豆瓣等平臺引起熱議。這首詩歌正著讀反著讀都可以,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1蘇軾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一文中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與王維不同的是,阿波利奈爾真的將詩歌寫成了一幅幅繁複美麗的圖畫。阿波利奈爾創造了「圖畫詩」(le calligramme)這一名稱,意思是以圖畫形式而非傳統詩句形式呈現的詩。他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驅(a forebear of Surrealism)。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原標題:《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原標題:文學漫步穿越星際    這首詩歌在中國引起翻譯熱潮,除了巫寧坤、海岸的譯本外,音樂人高曉松、詩人伊沙和不少網友都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讀Do not go gentle intothatgoodnight。青年作家陸源今年策劃出版了託馬斯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集《青年狗藝術家的畫像》。
  • 正反可讀英文詩引熱議,原來詩歌還可以這麼寫
    上個月,一首「特別」的詩歌在微博、豆瓣等平臺引起熱議。這首詩歌正著讀反著讀都可以,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除了文字,詩歌的形式也可以表達思想感情。文學和歷史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詩歌,接下來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為大家盤點幾首。1蘇軾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一文中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 敘事詩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很好的載體
    花木蘭住在福建土樓中,化著宛如出土文物的額黃妝,打著太極拳,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日前迪士尼發布了真人電影《花木蘭》的首支預告,立刻引發熱議。從預告片中可見,電影的確拍出了花木蘭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的一面,但匪夷所思的場景、妝容等問題又讓不少國內觀眾出戲。外國人對木蘭生活環境、時代的誤讀是否來源於詩歌文本翻譯?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翻譯家暢談詩歌翻譯:詩歌難譯 但並非"不可譯"
    同一首詩,為什麼譯文會如此面貌  迥異? 詩歌是否根本就不可能被真正譯成其他語言? 這些話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日前,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與上海翻譯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經典與翻譯」系列首場講座上,翻譯家們亮出觀點:詩歌難譯,但並非「不可譯」。譯本間必然的差異,意味著詩歌在不同語境的豐富可能性。
  • 畢業論文談WOW中地名翻譯對比引熱議
    這不,如今論文也要吸引眼球,網絡驚現神作,一篇題為《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就中地名的英漢翻譯對比》的論文橫空出世,引起眾網友熱議。 網上熱傳 驚呆答辯老師的論文題目 畢業季來臨,除了難忘的大學生活,準備畢業的同學們還要面對大學的最後一關——畢業論文答辯。可這畢業論文的創作可不是個簡單的事,首先選題要新穎,還要保證論文能夠順利通過答辯。
  • 波譎雲詭「朱令案」
    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醫院消化內科病房,雖然沒有查出病因,但住院一個月以後,朱令的病情得到緩解,並長出了頭髮,於1995年1月23日出院。1995年2月20日,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朱令返校。3月6日,朱令病情惡化,腿疼痛很厲害,並感到眩暈,父母將其送往北醫三院求治。
  • 朱令案爭議
    這一次朱令所引起的社會關注度與群眾參與度,大大超過了上一次2006年孫維天涯聲明所引起的熱議。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次,我們已經置身於微博時代,Web2.0的威力雷霆萬鈞,使得「全民福爾摩斯」成為可能,「網絡民意法庭」呼之欲出,由此帶來的複雜問題,也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始末1973.11.24朱令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南大案已破,北大朱令被投毒案何時昭雪?
    清華、北大的學生把信件翻譯成中文後送交到朱令家人和醫院,在網際網路的意義尚未顯現出來的九十年代初,這期經典網際網路案例尋求到的結果卻並不受重視。最後抱著嘗試的態度,終於由北京職業病防治所陳震陽教授確診為鉈中毒(致死量),隨後利用普通工業原料普魯士藍解毒成功。儘管當時總共只花了四十餘元買來的普魯士藍將朱令體內的鉈含量基本排除,然而嚴重的後遺症卻和她終生相伴。
  • "甄嬛傳"海外翻譯引熱議 美版名暫定"宮裡的皇后"
    "甄嬛傳"海外翻譯引熱議 美版名暫定"宮裡的皇后" 這讓網友在拍手叫好的同時,也忍不住擔心劇中眾多宮廷專有名詞和古典詩詞該如何翻譯。與此同時,一段《還珠格格》在美國被脫口秀主持人柯南配音惡搞的視頻也在微博引發熱議。惡搞翻譯加上搞笑配音,中國古裝劇在海外的翻譯問題,成了近期最熱門的話題。
  • 圖像詩 對詩歌界限的僭越
    詹冰《水牛圖》。詩句組成的羊,出自9世紀歐洲古書《阿拉蒂亞》。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er)的《天鵝與陰影》(1969)。圖像詩又稱視覺詩、具象詩,是一種把詞語、詩行按某一圖案或形狀排列而成的詩。除了在文字上做功夫,圖像詩還可以操縱圖像空間,改變我們原有的閱讀習慣。圖像詩在西方詩歌中有比較深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期,最早的例子是公元9世紀的《阿拉蒂亞》(Aratea)手稿。
  • 探秘清華大學投毒朱令案 19年解不了的鉈毒(圖)
    也就是在朱明新出去買菜的空,吳承之開始打開吸痰器給朱令吸痰。  10分鐘左右的吸痰完成後,吳承之再開始為朱令注射胰島素,長期以來的病情讓朱令患上了糖尿病。就在朱令注射完胰島素後,朱明新差不多從外面買菜回來,此時,老兩口開始忙活著為朱令燒菜做飯。  由於之前朱令的喉部被切開,這些年來,朱令幾乎在家裡只進流食。
  • 朱令鉈中毒案
    2019年,我找到了朱令在25年前演出的這段視頻,默默地看完了這個女孩10分鐘的演奏。她身穿白上衣、黑裙、戴眼鏡、扎了一個低馬尾。對比她其他照片來看,她的身形消瘦了許多。當時她已經被劇烈腹痛折磨了半個月,也已經三天吃不下東西,這消瘦是硬生生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