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劉宏華 等:對「洗錢罪」判決難問題的思考

2020-10-03 中國金融雜誌

作者|劉宏華 查宏 李慶「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劉宏華系局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8期

自《刑法》1997年正式設立「洗錢罪」以來,司法實踐中以「洗錢罪」判決的案件始終屈指可數。本文通過分析涉嫌洗錢犯罪的公開裁判文書,分析當前判決「洗錢罪」的難點,並提出對策建議。

我國洗錢罪判決的基本情況與特點

根據人民法院系統數據梳理,我國洗錢罪判決呈現如下突出特點。

第一,「洗錢罪」判決數量畸低。儘管洗錢罪判決近年來呈增長態勢,但絕對數量極低。2013~2018年,我國以《刑法》第191條「洗錢罪」判決的案件合計僅128起。相比同期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668.7萬起,「洗錢罪」判決僅佔0.002%,法院每判決5萬起案件才有1起「洗錢罪」。第二,即使加上以《刑法》第312條、第349條判決的案件,廣義洗錢罪判決數量仍然很低。除了第191條「洗錢罪」外,《刑法》第312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和第349條「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也共同構成對洗錢犯罪進行刑事打擊的法律基礎,一般被視為「廣義洗錢罪」。2013~2018年,以《刑法》廣義洗錢罪判決的案件合計41155起,僅為同期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數量的0.62%。

洗錢罪判決情況反映了我國打擊洗錢犯罪司法實踐的現狀,三個方面反差明顯。一是洗錢罪判決數量與洗錢上遊犯罪數量形成巨大反差。對大多數犯罪來說,只要犯罪行為發生,就會涉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洗錢行為。但從結果上看,我國洗錢罪判決數量顯著低於龐大的上遊犯罪判決數量。以洗錢高發的非法集資、傳銷、貪腐、涉毒、涉稅、走私六個重點領域為例,2013~2016年相關上遊犯罪共判決637487起,廣義洗錢罪共判決1664起,佔比僅0.26%。二是洗錢罪判決數量與反洗錢監管、監測、偵辦等上遊工作成效形成反差。以地下錢莊為例,2018年各級人民銀行共接收金融機構提交的涉嫌地下錢莊重點可疑交易報告2675份,向公安機關移送線索975起;公安機關破獲重大地下錢莊案440餘起;而同期以「洗錢罪」判決的地下錢莊案件僅1起。洗錢犯罪的預防打擊是一套完整的工作體系,涉及立法、監管、執法、司法等多個方面,「洗錢罪」判決位於這套體系鏈條的最終端,具有標杆意義,如果判決數量過低,整體預防打擊的成效將難以得到全面呈現。三是洗錢罪判決數量與外界感受容易形成反差。近年來我國對於腐敗、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過低的洗錢罪判決數量易讓非專業人士產生疑惑,認為與這些犯罪伴生的洗錢行為未得到應有的法律懲處。同時,我國洗錢罪判決情況也與人口規模、經濟總量等指標不匹配,容易在國際比較或國際評估中遭人質疑。

簡言之,我國洗錢罪判決數量低,特別是國際標準認可的真正洗錢罪——《刑法》第191條「洗錢罪」判決數量畸低,容易讓外界質疑中國對洗錢犯罪的預防和打擊力度,以及執法、司法和監管部門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

「洗錢罪」判決的難點

對截至2017年底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的74個洗錢案例裁判文書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制約《刑法》第191條「洗錢罪」判決的幾項重要因素。

洗錢上遊犯罪規定範圍過窄。《刑法》規定,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七類犯罪是「洗錢罪」的上遊犯罪。從司法實踐看,賭博、逃稅等貪利性犯罪及違法收益較大的犯罪大多存在洗錢行為,然而由於這些犯罪不在上述「洗錢罪」上遊犯罪之列,無法對其衍生的洗錢行為以「洗錢罪」來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構成「洗錢罪」的主體必須是事後「協助」犯,「自洗錢」等行為不能以「洗錢罪」定罪。從「洗錢罪」的定義和司法實踐案例看,「洗錢罪」的主體只能是提供資金帳戶或通過其他不同的方式協助上遊犯罪主體掩飾、隱瞞資金來源和性質的幫兇,而且是在實施上遊犯罪後才約定協助的幫兇。若在實施犯罪前便做好資金轉移等協助約定,不能認定為「洗錢罪」的主體,只能認定為上遊犯罪的主體。換言之,「洗錢罪」的主體只能是事後協助上遊犯罪主體「洗錢」的幫兇。如果犯罪分子實施上遊犯罪後自己「洗錢」,按照我國目前的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洗錢」行為作為上遊犯罪行為的自然延伸,被上遊犯罪行為「吸收」,不具備獨立的犯罪構成。因此,犯罪分子往往以上遊犯罪定罪,而是否「洗錢」只是作為量刑考慮的情節,客觀上導致上遊犯罪主體的洗錢行為即「自洗錢」行為,在我國刑法理論與實踐中不構成「洗錢罪」。如犯罪分子自己清洗本人貪汙賄賂犯罪所得的洗錢行為,會以貪汙賄賂罪名定罪,而不會對洗錢行為單獨定罪。大量「自洗錢」行為無法以獨立「洗錢罪」名義定罪,是造成「洗錢罪」定罪數量低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外界普遍感知與實際定罪數量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構成「洗錢罪」的主觀要件必須是「明知」。從立法規定看,「明知」是構成「洗錢罪」的主觀要件,必不可少。如果犯罪分子僅有清洗「黑錢」的行為,但缺乏對違法行為的認識,沒有犯罪的主觀故意,不知道「黑錢」的真實來源,或是不知道「黑錢」來源於「洗錢罪」的七類上遊犯罪,仍然不能認定為「洗錢罪」,這導致很多洗錢行為實施者逃脫了「洗錢罪」的制裁。在司法實踐中要確認犯罪嫌疑人「明知」,除了上遊犯罪為公職人員貪汙賄賂犯罪、上下遊犯罪人為近親屬或存在其他密切關係等極少數情形外,難度很大。「明知」是嫌疑人實施洗錢時的思想狀態,偵查司法機關調查起訴的是數月甚至數年前的犯罪活動,在嫌疑人並未參與上遊犯罪的情況下,要證明其實施洗錢行為時的思想狀態十分困難。實踐中,偵查司法機關主要依靠嫌疑人或證人的口供證明,但這種直接證據很難獲得,也很不穩定。以地下錢莊洗錢案件為例,雖然按照刑法理論,地下錢莊經營者的洗錢行為可以單獨構成「洗錢罪」,但在司法實踐中相關判決非常少,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地下錢莊經營者對客戶資金的來源和性質確實不知或有意避免知道,即使其事實上知道,偵查司法機關也很難獲取相關證據,往往只能以錯判風險較小的「非法經營罪」定罪。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於2009年發布了《關於審理洗錢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明知」「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認定情形等,但從司法實踐來看,效果並不理想,「明知」標準過高的問題仍然沒有實質性解決。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重上遊犯罪、輕洗錢犯罪」。偵辦人員在偵辦「洗錢罪」時,往往將洗錢案件的線索作為查處其上遊犯罪的線索,而極少將洗錢案作為獨立案件看待,這亦是近年來洗錢行為多發但「洗錢罪」定罪率低的原因之一。

對策建議

完善立法,解決制約「洗錢罪」判決的法律障礙。一是擴大「洗錢罪」上遊犯罪的範圍。聯合國有關公約及反洗錢國際標準要求,「各國應當將洗錢罪適用於所有的嚴重犯罪,以包括最為廣泛的上遊犯罪」。建議借鑑國際通行做法,進一步擴大上遊犯罪範圍,將《刑法》規定的所有嚴重犯罪列為「洗錢罪」上遊犯罪。二是解決上遊犯罪主體「自洗錢」定罪問題。解決該問題有兩條路徑。路徑一是按照國際標準和他國立法發展經驗,直接將「自洗錢」行為單獨入罪,這方面可以借鑑美國甚至是德國、義大利等大陸法系國家立法發展經驗。路徑二是根據國際標準,允許各國在基本法律原則有另行規定的前提下,不將「自洗錢」入罪。換言之,國際標準允許「自洗錢」不單獨入罪,但該國必須在基本法律原則中明確規定這一例外。因此,如果《刑法》仍然要堅持「自洗錢」吸收上遊犯罪的理論與實踐,就必須至少在《刑法》中就該例外作出明確規定。兩條路徑相比較,考慮到對洗錢犯罪行為單獨加重懲處已成為國際潮流趨勢,並且確能針對性地解決我國當前對洗錢犯罪打擊問題,我們建議採取路徑一,在修訂《刑法》時,將上遊犯罪主體納入「洗錢罪」主體範疇。三是以問題為導向降低「明知」的認定標準。國際標準關於洗錢行為的認定要件是「知道」(knowing或with knowledge of),而且可以「根據客觀事實推斷出來」(inferred from objective factual circumstances)。相比而言,我國《刑法》目前規定的「明知」要求過高。建議在修訂《刑法》時,將現有「明知」要求規定為「知道或應當知道」,加大對相關犯罪行為的打擊。四是與國際標準接軌,優化洗錢罪法條設置。我國以《刑法》第312條、第349條判決的案件,除了洗錢犯罪外還包含相當數量的窩贓犯罪,與嚴格意義上的「洗錢罪」有所區別,因此我國目前廣義洗錢罪的判決數據在國際評估中容易受到質疑。為區分洗錢罪與其他犯罪,更有效地開展洗錢類型分析和案件偵查、起訴、審判等工作,建議修訂《刑法》涉及洗錢犯罪的三個罪名,將上遊犯罪範圍擴大後的第191條修改為符合國際標準的「洗錢罪」,將第312條、第349條修改為傳統的「窩贓罪」。

加強司法解釋和部門合作,推進「洗錢罪」判決的司法實踐。一是在《刑法》修訂完成之前,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在審辦相關案件時,需要將「自洗錢」行為作為上遊犯罪定罪的加重量刑情節進行考慮;同時調整原有司法解釋相關表述,進一步細化「明知」的認定標準,明確證明洗錢罪所要求的目的和認知要件通過客觀實際情況推斷的具體情形。二是偵查、起訴、審判等多部門在打擊上遊犯罪過程中,要完善統計口徑和標準,按照國際標準要求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將對洗錢行為的打擊處理剝離出來,專門歸納整理,以更好地反映我國打擊洗錢犯罪取得的成績,並總結推廣司法打擊洗錢犯罪的經驗。三是強化人民銀行與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的協作機制,通過開展聯合反洗錢宣傳、打擊洗錢犯罪專題培訓和案情會商研討,增強基層司法機關對「洗錢罪」的認識,推動更多相關案件以「洗錢罪」定罪判決。■

(責任編輯 張馳)

相關焦點

  • 周某妹因洗錢罪被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法院判決
    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於2019年4月1日被寧德市公安局東僑經濟開發區分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7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寧德市看守所。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周某妹犯洗錢罪,於2019年10月15日向本院提起公訴。
  • 黔東南州首例涉毒洗錢案一審判決
    近日,由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黔東南州首例涉毒洗錢案獲法院一審有罪判決,被告人蔣某甲、徐某吉等6人犯販賣毒品罪被判處1年6個月至6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2000元至12萬元不等罰金;蔣某乙犯洗錢罪被判處5年6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5萬元。
  • 如何認定洗錢罪?
    2020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今年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強調要加大洗錢犯罪打擊力度,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從反洗錢國家戰略和金融安全高度,改變「重上遊犯罪、輕洗錢犯罪」,以及對證明有難度的下遊犯罪習慣性適用其他罪名的問題,加大洗錢犯罪打擊力度。
  • 中國擬修改洗錢罪 將實施一些嚴重犯罪後的「自洗錢」明確為犯罪
    2020年10月13日 10:40 來源:中國新聞網草案擬加大對有關金融犯罪懲治力度,包括擬修改洗錢罪,將實施一些嚴重犯罪後的「自洗錢」明確為犯罪等。  為進一步發揮刑法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的作用,草案作以下修改補充:一是針對新情況,補充完善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的情形,進一步嚴密刑事法網。
  • 男子幫人洗錢獲刑三年——鄭州市金水區檢察院辦理一起洗錢罪案件前後
    近日,鄭州市金水區法院適用速裁程序開庭審理了賈某涉嫌洗錢罪一案,金水區檢察院檢察官出庭公訴,被告人賈某認罪認罰。法庭當庭宣判時,完全採納了檢察機關作出的有期徒刑3年、罰金16萬元的量刑意見。據悉,該案是今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反洗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後,我省檢察機關辦理的首起涉「洗錢」罪案件。
  • 無錫刑事律師淺析洗錢罪的8條裁判規則
    整理人:陳思宇 修訂人:郝孝偉 北京市盈科(無錫)律師事務所1、哪些犯罪人不宜追究其洗錢罪的刑事責任?2、上遊犯罪行為人雖未定罪處罰,洗錢行為可以認定洗錢罪嗎?3、上遊犯罪行為人在逃,行為人實施洗錢行為的,是否可以認定為洗錢罪?4、行為人將7類上遊犯罪所得及收益誤認為系其他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是否應當以洗錢罪定罪處罰?5、洗錢罪中主觀明知的認定問題。
  • 永嘉男子替「老領導」洗錢——溫州市近年來首例上遊為受賄犯罪的洗錢案件判了!
    這是永嘉縣檢察院在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中發現的洗錢犯罪線索,9月11日,該院以涉嫌洗錢罪對犯罪嫌疑人吳某提起公訴。9月18日,法院一審支持檢方指控,判處被告人吳某犯洗錢罪,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二年執行,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 《刑法》洗錢犯罪法條競合問題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2015年先後發布《關於審理洗錢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年《司法解釋》)和《關於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5年《司法解釋》),分別對第191條、第312條規定的洗錢行為方式進行了擴展,進一步淡化行為方式差異,強調兩罪對不同階段洗錢行為的適用性。
  • 洗錢罪是否是經濟犯罪
    洗錢罪是經濟犯罪。【法律依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洗錢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沒收實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 這幾種行為,可能會構成洗錢罪
    一、洗錢罪洗錢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其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的行為。1.七種上遊犯罪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上遊犯罪不是指具體的罪名,而是指犯罪類型。例如,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搶劫所得,也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屬於洗錢罪的上遊犯罪。
  • 洗錢犯罪的演變與實踐認定中的兩個問題
    鑑於洗錢犯罪時有發生,1997年修訂刑法時,在第191條首次專門設置了洗錢罪。對於洗錢罪的上遊犯罪,該條確立了由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組成的「三罪」鼎立格局。為了懲治恐怖活動犯罪,刑法修正案(三)第7條對洗錢罪進行以下兩處修改:第一,在洗錢罪的上遊犯罪範圍中,增加了恐怖活動犯罪;第二,對於單位犯,在法定刑上增加「情節嚴重」的檔次。
  • 山東省首起洗錢抗訴案件在泰安宣判
    通訊員 葛業鋒2020年9月25日,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判決原審被告人李某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該案系由泰安市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為山東省首起洗錢抗訴案件。判決發生效力後,泰安市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門經過對事實證據的梳理審查和適用法律的研究後認為,岱嶽區人民法院作出的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本案的上遊犯罪為李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於刑法規定的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李某在明知李某某的資金系上述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的情況下,仍然提供銀行卡供李某某使用,掩飾隱瞞來源和性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應當構成洗錢罪。
  • 洗錢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有什麼不同,怎麼區分?
    作為贓物犯罪中較為常見的兩個罪名,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與洗錢罪往往因其客觀行為的表述上極為相似而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區分。那麼,洗錢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有什麼不同,怎麼區分?北京盈科廣州分所肖逸夫律師解答:《刑法》第312條規定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一般認為,洗錢罪與該罪有著明顯的不同:(1)犯罪客體不同。前者的客體是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而後者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不涉及到金融管理秩序。
  • 準確把握洗錢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競合關係
    對於符合洗錢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如何定罪處刑,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關於洗錢罪的規定屬特別法條,關於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規定屬一般法條,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條,以洗錢罪認定;另一種意見認為,當洗錢犯罪數額達到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情節嚴重的標準,洗錢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是想像競合關係,應當擇一重罪,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來認定。
  • 山東一起洗錢抗訴案件判了!
    2020年9月25日,由泰安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李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被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改判,李某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泰安市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門在排查洗錢線索時發現該案,經過對事實證據的梳理審查和適用法律的研究後認為,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本案的上遊犯罪為李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屬於刑法規定的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李某在明知李某某的82萬元資金系上述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的情況下,仍然提供銀行卡供李某某使用,掩飾隱瞞來源和性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姐姐非吸,弟弟洗錢,嘉興首個洗錢案宣判!
    近日,海鹽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馬某衛洗錢一案,並當庭宣判,以洗錢罪判處馬某衛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法院認為,被告人馬某衛明知是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仍通過協助變賣等方式來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其行為已構成洗錢罪。遂作出上述判決。
  • 以會錢經營公司 涉案會主兒子柯海峰因洗錢罪獲刑二年八個月
    以會錢經營公司 涉案會主兒子柯海峰因洗錢罪獲刑二年八個月2016年04月19日 16:19:55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4月18日上午,洞頭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柯海峰一案。經法院判決:被告人柯海峰犯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5萬元。
  • 明知丈夫「撈偏門」仍幫忙洗錢,全職太太領刑,法官:可能涉罪
    被告人林某因犯洗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50萬元。據悉,該案是台州首例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洗錢的案件。因此,黑社會性質組織及其成員所實施的財產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也是洗錢罪的對象。
  • 永嘉男子替「老領導」洗錢——溫州市近年來首例上遊為受賄犯罪的洗錢案件判了
    這是永嘉縣檢察院在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中發現的洗錢犯罪線索,9月11日,該院以涉嫌洗錢罪對犯罪嫌疑人吳某提起公訴。9月18日,法院一審支持檢方指控,判處被告人吳某犯洗錢罪,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二年執行,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 北大王新:洗錢犯罪的演變與實踐認定中的兩個問題 ​
    鑑於洗錢犯罪時有發生,1997年修訂刑法時,在第191條首次專門設置了洗錢罪。對於洗錢罪的上遊犯罪,該條確立了由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組成的「三罪」鼎立格局。為了懲治恐怖活動犯罪,刑法修正案(三)第7條對洗錢罪進行以下兩處修改:第一,在洗錢罪的上遊犯罪範圍中,增加了恐怖活動犯罪;第二,對於單位犯,在法定刑上增加「情節嚴重」的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