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師被取消教師資格、離開講臺,並不是因為學生告密。將最近處理幾個問題老師的事件引向告密的討論,是引錯了方向,是相對主義盛行的表現!
    對於批評學生無君無父的倫理學教授,對於張開就罵學生的博導,對於逼死學生的「父親」碩導,對於性侵大學生的院長,對於學術不端成性的「大家」,如果把質疑的目光投向學生,那不是混蛋還是什麼呢?
    社會是多元了,但還沒有到崩潰的地步!
    既然指向了這裡,就有了對「告密」加以辨析的必要!
    老師肩負傳道授業的重任。今天的師生關係也已經不是舊社會那樣了。對於老師的錯誤觀點尤其是政治上的錯誤觀點,學生有權力批評,也有權力反映。不僅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不能販賣私貨,其他科目老師長期傳播錯誤觀點的,按照有關規定撤銷其教師資格是理所應當的。
    老師的課堂行為需要監督,學生可以成為監督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反映課堂上老師的錯誤觀點,不能認為是告密。
    中國人自古講大義滅親。西方哲人也早就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還能要求今天的大學生無條件順從老師?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聞道有先後,老師未必一定代表真理。上不好課的老師會被學生拋棄,代表落後、反動的老師被趕下講臺是正常的,應該不值得大驚小怪。
    「告密」一詞,本身就是負面的詞彙,是不正當的行為,蘊含道德的譴責。有的教授在承認告密的前提下為學生辯護,觀點也是有局限的。
    其思想前提是:歷史的評價高於道德的評價。思想或行為是否道德,最終的評價標準是看其對於社會進步和國家、人民、民族發展的意義。這是評價道德的最終標準。然後又區分告密的目的是什麼?告密行為的最終社會效果怎樣?要看告密是損人利己,謀取私利,還是維護社會、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前者不道德,後者是道德的。還要看告密是縱容了黑惡勢力,還是維護了正義的勢力。前者不道德,後者是道德的。
    他認為,抽象地、片面地斷言告密是道德或不道德的做法,是形上學的、沒有意義的。
    這種辯護,立意是好的,但是並沒有把握告密的真諦!因為告密本身就是與損人利己,謀取私利的不道德行為相一致的。
    公開反對房地產稅的人大副校長吳曉求去年在財金學院畢業典禮上,說過三條底線:一是不撒謊,二是不告密,三是不獨利。吳校長說,告密者往往是喜歡投機鑽營的人,靈魂和心靈往往都是扭曲的,用古話來說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他激發網友討論,主要就是要區分法與非法。不告密的底線是不違法,如果有違法,那就叫做舉報。要分清告密和舉報,如果以「不告密」做「老好人」,就可能在助長社會的壞風氣!
    這個論點,把握住了告密的要害!
    「告密」通常被稱為「打小報告」,是指向有關部門告發旁人私下言論或活動,特別是向本團夥以外的某組織或團夥告發本團夥的秘密。
    以此衡量,老師課堂言論是公開的,不是私下的。學生與老師也不是一個團夥。學生反映老師講授的錯誤觀點,根本就不是告密。
    課堂不是法外之地,老師不能信口開河、為所欲為。好老師必須言傳身教,不僅傳授知識,還要成為道德榜樣。不少老師是不合格的,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成為當之無愧的師表。
    不告密是做人的本分,從小就應該抓起。
    辯證地看,有的小學生那種「告密」其實是為了同學好,看到同學違反紀律的行為告訴老師,是希望老師糾正同學的錯誤。老師代表權威,能夠糾正;自己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幫助同學。這樣的孩子其實心靈世界是乾乾淨淨的,那些被告的學生如果以後仍然我行我素,可能就是社會的麻煩!
    評價一個社會進步與否和進步的程度,一方面要看維護社會正義的聲音強弱,另一方面要看告密者的多少!
    我們都希望,前者的聲音強起來,後者的數量少下去!
    所以,大家不能沉默!
    本文作者:劉德中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代中國發展合理性研究》
    ——劉德中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投稿、聯繫郵箱:zksh91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