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約有90%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室內的環境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和情緒,因此必須讓生活的空間能夠激發積極的行為和情緒,或者至少不會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
大正幼兒園設計
2003年著名腦神經專家Fred·H·Gage在AIA大會上發表的演說中表明人類的大腦會在不同環境中產生不同的反應,這些神經反應會在短期或者長期直接改變用戶在任何空間的情緒和心理。
追溯到更早時候,蒙特梭利創始人,身為醫生和老師的瑪利亞·蒙特梭利就在其研究中說到:孩子的學習方式是和成人不同的,孩子是通過與環境不斷互動中,形成的認知來構建自己的大腦的,而且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從周圍的環境裡吸收大量的信息。
大正幼兒園設計
而幼兒園以及早教中心這種針對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兒童的空間,環境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此,大正幼兒園設計今天希望和大家探討一下室內設計是如何對兒童成長產生作用的。
瑪利亞·蒙特梭利發現,兒童的心智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無意識吸收性思維(0-3歲)和有意識吸收性思維(3-6歲),意味著孩子就如同海綿一樣,從出生開始就從環境中吸收所有刺激。
那麼,兒童是如何吸收這些刺激呢?
通過他們的感官,兒童會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來感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從中獲取信息,產生反應。
大正幼兒園設計
視覺
環境之中的色彩和光線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淺色和柔和的色調能營造出安靜、平和的氛圍,而強烈、溫暖的色彩會鼓勵孩子們比平時更有活力。
有研究表明,在光線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能力提高了20%。因此在幼兒園這樣的環境中,應該有充足的光線,如果可能的話,在室內引入自然光。
觸覺
對於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兒童),能夠觸摸物體非常重要。神經科學家Colin Ellard 發現,當我們遇到各種各樣的「紋理」外立面時,人類的情緒和覺醒水平會增加。感覺不同物體的質地和溫度實際上有助於兒童的成長。為此,建議設計一種環境,使其具有可觸摸的不同的紋理。
聽覺
理想的環境中,應該是在有聲和安靜之間找到平衡,安靜的環境對於確保兒童集中注意力至關重要,而像音樂這樣的聲音則對兒童的成長有益。
嗅覺
嗅覺是人腦中最強的記憶類型,如何創造出環境的氣味,通過氣味讓這個環境成為兒童嗅覺記憶的一部分。改善環境中氣味的策略可能是通過室內植物或者是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環境等。
除了感官,有歸屬感非常重要
大正幼兒園設計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論中提出人有成為社群一部分的渴望,也就是歸屬感,而在神經體系結構研究中則認為對於環境,人類需要感覺像是物理空間的一部才能形成歸屬感。和成人一樣,兒童需要感覺自己屬於自己的環境,大腦才能對刺激做出最佳反映。為滿足兒童需求,非常重要的是使用適合兒童尺寸的家具,並易於取用他們感興趣的物品(手和眼,觸覺和視覺),這樣環境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他們對環境的歸屬感,使得環境激發他們積極的行為和情緒,幫助他們成長。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