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申遺摒棄中國元素?
今年12月2日至8日,第8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在此之前,非遺委員會將通過審查小組委員會就泡菜與泡菜文化是否有成為人類非遺的資格進行調查。審查小組就韓國泡菜文化評價後提交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評價結果可分為登記、信息補充、無法登記。在年底的最終會議上,若評價結果為登記,那麼韓國的泡菜文化將被列為非遺。
近幾年來韓國人一直熱衷於申遺,在2005年成功為「端午節」申遺成功後,2012年提出為泡菜申遺。
為了泡菜申遺成功,韓國政府自今年2月起就開始做積極準備,還把大白菜的英文名稱由中國白菜(Chinese Cabbage)改名為泡菜白菜(Kimchi cabbage)。本月26日,韓國文化財產保護團體將舉行「201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機構國際研討會—泡菜和泡菜文化」。
在申遺之前,韓國也一直致力於向世界宣傳「泡菜文化」,還專門為泡菜設立了國家節日。從1994年起,每年的10月在被譽為韓國的「文化之都」和「泡菜之鄉」的光州舉行「泡菜節」,時間持續長達一個月。光州還建有「泡菜博物館」,按泡菜的歷史、種類、製作及保存方法、功效等主題劃分展廳,展示了泡菜及其文化的文獻、考古發現等。
它不僅是菜 還是一種文化
在很多人看來,泡菜代表韓國的一種飲食,但在韓國人看來,它更代表一種文化。韓國文化財廳在申請書上強調,「醃製過冬泡菜是一種傳統,以此為載體形成了各階層之間、各世代之間的分享文化。」
韓國學者也認為,泡菜在韓國不只是一碟開胃菜,而是代表了韓國的傳統文化。製作泡菜是傳統韓國家庭的一項重要活動。醃製能吃到春天的越冬泡菜,不光是為了過冬做準備,還可以給新的一年帶來好心情。
不過,韓國泡菜其實就是醃製的大白菜,但普通的大白菜為何成了韓國的「國菜」呢?
從起源上說,韓國的泡菜文化裡,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在中國的《詩經》裡,出現了「菹」(z)字,它在中國的字典裡被解釋為酸菜,因此業界普遍認為韓國泡菜是從中國傳入。有種說法是,韓國泡菜源自重慶市江北縣(今重慶市渝北區)大灣鎮,唐朝將軍薛仁貴被政府發配到高麗(今韓國),並在那安家。他的隨從有多名是重慶市江北縣人,會做家鄉的泡菜,於是泡菜逐漸進入了韓國平民家庭。
但泡菜真正成為韓國的代表飲食要歸於其山多地少的地理環境,這使韓國的食物供應十分緊張。尤其到了冬天,緯度高的韓國由於天氣寒冷,幾乎沒有什麼蔬菜可吃,於是醃製的泡菜成為韓國人家家必備的食物。在被日本入侵時期及重新建國後初期,韓國經濟蕭條,為了解決溫飽問題,韓國政府在全國大力推廣泡菜,編寫手冊介紹吃泡菜的好處、醃製泡菜的方法、泡菜的不同做法,分發到每個家庭中去。之後,泡菜逐漸成為韓國的「國菜」,而韓國人也養成了只需一碗白飯、一碟泡菜就可以安享一頓正餐的飲食習慣。
網友評論:
把我們《舌尖上的中國》置於何地?
關於韓國要為泡菜申遺一事,網友議論紛紛。大部分人的觀點是,為啥一種菜還能申遺,那中國那麼多菜系,豈不是可以申個遍啦?
網友「奔三歐米咖」說:如果這(泡菜)也能申遺,我們把《舌尖上的中國》發給他們看看什麼叫博大精深。
網友「狙擊手」說得更具體:我要為我的家鄉—東北酸菜申遺,還有粘豆包、豬肉燉粉條……
網友「很傻很添真」說:感覺韓國人傻得蠻可愛,一個泡菜都想著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就不信,你們在吃泡菜的時候還能吃出個滿漢全席的味兒來?
不過,網友「子夜的曇」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泡菜申遺沒什麼好嘲笑的,應該鼓勵,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沉迷於自己的傳統是件值得肯定的事。
新聞連結
入選非遺有何條件?
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的。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一個國家每次只允許申報一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因此,在目前178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多數是藝術、節日等傳統風俗,但在2010年,法國、墨西哥、地中海的「飲食文化」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國之間的「飲食文化」競爭日趨激烈。
(綜合新華社報導)
說起韓國,很多人都會想起「泡菜」,就如北京之於烤鴨、四川之於火鍋。儘管泡菜本質上就是中國的醃製大白菜,但對韓國人而言,它已遠遠超過一道菜的涵義。
據韓國媒體報導,為了發揚泡菜和泡菜文化,韓國文化財廳10日宣布,韓國已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委員會申請將泡菜和泡菜文化列入非遺,是否入選將在年底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