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開心,也沒有很開心」|成年人的情緒穩定意味著什麼?

2020-12-17 BeYou就是你

「沒有很開心,也沒有不開心,生活就是這樣,平靜而寡淡,但這就是生活」,一個朋友和我這樣聊到當下的狀態。

我們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再細細品味一下這種「沒有很開心,也沒有不開心」的狀態下,還蘊藏著什麼。

「終於休假了感覺開心到飛起,突然被一個老闆電話打來就不愉快了。」

其實你可以繼續愉快的,但是你選擇了「不愉快」。

「跟伴侶吵架,明明心裡想要關心,卻突然氣不打一處來,話到嘴邊,竟變成了惡言相向。」

真想片段重來。可是發出去的火就像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

關於情緒和自己,我們真的了解嗎?

之前應邀去朋友的一個關於情緒的工作坊做Facilitator。在一個遊戲互動中,我邀請大家畫下自己的「情緒「,有一位學員畫完之後分享道,目前正處在思考應該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還是一份不怎麼喜歡但收入穩定的工作,覺得很迷茫。

其實這並不是一段關於「情緒」的定義,迷茫這個詞表達的是行為。顯然,其實有比我預想的更多的人對「什麼是情緒」還並不了解。

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命名情緒,或者對情緒有誤解,片面的等同於「負面情緒」。

「有情緒」就理解為「抱怨,不開心,或者生氣了」。

那麼究竟什麼是情緒呢?

心理學的定義為,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是多種複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換句話說,情緒不是單純由某個事件引發,而是一個包含思維、感覺、行為的綜合產物,而且情緒不是單純的心理狀態,也是一種生理狀態。

情緒的表現有哪些?

情緒有三個重要的因素:感受、行為、想法。

當一個人經歷了某種情緒,生理上的交感神經系統會產生喚醒,引起一定的身體反應,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胸悶等。不同的情緒會出現不同的生理反應:恐懼與皮膚溫度的下降有關,憤怒會導致皮膚溫度上升。所以怎麼去識別我們的情緒,可以在情緒上來的時候,去覺察我們身體的反應。

情緒與我們的大腦也有關,比如我們的杏仁核(在大腦兩邊的邊緣系統中)就是和人類的恐懼有關,還有左右腦。研究表明,通常我們的一些消極情緒比如悲傷、焦慮、抑鬱等會在我們的做左腦活動水平很高。

情緒的行為,也就是情緒性的表達。當我們在被一種情緒控制時,我們會如何行為,我們的面部表達,肢體移動等都可以表達個人的情緒。皺眉,微笑,打鬥,叫喊,等都源於他們感受到的情緒。

內部覺察,即對情緒的想法。根據我們的主觀經驗,我們會給情緒加標籤,當有這種情緒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想法,比如我正在害怕,我戀愛了感到很幸福,我感到很害羞或者很生氣,等等。

了解情緒對我們的重要意義是在哪裡?

這裡一定要引出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概念——情商管理。

其實我更喜歡它的英文表述:Emotional Intelligence ——翻譯為「情緒智慧」或者「情緒智力」。

創造了「情商」這一術語的耶魯大學的彼得沙洛維和約翰梅耶將其描述為「了解和控制自身情緒、揣摩及駕馭他人的移情作用,通過情緒控制來提高生活質量的一類才能」;在丹尼爾戈爾曼的 《情商》中被定義為「影響人們了解和表達自己、建立和維護社會關係、應對挑戰、有效和有意義地使用情緒信息的一系列情緒能力和社交能力」。

簡而言之來概括,它包含了兩種能力: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

根據情商理論模型,它包含了5種能力:自我意識、自我調節能力、成就驅動力、同理心和社交能力。

但在我們的普世觀念中,情商高似乎被認為像是一種「街頭智慧」,表現為較高的人際交往和社交能力,以及懂人情世故的人。

但這樣的理解事實上還只是詮釋了「情緒智慧」的第一部分。著名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埃爾伯特埃利斯,解釋了關於「情緒智力」的第二個部分——情緒ABC理論。

這個理論的重要性帶領我們知道原來在情緒的背後還有我們的行為模式與紮根在我們內心世界的信念模式。搞清楚這兩種模式,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模式,才會有更多的認知。

「情緒智慧」的第三個部分才是學習了解情緒的高潮——把選擇情緒的主動權拿回來,成就自己的人生。

控制情緒是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提醒自己的,仿佛一個把情緒「控制」的特別穩定,甚至不發脾氣,或者情緒不太鮮明表露的人才是一個我們「應該」要成為的社會人設。

就像「超我」,這是一個基於社會原則下的「成熟」的標籤。然而一味的控制情緒並不是一個積極健康的對待自己或者愛自己的方式。

通過上述的描述,我們已經能理解到,情緒無論正負,都有它的生理和心理價值。

認知這個價值,主動地選擇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應對客觀情況以及表達主觀經歷,才是我們要去了解和掌握的。

撇開理論上怎麼說,在我的經歷和認知下,我認為一個「情商高手」,大致是一個這樣的人設:

1. 能覺察到自己在什麼樣的情緒中,比如喜悅,憤怒,悲傷等;

2. 可以合理的釋放這些情緒;然後像打太極一樣,將這些情緒通過恰當的梳理,在我們身體這個管道中釋放出來。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

3. 理解產生這樣情緒的背後的想法,信念和感受;

4. 在認知自己的基礎上,認知和感受他人的情緒,具備同理心;

5. 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同身受。看上去似乎都是在處理自我內在的情緒模式,而不是和他人的相處和社交模式。

是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普世的認知:外部世界是內心世界的投射。

無法處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在處理他人情緒上也不會很順利。

最後,願我們被世界溫柔以待的前提是,先被自己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成功離不開好的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才是最大的本事!
    情緒穩定對於成年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境界,但願每個人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平復。情緒可大可小,在於我們怎麼去控制。在我們遇到感情危機時,經常會有幾種情緒反應,憤怒、委屈、絕望、自我懷疑,我們很難做到情緒穩定。
  • 你要做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大家都知道,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拿生命來做代價,之所以有時會做出一些連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的舉動,大都是因為被一時的怒火衝暈了頭。生活中,因此而發生的矛盾和爭執還有很多。親子之間陪寫作業,父母發現孩子不自覺,就氣不打一處來,甚至大打出手,結果卻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 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頂級魅力
    遇事,情緒穩定的人,能夠讓自己更理智的處理問題,從而不寒人心,不傷人情,擁有更多的福氣和運氣。而,情緒急躁的人,則往往會莽撞衝動,最終不僅會容易得罪人,而且還會讓事情越辦越糟,得不償失。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一個人的情緒,就是自己的風水,情緒穩定風水不好也好;情緒不穩定,風水好也不好。」情緒穩定,是成年人最高級的活法,最頂級的魅力。
  • 情緒穩定對一個成年人有多重要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女孩口氣還是有些不悅,說自己下午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這人一上來就各種找茬,話裡話外都是她工作沒做好,口氣特別差,但她完成得很認真,對方的一通指責氣得她沒忍住脾氣,直接懟了回去,哦,這姑娘後來還主動掛了客戶的電話。我一聽,嚇一跳,趕緊問這客戶有沒有打電話投訴你?
  • 生活不敢不開心?
    動物的不開心,要麼就是飢餓,打鬥,逃跑,或遇到危險。否則,都不會自己讓自己不開心,讓自己處於緊張,壓力狀態。動物遇到不開心,危險,就是真的是不開心,危險。但人類,就算事情沒有發生,沒有壓力,也會自己想像讓自己不開心,自己想像出來壓力,危險來,會自己嚇唬自己。
  • 沒有什麼事,比讓自己開心更重要的了
    我不知道這個人當時經歷了什麼,亦或者是他當時的內心活動,其實我都是一點都不了解的。不過我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感覺得到一種內心的觸動。我們總是把已經擁有的想得理所應當,覺得他就應該是這樣,覺得他理應如此,於是對於這些已經擁有的東西,就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因此而不知道珍惜,於是就只知道對沒有得到的充滿疑問,充滿好奇。跟我說過話的人都覺得我挺有意思,說我性格又好又開朗。
  • 承認吧,其實你一點也不開心
    反正怎麼做都不對。這樣一想,成年人的世界,有時挺讓人窒息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感受不到快樂。小時候的快樂總是那麼簡單,一根棒棒糖,一朵小紅花,都可以讓我們開心一整天。那為什麼長大了,卻不快樂了呢?有人說,人長大了,想要的東西多了,所以容易不快樂?我並不以為,當一個人真正沒有想要的,無欲無求,對於明天沒有期待,對於未來沒有好奇,這樣的人生會更不快樂。
  • 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倘若母親情緒暴躁,動輒打罵指責孩子,孩子就會在內心生出懼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達,久而久之就不會自己思考,變得沒有主見了。在宋家三姐妹的記憶裡,母親永遠都是柔和的,她從不會疾言厲色的命令,也不會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為母親情緒的穩定,才能使孩子們個個有主見,個個有成就。
  • 放開情緒的枷鎖,別讓不開心綁架了你
    今天是國慶和中秋喜慶的日子,按道理來說應該是開心的一天,但事情是不會看日子的,總會有意外出現。在我不開心的時候喜歡點一爐檀香,倒一杯紅酒再找一本書慢慢去消化情緒,我家那位曾經笑話過我這是什麼神仙搭配。也許註定,一打開書就看到這樣一標題,文中概括是這樣的,分享給大家:「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很多時候往往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低落,其實學會放下、放平、放心,讓不開心遠離自己,自然就會變得開心,自己也獲得一次煥然一新的機會,重新開始。
  • 去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吧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也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會讓我們變得不那麼快樂,我們會焦慮,會茫然,甚至會失眠,會壓抑。你看,情緒真的是一種很矛盾的東西,如果不能學會管理它,就很容易在日復一日的焦慮當中,將自己的元氣消耗殆盡。
  • 一個殘酷的真相:成年人80%的不開心,都是手機給的
    除了吃飯、休息、工作/學習之外,你花在什麼上面的時間最多?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手機。一部智慧型手機,似乎可以讓你忙到日理萬機,卻又難以察覺,它正在用娛樂、社交、購物等填滿你的個人時間。與此同時,你的情緒也被手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變得越來越不開心了。
  • 做情緒的主人,開心地去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總是習慣性用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對什麼都不滿意,怎麼樣都開心不起來!日積月累,不但她的心情很糟糕,就連皮膚也會粗糙,沒有精神,失去美貌。那麼如何走出情緒的死角呢?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 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發洩情緒?
    家長不開心,就拿孩子來發洩情緒。孩子無從選擇,越小的孩子,面對父母的強權強勢,幾乎是毫無抵抗之力的,因為孩子必須靠家長才能活下去。
  • 《如何停止不開心》:學會整理內心的負面情緒,這八大工具很有用
    自己不知道多久沒有這樣開心過了。在小的時候,開心和快樂似乎垂手可得,一張貼紙、一片樹葉、隨便溜達都能觸發開心的閥門。長大後,快樂和開心就漸漸從生活中溜走了。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似乎更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但也更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捫心自問,你是否經常不開心嗎?上一次無憂無慮的開懷大笑是多久之前的事情呢?
  • 孩子情緒不穩定?「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情緒不穩定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但不管是歡喜的還是悲傷的,孩子不加節制的情緒宣洩都是一種讓人頭疼的行為:孩子也許會在公共場合大笑大吵,引來外人感到吵鬧的反感;也許會哭著鬧著 要買玩具,不給買就當街打滾撒潑。
  • 改掉14種導致負面情緒的壞習慣,拯救不開心,換個姿勢過生活
    回想一下,你上次發自內心,無憂無慮,感到開心快樂是什麼時候?是不是很久都沒有開心過了?小時候的夏天,一根冰棍,就可以讓我們開心好久,而現在,就算你呆在溫度適宜、休閒舒適、裝修得體的冷飲店,吃著美味的冰淇淋,你依然很難再有小時候那種開心的感覺。
  • 情緒不穩定傷不起
    你年紀越大就會越發現,情緒穩定是一個多麼難能可貴的品質。奉勸大家,結婚找對象,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每天的狀態幾乎差不多,對於跟ta一起朝夕相處的人來說,是一件多麼輕鬆的事情。有的夫妻一方,情緒不穩定,可能是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一句話,也會導致其歇斯底裡,氣血衝頭,沒有理智,吼吼大喊大叫,天塌下來一樣,另一方,只能忍氣吞聲,否則,馬上點起火來一般,身心俱疲。還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奉勸大家,儘量遠離情緒不穩定的同事朋友。
  • 不開心就能不上班?不開心真的就能放情緒假 | 沸話
    正當要起床繼續當社畜(上班族用於自嘲的網絡用語)的時候,別人家的公司告訴別人:「你可以不上班。」 這家別人家的公司是江蘇的一家企業,它已經實施了三年的「情緒假」。每個月,員工都可以有一天因為開心或者不開心,不用理由地帶薪休假。
  • 糖有什麼危害?糖吃多了和情緒的關係?為什麼不吃糖後會不開心?
    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吃糖,不吃碳水,我就不開心。其實,我們對糖的誤解很大,它給你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是,最終會讓你更不開心。反之,戒糖之後,你會更開心,你會擺脫對食物的依賴,做自己的主人,不被食物綁架。你的情緒會很穩定,不再有非常大的波動。
  • 如何停止不開心?學會應對14種負面情緒,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專家
    前言人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面對負面情緒,我們常常難以做到理性應對。一旦有風吹草動,內心往往丟盔棄甲,似乎永遠不能為自己的情緒做主。心理學界已經證明,情緒、想法和行為是互相影響的。安德烈婭•歐文把她多年的實踐經歷和發現寫入了《如何停止不開心》這本書裡,在對問題條分縷析之餘,還根據每一種行為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幫助讀者成為自己的情緒管理專家,提升情商和生活質量。我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具體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