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王回南)白天工作忙,沒時間也沒胃口吃東西,等晚上下班後空下來了,大吃一頓好好犒賞自己。這種飲食習慣,讓不少年輕人患上了「消夜症候群」。消化科醫生提醒,患病早期僅感覺有飽脹感、噯氣、腹部隱痛等,後期則伴隨慢性消化道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
據悉,1955年,美國的Albert Stunkard博士就命名此病。如果晚上7點之後的食物攝入量,超過全天熱量攝入的50%以上,且持續這種狀態,就可診斷患有此病了。
白天忙碌的中介小夥
患上消夜症候群
昨日,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市二醫院)內鏡中心消化內鏡室主任李之印介紹:「類似的患者,每個月能接診到一二十例,多是年輕的都市白領,以從事銷售工作的最多見,男性要多於女性,佔2/3以上。」
小梁,28歲,二手房門店店長,做事麻利又仔細,業績總是遙遙領先。小梁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早飯常常在路上隨便對付一下,有時實在來不及就乾脆不吃。
作為店長,不僅得自己做好業務起表率,還得關心整個門店的業績,所以各種協調工作也很多,感覺他一到店裡就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午休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奢望,一般能有個十來分鐘安心吃飯已是不錯,經常得趁中午客戶有空領著到處看房而誤了飯點,或是一邊啃著麵包一邊跟人介紹房子。
終於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時分,他才意識到自己已是飢腸轆轆,大吃一頓犒賞自己也是應該的,跟同事們聚餐聯絡感情也是必須的,再有空還得約上三五好友聊聊天吹吹牛,放鬆歡樂的夜生活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就到半夜,想著第二天還有許多的工作,顧不上消化肚子裡填得滿滿的美食與美酒就趕緊上床休息。
久而久之,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所謂的消夜症候群也就隨之出現。
在李主任這裡就診時,小梁被診斷患有脂肪肝、高脂血症、慢性胃炎……這些都與消夜症候群密切相關。
生物鐘紊亂的白領
最易中招
並非只有夜班一族需要警惕此病,生物鐘紊亂的人都要注意。
這是為什麼呢?
李主任解釋,「處於工作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情緒高昂、精神抖擻。而要等到安靜放鬆下來的時候,負責調控分泌消化液、消化酶和刺激消化道蠕動的副交感神經才會興奮起來。」
以小梁為代表的都市白領,白天的工作節奏都比較快,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也就是交感神經一直在興奮中,所以副交感神經就被抑制,因此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道蠕動變弱,於是就出現了白天沒胃口、吃得少的情況。
可一旦到了下班之後,交感神經一下子放鬆下來,副交感神經則趁機興奮起來,消化液、消化酶大量分泌,消化道也快速蠕動起來,於是白天沒攝取到足夠營養的身體便發出強烈的信號,自然就會食慾大增。
「消夜症候群患者完全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大大加重了本該在夜間休息的消化道的負擔,時間一長就會損傷消化道功能;晚上吃太多,然後又不運動,大量的營養消化不掉變成脂肪堆積在身體裡,從而引發脂肪肝、高脂血症、血管硬化等疾病。」李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