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媽媽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會繞到學習上。
但孩子喜歡的媽媽關心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今天是否穿得暖和,在學校是否開心,有沒有不愉快的事發生,而不是整天只關注分數。
要學做老母雞式的母親,當孩子不高興時,你去安慰他,當孩子需要你時,去保護他,母親是孩子堅強的後盾和力量。
孩子來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遇到了母性充分的媽媽。
家是遮風擋雨的地方,孩子難過時可以得到媽媽的安慰,孩子開心時可以與家人分享喜悅。
孩子考試得到好成績的時候,你是否會告訴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取得了好成績。
而孩子沒有取得好成績時,你是否會責怪他。
其實我們應該反一反。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告訴淡定地告訴孩子:嗯,你很努力。
當孩子考得不好時,我們應該安慰孩子:不要難過,我們一起看看是哪裡錯了,一起努力好不好?當父母這樣對待考試成績時,才不會對孩子造成壓力。
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我們的責任。
孩子童年的幸福感缺失,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焦慮的媽媽不斷地催逼孩子。
強迫孩子一定要學會,總是在後面催孩子,上學要快點,吃飯要快點。一直催逼孩子,會給孩子帶去很大的壓力,影響孩子的心態,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在完成每日學校的功課後,讓孩子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孩子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釋放學習上的壓力,給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些樂趣。
媽媽對孩子的要求越高,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信。
很多好孩子在負擔很重生存著,為了媽媽,為了媽媽所提出的要求。
但壓力越大的孩子會越來越不自信,對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
來自媽媽的壓力,會讓孩子形成高競爭感,這樣的孩子往往競爭感很強,但競爭力卻很差。
所以我們要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多表揚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有積極樂觀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
學會等待,靜待花開。
所謂的成熟,就是指情緒的穩定。
媽媽的情緒牽動著整個家庭。
所以媽媽需要自我成長,保持穩定情緒。
如果情緒一直無法控制,也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只有情緒穩定的母親,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養育孩子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養育孩子的經歷中,我們在不斷地實現自我的成長,也是生養孩子最大的價值所在。
更多育兒分享,敬請關注茜媽談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