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活動同時也是一場英語語言能力和演講能力的盛宴。小學低年級的同學,已經可以用非常流利和標準的英語來講述故事了。他們發音準確,語調流暢,聲音洪亮,落落大方,表情達意自如舒展。有些小選手穿著精緻的漢服表演,為這次比賽帶來了很多驚喜;有的小選手表演能力突出,令人印象深刻。活動也是一堂語文和英語的綜合課堂,是一場中國文化和英語語言的有趣碰撞。
-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 探索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近日,國際英語外語教師協會(IATEFL)第51屆年會在英國城市格拉斯哥舉辦。中國英語教學機構新東方與英語教學專家對話,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結合教學實踐,探索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新東方CEO周成剛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作為教學機構,新東方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湧現了不少出色的教師。雖然這是新東方的視角和故事,但也是中國千千萬萬英語學習者和老師的故事。 會上,英語教學專家汪珺與Jim Scrivener,以「Global Standards Local Needs(全球標準,本土需求)」為題展開對話。
-
【校園文化】 西海岸新區衡山路小學:文化引領,為新時代育才
學校緊緊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辦學理念提升、空間文化架構、集群式課程落地等方面的思考與實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進科技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求真教育」文化, 構建一個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學校,一個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家園。
-
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 英語的交際性
>地點:博學1樓 四層合班教室主題: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 ——英語的交際性活動方式:講座、討論、互動、表演、操練,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生用英語來傳播中國文化的意識,我們邀請了大同大學的侯文亮同學來為我們高三英語文化社和外研社做講座「中國武術國際化」。
-
文明樹人 文化立村——八裡臺鎮西小站村的兩個「文」
西小站農旅運營項目一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中。工人正在為房屋外立面進行整修。推行積分管理制度半年來,積極推行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孝德,使村民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西小站村黨總支書記邢廣偉說:「我們將積分制管理模式,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於村民村務管理工作中,有利於激發村民的善心愛心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從而體現吃虧是福的道理。」
-
海安市城南實小2020暑期教師培訓:「情」為中心 立德樹人
8月27日,2020年暑期培訓收官之日,全體教師再度相聚學校幸福劇場,聆聽教育前沿理念、碰撞教育智慧思維。一日之計莫如樹谷,一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立德樹人是教育永恆的話題。上午學校黨支部委員、副校長高小娣以《立德樹人——「大德育」體系建設與特色創新》為題與全體教師分享了新時代德育建設的智慧。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矢量介子,英語:vector meson,在高能物理中指具有總自旋1和奇數奇偶校驗的介子(通常記為JP = 1-)。 矢量介子自1960年代以來就在實驗中被發現,並且在質量的光譜模式中眾所周知。矢量介子與偽矢量介子(pseudovector mesons)形成對比,後者也具有自旋1,但具有偶數奇偶校驗。
-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國畫
對於中、西文化來說,過去100餘年的歷史是雙方碰撞最為激烈的一段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在西方文化「西學東漸」的影響下,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素描教學成為藝術學習主要課程之後,素描式的水墨畫作品開始增多,詩書畫式的文人作品開始減少。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西方各種藝術思潮開始大量湧入中國,以個性、自由為追求的中國當代藝術迅速成長,相比更加重視筆墨的當代中國畫,這些從內而外帶有西式思維的作品給畫壇帶來全新的呈現形式,這一時期,中國畫壇藝術理念、作品風格多元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同時,美術界有人首次提出「中國畫窮途末路」的觀點。
-
兩種「西學中源說」及中西文化的碰撞
據科學史專家江曉原在《試論清代「西學中源」說》(《自然科學史研究》7卷2期,1988年)中考證,最先提出「西學中源」思想的是黃宗羲,而另外兩個先驅者為方以智和王錫闡。思想史學者馬勇在其著作《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中則有不同看法,認為更早的徐光啟即已提出,西方的算術之學在古代中國就有,現在引進西方這些學問不過是恢復中國固有傳統而已。
-
在交流碰撞中傳播中國文化
不知不覺,工作一年有餘,在教授孩子們學習漢語和體驗文化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不同語言文化交流碰撞迸發的火花,並為各國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課堂與生活融合 在新布倫瑞克省孔院,我所教授的課程為中國語言和文化。這門課,在高中屬於學分課、語言課和綜合課;在中小學屬於興趣課和綜合課。
-
地方名菜納入英語教材,以文化碰撞強化文化認同
其一,杭州從這一學期起在一年級開設英語課;其二,不少杭州傳統名菜被選入英語教材。一邊是英文課程,另一邊則是地方名菜,這背後其實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創新與嘗試。「讓孩子們認識家鄉,了解家鄉,並可以向國際友人介紹杭州」,這樣的初衷可謂用心良苦。至於實際的教學活動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將有待於現實給出答案。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堅持以明大德、守公德、立私德作為立德樹人的基本內容。立德的根本目的是樹人。人處在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世界的交互中,因此,立德樹人的基本內容應該兼顧國家、社會與個人三大維度。毛澤東在1937年10月為陝北公學成立題詞中寫道,「我們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強調個人為人民、為國家服務的大德。
-
六安一中「西商樹人教育獎」籤約
本網訊 8月19日下午,六安一中「西商樹人教育獎」籤約儀式在該校舉行。市政協副主席司敏出席籤約儀式。儀式上,西商集團負責人介紹了公司出資設立「西商樹人教育獎」的目的和意義。為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激勵鼓舞教師,幫扶困難學生,塑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西商集團計劃在3年時間內,每年投入5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西商樹人教育獎」,獎勵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以及「德、育、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六安一中對西商教育集團心系教育事業表示感謝,並表示將用實際行動感謝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關注、關愛。
-
無錫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以生態為「本」人才為「核」
太湖灣科創帶,正強力匯聚各方躍動的創新因子,加速其聚合、碰撞、裂變。當人才、資本、項目紛至沓來,厚植這片宜居、宜業、宜創的沃土,一個多元共生、協同發展、開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創新雨林」繁茂生長,展現出無錫創新發展的絢麗圖景。
-
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學術史上的「黃帝人神之爭」與中西文化碰撞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自序說:吾人證夏以上古史傳說之出於神話,非謂帝王盡為神而非人也。蓋古史傳說固多出於神話,而神話之來源有純出幻想者,亦有真實歷史之背景。吾國古史傳說,如盤古之出於犬戎傳說之訛變,泰皇、天皇、地皇之出於「太一」與天地陰陽之哲理,黃帝出於「皇帝」之音變,本為上帝之通名,此皆純出虛構。
-
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高中英語組挖掘抗擊疫情的英文素材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中英語組挖掘抗擊疫情的英文素材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劉慶 自開啟延期開學居家學習模式以來,高中英語組的老師們積極探索有效的網絡教學模式,精選豐富有趣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字、音頻、視頻英語材料,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
河南省淮陽中學:傳承樹人之志 潛心為國植賢
近年來,淮陽中學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秉持「求真致遠」的辦學思想,走「精品化辦學、內涵式發展」之路,認真落實「大德育、大業務、大語文」辦學理念,以教育、教學、教研和高考備考為中心,以全國文明校園創建為抓手,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旨,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志願服務等創建活動為載體,齊抓共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奏響了文明創建的時代強音。
-
赴加拿大孔院漢語教師:在交流碰撞中傳播中國文化
赴加拿大孔院漢語教師:在交流碰撞中傳播中國文化 2018年05月11日 09: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立德樹人,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的神聖使命
校園文化蘊立德樹人之「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我國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了具體闡述,並進一步深化了立德樹人的理論內涵,賦予了立德樹人理論意蘊的新高度,對立德樹人提出了更高的實踐要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是才的統帥,才是德的輔助。古人就意識到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把德看成是遴選人才的首位要素。
-
中國式英語在實用與娛樂碰撞中漸修"正果"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牛琪 李克瑤)華裔體育明星林書豪做出了他在文化上的最新貢獻——Linsanity(林來瘋),這個由中文姓氏拼音與英語單詞結合而成的綽號,日前被全球語言觀察機構認定為英語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