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與乾隆爺——明清兩位大旅行家

2020-12-18 東方網
  明清時代,曾誕生過兩位大旅行家——一為徐公霞客,一為乾隆皇帝。將這兩位擱在一塊兒,不難找出多處共同點。兩人均酷愛出遊,崇拜自然,勤於觀察,好發議論,而且將這些體會匯成詩文。不同的是,徐將觀點和發現收集成冊,匯成一部地理科學的巨著《徐霞客遊記》;而後邊的那位爺,卻喜歡豪華擺譜兒,到處塗鴉,一路看景,一路將「墨寶」揮灑得哪哪兒都是。

  先說徐霞客,真仙風道骨者也。此人一生幾乎都在路上,兩足丈量著中華大地,雙眼飽餐著錦繡山川。最可貴的是,遊山玩水,埋頭學問之外,徐公還達到了「只留下腳印,不帶走遺憾」的崇高意境。其人作為,可贊可嘆,堪稱中國最早的環保型旅行家。

  徐先生之後大約三百年,出了位天子遊客。這位爺不同凡響,就是玩,也要玩出個山搖地動。歷史記載,乾隆曾六下江南,每一次都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除了烏泱烏泱的臣子愛將,屁股後邊起碼跟著一兩個師的御林軍,至於宮女太監、老媽子大師傅,更是不計其數。根據戲說和傳說,這位爺去過的地方很是不少。真可謂御駕一出,銀子淌水似地花,金帛泥巴似地造。拋開「一人遊,天下驚」的奢靡不說,他還喜歡作詩和塗鴉。據統計,乾隆一生賦詩四萬餘首,連襁褓期也算上,平均日創作三四首。這些御詩被廣泛題在畫上、燒在瓷器上,起碼還有萬八千首刻在石頭或廊柱上。因為是「帝」級詩人,自我感覺當然很好,無論生氣了,高興了,鬱悶了,犯困了,他必要大寫特寫。請想像一下當時的場面吧。天子興致一來,震動詩壇,氣死聖賢。但只見群臣臉上露出景仰神情,張著大嘴,活像旱地上的魚。皇上吐一句,他們誦一句,唏噓和擊掌的聲響一浪高過一浪。這些乖乖臣民的用心也很「惡毒」,他們非把皇帝老兒哄得以為自己是李白再生、杜牧重現不可。只是可憐啊,當年轟動一時的廉價御詩,刻在山上,騷擾著青山;留於河畔,噁心著長河,形成實實在在的視聽汙染。雖然作品浩瀚,詩句泱泱,但後人連一句也記不住。不信?您念一句我聽聽。

  更可嘆,後世敬仰徐先生的不少,追隨乾隆爺的人多。後者留下的惡習,漸已形成今日的「遊客題字綜合症」。長城內外,名山大川,到處都有人留下諸如「王小二到此一遊」、「張三妞永遠愛著李小四」之類的墨寶,儘管罰款已經漲至200元之高,仍然難禁題字歪風。就在北京香山,我發現在乾隆題寫的「西山晴雪」的御碑上,也塗滿了狗爬似的留言。心疼古碑之餘,轉念一想:這不正應了「一報還一報」的說法嗎?種下青蘋果,必嘗酸滋味,挺好。正像我認識的一位搞環保人士所言:「如果不提高遊客素質,那麼每一輪旅遊熱,都相當於對自然的致命摧殘。」難道不是嗎?

  歷史上這兩位著名遊客讓我不由得突發奇想,今後是否應建立一項遊客資格鑑定制度?光有錢和興致不行,還要考問他:想做「徐」式遊客呢?還是願做「乾」式遊客?直到他通過了再放行。而對實在手癢難耐的客人,可以在景點附近專設幾塊留言木牌,而且筆墨小刀伺候,以滿足他從乾隆爺那兒繼承來的臭毛病。

相關焦點

  •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是中國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Spent his life in taveling and discoveringthe vast land of China with the spirit "traveling without boundaries" 他寫下了不朽的《徐霞客遊記》。
  • 江陰市徐霞客紀念館-徐霞客-中安在線-旅遊
    徐霞客(1587—1641),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遊記文學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艱苦卓越的科學考察事業,被稱為「千古奇人」。他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獻身科學、尊重實踐、堅忍不拔、不斷進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結晶,徐霞客精神是16—17世紀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一個典範、一面旗幟。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這個日子的確定,緣自《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
  • 徐霞客:史上最出名驢友1/3生命在路上(圖)
    原標題:徐霞客:史上最出名驢友1/3生命在路上(圖) 徐霞客最先的出發地寧海如今建了徐霞客大道。   在江陰徐霞客鎮(原名馬鎮)南岐村,他的故居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座紀念館。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兩畝。故居為明式建築,門庭掛有陸定一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展廳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巖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徐霞客文旅發展大會在浙舉行
    這是相隔384年後與徐霞客的「重逢」。11月28日~29日,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全國首個徐霞客文化村創建同時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徐霞客研究會代表、徐霞客文化旅遊目的地景區代表、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在傳承中發掘、發展、弘揚徐霞客文化,為推動文旅融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浙江省徐霞客研究會會長張國斌出席活動。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曾7次遊歷浙江,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
  • 來徐霞客故居,瞻仰曠世遊聖,旅遊的好選擇!
    徐霞客(1587-1641年)為我國傑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故居在江陰馬鎮南岐村(為紀念偉人,馬鎮已改名為"徐霞客鎮")。第二進大廳為"崇禮堂",正中懸徐霞客畫像,陳列當代書畫家為紀念徐霞客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拍攝的徐霞客遊歷過各地的風光照片。
  • 徐霞客與張燮唱和詩及交誼
    徐霞客在《遊記》之《閩遊日記前》開篇寫道:「崇禎改元戊辰(1628年)之仲春,發興為閩、廣遊。」是年,他四十三歲,遊歷福建、廣東。《遊記》對他漳州之遊記述甚詳,但對南粵隻字難尋。這成了一個謎。究竟徐霞客是否到過廣東?對此,徐學界糾結甚久。
  • 在《徐霞客遊記》開篇地,這五個景點千萬不能錯過
    提起旅行家,一定繞不過徐霞客,這位600多年前的「千古奇人」不僅用腳步丈量祖國,更留下了《徐霞客遊記》,讓後人望塵莫及。《徐霞客遊記》這本書的開篇所寫就是寧海,它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更有著獨一無二的景觀。群山環繞的寧海,自然景觀令人嘖嘖稱奇,人文景點也讓人流連忘返!
  • 山水詩鼻祖開鑿的古道,李太白夢回,徐霞客駐足
    這是一條寫滿傳奇的古道,由山水詩鼻祖謝公靈運開鑿,迎來過踏歌而來的詩仙太白,留下過考察天姥山水系的旅行家祖師爺徐霞客,許多歷史上寄情山水的文人,都曾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腳步。如今的古道,在時光中沉澱了千年,依舊安然,只是,霞客古道這個名字,便已經註定了它的不同一般。
  • 明朝歷史:遊記傳天下,奇人徐霞客
    他,就是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別號。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縣)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他喜歡讀書,特別喜歡歷史、地理一類的書籍。長大以後,他不願參加科舉考試去朝廷作官,卻立志離家外出,到那些他從書本上得知的地方去旅遊、去考察。徐霞客有一個通情達理、全力支持兒子實現理想抱負的母親。
  • 徐霞客單靠「窮遊」走遍了半個中國?讀他的遊記,事實沒那麼簡單
    當他用30年時間走遍大致相當於現在21個省、市、自治區的地域,當他寫了60萬字的記錄《徐霞客遊記》,他被人們稱為「千古奇人」。現在,學術界給他冠以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的稱號。更把他開始動手寫《徐霞客遊記》的日子(5月19日),定為了「中國旅遊日」。
  • 明朝最牛驢友徐霞客,33年來一直在窮遊,堪稱窮遊界鼻祖
    但是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人物徐霞客,他從22歲離開家後,就一直在外面遊歷,直到55歲生重病被送回家,第二年便去世。也就是說他在外面旅遊了足足33年。那麼徐霞客又從哪裡來的錢,讓他在外面旅遊這麼長的時間呢?
  • 浙江寧波最大的縣,有「十裡紅妝」婚嫁習俗,是徐霞客遊記開篇地
    說起浙江寧波,第一次走進這座城市,還要從它的下轄的一個縣說起,寧波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其中寧海縣是浙江最大的縣,佔地總面積1931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84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8平方千米,初來寧海,走在徐霞客大道上,就深深地感受到這座城市與旅遊密不可分,從《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就將熱愛旅行
  • 宜興竹海、徐霞客故居、淹城、天目湖
    宜興竹海實拍圖三二、江蘇無錫周邊附近徐霞客故居旅遊景點推薦徐霞客是世界傑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的故居位於江陰市,它建於明朝。第二口井留下了一個古老的羅漢松樹,這是徐霞客傳統種植的,它大約有400年的歷史了。第二個大廳是「崇禮堂」,徐霞客的畫像掛在大廳的中央,它展示了當代書法家和畫家的作品,紀念徐霞客,以及徐霞客走遍全國的風景畫。勝水大橋建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據說徐霞客當年是遊船的泊位,這座橋已有400年的歷史了,它於1985改建,保持了明代江南大橋的風格。
  • 03月29日 徐霞客朝聖公祭在江陰市舉行 兩岸業界將成立合資基金公司
    海峽兩岸徐霞客研究會舉行朝聖公祭典禮  海峽兩岸徐霞客研究會數百名專家代表今天在遊聖故裡江陰徐霞客鎮舉行朝聖公祭典禮。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會長張宏仁在公祭典禮上表示,徐霞客是兩岸三地民眾的傳情紐帶。他指出,臺灣徐霞客研究會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和旅遊發展上作出了積極努力。臺灣徐霞客研究會秘書長陶翼煌表示,坐落於江陰的中國徐霞客博物館如今設有專門的臺灣展示廳,展示臺灣民間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產品,讓來此朝聖和旅遊的臺灣遊客感覺分外親切。  「中華遊聖」徐霞客祖籍無錫江陰,是明朝偉大的地理學家和大旅行家,有「中國旅遊第一人」之譽,其筆下的《徐霞客遊記》對世界旅遊產生了巨大影響。
  • 江陰:"中華遊聖"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石刻將規劃保護
    江陰:"中華遊聖"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石刻將規劃保護 2010年01月17日09:03  來源:無錫新傳媒   江陰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代旅遊達人徐霞客:走錯路、被人騙,寫遊記賣到爆
    徐霞客是那種獨一無二的人,400多年前,他就花了30年行走中國。他出生在江陰的一個富庶家庭,媽媽是少有的讀過書的女子。徐霞客科舉不順,便只能務農從商,後來覺得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開始遊歷,聽起來頗有些「明朝後浪」的意思。
  • 2016事業單位筆試歷史知識點:明清時期
    (十)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 明清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總結性和使用價值的科學技術成果。在這些科學技術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 《本草綱目》「本草」是我國古代藥典的通稱。李時珍(1518—1593),今湖北人,用27年時間著成了《本草綱目》。
  • 那個孤獨而偉岸的身影——寫在徐霞客誕辰430周年之際
    現存《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是5月19日所作,這一天,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  徐霞客是旅行家,但把他僅僅當作「遊聖」來供奉,是一種誤讀;徐霞客是文學家,但把《徐霞客遊記》只當作文學作品來欣賞,是一種淺讀。  徐霞客首先是科學家,一位在地質學、地理學、生態學有獨特發現、突出貢獻的專家。
  • 徐霞客的哀牢山之行
    玉泉二孔在平脊上,孔如二大履,並列,中隔寸許,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餘,所謂金井也。今有樹碑其上者,大書為「玉泉」。按玉泉在山下大官廟前,亦兩孔,而中出比目魚,此金井則在山頂,有上下之別,而碑者顧溷之,何也?又一碑樹北頂,惡不喜歡哀牢之名,易為「安樂」焉,益無徵矣。南一裡至頂。南一裡,東南下。又一裡,西南下。其處石崖層疊,蓋西北與哀牢寺平對,俱沿崖而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