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出國後
發現自己在和外國人交流時
口語不好是小事
更大的問題是被誤會???
「You go first!」
「Thanks a lot!」
一句邀請,一句感謝
常常是自己充滿善意
卻引得對方眉頭一皺
……
我們明明很客氣
為什麼卻給老外留下沒禮貌的印象?
這些「不禮貌」的口語大坑,你踩中了幾個?
在英文表示感謝時,會說「Thank you」沒有錯。
如果表示「非常感謝」,「Thank you very much」是個保險的選擇。
可是有些同學會把「Thanks a lot」掛在嘴邊,殊不知這個口語經常用來諷刺對方,而非感謝。
翻譯過來就是「呵呵,那可真謝謝你。」
當你被人灑了一身咖啡時,可以翻個白眼說「Thanks a lot」。
外國小孩在面對父母的嘮叨時,也會不滿地大聲表示「Thanks a lot!」
外國人很禮貌,遇到狹路相遇,都會想著對方先過。
雖然你禮讓他人的心是好的,但滿面笑容說出「You go first」會讓對方聽來非常刺耳。
這句話是帶有命令口吻的,正確的表達是「After you」。
當我們初次接觸英語時,課本上的韓梅梅恐怕對李雷說的就是「What’s your name」。
然而,當同學們真的來到國外,想知道對方名字時,使用這句短語雖然沒錯,但卻是非常隨便而無禮的。
比較地道而友好的詢問方法有:
●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繼「What’s your name」之後,另一個令人不舒服的「What’s」表達方式就是「What's your problem」了。
當你想詢問對方是否遇到麻煩事?是否心情不好?你笑容滿面、無比善意的這句話卻其實是「你是不是有毛病?」
所以,輕則對方回敬你一個白眼並走開,重則對方會微笑反問「What's your problem?」
除此之外,「Why are you such a mess?」也是一個坑。
這裡是對他人表示關切之情的正確方式:
● What’s the matter? / Is anything wrong?
萬能句型,不管是煩心事,還是身體不適,都可使用。
● Is something bothering / troubling you?
感覺小夥伴有心事,這樣問準沒錯。
● Are you OK / all right?
另一萬能巨型,語氣較隨意。
●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在幫助別人前,先要確認對方是否需要幫助哦。
雖然在中國,當別人問你吃不吃某樣東西的時候,直接說「不」、「不吃」是ok的,但是外國人在這方面的措辭較為委婉。
如果直接說「No」,會讓對方覺得十分唐突,甚至受傷。
他們一般會說「I'm good, thanks」來謝絕別人的好意。大家以後也可以用起來。
同理,在中國時,不論是在餐館點餐,還是在超市購物,都可以直接和對方說「我想要那個/這個」,但是在西方,「I want」是很粗暴的說法。
多少同學剛剛踏上美國土地時,在快餐店興奮地對服務員說:
「I want a hamburger!」
對方只有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
那麼地道的表達方式是什麼呢?
在正規餐廳點餐時,可以說:
I'd like to have...
Could/Can/May I have ..., please?
如果去的是較為隨意的餐廳,則可以說:
I'll have……
或者直接說出你想吃的東西,但後面一定要加上please!
在商場中,店面的導購一定會走過來問你「Could I help you?」而大家當時一著急,一開口就是「I want xxx」,讓對方覺得非常沒禮貌。
這時候,這些表達方式能救場:
Do you have...?
I'm looking for...Do you have any…?
I was wondering if you have...
含蓄內斂,「話說半句」一直是東方人引以為榮的傳統,但如果你在小組討論中和小夥伴說了這句話,可別怪對方徹底臉黑了。
這句話的字面意義是:我基本同意。
正解是:純屬扯淡。
當老外說「I almost agree」時,其實他們壓根就沒打算同意你的看法。這是一句徹頭徹尾的大反話。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
其實,有時候外國人說話真的很委婉,有些口語,如果不是別人戳破,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套路。「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便是一個例子。
字面來看,這句話只表達出說話人的小小失落,無傷大雅;但事實上,這句話的內涵是「我對此非常惱火!」
如果有人對你說了這句話,千萬不要以為對方沒事,其實他已經非常生氣了!
不來到外國,永遠不知道原來過去學的口語很多都有錯。像是這樣的口語錯誤範例有很多,該如何規避呢?
假如有外國朋友的話,多問問他們是個好主意。但如果沒有這種機會,多看美劇也是不錯的辦法。
說到底,外國小夥伴也知道你是中國來的「國際生」,多數時候還是很友好的。
版權聲明: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問題請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聯繫方式:xdfqtbq@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