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為何比英文強?淺析漢字發展

2021-01-10 騰訊網

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毫無疑問,漢字比英文更先進!理由如下:

漢字其實分為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廣義上的漢字和狹義上的漢字,廣義上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以甲骨文、隸書、草書、楷書等各種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字,而狹義上的漢字則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衍生出來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咱們現階段使用的簡體漢字。

而英語僅僅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一種語言,它的組成包括但不限於26個字母,準確地來說好像只是有26個字母組成。

兩種語言的傳播方式不同

漢語的傳播方式已經有數千年之久,而在傳遞的過程當中包括但不限於國家的影響力或者國家的綜合實力等方方面面考慮在內形成了一個漢語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包括但不限於日語、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這些語言都和漢語有著密切聯繫。

如果一些小夥伴在早期的時候前往日本旅遊,就會發現日本的文字和咱們這邊的文字有一些地方是極其相似的,只不過發音不同而已。當然如果去掉掉發音的話,單純的看字還是相差不大。有一些人說日本的語言發音更偏向於南方的某些地方的地方話,這一點的話,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可。

漢語仍然是漢字文化圈當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而且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被廣泛使用到高度發達文字。請注意這個地方我們需要重點解說一下,是當今世界唯一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文字。

漢語的歷史非常的廣,如果一直追溯的話,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甲骨文。但大家現在看上傳的甲骨文未必能看得懂,或者未必能看到全懂原因很簡單,因為文字在一輪又一輪的更替當中也發生了不同的演變。

甲骨文先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文字,包括但不限於金文和小篆,到後期的時候,尤其是到漢朝變成了隸書,而真正定下基調則是在唐朝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唐朝盛世正楷字。

得益於大唐盛世的廣泛傳播度以及大唐帝國的超強影響力,漢字在唐朝時期進行了充分的國際交流,包括但不限於我們之前所說的日本、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他們的官方文字或多或少都借鑑了漢語。而東南亞的諸多國家他們也開啟了自己的語言發展,在語言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運用了或者自行創造了一些漢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之一,漢字之最起碼有4000年的發展歷史,再往上的話就需要相關的專家來進行專業解讀了,咱們暫且不再涉及。而現存的最早的可識別的具有體系化的漢語,就是在商朝的甲骨文。

相對而言,英語的發展前景極其受限,最早期的時候誕生於日德蘭半島和萊茵河流域,而英語之所以被世界所認可,或者之所以流傳到世界,第1點是因為英語太過於簡單,第2點則是因為英國、美國等諸多國家在18世紀也好還是18世紀前後也好的,突然崛起進行的一系列的政治經濟領先行動之後,推廣出來的一種語言,也正是因為如此英語被定為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

但是即便如此擁有世界第3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英語還是次於漢語和西班牙母語的使用人數。

通過一個簡單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甭管英語有多強,甭管英語的優勢有多大,無論是歷史淵源也好,還是在早期的影響力也好,亦或是文字所具備的附屬價值,以及文字所帶來的某些具體的詳細的意義而言,英語都相對於漢語而言差了半截兒。

漢語的兩次危機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大清帝國第1次見識到了洋槍洋炮的厲害,再也不過分自信,轉而過分自卑,而這種情況之下漢語的拉丁文化便被提升了日程,甚至包括但不限於陳獨秀、譚嗣同或者魯迅先生都說過這樣的話。

但是後期拉丁語沒能競爭得過漢語,這可以說得上是漢語的第1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危機,甚至它所帶來的危機要超過清朝早期的文化輸入。

而第2次危機則更加複雜,但相對而言影響力有限,畢竟在那個時候漢語的實力已經慢慢地有所提升,這個地方我們講一個小故事,那就是計算機。在面對西方的信息傳輸的過程當中,一些人發現,如果把我們的漢語用拼音的方式來進行書寫的話,能夠和西方接軌。

在這種情況之下,部分專家提出了漢語拼音化的路程,但是這一行徑被一個人打破了,他就是王永民,而王永明後期改造了計算機輸入法,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五筆輸入法。

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漢字是怎麼來的?淺析漢字形成與發展歷程。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漢字能夠異於其他古代文字依然保有頑強的生命力,這著實是一個奇蹟。反觀其發展歷程,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得「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漢字的來源結繩說結繩是一種原始的記事方法。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漢字是漢字,英文是英文,千萬別用英文的衣裳包裝漢字!
    這篇文章雖然通篇漢字,但語句結構完全是「英文」式的!中文最大的優點就是短小精悍,看見了就明白了,而英文句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看見了不一定明白,要把整句讀完才知道是什麼意思!英文為了精確表達,通常要用很多描述性詞彙對一個「中心」進行表述,加上英文的線性,導致一句話會很長,有時候一段文字只是一句話。這篇文章就是如此,有太多的形容詞堆疊,導致一句話很長,你要反覆讀幾遍才能知道作者大概、或許、可能要表達的意思。
  •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在七十年代,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迎來了又一次科技革命,這一次,漢字也迎來最大的一次危機,以英文26個字母為基礎的錄入系統讓漢字在這一領域毫無用處,漢字進入不了計算機。漢字看來要徹底敗於英文了,一時間漢字落後論盛囂塵上,很多人說只有漢字拼音化才能拯救中國,甚至有許多專家已經開始把漢字拼音化付諸實踐。出現了全拼音報刊。
  • 英文字母「拼」出8000漢字 畢業生教老外寫漢字
    1月9日,在「中國印象」文化藝術嘉年華國際巡遊項目重頭戲的「漢字出徵全球行」的啟動儀式上,一重慶企業推出了一套「漢字慧」系統。該系統以象形文字的思維,用26個英文字母「拼」成了8000多個漢字。今後,教老外用英文字母,就可以輕鬆寫出漢字了。
  • 語言與IQ的關係:漢字圈比英語圈智商高,是漢字的作用嗎?
    為何是這三國智商最高?它們飲食不同、氣候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民族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均使用「漢字」。有人說韓國人不是使用韓文嗎?其實韓文中80%的單詞都來自中文,現在韓國規定中小學必須接受基礎漢字教育,掌握1500個常用漢字。可見,漢字是中日韓現在唯一的相同點,是三國高智商背後的秘密!
  • 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用字母,為何只有中國能保住獨有的漢字體系?
    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用字母,為何只有中國能保住獨有的漢字體系?文|小楠趣談作為文明古國,中國對於世界的影響十分深遠。在古代,許多國家都曾經來到中國學習訪問,封建國家的印象深入他國人的心中。現在的世界一超多強的形勢下,英文的普及範圍居然比中文要多。可是,中國並沒有被波及到。漢字還一直是我國的第一語言,並且逐漸被其他國家的人學習。這是為什麼?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用字母,為何只有中國能保住獨有的漢字體系?為了保留中國漢字的地位,中國政府出了不少力。
  • 漢字比英文優秀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二者誰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相對於表音的英語,表意的漢字是有很大優勢的。信息量越大,優勢越明顯!英語之所以現在這麼普及,是一戰二戰後,英語國家的興盛造成的,這個並不能說明英語這門語言本身具有優勢!英語,只是因科技革命率先在中方開始發展,多了一點先發優勢而已。
  •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018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1月9日電 (記者 鍾旖)「漢字出徵全球行」活動9日在重慶啟動,該活動將以漢字文化為載體,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屆時,由重慶科研機構研發的26個英文字母解構漢字系統將落地海外漢語學校和培訓機構。
  • 韓國為何廢掉漢字後又要恢復漢字教育?忘卻漢字後的危害讓人尷尬
    朝鮮半島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受中國影響,古時半島的主要文字都是漢字。但是漢字比較難,半島上會漢字的基本上都是上層人士,普通百姓多為文盲。但是我們現在卻不能在韓文上發現半點漢字的影子,這是為何呢?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韓國文化界的做法可以看作是韓國主流文化發展的一次轉向,作為中國的藩國,朝鮮國長期以來,以學習中華文化為榮,但自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次次倒在西洋文明面前,而同屬中華文化圈的日本,在「託亞入歐」口號的帶動下,快速進入現代化,給了韓國人很大的觸動,也讓韓國人下定決心,拋棄中華文化,改為學習西方文化,漢字不過是這種轉向的一個表象罷了。
  • 漢字教學「神器」重慶出爐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教學「神器」重慶出爐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1 漢字的起源,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現代漢字。,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規範化、穩定化。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提起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漢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孩童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漢字,許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會接觸漢字並且學習。漢字與英文不同,漢字是表意文字,從漢字的形上,我們可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以及代表的意思。
  • 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
    本文為探聽歷史的聲音原創,請勿轉載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中國是一個善於摸索的國家,從當時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漢字,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從複雜到簡單,再到現在的最簡化,無不蘊藏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民的心血在裡面。同樣中國也是一個包含萬象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他對人也是十分的大方,比如說鄰國的一些文化也是來源於中國,中國文化從不吝嗇對於別人,但是絕不允許其他人去侵犯它的神聖。
  • 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此人發明一種東西,成功阻止漢字字母化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特殊符號,從古至今已有5000年,更新迭代多次,也曾歷經數次重創,但每一次,都有中華兒女突破重重障礙,拯救漢字於危難之中。20世紀就湧現了兩位愛國志士,一個靠凝練優美的文筆,一個靠先進前沿的科技,一路帶領漢字勇闖至今。
  • 26個英文字母「拼」出8000漢字 川美畢業生教老外輕鬆寫漢字
    原標題:26個英文字母「拼」出8000漢字 川美畢業生教老外輕鬆寫漢字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記者 侯佳 重慶商報訊 漢字怎麼寫?「歪果仁」表示「打腦殼」。1月9日,在「中國印象」文化藝術嘉年華國際巡遊項目重頭戲的「漢字出徵全球行」的啟動儀式上,一重慶企業推出了一套「漢字慧」系統。該系統以象形文字的思維,用26個英文字母「拼」成了8000多個漢字。
  • 漢字為何有超強生命力?
    表意文字的特點是通過字形的構造來顯示字義,單字的形體以及漢字整體的形體體系怎樣創製?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無論是形成還是發展,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因此,剖析漢字構形系統及其發展過程,從中可以發掘中華文化的深層次思想。從個體發展到群組發展漢字構形的發展經歷了從個體發展到群組發展的過程。
  •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前言:我國漢字發展至今有許多年,最開始我們的文字還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而且我們的文字往往都有很多特殊的含義,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以方方正正為主,當時因為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也讓很多周圍的小國家紛紛來效仿,那時候其他的國家因為還不具備造字的能力,再加上在古代有部分的國家,作為我國的附屬國,文字方面只能拷貝我國,所以可以發現有一些國家還在使用漢字,漢字也是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創造